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蒙元风流
  共有 1183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忽必烈敕建龙门大禹庙的故事

  发表日期:2017年5月9日      作者:李 守 华     【编辑录入:admin

旅游感言三

 

陕西省韩城市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韩城,古称“龙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华夏”一词即来源于此地。“华”指“华山”,“夏”指“夏阳” 。黄河龙门为大禹治水之地,龙门也是韩城的旧称。龙门有座大禹庙(又称禹庙、禹王庙,下同),这座庙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敕令修建的。根据汇集的相关资料,本文对此庙作一介绍。

一、忽必烈如何敕建大禹庙

1229年,窝阔台称汗时代,蒙古大军由龙门攻入韩城。元代在韩城驻有五营兵,负责韩城的治安和护卫。

蒙哥汗时代,西安府称京兆府,韩城属京兆府管辖。1253年蒙哥汗将京兆府授予其弟忽必烈为封地。据说,忽必烈曾随军来过此地,考察过大禹治水的龙门,并与韩城结下不解之缘。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城登基称帝后,即下旨令要在龙门重修大禹庙,祭祀大禹。大禹庙建在黄河龙门的鲤礁岛上,龙门的鲤礁岛在韩城境内。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元年(1264年)七月,龙门禹庙成。赐名建极宫。”明朝的《韩城县志》记载:“建极宫蒙古字圣旨,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立,在龙门建极宫。字极古异,形如古尊奰云雷状。又如释氏准提咒文。”意思是说:建极宫的牌匾是元朝皇帝敕赐的,用八思巴蒙古文书写,这种文字一

般人看起来形状像云雷,又像梵文佛经,很难看懂。

建极宫建成时,忽必烈派翰林学士王鹗作碑记——《敕赐龙门建极宫碑记》,此碑文收藏在乾隆版《韩城县志》内。建极宫的“极”字如大元王朝的“元”字,言及大也,又有至高无上的意思;“宫”者,皇家之宫殿也。关于建极宫的研究,现已成为学界的热点,有人已诠释了《建极宫蒙古字圣旨》,说明了当时的祭祀盛况。

王鹗的《敕赐龙门建极宫碑记》对禹王庙的修建过程及结构布局进行了记述,对大禹的功德极力夸颂。王鹗在碑文中借颂扬、感恩大禹的功绩,为元王朝树威建德,劝说民众服从元王朝的统治。碑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臣闻诸先儒,法乎伏羲而传乎尧,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三圣相承而守一道。尧有圣德,舜有明德,禹有绝德。尧有盛勋,舜有大功,而禹则万世永赖。柳宗元《涂山铭》曰:‘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由是观之,则大禹之功德与尧舜何间焉?”

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封三儿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守陕西四川行省,治理京兆府地区。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西王忙哥剌为保护忽必烈敕建的大禹庙,在庙前设立了一石刻令旨碑。碑的上部分用楷体八思巴文书写,共二十三行,碑的下部分刻写着汉文译文。译文:“长生天气力里,皇帝福荫里,皇子安西王令旨:道与管军官人每(们)并军人每(们),州城县镇诸达鲁花赤(军事长官)、官人每(们),来往行踏地使臣每(们),遍

行省的令旨:成吉思汗皇帝、匣罕皇帝(指窝阔台汗)圣旨里:‘和尚、也里克温(景教的僧侣)、先生、达失蛮(伊斯兰教的教士)、地税、商税,不栋甚么差发休着(意思是:除地税、商税之外,不负担如何赋役的人们),告天祈福者’那般道来。如今照依在先前圣旨体例(规矩),地税、商税,不栋甚么差发(泛指一切赋税徭役)休着者,告天祈福者那般,这平阳府里的尧庙、后土庙、禹王庙里住的姜真人替头裹,董真人交先生每根底为头儿祈福者,那般收执行踏地令旨与也。这的每宫观、房舍裹,使臣每(们)休安下者,铺马(指驿马)、只应休要者,田产、物业休夺要者。

这先生每(们)休倚做没体例勾当者。没体例行呵,他每(们)不怕那甚么?

俺的令旨

鼠儿年(1276年)正月二十六日,京兆府书写“

这段碑文引自(《蒙古文史论文选集》第四辑亦邻真著的《读1276年龙门禹王庙八思巴字令旨碑》一文),解释说,因旨令是用古蒙古文、藏文、梵文和夹杂着突厥文等文字混合在一起,读起来有些晦色难懂。

二、忽必烈为何敕建大禹庙

(一)认同”北方少数民族是大禹之后”的观念

我国西汉时代的大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

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 这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等文章里,不仅说明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是夏朝大禹的后代,还直接把北方少数民族纳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司马迁明确提出“华夷同宗,民族平等”的观点,这一深远宏大的大一统民族观,无疑为当时蒙元统治者所需求;无疑为大元王朝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关于司马迁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属于大禹苗裔”这一观念,一直被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所利用。他们占领中原、取得政权后,为了证实自己属于中华民族一员,证实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一般都要祭祀大禹,以表示自己是大禹之后。如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在他占领中国北方后,就曾把龙门的大禹庙打造成了皇家祭祀的圣地,进行隆重地祭祀活动,以此来证明北魏政权的合法性。

依照上述观念,司马迁既然说北方少数民族是大禹的后裔,那么蒙古族也不例外。因此,忽必烈为了证明蒙古族建立元朝、入主中原的合法性,证明自己属正统的中国皇帝、挤身于历朝历代帝王之列,就要像历朝历代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那样祭祀大禹、重修大禹庙,借圣贤大禹来为自己助威树德。

(二)、表示重视汉民族的风俗习惯

古代,我国汉族具有祭祀山川、朝拜三皇五帝的传统习俗。凡帝王登基、节日欢庆、禳灾祈福都要对名山大川进行大型的祭

奠活动;对传说中的古代圣贤、开明君主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历朝历代都要进行大型祭祀和香火供奉。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中原地区,为使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消除民族矛盾,在“汉地推行汉法”,所以十分重视汉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于汉族民众进行祭奠山川、朝拜古代帝王的这一习俗,表示支持和赞同。于是便颁布敕令、由朝廷拨款在韩城的龙门鲤礁岛上修建了大禹庙,并隆重祭祀大禹。

三、大禹治水的功绩与大禹庙

尧、舜、禹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圣”。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患,祸及沿岸人民。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而是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顺地形把壅塞的山川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流入大海。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通,“水险不通,上则为龙”。经大禹治理,“黄河两岸,悬崖对立,黄河到此,上宽百步,下泻千里,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从此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

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舜之后,大禹为帝,成为奴隶社会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他的功绩被传颂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外居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看望。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

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后人在龙门一带修建了许多大禹庙,祭祀朝拜他。令人惋惜的是,当年忽必烈敕建的龙门鲤礁岛上的这座大禹庙已毁于日寇侵华战争的炮火之中,目前只能看到它的遗址了。

而如今在陕西韩城市周原村有座全国闻名的大禹庙,原名大夏禹王庙,简称大禹庙。此庙始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属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时代修建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国内大禹庙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有“禹庙之最”的美称。大禹庙占地425平方米,大殿为“明三暗五”,元代建筑风格,献殿为砖木结构并绘有五色彩绘。正殿侧面阔三间,单檐是山顶,饰有精美的透雕和浮雕。殿内正中的大禹坐像生动传神,龛上有168幅珍贵彩绘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极其珍贵。

明代曾重修此庙。1985年5月被列为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至1998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大禹庙旅游设施完毕,院落已拓宽,现已成为韩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前来瞻仰、参观和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

韩城的农民作家赵丰韩老先生在长篇诗《韩城市旅游景点浅描》书中《周原大禹庙》一文中赞道:“国家级文物重点,始建元大德五年。大禹在韩城境内,疏河治水凿龙门。黄河入槽不泛滥,沿河人民受益匪浅。各家户深有体会,大禹治水福来源。不忘大禹的恩典,沿河村把禹庙建。如今遗址都尚存,保护最完好的庙。”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2017年4月25日


上一篇:玄风庆会,突显成吉思汗的宗教观
下一篇:论闻名世界的成吉思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54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55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66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87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