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研究>>学术论文
  共有 983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王朝的政治基石——试论无上都对元王朝政治作用

  发表日期:2006年12月26日          【编辑录入:admin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元王朝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统一中国虽然不到百年,“就像流星一般,虽转瞬即逝,但光芒永存”。元上都作为元王朝的统治中心之一,它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要把金莲川幕府定为他的上都?元上都在元王朝的统治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在追寻历史的时候才渐渐开朗,“建上都于滦水之阳,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由此可见,定金莲川幕府为上都,不仅仅是承袭辽金旧制形成的两都巡幸制,也不仅仅是为照顾汉族士臣们的生活习惯而建立的上都,忽必烈建立的上都主要的考量是政治。事实上,元上都的整部历史就注释了这三句话:“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可见元上都在地理位置上的选定成为元王朝统治的一块政治基石。
  一、元上都的建立为控制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为一统中华奠定了基础
  1251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这个命令前一句话是交给忽必烈的任务和权力,后一句话是确指忽必烈的驻守之地。“爪忽都”这里是指金人聚集的地方,也就是要求忽必烈驻守在金人聚集的地方。目的十分明确,控制金人的叛乱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崛起。
  事实上,长城以北的广阔草原一直是中原历代王朝无法控制的疆域。从战国时期开始到蒙古人灭金为止,这一历史阶段约1500多年间,大约有八个游牧民族在这片草原上逐鹿争雄。最早进入滦河上游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东胡,约在战国时期,东胡就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及以南地区称雄。同时在河套平原和阴山山脉也崛起一个游牧民族——匈奴,匈奴击败东胡控制大漠南北,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游牧军事政权。汉末、魏晋时期居住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乌桓,继乌桓之后游牧在滦河上游的是鲜卑。后来,拓跋鲜卑又在北方崛起,由呼伦贝尔草原辗转到阴山一带。隋唐时期长期驻牧在滦河上游的是奚族,唐朝末年契丹日渐强盛,开始征伐奚族,后建立了辽朝。北宋末年,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女真人打败了契丹和北宋建立了金朝。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进攻金朝,首先占领了滦河上游的桓州及以西的昌州和抚州。
  以上的史实有两点是相似的。一是各个游牧民族的崛起,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而后称雄漠北;二是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治总是跨越长城、骚扰和争夺中原。1251年蒙古大军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国土,南宋只偏安于江南一隅,这时在金莲川建立幕府,而后变为上都,可见忽必烈对北方其它游牧民族的警惕。
  历史也正好说明这一点。朱元璋的农民军推翻了元王朝后建立了明王朝,明王朝统治的276年中,北元退居漠北,内部争纷不断相互残杀,时金朝的后裔女真人又在白山黑水间崛起,由被统治者变成统治者,不但征服辽东,也雄居漠北,闯入山海关,统一中国,这就是清王朝。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控制漠北的重要性。
  在漠北能否控制其它民族的崛起,这不但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心腹大事,也是已经统一漠北、跨越长城的蒙元王朝的心腹大事。“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这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上都的初衷。
  二、元上都的建立成为对北方蒙古诸王的作战基地
  和历代王朝一样,开国君主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夺得了天下后,后来的继承者们为争夺王位父子倾轧、同胞杀戮,元王朝的继承者们也没有跳出这条历史的轨迹。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这种争夺汗位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上都就成为对蒙古诸王作战的基地。
  1258年蒙哥汗率大军进攻四川,命令忽必烈率东路军进攻鄂州。1259年8月忽必烈大军进至黄陂,9月获知蒙哥汗死讯,并请忽必烈北还,但忽必烈继续指挥大军强渡长江天险,进围鄂州,这时后方传来阿里不哥图谋夺取汗位的消息,阿里不哥调动漠北漠南军队,离开平仅百余里。忽必烈召集群臣集议,紧急回师,解除了阿里不哥对燕京、开平的威胁,稳定了漠南局势,1260年4月在开平忽里台上,诸王推举忽必烈为大汗。阿里不哥听到忽必烈自立大汗后,1260年5月,在漠北和林西阿尔泰山驻地召开忽里台,也宣布即大汗位,随后分兵两路南下。东路企图占领开平、燕京地区;西路进占河西走廊,企图与屯守六盘山的浑都海部会合。在开平、燕京地区,忽必烈加紧调兵储粮,军用物资源源不断集结开平,做好反击阿里不哥的准备。7月忽必烈亲率大军北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军队被击溃,12月从漠北和林凯旋而归。1261年秋天,阿里不哥休养生息之后发动突然袭击,向漠南进攻,顿时开平局势又紧张起来。忽必烈急忙调军遣将,各路军马汇集开平,迎集阿里不哥,在这次战役中,阿里不哥军队受到重创。1264年由于众叛亲离,7月阿里不哥率众归降忽必烈,这场历时5年的汗位之争以阿里不哥彻底失败告终。上都是反击阿里不哥的基地。
   1275年4月,西北诸王在元朝北部边境骚扰,直接威胁到元朝的统治。此时元军主力正在南方战场与宋军激战,为防止后院起火,也因无力抽调兵力,忽必烈作出妥协,大军没有全力西征,而只是进入防御状态。1276年皇子那木罕出镇西北,奉命辅佐皇子的昔里吉伙同脱脱木儿劫持皇子那木罕、阔阔出兄弟和大将安童,将那木罕兄弟送到金帐汗处,将安童送到海都处。此后叛军占领了西北,随即又分道东进。1277年春,驻守应昌地区的弘吉拉部万户只儿瓦台响应叛军,势逼上都。此时,忽必烈火速调集军队到上都,北征叛军。军队在上都集结完毕,忽必列命令中书右丞别吉里迷失率蒙、汉、高丽诸军直奔应昌,平定只儿瓦台叛军:继而又派平宋元将伯颜统兵北伐,昔里吉大败,元军收复和林地区。
  1287年春,东道诸王乃颜发动叛乱,与西北诸王海都遥相呼应。忽必烈亲率大军于5月12日从上都出发北征乃颜,道出应昌,6月3日,“至撒儿都鲁之地,乃颜党塔不带所部六万逼行在而阵,遣前军败之”。13日,忽必烈抵失刺斡耳朵。乃颜东逃,玉昔贴木儿率军追击,将其擒获处死。8月7日忽必烈回到上都。1289年7月,“发侍卫亲军万人赴上都”,忽必烈又由上都北上,率李庭等所部军队征讨海都。反击海都的叛乱直到1301年由海山(武宗)完
成。
  以上史实表明,位于草原交通枢纽的上都,便于与漠北宗王贵族的联系。蒙古国时,漠北和林是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元朝建立后,政治重心南移,漠北蒙古本土成为边地。而漠北蒙古宗王贵族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势力。因此,控制漠北蒙古本土关系到元朝统治能否巩固的大事,元上都是对北方蒙古诸王的作战基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起到大都无法起到的作用。
  三、元上都的建立便于联络蒙古宗王贵族,凝聚民心,巩固统治
  军事是政治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但军事又不能全部代表政治,思想、文化、信仰、制度等等是政治的另一方面。忽必烈像历代明君一样,对这一点同样深信不疑,长城内的大都便于他统治中原及江南,长城外的上都便于他巩固蒙古故土。而上都“形势尤重于大都”。
  1260年3月,在开平举行忽里台推举忽必烈为大汗。24日,忽必烈即位(元世祖)。
  1294年正月22日,忽必烈病死于大都。4月2日,铁穆耳由漠北至上都,14日,铁穆耳于上都大安阁即位(元成宗)。
  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病死于大都。5月1日,海山从漠北至上都,21日海山即位,受百官朝贺于大安阁(元武宗)。
  1328年9月,倒刺沙等立阿刺吉八为帝(天顺帝)。
  1329年8月6日,燕铁木儿毒死明宗后,15日,图贴睦尔复即位于大安阁(元文宗)。
  1333年6月8日,妥欢贴睦尔在上都即位,为惠宗(元顺帝)。
  从1251年忽必烈建立金莲川幕府至1369年惠宗撤出上都,共118年的时间,在上都即帝位的元朝皇帝有六位。在这一点上它远远超过大都以及漠北的和林。元王朝的皇位继续者选择在上都举行忽里台,自有他们的道理,在浓郁草原特色的上都按蒙古传统习惯举行活动有利于联络宗亲贵族,凝聚人心,可见上都的重要地位。
  有的历史学家评论:“并建两都是蒙古游牧风俗和汉地城郭文明结合的产物,是忽必烈谋求建立文化共同体制的一个成果。”忽必烈搞两都巡幸制的出发点是十分明确的,史实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个问题。
  在上都巡幸中,按照元朝制度必然举行各种朝会,新皇帝即位、元旦、天寿节等重大节日都举行朝会。诸王百官每次到上都朝会,元朝政府都要支出巨大的经费,其中耗费最大的是对朝会者的赐予。成宗元贞二年十二月规定:“诸王朝会赐予,太祖位,金千两,银七万五千两;世祖位,金各五百两,银二万五千两,余各有差。”这种巨大的赐予虽然造成财政困难,但政治目的是明确的。
  在上都巡幸中,燕飨是不可少的。制度规定:“岁时行幸,皆有燕飨之礼。”这种宴会称为“质孙宴”或“诈马筵”。参加“质孙宴”的人必须穿“质孙服”。马可·波罗记载:“此种衣服皆出汗赐,上缀珠宝石甚多。”质孙宴要连续开三天,与宴者每日换一次衣服。
  在上都巡幸中,元朝皇帝在上都还进行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望祭祖先园陵。蒙古大汗死后,一般都葬在漠北的起辇谷(即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上源之间的肯特山中)。从忽必烈起,就率领皇族在上都西北郊按蒙古人习俗望祭祖先,“皇族之外皆不得预礼也”。
  由此可知,上都在元王朝统治中,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大都无法起到的。元上都是元王朝统治的一块基石
  四、元上都给后人留下的启迪
  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为后人留下一个遗迹,那就是万里长城。后来的历代王朝仍然不断增补和修缮,而以长城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侵扰。就连曾一度统治中国北方的金朝也挖起类似长城的堑壕,以抵御别的民族侵扰。而元世祖忽必烈却把他的上都建在长城以北千里之外的滦河上游,长城在他的心目中不过是庭院中的一个摆设,这是元代以前的中国历代统一大江南北的君主们不敢想象的事实。正是由于这一胸怀,中国版图从元朝开始才有了松辽平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明王朝推翻了元王朝,虽统一了大江南北,也越过长城进行了北伐,但始终没有统治了漠北,返回去又在大修长城,从此把中国又圈在长城之内,和长城外的联系只是一种间歇式的断断续续。当然更没有胆略在长城外建一座都城。
  历史又过去了276年,清王朝入关推翻了明朝,清朝肃清了漠北的乱世,基本沿袭了元朝的版图,把长城又作为一个摆设放在庭院之中,由此,后人不得不对康熙大帝产生几分敬意。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七百多年前建在滦河之阳、龙岗之阴的元上都,它不但对元朝的统治起到特殊作用,它给后来者的启迪就是“开放”。闭关锁国不但保不住江山,也无法使自己在羁绊中生存、发展、壮大,怕别人进来,自己也永远出不去。只有自己强大才无所畏惧。
  元王朝离我们已远去七百多年,“但它那富有竞争性、扩张性、创造性的精神却一直为后人憧憬。就象流星一般,虽转瞬而逝,但光芒永存。”
  (本文参考资料:叶新民著《元上都研究》:倪建中主编《风暴帝国》;《蒙古秘史》等)

  作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原西乌珠穆沁旗副旗长、广播电视大学锡盟分校、锡盟行政干校校长  石玉宝


上一篇:马可.波罗与元上都的传说
下一篇:蒙元文化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7]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4]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