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地方学专家
  共有 2043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殷继红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和成果(续一)

  发表日期:2019年5月24日      作者:上都星光     【编辑录入:admin


 

 

殷继红是个勤奋的研究者,近期完成多篇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大作,令人刮目相看。

殷继红20181212日完成《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9000字。1213日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凿凿,论述开阔,洋洋洒洒,言浅韵长,不仅是篇学术之作,也是一片上好的历史散文。

内容概要:元世祖忽必烈是元王朝的创建者。1251年忽必烈驻帐于金莲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年至1259年在金莲川建造新城,取名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即大汗皇位。忽必烈是大元帝国多有建树的一位皇帝。他从草原走来,把草原游牧文明带到了中原。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汇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上都的宫殿楼阁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融汇了游牧文化的风格。上都司天台为中华民族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中华一统,文明荟萃,海纳百川。其显著特点是:兼收并蓄、融汇发展、和而不同,多元共荣。

       全文分五部分:一、《草原大帐讲授儒学 青年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是元王朝的创建者。青年时期的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1)作为年轻的王子,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员,忽必烈有着宽广的情怀和世界的视野。金国的强盛与衰落,金世宗号称小尧舜的业绩,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发达,都令他熟捻于胸,志向满满。他在漠北帐内即邀请赵壁、刘秉中等中原博学之士到草原讲学,“以国语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诸书而教授焉”。(2)他设帐求学,对儒学广为涉猎。1234年蒙古灭亡了金国,蒙古大军挺进中原,锐不可当。治理中原也成为黄金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年轻的忽必烈对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持积极和开明的态度。他认识到,必须学习中原的管理经验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自己在政治上高人一筹。“祖述变通”和“以汉法治汉地”成为施政的纲领。

二、《牵手漠南漠北 金莲川幕府开启大元帝国兴旺篇章》1251年蒙哥登上汗位,即位当年便让37岁的弟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务。所谓漠南汉地,指今内蒙古、河北、河南及陕西广大地区,大部为金国故土。忽必烈驻帐于金莲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指现在锡林郭勒的多伦县、正蓝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和张家口地区的张北县、沽源县等广阔的地区。

三、《两类上都建筑形态 彰显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汇》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是元王朝的创建者。青年时期的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1)作为年轻的王子,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员,忽必烈有着宽广的情怀和世界的视野。金国的强盛与衰落,金世宗号称小尧舜的业绩,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发达,都令他熟捻于胸,志向满满。他在漠北帐内即邀请赵壁、刘秉中等中原博学之士到草原讲学,“以国语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诸书而教授焉”。(2)他设帐求学,对儒学广为涉猎。1234年蒙古灭亡了金国,蒙古大军挺进中原,锐不可当。治理中原也成为黄金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年轻的忽必烈对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持积极和开明的态度。他认识到,必须学习中原的管理经验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自己在政治上高人一筹。“祖述变通”和“以汉法治汉地”成为施政的纲领。

四、《中西合璧 上都司天台在天文学史上谱写华丽篇章》大元帝国有世界性的大视野,大情怀,广揽天下人才,发展一流的科技事业。建立国家天文台,委任西域的扎马鲁丁任首任台长。郭守敬等国内优秀人才相伴共事,融汇了世界最顶端的技术和理念与见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荟萃,彰显文化和科技的强盛。

       五、《中华一统多元共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发展》忽必烈一统华夏以后,延请西藏的八思巴,拜为帝师。授权八思巴创制能拼写各民族文字的元廷新字。上都作为元代的都城,佛寺、道观昌盛,伊斯兰、基督盛行,孔庙、帝师寺地位得到尊崇,儒学、蒙古学共享繁荣。

上都是蒙元帝国走向全盛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元世祖忽必烈潜藩时期的驻地,是成就元王朝帝王大业的发祥地。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儒学治国,对游牧文明和草原文化的进取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忽必烈从草原深处的哈拉和林,到金莲川上的上都和大都,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的大交流、大融汇、大发展的局面。

游牧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宝库的珍贵财富,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游牧文化相对于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保持了更多的初始性和顺应自然的理念,对其他文化有着更多的适应性和接受的意愿,兼收并蓄,和而不同,融汇发展,成就了元代的文化繁荣。

                                      

     殷继红《元代扈从诗文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完成于20191月。约5000多字。126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

草原是诗,文化是魂。七百年前的扈从诗,是草原的绝唱,也是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见证。内容概要:从元世祖忽必烈起,在元帝国实行两都制,皇帝每年都由大都巡幸上都。从四月到八月近半年的时间驻夏金莲川,来回两次行进在驿路上。皇帝在驿路途中,一直有随扈的官员处理朝政,巡幸队伍就是行进中的朝廷。扈从官员和文人学士沿途所写的诗文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百年间的扈从诗文,成就了上都、大都间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扈从诗文是上都文化独特的风景线,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一页。关键词:上都、大都间驿路扈从诗文 历史文化之路。

十三世纪中叶元灭金、夏,平南宋,实现了中华多民族的大一统。大元帝国的伟业,造就了一大批诗词曲赋大家。在中国诗歌史上,元诗留存至今的就有三万余首。在元诗中,咏上都诗占有一定的比例。元代吟咏上都的诗作是一道亮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这些诗作不仅艺术品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

上都于1256年到1259年间初建,定名为开平。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登基作了皇帝,开始了上都、大都间皇家驿路的历程。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上都间元朝的皇帝每年巡幸往返,大批的官员随从理政,驿路和驿站就是行进中的朝廷。扈从文人写下的诗文记录了沿途的风情,成为珍贵的史料和文化遗产。

咏上都诗独具特色,它不仅是研究上都历史的珍贵资料,同时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咏上都诗作,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上都城及其周围地区的山川景物、社会生活的作品;一类是歌咏从大都(今北京)到上都沿路途中的地理景观、风土人情的作品。在艺术体裁上,既有长篇组诗式的“纪行诗”,也有短小精悍的五言、七律、绝句等。咏上都诗作几乎与元王朝的兴衰相始终。

元人吟咏上都和驿路风情的诗文,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是上都文化的独特风景。元人扈从诗作,富有草原大漠的风韵,记录长城内外风俗人情,记事状物,独具特色。有的诗文通俗明畅,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技巧纯熟。有的诗文意气纵横,气势恢弘。有的风雅飘逸,清幽婉丽。诗词曲赋,洋洋洒洒,风格各异,色彩纷呈。上都地区瑰丽的自然景色,旖旎的草原风光,以及古代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都出现在元人的诗文之中。这些扈从诗文大作,描绘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会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百年风云,是我们了解了塞外草原的风情和历史文化绝佳史料。数千篇诗文堪称文学艺术的宝库,瑰丽璀璨。掩卷沉思,这份厚重的元代历史文化,这份独放异彩的上都诗卷,永远是上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

 

殷继红《乌珠穆沁草原的古商道和口岸文化》,完成于20193月。约3000字。318日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

乌珠穆沁的口岸文化独树一支,独具风韵,是乌珠穆沁文化弥足珍贵的部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尤为显得突出。文章指出:乌珠穆沁草原历来就有通往漠北的商道,著名的蒙马处就在珠恩嘎达布其,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陆路口岸。北通蒙、俄,南达锦州港出海口,成为新兴的商贸大通道。

在工业化进程中,全方位开放,利用外力加大发展的力度,营造发展的强势,成为各地快速发展的惯列。利用国内外游资和商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工业化总是和贸易壁垒的打破相联系的。正是西方的工业化推动了航海业的兴起和非洲大陆的发现。珠恩嘎达布其成为国际常年开放口岸打开了乌珠穆沁全方位开放的国门。一条连接蒙古国、俄罗斯,通往锦州出海口的欧亚新通道已经初现规模,蕴育了强大的商机和后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大连大通让昔日的蒙马处旧貌换新颜,中华崛起草原商机无限。正所谓,商海后浪推前浪,大潮叠起兴草乡。昔日商道蒙马处,如今口岸通八方。

 

徐进昌与殷继红合著《锡林浩特文化的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4月份完成,约4000字。524日由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以《历史悠长的锡林浩特》为题发表。

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首府之地,蕴涵深厚,是锡林郭勒的中枢所在,值得下功夫探寻它的文化底蕴和今后的广阔发展前景。内容概要:锡林浩特历史悠长,千里旷野,是游牧文明成长的地方。阿巴哈纳尔的称谓印证了历史上它从哪里来。这方游牧文明的净土,是文明成长的地方。

近代的贝子庙,俗称喇嘛庙,有着270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影响。从几座零落的平房商户到拔地而起的一座草原新城,这里是个包容和创新的地方。游牧文明和新时代交织,喇嘛教与现代文明共存,中国马都成为靓丽的品牌。牧野茫茫的草地润泽了蒙元文化,锡林郭勒的首府绽放着走向小康的辉煌。

关键字:创新包容的新城 从游牧文明走来 喇嘛庙的兴隆之地 现代文明成长的地方

锡林浩特是一座草原上的新城,享有“草原明珠”的美誉。上世纪四十年代,只有一座贝子庙坐落在敖包山下,彰显着喇嘛教信众的虔诚和宗教文化的兴旺。庙西、庙南散落的一些季节性商贩,曾被称作“西商”、“南商”。

这座伴随新中国而新兴的草原盟府之地,环抱在草地之中,簇拥着草地而生。面目今非昔比,群体生机勃发,五业兴隆昌盛,焕发着无穷的活力。由阿巴嘎纳尔旗和锡林浩特镇一路走来,这座草原新城,带着历史的风尘和游牧部落的情韵,走近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小康的进程。

锡林浩特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游牧文明特质,融汇现代精神文明,开放、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操守,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理念,四海为家兼容天下的胸怀,崇尚英雄公平竞技的追求,仗义宽厚贡献家国的信念。这些特性构筑了锡林浩特文化的独特属性,彰显了这一区域由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理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的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质。

锡林浩特文化的外延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明,与蒙元文化、上都文化一脉相承。是一个文化的支脉。它的核心区在阿巴嘎纳尔和周边辐射地区,包括阿把嘎岩画和金界壕边墙。

 

 

殷继红《说说大元上都景观》,完成于20194月。约4000字。56日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文笔简洁。是论文,也是故事。研究者可以参阅,旅游者可以听故事,雅俗共赏,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内容概要:中华文明在13~14世纪呈现出多元一统的和谐发展的局面。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会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分大安阁、 上都司天台、 孔庙 帝师寺、 扎马宴五部分作了叙述。

上都是元王朝大帝国的都城,是斐誉中外的世界性大都市和元代政治、文化中心。元帝国实行两都制。上都又有上京、滦京、夏都之称,原为开平府。每年四至八月元帝国的合罕在此驻夏,处理内政外交诸事。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京畿重地,举足重轻,令人景仰的之地比比皆是,略陈一二,以飨有意者。

一、大安阁

被称为“圣龙起飞之地”的上都城巍峨雄伟、谱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大安阁是上都的主要宫殿。它位于内城(宫城)北部,至元三年(1266)十二月建成(《元史》卷六《世祖纪》)。它是上都大内。(1)元朝皇帝在这里登基、临朝、议政、修佛事,相当于大都皇宫的大明殿。在这里经常举行重大典礼,如元成宗、武宗、天顺帝、文宗、顺帝即位时的忽里台,都是在此召开的。(2)元朝皇帝还经常在这里与诸王、大臣聚会,接见外国使者。

二、上都司天台

大元帝国有世界性的大视野,大情怀,广揽天下人才,发展一流的科技事业。建立国家天文台,委任西域的扎马鲁丁任首任台长。郭守敬等朝内优秀人才相伴共事,融汇了世界最顶端的技术和理念与见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荟萃,彰显文化和科技的强盛。

上都司天台也称回回司天台、北司天台,成立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地点在上都的承应阙宫。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该回回司天台官署,以札马鲁丁点。”札马鲁丁成为上都司天台的首任天文台台长。《元史·百官志六》记载,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即建国号为大元的当年,“以上都承应阙宫,增置行司天监”。经过这些史料确认了上都司天台的成立日期和地点。

三、孔庙

建开平城即建有孔庙,1267年又重修扩建,孔庙与上都同在,并一直享有皇家祭祀。1331年元文宗,1336年元惠宗两次为孔庙赐碑匾。至元十一年(1274年),上都制作孔子等十位哲人像供奉。

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在上都即大汗皇位。即位诏书大讲“文治”。“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中统二年(1261年)世祖皇帝向全国颁发了一道诏书,“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有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至元四年(1267年)拨巨款重建孔庙。

四、帝师寺

八思巴为一代释教禅师,被元世祖忽必烈拜为帝师,在他主持下创制了蒙古新字。1279年八思巴去世,朝廷诏郡县建庙通祀。1324年泰定元年朝廷又将11个八思巴绘像颁发各省,命据此制作塑像加以奉拜。

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起,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首领萨班就归附了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在潜藩时期,与萨班的侄子八思巴密切来往。中统建元,封八思巴为帝师。元朝皇帝对喇嘛教十分笃信和推崇,给帝师以极大的权利。

五、质孙宴

元朝皇帝每年到上都,都要大摆筵席,招待宗亲、大臣、近侍人等。这种宴会称作“质孙宴”,又称“扎马宴”。上都的质孙宴多在夏历六月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在可容纳数千人的蒙古包式建筑昔剌斡耳朵(即棕毛殿。马可·波罗把它称作“竹宫”)。

参加质孙宴的人必须穿质孙服。由皇帝颁赐、工匠专制的特定的衣冠,称之为“质孙服”(意为一色服)。凡勋戚、大臣、近侍等,皆有其服,冬夏之服有别,精粗之制上下不同,均为汗所赐。每日一种颜色,一日一换,颜色一致。天子之质孙冬有十一等,夏有十五等;百官的质孙服,冬有九等,夏有十四等。根据蒙古族崇九尚白的习俗,质孙服的颜色应为白、黄和蓝等色。届时出席者皆着珠翠金宝衣冠腰带,妆饰马匹。马可·波罗说:“此种衣服皆出汗赐,上缀珠宝石甚多。”(17)质孙宴要连续开三天,与宴者每天换一次衣服。(18

 

殷继红茫茫的乌珠穆沁草地》,完成于20194月,约2000字。513日由锡林郭勒日报《锡林河》文学副刊以《神奇的草原》为题发表。

次草原古迹的探访,让我久久地沉思。辽阔空旷的乌珠穆沁草地,这个饱经历史沧桑的老者,我要追寻她的个性、品味、风韵。千年风骨,万年的身段、体态,风情万种的模样。

原本多年和草地一直相依相偎,相濡以沫,今天又多了一次历史的拥抱和寻访。最近大半年探寻乌珠穆沁的前世今身,如同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绿色王国的乌珠穆沁,是我生长的地方。一往情深,一片钟情柔肠。为了这个典雅、古老的美人,我寻访着,我痴情着。历史悠悠,岁月沧桑。诗情的草地,文化的魂魄让我神情荡漾。我拥抱乌珠穆沁文化,我殚精竭力,憔悴彷徨。一个强大的力量在冲击着,揭示乌珠穆沁文化的模样。

                    

2019 ,上半年殷继红先后有6篇篇论文完成,3万字的地方文化研究佳作,可喜可贺。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建设,人文荟萃,前程无量!

 

                                          2019/5/24


上一篇:乌珠穆沁草原的古商道和口岸文化
下一篇:乌珠穆沁庙宇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7]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4]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