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那片伸延在首都北京北方的茫茫苍苍的草地,也在勾画着强势发展的宏伟蓝图,改写着马背生涯的游牧历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那个游牧生活的图景,增添了钢筋水泥的强势和工业化大机器设备的壮美!
从北京向北,穿过雄伟崎峻的燕山群峰,展现在人们眼帘的就是一望无边的苍茫草地。立体的都市给人的拘谨、压抑和紧张消失了,坦坦荡荡的大草原,蓝天和绿地相依相牵,如诗如画,把人带入空廓、古朴、幽静的花草的天堂!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锡林郭勒草原,二十万平方公里的绿地蓝天,鸟语花香的大草甸。乌珠穆沁就在这片草甸的腹地。那是一个生长神奇的地方!金斯太洞穴留下了旧石器时期的石器和夏商年代的瓦片,合阑真沙陀铭刻了成吉思汗金戈铁马铸就的辉煌。忽必烈大帝书写了元帝国中华一统的壮美,新中国谱就了民族和谐草原繁荣的篇章!
走进乌珠穆沁,那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和空旷辽远的蓝天白云,那珍珠玛瑙一样撒满草地的牛群、羊群,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如诗如画,那辽阔、博大、安祥、古朴、宁静,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乌珠穆沁,这片四万七千平方公里的丰美草地,生活着七万多勤劳智慧的蒙、汉、回各族儿女。2003年牲畜存栏达到389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0元。全旗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这个成果,饱含了几万干部群众几十年的辛勤、智慧和汗水!半个世纪的努力,由原来的不足30万牲畜,增长了12倍!而近三年的跨越式的发展,更让世人刮目相看。工业强势发展,一跃而起!工业生产总值由十年前的2632万元,发展到2003年的3、7亿元。到2006年跳跃式地突进到11、1亿元,带动国民生产总值三年提升十个亿,实现了跨越式地发展!三年完成了过去47年实现的生产价值,彰显了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工业化强劲的锐气。强势进入快车道,建设繁荣新牧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2006年东乌珠穆沁旗进入西部地区百强县,并被国务院列入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试点。乌珠穆沁强劲发展的经济活力和社会文明的综合发展成为边疆游牧地区向现代化迈进的窗口,展现了社会主义祖国向现代化迈进灿烂多彩的一页!看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年发展,东乌珠穆沁旗就是一个带着五彩光环的缩影!
在东乌珠穆沁旗成立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旗里的领导人寓意深长地开了八十岁以上寿星宴。原本计划请50位,正和50年旗庆之数。没想到竟到了八十多位,许多都是来自和草地共同生长近百年的牧人。额仁戈壁苏木阿拉山宝力格嘎查就来了三位老额吉:奥托斯楞、钱德门、奥腾。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她们健康长寿,各个露着灿烂的笑容。奥托斯楞略嫌瘦小,却也精力饱满。大草原就是她的家,她熟悉每一头牛、每一只羊的声音。她亲手用奶瓶喂大的牛犊和羊羔更使她多了几分牵挂!在她心里草地就是家,牛羊就是家,勒勒车就是家,那通往饮水处牛羊踩出的蹄印就是家!
这些年,家的变化很大。蒙古包毡房成了临时游牧点了,牧民都住进砖木结构的大瓦房了。敞亮,干净。电视机、洗衣机,打搂草机、汽车、摩托、拖拉机,一应俱全。年轻人放牧骑摩托成为时尚,骑马越来越象表演,象是一个典雅的活动!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放羊,守侯着祖祖辈辈生息过的草地。一个在旗里当干部,已经住进了装饰典雅文明的高楼。她城里、牧区两处来回走着,住着;而在牧区的时候居多,对于草地她还是多了几分眷恋。那泥土味,那花草香,那牛羊的气息,那浩特的味道,那草地的蓝天白云,都永远让她难舍难分!
她是乌珠穆沁的主人,她是幸福的,她是满足的。
钱德门额吉和奥腾额吉一身民族服饰的盛装,锦缎花团绽放,银筘和玛瑙装饰闪着光亮,八十多岁的人了,却显得比年轻时还典雅亮丽。她们的儿女都没有离开草地,从少年到中年,又从中年到老年,她们一直引领着孩子们在草地度过。她们深情地依恋着牛羊,依恋着茫茫草地上升起的炊烟!她们健康,她们欢乐!孙辈的孩子都在城市上中学、大学,这在过去连作梦都不敢想象。还有同杜贵楞的巴戴,几房儿女围拢在一片草地,儿女成群,牛羊遍野,其乐融融!大儿子乌力吉巴雅尔家的接羔房,象人的住房一样阔气。红砖红瓦,窗明几净,宽敞,阳光融融。这就是牧人,把牲畜看得象孩子一样娇贵!他家的牛羊天天象撒着欢一样成长!这里的牛羊就是牧业王国的太阳。
祖国的版图很象一只雄鸡,而东乌珠穆沁旗正在雄鸡的腰和颈的部位。内蒙古高原中部神奇地镶嵌着这片绿色的摇篮。东乌珠穆沁旗的海拔高度在830米到1504米之间。东北部耸立着大兴安岭余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桦树、杨树、山榆和灌木长满山坡。山林深处有罕达罕、鹿、麝、熊、东北虎、野猪、狍子、狐狸。宝格达山、青格勒台山、那仁乌拉山、浩拉图山、乌兰察布山纵横连绵,向西南蔓延,遂渐平缓,形成了蒙古高原上沃野千里的草甸草原。在这块盆地草甸,乌拉盖河、色尔吉河、柰林河、巴音高勒河、巴拉嘎尔河潺潺流过,道特、贺斯格、扎格斯台、呼热图等上百个湖泊和涌泉点缀其间,浩木格塔拉、那林戈壁、岗干谷地、额仁戈壁形成了花草的原野。草地里有黄羊、旱獭、雪兔,天鹅、鸿雁、百灵。还有白蘑、黄花、党参、芍药等名贵药材。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石油、烟碳、钨沙、芒硝、铜、云母、铅、锌、水晶、玛瑙、铁、石灰石、萤石,等待着人们的开采。
乌珠穆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乌珠穆沁,意为葡萄山人。传说,这里的先人是由阿尔泰山一带葡萄山迁徙而来。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子博迪阿拉克继之,其弟三子翁滚都喇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
茫茫苍苍的大草原伸延得无边无际。雄鹰在蓝天和草地之间展翅翱翔,洞察着原野的每一寸草地!
现代化机电设备在草地昂首而立,伴随着轰隆的机器声,为草原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细心倾听,仿佛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工业文明正在为草原骏马插上现代化的双翼!工业化的强大推力把草原唤醒了!
蓝天白云下,满山遍野的牛羊象是珍珠玛瑙一样撒满了草地。天堂一样的草地,这里是马背民族的故乡!有人说,这里的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得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在这个绿色的摇篮里,成长了畜牧业的繁荣,也正在托起明天的太阳!
勤劳智慧的牧民在绿草地上撒满了牛羊
人类发展史上,打猎和采集植物为食曾经是最初的选择。接着,驯化野生动物开始了畜牧业的时代。这一古老的生产方式,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乌珠穆沁天生是一个游牧的王国,这里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地方。春秋战国时代,东胡、谵滥游猎部落活动在这里。秦始皇时期成为乌桓、鲜卑游牧之所。隋唐时代东突厥在此活动,元代属岭北行省合赤温后王封地。明代以来乌珠穆沁部落一直生息在这方绿色的宝地。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揭开了草原儿女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在解放战争时期,乌珠穆沁草原成立了东部联合旗,于1956年又分为东、西两个乌珠穆沁旗。获得解放的草原儿女真正成为了草原的主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新生活成为人们的共同向往。
在那逐水草而游牧的年代,牲畜的量少和疫病蔓延给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口蹄疫、炭疽危害着畜牧业发展,梅毒病又残害着牧区人民的性命。人畜两旺成为当时的响亮的口号。新中国派出医疗卫生工作队,在牧区安营扎寨,深入牧户,清除疫病的毒害。解放了的牧民,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困难面前显示了高超的智慧和勇气。战胜疫病和灾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不断向繁荣、富裕迈进。东乌珠穆沁旗建旗50年,畜牧业累计创造牧业生产产值2、4亿元。上交国家牧业税6405万元。出售商品畜1724万头(只),提供牛羊肉25 万吨,奶36万吨、皮张793万张。这是几万牧民在绿草地创造的业绩!建旗之初全旗牧业人口仅有4313人,到2000年也只有26077人。勤劳智慧的乌珠穆沁牧人创造了游牧人的辉煌,谱写了自治区牧业大旗光辉业绩。旗有名气,人有精神。乌珠穆沁肥尾羊远售中东,名扬天下。
有一首歌在乌珠穆沁草原广为传唱,那是牧民的心声谱写的旋律:
碧绿的草原托载着座座洁白的毡房
河流象飘带蜿蜒伸向远方
云雾绕山林花果送清香
百灵鸟唱着歌嬉戏在身旁
啊哈啊哈嗬 啊哈啊哈嗬
美丽神奇的乌珠穆沁草原啊
我要为你永远歌唱 永远歌唱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东乌珠穆沁旗四万平方公里草地只有29、8万牲畜,发展的空间相当广阔!当时的2370个牧户居住着4313个牧业人口。每十平方公里查不多只有一个人,每人平均只有7个牲畜,户均不足120头(只)牛羊。那时确实是个空旷的大地,大地比蓝天还辽阔!天上的飞鸟都感到孤单,地上的草地都觉得寂寞。那时说不上富裕,人们却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在大自然面前人们只有顺其自然,过着传统的生活。几分安乐,几分无奈!
自治区成立的最初十年,东乌旗畜牧业取得了初步发展阶段。牲畜由不足30万迅速发展到91万。《牧民报》报道,在合作社的会上牧民说:“我们是社会新组织成员,我们体会到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从中看出是非曲直”。当时刮起了不大不小的共产风,要用火箭的速度进入共产主义。1958年牧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旗成立了4个人民公社,17个生产队。那个年代的积极性近乎幼稚,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牲畜发展也提出了过激的口号,号召“宁可不吃肉也要发展牲畜”。有的地方甚至行政命令,要用吃狗肉代替牛羊肉,完全违背牧区的生活习俗!幸亏这些不当的做法很快得到了纠正。
“千条万条发展牲畜第一条”成为牧区发展的长期的口号。祖祖辈辈长在马背的牧民,握惯了套马竿,他们爱护牲畜象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即使是集体的牲畜也一样。沙麦罕乌拉牧民拉达那西迪就是一名辛勤放牧甘做奉献的牧人。他家为集体放牧了近4000头(只)牲畜。连二岁母羊早产的弱羔他都精心养活。象喂孩子一样,把弱羔抱进人住的毡房,用牛奶和奶瓶喂养。一年接活羊羔达740只之多。1961年火灾中,拉达西迪家的住地被烈火吞没时,他没有顾及自家的毡房和家产,却保住了集体的一群牲畜。他三次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逐水草而游牧的畜牧业是脆弱的。据记载,1907年夏季成旱灾后,秋末冬初又雪加雨、雪成灾,使牲畜损失一半以上。1928年秋末降大雪,形成160天的白灾,除了马群以外大部分牲畜受损。1940年秋末降雨,紧接着下了一场大雪,在草场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雪,加上口蹄疫蔓延,牛羊大量损失,春来子畜绝收。1974年6月的一场冷雨灾害就让沙麦公社损失了2000多头(只)牲畜。宝力格公社的三位牧民也在这场灾害着遇难。有一部分牲畜被风雨刮跑,陷进乌拉盖河里淹死。1976年的“铁灾”,从秋末的雨雪交加到第二年的清明长达170天的冰雪世界。羊吃羊毛,马啃鬃尾,牛用嘴拱积雪,实属罕见的事都发生了。虽经军民奋力抗灾,还是损失了35万头(只)大小牲畜!
建设养畜实在是必经之路。打水井、搭棚圈和牲畜改良在七、八十年代逐步兴起。牧区学大寨,走建设养畜之路。远学乌审召,近学吉日嘎楞图,建草库仑,兴草养畜!
1966年,东乌旗组织生产队干部和部分牧民先后两次参观“牧区大寨”乌审召,学习他们防沙治沙绿化家园的经验。乌审召治沙、除醉马草,维护绿色生态,建设养畜的决心和智慧,影响和打动了牧民。宝力格公社吉日嘎楞图率先建起了石头草库仑,在逐水草游牧的乌珠穆沁草原成为护草养畜的先行者。到1998年,建成牧业生产用井5千多眼,建起了 “五配套”草库仑6百万亩。建设高标准砖木结构棚圈4千多处,共212万平方米,实现了较高标准的定居轮牧。牲畜头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
奥托斯楞额吉当时风华正茂,年轻能干。她是生产队仅有的两个女共产党员之一,为集体的羊群下夜、接羔。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带头搞牲畜改良和建设养畜,使她享受了丰收的喜悦和草地的平和吉祥!良种牛、良种马是草原的珍惜动物,也是生产队集体的宝贝胳塔。那是草原畜牧业良种化的希望。在优良种公畜身上寄托了生产队和牧民群众的希望。她和家人精心喂养,象伺候孩子一样。她应该说是草原良种化的先行者!当年她所在的生产队二百多人,牲畜最多时达到三万多头(只)。在斑斓多采的额仁戈壁草原上,她是一名普通的牧民,也是一名不平凡的劳动者。
“两定一奖”(定劳力、定产量、超产奖励)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牧户的积极性。《锡林郭勒日报》1980年9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报道中说:“东乌珠穆沁旗额合宝力格人民公社赛音乌苏大队拿出超产畜的71%奖励牧民。把10匹马、22头牛、4峰骆驼、1435只绵羊、261只山羊分别奖励给了超产牧民。致使本大队的牧民自留畜从上一年的560头(只),今年发展到五倍,人均达到6头(只)。”报道还说,牧民劳模其木德放牧大队的两群牲畜,马群保育率100%,100匹骒马接活80匹马驹;羊群保畜率98%,100只母羊接活114只羊羔,;一次性得到139头(只)大小畜奖励。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队、一户牧民受益的事,而是体现了党的富民政策使牧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草畜双承包”牲畜户有户养使全旗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牲畜发展了,牧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道特淖尔镇巴音图嘎嘎查嘎、扎木苏一家1984年“草畜双承包”时分得104头(只)牲畜和7000亩草场,这在乌珠穆沁草原属于中等偏低水平。他把草、水、圈作为养畜的关键来抓。首先把5900亩草场围起来,实行轮牧。接着打井解决了牲畜饮水,又搞棚圈储备充足的饲草。走建设养畜之路,增强了抗灾保畜能力,到2000年他家的牲畜达到2890头(只),成为一年向国家交税3万元的牧业大户。十五年间牲畜增加27倍,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家里五间砖瓦房宽敞漂亮,家电具全,小汽车两辆,拖拉机两台,每人一辆摩托车,过上了文明富裕的生活。
东乌珠穆沁,位于东经115度10秒至120度07秒,北纬44 度41秒至46度40秒。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有着广袤的草地,植被却是脆弱的,需要人们精心呵护!这个东西长35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盆地草甸,干旱,寒冷,多风。年降雨量254、3毫米,总降雪量7、5至9毫米。大自然提供给人们的资源是丰厚的,也是有限的。植物科学研究表明,这里的草地不得过度使用,每12亩草地只宜饲养一只羊。无霜期短。降雪期平均在十月初到四月底。全年平均气温0、7度。一月份为最冷月,最低零下40、7度。夏季最热月为七月,最高气温39、7度。日照2975小时。这些外在的条件,给了人们许多发展的空间,也给了人们许多限制。遵从客观条件,人们将得到丰厚的回报;违背客观条件,人们只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天道酬勤,牧民的辛勤劳动换回了丰厚的回报。2003年牧业年度牲畜达到389万头(只),过冬畜达到208万头(只),其中大畜38万头;按羊单位计算夏季载畜量超出96万只,冬季载畜量超出88万只。这是牲畜发展的辉煌,也是牲畜发展的悲哀!红灯已经闪闪烁烁地发着警告,该是另谋出路的时候啦!
警钟还远非仅此而已!据有关部门测量,全旗植被覆盖率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50% ~ 90% ,到2003年降到5% ~ 60%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亩均产草量为140公斤,现在减到亩均50公斤。仅仅十年,草的产量降低65%以上,这种退化令人震惊!再不知改变,夕日草绿花香的乌珠穆沁变为沙地的日子就要到来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九十万牛羊超载 牧业王国路在何方
对于草荒有识之士早有警觉,领导机关和牧民群众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念草木经兴畜牧业”已是草业的开篇。 “草畜双承包”,更以制度和责任确立了草的地位。“围封转移”确定为大政方针,“以草定畜”则是下了最后的决心。大兴草业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打储草已经成为产业,种牧草搞青储也有所成效。据2005年统计,围栏草库仑达到2767万亩,灌溉饲草料地达到7、9万亩,打储草3亿公斤,畜均储草173公斤。这该算是一个不小的成果!小伊德木就是一个以草为本的有眼光的牧户。他家有自己的打搂草机,每年打储草20万公斤以上。乌拉盖苏木宝力格嘎查十几户牧民还成立了“阿拉坦敖尼苏饲草料基地协会”。这个协会2003年成立当年打储60万公斤饲草、10万公斤青储玉米,纯收入15万元。2004年他们打储草180万公斤,纯收入20万元。草业在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肯定,“以草定畜”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围栏封闭、收缩转移、集约经营”正在大力推行。2000年开始在20%的牧户推行草畜平衡工作并在宝力格苏木进行了分片轮牧的试点。巴音乌拉嘎查贡、那顺巴图将7700亩草场全部围栏,分为8个小片进行轮牧。他封闭掉2个小片,其余6个小片里每小片5 ~ 7天轮牧一次。这样以来,每小片都有近一个月的间歇休养期。实验证明:分片划区轮牧载畜量可以增加30% ,牧草利用率可提高20 ~30% ,牲畜踩踏损失率下降25%。到2002年东乌珠穆沁旗在186万亩草场内顺利实行了划区轮牧。2003年又在7个苏木454户牧民的196万亩草场实行了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总面积达到了382万亩。划区轮牧使部分草场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有的已经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场只好组织牧户转移出来,让草场充分地恢复植被。东乌旗已在乌里亚斯台建立生态移民区,首批已经迁进120户牧民。这恐怕该是一个长久的发展方略!
东乌珠穆沁拥有389万头(只)牲畜记录了游牧王国的辉煌,也曾令干部群众欢欣鼓舞。这份骄傲随着草地的不堪重负变成一种哀叹和无奈!额仁戈壁苏木额仁宝力格嘎查巴达玛苏荣是个养畜大户,他辛勤的汗水把畜群发展到5千多,万畜户成为他的向往。但科学和理智告诉他:在温带典型草原亩产草不足67公斤,12 ~15亩草地只适宜养一只羊。过牧必然造成草场的退化、沙化,严重的将变成不毛之地。“富户一场灾”,绝不是无知妄说!大大超载的牲畜,必须忍痛割爱!牲畜必须减下来已经成为明智的行动!
“增草增畜”也曾成为一项政策和思路。这似乎是个两全齐美之事!但事实上,对种草不应期望过高。垦荒种粮、种青储收益不高,后果堪忧!六十年代的垦荒破坏了植被人们还记忆犹新,再也不要作那些违背自然生态的事了!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处在东乌旗这个经纬度,水土条件,气候条件,大体只适宜自然放牧,这是客观规律,是违背不得的!
牲畜数减下来,牧民的收入怎么办?这要靠转变经营因人置宜!养畜大户巴达玛苏荣1997年曾尝试过种多年生牧草,由于干旱和缺乏灌溉条件200亩牧草变成了“巴达玛苏荣沙丘”。2000年他把原来的五千牲畜压减到2千。卖羊买进昂克斯和西门达尔良种牛。二岁昂克斯牛就能卖到三、四千元,是当地成牛价格的两倍。牲畜减下来了,收入却上去了。增加羔羊出栏也减少了草场压力,增加了产出效益。乌珠穆沁羊一般体重在70公斤,而羔羊半年多可长到50公斤,而且价格不菲。再饲养三年才长20公斤,这半年的50公斤,效益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乌珠穆沁羊自1984年出口中东,颇有声誉。2005年七万四千只羔羊再度出口到科威特国,已经成为一个知名品牌。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宝力格苏木牧民斯琴巴特尔是个会算经济账的牧民。他把养羊的草料费、防疫费合计为101、4元,产下一只羔羊可卖到155元,加上3元的羊毛钱,纯收入56、6元。而22亩草场能养一只羊,这22亩草场可以收获1540公斤鲜草,可卖到308元;打草的收入可以高过养羊的收入。这不又能引人深思吗?
改良,引进优良品种可以减畜增收,出栏羔羊可以减压增收,经营草业可以创收,进城务工也可以创收,发展的年代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2004年尽管全旗牲畜头数减少近30万头(只),牧民纯收入仍然增加了449元,达到了6059元。在割爱的阵痛中乌珠穆沁畜牧业正在迎来长期、稳定、高效发展的美好前景!
勾画工业化的蓝图是历史的选择
二十一世纪,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守着乌珠穆沁这样一块宝地,经济社会发展却远远地落后了。我们守着富集的资源却在受穷!畜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我们获取得已经很多。这块土地需要滋补,群众的生活需要提高,工业化应该成为我们正确的选择!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无工不富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2003年锡林郭勒盟蓝旗经济工作会议,强力拉开了大上工业项目的序幕。当年,东乌旗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十个亿,那是建旗47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凝聚了几万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而仅仅三年的时间,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二十个亿,三年完成了以前47年才能实现的十个亿产值。其中一产所占比重由47%减少到26%,二产所占的比重由36、5%增加到55、5%。在国民经济增加的十个亿中工业的贡献占了75% 。三年内地方财政收入也由两千九百万,增加到一个亿。近三年工业化进程创造的业绩,更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仔细倾听,工业化正以历史巨人的脚步行进在乌珠穆沁大地,工业化的业绩已经载入了乌珠穆沁史册。工业化是历史的呼唤!工业巨龙正在起飞,乌珠穆沁的明天正在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工作在工业化大业的干部群众正在为乌珠穆沁历史谱写新篇!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0亿,财政收入达到3个亿;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突破50个亿,财政收入达到5个亿。这些在前几年连想都不敢想,但在今天人们却满怀信心地认为,这个目标一定会达到!这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由那些已经开工和正在准备开工的大工业项目佐证!三年与四十七年,十个亿产值的3=47 ,令乌珠穆沁人又一次大长精神,大增信心,大开心胸,乌珠穆沁五彩缤纷灿烂多姿的明天已经隐隐约约呈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的。近年来“中国制造”已经走进了世界各大州,就连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也大量地使用中国产品。可以不无自豪地说,“中国制造”正在改变着世界许多地方人们的生活。
东乌旗发展工业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有“牲畜的海洋”之称的乌珠穆沁绿地是畜产品加工业的理想园地。1964年建成的旗肉食品加工厂,到1988年已经扩建成日屠宰牛250头、羊2500 ~ 3000只的现代化加工车间。日冷冻74吨、储藏量达800吨的冷库被纳入了国家星火计划。该厂扩建后连续三年盈利分别达到240 万元、300万元和312万元,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全国第一家马肉加工厂也具备了2900吨的三条生产线,其产品远销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1988年建成的旗毛纺厂,连续三年嬴利上百万元。皮件厂少帅牌旱獭皮帽、土耳其帽和皮夹克都成为名牌产品。1958年开采了阿拉坦合力煤矿、乌尼特煤矿。到2000年时年煤产量达到5800吨。早在1950年就开始开采的哈拉图金矿、铜矿和1970年初开采的钨矿、银矿,都曾创造了光辉的业绩。2000年当年生产黄金102、6公斤,精钨砂583吨。
工业的初创阶段干部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初步尝到了工业发展的成果。但是,小脚碎步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内蒙古西部已经强劲地崛起了金三角,中部的大草原,让人仰慕的畜牧业王国,却令人遗憾地落后了。2001年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东乌旗屈居65位,比前三年还倒退了3个名次。这确实使这个牧业王国有失脸面!财政收入的状况同样槽糕,东乌旗排到了第78位,形势确实不容乐观。捧着金饭碗受穷确实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认识了落后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古话说,知耻然后勇。面对落后,认真反思,干部群众树立了工业强旗的决心和勇气。立志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引进高科技含量、高环保能力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培育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加快建设有色金属、煤电、盐碱化工、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加快朝不楞多金属矿、阿尔哈达铅锌矿、融冠铁锌矿、天贺银矿、钨矿等有色金属采选基地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的有色金属之都。加快海神300万吨/年露天煤矿、乌尼特45万吨/年露天矿、海神45万吨兰碳、60万吨电石等煤化工基地建设。加快额吉淖尔原盐、芒硝为依托的盐碱化工建设。加快元盛食品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选毛、梳绒、制革等畜牧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年产10万吨铅冶炼、年产10万吨锌冶炼已经入驻乌里亚斯台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宽阔的油路环绕其间,茂密的林荫护卫着园地。高耸的厂房坐落在花草树木之间。这个占地4、5平方公里的园地将是东乌珠穆沁草原的聚财之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迅速橇动了工业强势启动的杠杆。2006年全旗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台湾元盛集团、香港中天绒毛集团、大连远东集团、内蒙古兴业集团、内蒙古海神集团、内蒙古白音罕山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东乌旗,引入了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理念,带动了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东乌旗工业发展的强大的冲击力!东乌旗这个畜牧王国明天的太阳将依托这支力量从绿草地冉冉升起!
奥托斯楞额吉、钱德门额吉、敖腾额吉她们生活的额仁戈壁苏木阿拉山宝力格,人人都知道那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巴润沙布尔、君沙布尔是两处湿地,滋润了额仁的鸟语花香。图古尔合是一个天然的大草园子,方圆几公里的草墙把洼地围成了平锅一般。远处的胡吉尔梦合山坡上长满了野山杏,成片的黄花把大地染成了金黄!白银乌拉山护守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东北方不远的朝布楞多金属矿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就响在耳畔。那里的矿井正在地下伸延,铁矿沙正在车间浮选。
奥托斯楞额吉仿佛在听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嘴里念叨着什么。她的二儿子在辛勤地经营着牛羊,她也每年都回来守护这片草地。矿藏的开发打破了草原的宁静。有人说开矿破坏了生态抢了子孙的饭碗,有人看到朝布楞矿井周围草长得很茂盛。她知道,矿藏是属于国家的,这个多金属矿很宝贵,名字叫锡林郭勒矿。开矿修了油路,出门方便多了。矿山的高压线路过的地方牧民用上了常用电,用电没有局限了。老额吉觉得,开矿、搞工业,没有什么不好呀!
工业污染环境的事在别的地方发生了。旗所在地的造纸厂处理污水不达标,严重影响了人畜的饮水源。小坝梁金矿也对环保造成了危害。这两处无力消除环境污染的企业被有关部门强行关闭。
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对于人类来说两项缺一不可!发展工业绝不能走损害环保的老路。具备高环保能力成为东乌旗引进企业考虑的重要条件。
无工不富,工业化是建设文明富裕新牧区的必由之路。工业发展了,才有钱搞建设,才有钱反哺牧业。近年来,每年旗里都投入大量资金反哺牧业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86年到1999年旗财政投资400万元用于街道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到1999年乌里亚斯台镇楼房建筑总面积达到55、6万平方米,比1986年增长53% 。连续三年来,每年反哺牧业的资金都在200万以上,仅2006年旗财政反哺给牧业2000万元,而三年前旗地方财政全年收入仅仅2978万元。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作到了!
城镇化建设和牧民进城务工开拓了草原工业化的广阔前景。工业化离不开城镇功能的强大。城镇完善的服务功能是工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撤乡建镇,有规划地组织牧民进城务工,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既为城镇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又减少了牧区的压力,让闲置的草场休养生息并为适度集中发展和集约化生产准备了条件。2006年共征集用工岗位3339个,培训牧民1872人。通过就业引导和适用技术培训,扶持和帮助267名牧民就地转移到奶牛养殖、乳品加工、运输、民族服饰加工等行业就业。撤消苏木学校14所,学生集中在旗所在地就读。有三千名家长随学生进旗所在地居住,政府实行了补贴并帮助407人重新就业。2006年全旗转移培训牧区劳动力654人,培训后安置607人;进城自主创业人员174人,其中个体经营26人,民族服饰制作45人,餐饮服务58人、银饰制作8人,客货运37人。
牧民进城创业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乌里亚斯太镇的牧民第一楼,显示了乌珠穆沁牧人的开拓、智慧和勇气。新世纪之初,双艺乌珠穆沁服饰缝纫中心又成为牧民经营企业的亮点。斯琴托雅是萨麦苏木陶森宝力格嘎查一名普通牧民妇女。她以自己精湛的手工缝纫技术,一步一步成为东乌旗民族服饰行业的引领者。她的缝纫中心参加服饰设计展览多次获奖,并成为“东乌旗进城务工妇女培训基地”和“再就业基地”。2006年在全盟“两转双赢”工作现场会上被评为民族服饰中级技师并授予“全盟优秀乡土人才”称号
乌里亚斯太镇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树形象。近三年先后铺装改造11条街道,修建环城西路、南出口和东出口,新增市政道路9、68公里,形成六纵六横三大出口主干道。安装路灯、景观灯1040盏,栽植乔木5665棵,灌木25、5万株。完成了库仑广场续建工程,新建乌珠穆沁广场音乐喷泉,在主要街道安装广告牌匾230个,休闲椅41座。初步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通电、通水、通暖和排污进展卓有成效,为成片开发、配套建设提供了有效保证。
东乌旗越来越美了。蒙古国的客人寻问乌里亚斯太镇属于那个等级的城市,知道只是个镇有些难以置信。奥托斯楞额吉、巴戴额吉和许多老年牧民都住进了城里。有的守护着上学的孩子,有的在儿女家里养老。奥托斯楞额吉是属于养老的,孙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有个孙女还担任了镇里的领导干部。老人的一个孩子还在乌里亚斯太开办了一个民族艺术品商店,经营马头琴、民族服饰和艺术品,生意做得很红火。巴戴额吉也常常住在旗里,她是孩子陪读。有个姑娘也已在旗里工作多年。面对城镇的高楼大厦和闪烁的霓虹,徜徉在广场的喷泉和花草之间,,老人的心常常把草地和城镇连接在一起。草地是自己的故土,城镇是自己的新居,哪个都好,哪个都是自己的家呀!
国际口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在工业化进程中,全方位开放,利用外力加大发展的力度,营造发展的强势,成为各地快速发展的惯列。利用国内外游资和商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工业化总是和贸易壁垒的打破相联系的。正是西方的工业化推动了航海业的兴起和非洲大陆的发现!珠恩嘎达布其成为国际常年开放口岸打开了乌珠穆沁全方位开放的国门。一条连接蒙古国、俄罗斯,通往锦州出海口的欧亚新通道已在紧罗密鼓地筹划中。
珠恩嘎达布其历史上就是马匹的交易地,人们称为“哈拉哈黑马大批进入的地方”,被叫做“蒙马处”。大批的哈拉哈马从这里进入内地,成为中蒙友谊往来之路。“哈拉哈”蒙古语为黑色,因为蒙古马乌黑毛色的居多。
嘎达布其,东(珠恩)、西(巴润)两侧山峰高耸,中间是开阔的洼地,正附会了“门挺”之意。嘎达布其是蒙语,翻译成汉语即是门挺。这个美妙的名称也许演绎着说不尽的动人的故事。在“门挺”大张国门恰巧正是附会了“嘎达布其”隐含的禅机!有意思的是门挺的对面蒙古国向洼地围拢的山峦叫作毕其格图,汉语意为文山。一面是门,一面是文,好一个门当文对!
珠恩嘎达布其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陆路口岸,2006年8月1日批复为国际性常年开放边境陆路口岸,构筑欧亚新通道已经展示出雄伟壮观的画面!自1992年口岸开通以来,边境贸易取得长足发展,带动了地区商品零售、仓储运输、旅游观光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口岸累积进出口货物约100万吨,出入境人员15万人次,车辆6万辆次,进出口贸易额达20亿元。
嘎达布其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巴润嘎达布其两座山峰耸立两侧,尖挺傲然,直指苍穹,有着几分犀利有着几分威严,峰巅以下披挂着肥土沃地,多了几分圆润和温馨。进得嘎达布其,浩勒格(柜子)山披甲戴盔,滋润了花香树高,葱郁一片,成为度假休闲之地。有趣的是这里的几座山,都象铁疙瘩铸就的一般;但峰巅以下却滋生着花草树木,让人着实赏心悦目!巴雅尔孟合文化牧户就成长在这里。
口岸通关以来,东乌旗投入一亿多元资金搞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口岸已实现了“六通”(路、电、水、暖、通讯、有线电视),常年开放所需的信息网络全部接通,已具备常年开放的查验办公和生活条件。阜新新邱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铁路建设已经开工。蒙古国乔巴山—珠恩嘎达布其—锦州港,连接俄罗斯赤塔,新的欧亚陆路通道和出海口正在筹划中。经专家测算,这条从乔巴山经珠恩嘎达布其到锦州港的铁路线全长1281公里,比乔巴山经满洲里至锦州港(全长2019公里)近738公里,构成中、蒙、俄三国之间最便捷的欧亚国际出海通道!
蒙古国毗邻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地区苏赫巴托省、东方省、肯特省是有色金属、石油、煤碳等矿产的富集区,仅苏赫巴托省就有38种矿产资源并且储量丰富、品位高。蒙古国正在实施东部开发,与我们的互补性很强,以口岸为桥梁互惠合作便捷高效,有着广阔美好的前景。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新建了办公大楼和边检大楼,雄伟典雅,耸立在边关。新铺的油路大概有八车道,宽阔亮丽,由南向北伸展。综合服务区新组建的嘎达布其镇办公楼和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新迁进的一幢牧民新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沿途,新加宽的油路正在延伸,铁路也在加紧勘察施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嘎达布其作为国家的门挺这个寓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赋予的。这个两侧山峰崎峻挺拔的洼地,听当地的牧民说,名子叫毕其格图浩来。以“文”命之,不知有什么来历。也许有着说不尽的动人故事。等到珠恩嘎达布其发展到二连浩特和满洲里的规模,引来众多研究探讨的人来,那些故事将会慢慢讲给人们听。那个时间应该不会等的太久。听嘎达布其镇的干部说,他们在三年内便会赶上二连浩特市,希望上帝会圆他这个梦!
乌珠穆沁是个有过雄浑壮阔历史的地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闯天下曾在这里写下辉煌。成吉思汗是草原的骄子,他的画像至今还常常挂在牧民的家里。十三世纪初草原处于群雄争霸之期,当时王罕和扎木合都有超过成吉思汗的实力。扎木合联合王罕之子桑昆企图剿灭成吉思汗,在乌珠穆沁北境合阑真沙陀一带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那是发生在1203年的故事。王罕之子桑昆谎成称答应联姻,企图谋杀成吉思汗。幸亏齐失里黑和巴代报信,为成吉思汗赢得了时间。成吉思汗立即召集部众,经卯温都尔山,转移到合阑真沙陀集结。扎木合、王罕联军追来,在合谰真沙陀两军进行了战略决战。王罕以只儿斤人作先锋,组成了四个梯队;成吉思汗由忙忽的首领威达尔打头阵,兀鲁兀和忙忽两族并列上阵,其次是土绵土别斤人的军队,再后是斡栾董合亦惕的勇士,白刃血战到难分难解的地步。桑昆受伤被救,窝阔台也重伤走散。史书上说,这次著名的合阑真沙陀之战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最艰苦的战斗!从此,成吉思汗和草原上与他争雄的势力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经过休整增强实力,最后彻底打败了王罕和扎木合!
血与火的交战,惨烈的征战历史,给乌珠穆沁涂上了壮烈的色彩!
有考证说,毕其格图浩来是条地下河。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工业化离不开水,有了水工业龙就有了腾飞的广阔空间。据说,锡林郭勒草原的河流多是南北流向。有的河开初向南,下游却折向北流。乌拉盖河就是这种流向。伊佳河、高力罕河、巴拉嘎尔河汇流于乌拉盖河后,流经乌拉盖戈壁、道鲁特戈壁和乌往谷地向北流去。吉仁郭勒河、白音郭勒河、锡林郭勒河、乌尼特河也与乌拉盖水脉相连汇流于额吉戈壁后,穿过格布钦戈壁向北流去。这些河流最后汇合在嘎达布其缓缓向北流去,与敖嫩河、克鲁伦河水系相连,再经贝尔、呼伦两地流入额尔古纳河,最后流进黑龙江奔向大海。多条河汇合在嘎达布其,实在是块风水宝地!这个通往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门挺,作为欧亚大通道和出海口的门户,必将成为东乌珠穆沁通往世界桥头堡;让乌珠穆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乌珠穆沁。蔚蓝的乌珠穆沁将和蔚蓝的大海连接在一起,马背民族将迎来海阔天空一样的明天!
绿色的摇篮永远是文明成长的地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一首老歌不知传唱了多少年代。草地的苍茫辽阔和顽强的生命力给了人们无尽的启迪和力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地是那样古老而又年轻!传统的美德衍生着,现代的文明生长着,那绿色的摇篮永远是文明生长的地方!
草原有着古扑无华的纯真,草原有着宽容大度的豪爽,草原有着宁静致远的深沉。它有大海一样的体魄,却多了大海没有的安宁。在那宽广无比的草原上,天蓝蓝,草青青,几十里没有人烟。也许荒凉了些,但它的古扑、宁静、自然、和谐、安祥,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
勒勒车装满了牧民的希望,马背生长了牧人的理想。那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勒勒车道,记下了人类对草原的认识和思考。迈向工业化征程的乌珠穆沁人传唱着长调牧歌,让绿色的梦想长上了工业化的翅膀。让牛羊象星辰一样撒满草原,让工业化的明灯把草原点缀成辉煌!
乌珠穆沁漫长的游牧王国史积淀了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著名学者波、都古尔1952年起收集和研究乌珠穆沁民间文艺和风俗历史,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1983年在文化名人纳、特木其勒图倡导下成立了乌珠穆沁文化协会,至今出版有关书籍四十多种。2005年东乌旗被自治区民协授予“民间文艺之乡”称号。据统计,东乌旗当地作者出版的书籍多达130多部,内容涉及历史、牧业、民俗、教育、医药、绘画、宗教、文学等各方面。《幸福的握手》、《乌珠穆沁谚语》、《乌珠穆沁传统民俗》、《吉祥的蒙古包》、《乌珠穆沁药物志》、《乌珠穆沁画册》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生活在乌珠穆沁草原的知青,以乌珠穆沁为蓝本,也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象《黑骏马》、《血色黄昏》、《狼图腾》、《一片蓝天》等,使乌珠穆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绿草地成长了梦想。雪原沉淀了灵光。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大气磅礴,让人敬畏,让人心灵净化!与雪原相处的日子里,让草原人学会了沉静、坚毅、勇敢和顽强!
在严冬里,那茫茫苍苍的原野,由冰雪覆盖。春风吹拂的时候,有的地方冰雪消融了,露出了一片草地。草地和雪地相间,雪在滋润着大地,草在萌生着幼芽。乍暖还寒。春风抖掉满身的寒意,呼唤着绿色,张扬着生命!雪是圣洁的,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整个冬季,万里草原拥抱着冰雪,冰雪装点着万里草原。无边无际的雪原,洁白如玉的圣地,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中原的雪花落下就融化了,它只展现了雪花的神韵和外表。草原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几天几夜,厚厚地包裹着大地,亲吻着大地,成年累月地守侯着草原。草原的雪体现了冰雪的骨气和力量!踏在雪地里两只脚会陷进半尺深,压过雪地上车轮子会深深地陷进冰雪里。冰雪的肌肤,冰雪的性格,冰雪的灵魂,草原人有着深深地感受!冰雪有让人敬畏的外表,却包藏了一颗温柔的心。当雪水滋润着草地的时候,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冰雪对草原的一份心意!
在冰雪垄断了整个草原,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让诗人发出冰清玉洁的感叹!而这太多的冰雪的堆积造成生产生活的困难,简直就是灾难!牧民有沉着应对的信心和力量。在冰雪似乎把一切都征服了的世界,奥托斯楞额吉曾驾着骆驼单车闯过二百里雪原。她熟悉草原的每一个山坡,她了解草原的每一处洼地,地势和风势摆布的冰雪阵早已在她心中,她有胆识和力量闯过冰雪的王国!千里雪原记录了牧人的坚毅、顽强和力量!
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连续三年举办冰雪节,把北国的冰雪化为多姿多彩的艺术品,张扬了草原的个性,宣传了草原的品格,展现了草原的寒冬的神韵!
东乌旗把传统和现代融会在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和辉煌。民族服饰蕴涵了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多次举办大型民族服饰展和民族服装模特尔大赛,花团锦簇、典雅庄重、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让人大开眼界。张扬传统之美,展示现代之韵,让人耳目一新。草原儿女的智慧,草原儿女的情怀,连接着历史的豪迈,迎接着现代的多彩!
马头琴和长调牧歌凝聚了乌珠穆沁草原的魂魄。那悠扬缠绵,那腾越致远,余音缭绕,能穿越了几百年,能跨越几千里,绵延不断,绵延不断、、、、、、那草原的博大,辽阔,无边无际,那草原人的远途跋涉历尽沧桑,都融汇到那马头琴里,都揉在那长调牧歌里。有忧伤,有缠绵,有不竭的源泉,有不懈的力量!东乌旗牧人各个都是长调歌手,人人都是长调的知音。蒙古长调由中国和蒙古国共同成功申报了世界口传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了庆贺,2005年东乌旗举办了千人长调歌曲演唱比赛会。参赛的歌手有七岁的儿童,也有七十三岁的老者,四代同堂高歌长调。2006年建旗五十周年那达慕大会上5000人长调大合唱,挑战吉尼斯记录,向世人展示了长调之乡的独有的风采!
博克和赛马在草原上深深扎根,源远流长。哪里的博克手有力量,那里的草原就有名气。谁家的马儿跑第一,谁家的生活有实力。拿冠军的博克手是一个地方的骄傲,跑第一的骏马是一个家族的荣光!乌珠穆沁的博克手在1666年漠南蒙古王公为康熙帝华诞举行的1024名博克赛上拿到过冠军。道特淖尔苏木的都仁扎那和额吉淖尔苏木的扎那等一批乌珠穆沁博克手在中国跤坛和世界跤坛屡见奇功,成为享誉草原的英雄。颂扬他们的歌声在千里草原传唱:
驱逐黑暗的启明星啊
闪闪发光在东方的天空
要说乌珠穆沁的都仁扎那啊
是我们牧人的一颗星
白银做得鼻勒栓
配得骆驼显贵重
谁获得冠军把它牵
是我们的明星查干扎那
博克竞技在草原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乌珠穆沁牧区男儿无人不摔跤。女儿摔跤也在比赛中兴起,成为一个亮点。
从游牧王国到工业化文明,乌珠穆沁人在实现着历史性的跨越。旗委书记乌力吉讲起乌珠穆沁的发展,成竹在胸。他已经把握了牧业大旗向工业强旗转变的脉搏。融会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一个富裕、文明、强盛的东乌珠穆沁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
还有一个教育的基础,令东乌珠穆沁旗增加了底气!历年来,东乌旗总是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学校的房舍总是旗里最好的。“建一流学校、配一流设施”是历届旗政府的宗旨,近三年投入4500万元建新校舍和购置教学仪器设备。2004年以来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15万元。他们舍得从并不富裕的旗财政拿钱搞“两免两补”,由财政保底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普及高中已经成为决策。2005年东乌旗高考录取的学生达到240人。有这样的人才基础东乌旗的底气能不足吗?
和谐社会的建设东乌珠穆沁也充满了信心。东乌旗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为9088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084元,两者相比为1、25:1,而全国城乡收入相比为4、3:1,东乌旗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小得多,这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因素。东乌旗牧区生活的自然条件还有待改善,但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现在半数以上的牧户有汽车,80%的牧户通电话,户均摩托车两辆。使用电视机、手机、电脑已经相当普遍。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已经提到了议事议程。巴音图嘎嘎查新牧区建设正在稳步实施,赢得了新疆牧区来参观的同志好评。
茫茫苍苍的乌珠穆沁大草原孕育了无尽的雄浑和力量!游牧王国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插上工业化的翅膀,融会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让我们来迎接乌珠穆沁草原明天灿烂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