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考证评说
  共有 4787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代印章用文种类及其传承风格略考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22日          【编辑录入:admin

                                                    包·浩毕斯嘎拉图

 

公元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奠定蒙古民族和多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控前规模的坚实基础,开拓各民族多元文化艺术并举的历史先河。笔者所述以元代印章的用文的多样性分类入手,力求阐明印章的用文种类及其传承发展成当时文人篆刻艺术的“基础工程”方面所做出的历史性功绩,并构成元代“印风”即:印章、印谱、印集为中心的传承艺术风格,略一考查,望有关专家和读者斧正。

据考证:元太祖成吉思汗发祥地的北方广大草原上的游牧、狩猎为生的先人牧人、猎人早在3050万年(旧时期时代)和1.20.5万年前(新时期时代)就开始以磨、锯、锥、凿,采用泥土制作陶器,织编等原始手工劳作已初步形成(发掘于蒙古国境内的诺颜乌拉山古墓出土)。至到匈奴、突厥时期,游牧狩猎先民的文化得到长足发展:文字、艺术建筑、装饰艺术已初具规模。已发掘的著名的“奥尔浑碑”文上刻有突厥文字已成之为名扬天下的世界文化遗迹之一,已被纳入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化遗产史册。还有蒙古国北杭盖省哈夏图苏木境内的“贝力克可汗库力特克碑”(碑文已被斯拉夫文翻译后笔者用现代蒙文译、约1200字)。再有“莫尔根道牛尧库克汗碑”等都具有代表北方古代文字及艺术的较完备的考古文物形式,这足以说明成吉思汗本人要以改朝之后新生政权的名誉实施新的国家同用文字之“大札萨”,并颁布代表他的主张为核心的新的政令而已,决不能说在他执政之前,蒙古民族为主体的北方游牧民族尚无文字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在这一点从“贝力克可汗之库力特克碑”、“莫尔根道牛尧库克可碑”文上看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当时使用的文字非常发达而且使用范围广,刻文风格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传承性、规范性和章法性等考古发掘都足以佐证和推论“蒙古族尚有文字”的说法才是有根据的。

据考古资料发现:元代的印章起源于岩画、古陶器、古瓷器,繁形于古押印,适用于宫廷、文人墨客、民间、统称为元印和“元押”。“元押”以花押、汉楷、蒙古文(畏兀儿及八思巴文和图象等各种形式),官印、文人印,发展于元代文人中间。赵孟頫、吾衍等所追求“贵有古意”的美学思想倡导下发展成为吾衍的白文以汉印法,朱圭的为朱文以小篆法为核心的两人格局,并以蒙古文-畏兀儿文字篆印、普通楷书印、草书印以及汉篆文中夹蒙古文-畏兀儿文印、八思巴篆文中夹蒙古文-畏兀儿文等类印章、后来又将八思巴文模仿九叠文#成印章等。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名部建立政权之后,面临的文化建设不是开始造字,制字,而是怎样统一和规范、发展当时现有的文字,如何以“大札萨”规范现行的文字用与政务活动和以及民间用文字大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当时蒙元帝国国文和其它众多文字以及印章用文与官方用印章上用文等成为首先要解决的新课题。据《公元、塔塔统阿传》载,成吉思汗曾问塔塔统阿印章有何作用时,塔塔统阿曰:“出纳钱谷、委任人才,一切事皆用之,以为信验耳”,“帝善之、命居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以上所述,明确地说明成吉思汗之前并不是说没有文字和使用印章,而颁令今后将出台制定依法用印章之法而已,从此元代的各种文字用印制度得以完善和规范,使各种文字和印章用文蓬勃发展,对横跨欧亚的统一大帝国以国用文字和及其印章的应用方面首先进行了“大札萨”。从此、自百姓的出纳钱谷、官方的委任人材、文人墨客、篆刻艺术家们的书画、章法艺术门类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元代印章的用文字种类大概如下:

一、作为元代国文的蒙古文-畏兀儿字印章即蒙古文-畏兀儿文字印章类:见图A   

 


  

此印章是贵由可汗皇帝(是职元定宗孛尔只斤贵由于1246-1248年间继位)之玺。

二、作为元代国文蒙古文-畏兀儿作为印章中心、汉篆书镶刻的蒙汉两种文字印章类:见图B

 


 

中心部位蒙古文字为:“哈萨印纳”意为玉玺。被史学家认定为成吉思汗之女阿拉嘎毕吉公主之印。汉篆文为:监图公主人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刻于12071219年间。


 

两侧刻有汉字中间刻有蒙古文字的蒙汉两种文字印章类:图C

中间刻的蒙古文楷书体(阳印)其译音为两侧的汉文-“宣差规措之印”六字的蒙古文书写。

三、作为元代官方宫廷用八思巴文印章类:图D1

 



 

此类印章现存丰富多彩,风格别致,数量较多《元代印风》一书中就有40余枚。

元代宫廷颁发的官印一般都从中书礼部(大都)负责制造:见图D2

多数官印分别颁行于蒙元宪宗甲寅(1254)、中统庚申、至元戌辰,至正辛巳、至正癸卯(1363)年间,并以汉字篆刻印章已规范定形,规格为8.4cm×8.4cm10.5cm×10.5cm印章均为阳文、非常大方规正,已达到国家皇帝用印的国家最高规定。

四、元代皇宫之用八思巴篆文和汉篆文合刻之印章类:图F

 



 

此印右侧的“皇帝”二字以八思巴文篆刻而左边的“之印”二字亦用汉文篆刻而成,另有别致特色的是中间出现的三个符号形图纹非常少见,难以辨认、亟待探究。

五、元代文人墨客书画家印章类:图S

黄惇在《论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文中写到:“不过从艺术的审美角度去认识、去研究,真正将实用的印章转化为一门文人艺术的,不能不归功于元人”。从此标志着元代文人墨客使用印章成为时代印章艺术风格的主流,并绝大多数已成为当时的教课书,并在印章的章法、篆法上从艺术的眼光推广和崇尚应用汉魏印章的审美艺术特征,元代赞美古汉魏印章的赵孟頫的友人吾衍所著有《学古论》二卷之上卷名《三十五举》第十八、十九、二十举中专述了汉魏印章法及篆法的艺术要领时曰:“汉有幕印篆,其法只是方。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汉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白文印,皆用汉篆,平正方直,字不可圆,纵有斜笔,亦当取巧写过。”这是吾衍追求印风为篆法近隶书,隶书求方正,并多为阴印为主的白文印的艺术追求及其个性风格。

赵孟頫的精神上追求自然、清远、古朴的艺术风格,更具特色和长期影响了元代印章篆刻界文人墨客。他在书画上提倡“贵有古意”,借古开今,在印章艺术上也同样提出这一主张,他在自己的集古印谱-《印史》之序言中也明确提出了崇汉审美观,在《印史》序中写到:“金于好古之士,固应当于其心,使好奇者见之,其亦有改弦以求音,易辙以由道者乎”。他呼吁文人改弦易辙,走“异于流俗”,“合乎古者”之道。而汉魏印章所内蕴的书法美、章法美籍风格美正是他所提倡和传承的艺术美学之路。

元代印章的规范发展中应当排名如下文字墨客的辉煌姓名:赵孟頫(12541322)、吾衍(12681311)、卢熊(13311380)、杨遵、吴睿(12981355)、柯九思(12901343),鲜于枢(12571302)、虞集(12271348)、张雨(12771351)、吴镇(12801354)、朱德润(12941365)、苏大年(12941364)、杨维祯(12961370)、饶介(?1367);倪瓒(13061374)、王蒙(13081385)、 顾瑛(13101369)、宗濂(13101381)、王冕(12871359)、朱桂等。上述元代文人经过漫长的探索和艰苦做绝地奋斗,终于完成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基础工程”。在这一点黄惇先生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草创了印论和确立了汉印审美观;二是使印章成为中国书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对易于受刃的印材的开拓;四是自写自创的文人篆刻家的出现;五是完成了由集古印谱向篆刻家创作印谱的转化。这些印章均浑厚隽永、酷似璀璨的晨星,神彩耀人,并在汉印的基础上刻意求新、锐意创新,细线条开始变粗扩神畅飘逸,由于章法、线条上、内容上、形式美的吸引,传承为许多后来文人墨客竞相模仿学习的榜样,放射出篆刻艺术的灿烂色彩。元代文人印章精品数不胜举,《元代印风》一书中就列举出了约270余枚。这些是以艺术风格的繁星展现于读者篆刻家面前的精美大观园,不仅对印章用途、印章形制、印章制度、文字差异、地域差异,印材差异及不同的刻凿方法等对研究篆刻艺术之专家提供了一套难于多得的珍贵史料图谱。也是难得的宝贵范本。这对研究和传承蒙元时代篆刻印章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六、蒙元时代民间广泛繁行的押印类:图G

 


 

 


 


在中国印章史上,对元朝大量的民间用印现象,后人统称之为“元押”。元押印归纳约8种:一、文字押印(汉字押、八思巴文押、蒙古-畏兀儿文押、文字花押);二、纯花押;三、图像类押(人物类、动物类、器物类、花草类、纯图象类、图象夹文字类、其他类);四、记押;五、合同押;六、封押;七、宗教押;八、吉语押等。元朝统一的蒙古帝国大量使用民间押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而后人对押印的研究仍处于粗浅的初探阶段,必要以大量的押印的应用和类别辨认中对于押印现象进行更深层地挖掘研究。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使蒙古民族成为中原和大元帝国所辖区域的绝对主宰,并从根本上撑控中原地域为核心的广阔的大元多民族国家的集权统治,于至元六年,元始祖忽必烈颁诏曰:“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洁、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固用汉楷及畏兀儿(蒙古)字,以达本朝之言”。又曰:“朕堆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据此,新制八思巴文主要用于官方文件、秘件、军事印章及官印,用来拼写拼读蒙古语、汉语以及其他一切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官方宫庭施用文字,有可能并没有广泛使用于中原地区的民间、民间仍使用于通用的汉字,但后来八思巴文押印大量进入民间即成为当今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新课体。元代奠基汉印者和规范者、风靡蒙元书画界大书画家赵孟頫在他摹古印340枚集《印史》一书中就有所收藏许多元押音;《元代印风》一书中收集到各类押印共1296枚,其中,八思巴文涉及混用汉字押印共107枚。而这些押印的形制为方、长方、圆、人物形、动物形、葫芦形、鼎形、琵琶形、福寿字形、符号形,另有宽边形、无框边形,民族纹边形等非常丰富多彩,酷似百花齐放、百鸟齐飞、龙腾虎跃、万马奔腾的印章文图宝库世界,绘画和雕塑出当时跨时空、跨国界、多肤色和多民族领域包罗万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多民族文化无穷无尽的魅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科学家已认定,现欧洲化学名称就有800万个,是它揭开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奥密,而800年前的元代对科学界提供了打开这一奥密的金钥匙,蒙元时代的欧亚首先走向了多民族大融化,世界大统一、大开放的第一步。实现了世界最大范围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从而,笔者认为:元代文化的大繁荣、大拓创、大融合打碎了死气沉沉几千年封建制旧格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跨时代巨轮。无论元代印章的分类以及艺术风格还是内在的文化结构看,都放射出天堂草原——大江南北——欧亚大陆的开拓者-一人类多重文化繁荣与文明的辉煌。一枚价值连城的印章如此无穷的魅力,而《元代印风》给人们拿出了如此多的价值连城的印章宝库、想想看,它的价值能否用数字来表述的了吗?

方寸印章的章法、篆法、刻法可引起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的审美情趣,更具珍贵的是它传递着时代文化及文明信息。“松雪斋”、“海岳庵主”、“宗道书人”、“怀玉山人”、“方俗司马”,“训之忠家”、“倡真斋”、“憔庚寅吾以降”、“黄鹤憔者”、“句曲外史”、“奎章阁鉴书博士”等。这些文人贯用的起初章、眉印均象耀眼的文明载体,放射出蒙元文化界崭新的思想火花,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纯洁美好、宁静致远的感受。而这些官方用印章字里行间表术着元代最高帝王政权和国文至高无上的威力、军权以及各级地方权威治法力度等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审美观,庄严地传承着一代最大统一而举世无双的国家之尊严。民间广为传承的花押印章更具丰富多彩,个个表述着元代民生、民权政治的众多画面,各行各业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其押印的花纹制形来表述当时文化内函,传递着元代民众用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广泛性。本文略考元代以蒙古文(国文)所篆刻的印章除了官印类之外,另外文人墨客印章类及民间花押印章类甚少,愿引起各界收藏家的关注发掘整理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以便弥补蒙元图文印章等资料的不足或空白。

岩石上不仅是一般的岩石而且是各种绝世奇石瑰宝或者那些金银铜铁陶瓷等诸多的印章材质上,巧夺天工地神手刻下心灵的经典文化内涵,是一个优秀民族的智慧的结晶和文明万世永恒的象征,在那蒙元文化海纳百川的印章篆刻宙宇里,愿元代各类印章的珍宝更加异彩光芒。

 

 


上一篇:元代皇帝祀太庙礼仪用舆辂制造工艺初探
下一篇:元末代皇帝的遗憾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6]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