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代皇帝的遗憾
李 守 华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史书称元顺帝),蒙古号为兀哈笃汗(又译为乌哈噶图汗—笔者注),在位36年,是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然而也是经历坎坷、颠沛流离、命运悲惨最可怜的一位末代皇帝。少年时,其父亲元明宗和世束应叔父元文宗图帖睦尔之邀南下即帝位,在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突然暴死,母亲八不沙被杀,他被贬黜到高丽、广西等地,直到十五岁才被迎回来,在上都即帝位。
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爆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刘福通指挥的中路军在关先生、破头潘和沙刘二等人率领下于12月末攻克元上都,将元朝“富夸塞北”的宫殿焚烧摧毁。起义军在上都驻扎了7个月,第一次使元上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起义军破坏了元朝的风水宝地,动摇了蒙元的根基,使元朝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元顺帝每年一度的巡幸上都活动也就停止了。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在农民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元大都(今北京)岌岌可危,元惠宗妥欢贴睦尔于后七月二十八日夜,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等带着金银玉帛,车驾出建德门,经居庸关、鸡鸣山、中都等地逃往上都城。不到一年,明军逼近上都,惠宗又率残部退往应昌府。1370年(至正三十年,明洪武三年)四月丙戌,因痢疾病死于应昌府,寿51岁。“大明皇帝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元史》卷47《顺帝纪》十)
惠宗从离开大都到在上都和应昌府十七个月的逃亡生活中,他一直在努力重整朝纲、扭转乾坤、挽救败局,妄图恢复失去的天堂。然而,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最终他还是在苦苦挣扎中带着遗憾死去。死前他写下了《怀念两都之歌》的诗篇,诗里流露出对他对恢复政权的渴望和对大都和上都的赞美、眷恋和失去后的自责及痛苦郁闷心情。他在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以诸色珍宝建造的纯朴优美的大都, 先汗们夏营之所我的上都沙拉塔拉,凉爽宜人的开平上都,温暖美丽的我的大都,丁卯年失陷的我的可爱的大都, 清晨登高眺望,烟霞飘渺。……以各种技巧建立的八面白塔,宣扬大国威仪以九宝装饰的我的大都城,宣扬四十万蒙古声威的四方四隅的大都城,恰在弘扬佛法之际、因昏聩而失去可爱的大都,在我的名声之下。为四面八方的蒙古之众显耀、矜夸我的可爱的大都,冬季御寒的我的巴尔哈孙,夏季避暑的我的开平上都,我的美丽的沙拉塔拉,……把神明所建的竹宫,把忽必烈薛禅可汗避暑的开平上都,统通失陷于汉家之众;…… 把众民所建的玉宝大都,把临幸过冬的可爱的大都,……把巧营妙建的宝玉大都, 把巡幸过夏的开平上都,贻误而失陷于汉家之众;…… 把可汗国主经营的大国威仪,把灵妙薛禅可汗所造的可爱的大都, 把普天之下供奉的锅撑宝藏之城,…… 把可爱的大都,把可汗上天之子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把一切佛的化身薛禅可汗的殿堂, 把一切菩萨的化身乌哈噶图可汗之天命而失掉了。”字里行间都表现了无限的哀叹和遗憾。
元惠宗率领残余势力逃亡到上都城后,也曾试图重新组织力量、调整将领、调动兵力,向明军反攻,夺回失地。首先,他对一些近臣频频封官加爵、委以重任,对军队进行犒赏、鼓舞士气。然而元朝天祚将衰,气数已尽,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这期间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仅天灾就多次发生过。刘佶在《北巡私记》中记载:“(至正二十八年后七月)三十日,雨。车驾次鸡鸣山(今京张公路的鸡鸣驿附近)。……是夜,鸡鸣山西北峰崩,声如巨雷,御营中人马皆惊。”“八月初一日,雨。道路泥泞。”“初二日,雨不止。百官雨行,皆露透。天寒甚,仆人有冻毙者。”“(八月)大雪,深五六尺。”“(至正二十九年正月)初九日,是日,有狐数头入行宫(皇帝的宫殿),直至御座下。御史大夫阿剌不沙见上,极言亡国之兆,”“二十日,上都大风,昼晦。是日,中都(今张北县西北)地震。”“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皆风霾,室中白昼燃烛。”“二月初一日,大风,昼晦。”真是露船又遭连阴雨,这一系列雨天、大雪、大风、地震等天灾预示着元朝就要灭亡了。人祸,当时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方面驻扎着元丞相纳哈出(木华黎的后裔)二十万蒙古军,东边的“高丽国遣使贡岁币如旧例”,在陕西、甘肃一带有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的几十万大军,云南还有梁王的十余万部队,西北有诸藩王的军队。这些军队如果调动得当,也能与明军相对抗数载。然而,大势所趋,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派出与明军作战的军队,每仗必败,有的首领被俘,有的全军覆没。再就是战略上的失误。当时,许多大臣建议惠宗退到和林(哈剌和林,蒙古国故都),在那里一是距明军较远,可以有苟延残喘之机;二是大漠腹地,可守住半壁江山;三是便于征调西北诸藩王的军队,以图反攻。但惠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贻误时机,不听劝告,退守应昌府,酿成终身遗憾。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元惠宗只是从自身利益考虑问题,当然看不到元朝之所以被推翻的真正原因。他只是怨天忧人,把失败归究于“陷于汉家之众”的民族矛盾上。其实,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在元成宗以后,已开始走向衰落。元朝除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外,统治阶级滥行赏赐、大兴佛事、奢侈靡费、财政枯竭和官吏们横征暴敛,已种下祸根。例如,武宗时一次朝会竟赐钞达三百五十万锭;1318年(延佑五年)书写一套金字佛经就用去赤金三千九百两。帝后每年举办各种佛事多达二百一十六次,每次都耗费数万锭币钞;惠宗甚至“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人民无法忍受压迫和奴役,官逼民反,各地农民纷纷起义。1351年(至正十一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红巾军农民大起义,1368年终于将元朝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