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文化视角
  共有 58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国庆颂歌 》 《我与鄂尔多斯的情缘》

  发表日期:2024年9月30日      作者:李守华 甄达真     【编辑录入:admin


国庆颂歌(外一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李守华


红旗浩荡耀蓝天,曼舞笙歌笑语连。
四海欢腾迎诞日,神州踊跃贺华年。
江山锦绣多娇美,社稷生辉永固坚。
七五春秋昌盛路,东方大国梦今圆。

 

七一颂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一百零三华诞日,红旗漫舞五洲喧。
核心指引强国路,万众勤书致富篇。
使命担当坚信念,初心不忘展新颜。
团结奋进新时代,步履铿锵迈向前。
 

 

 

我与鄂尔多斯的情缘

甄达真

我是1937年1月30日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岗西村。小村座落在太行山脚下,人们依山而居住,四季耕作在平坦的土地上,生活闲适。可就在1942年前,日本无端地入侵我国,打乱了社会生活的平静和秩序,社会经济链条被砸碎了,我祖父甄能磊繁茂的皮毛生意受到沉重的打击,濒临破产。祖父求歼指点,高人指向大西北。祖父这就样来到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准格尔旗的纳林,继续做皮毛买卖。值得庆幸,生意尚好。

但是,家乡于1942年前却连续三年遭受旱灾,实是无法生活了,只得背井离乡,举家西迁。全家人沿途讨吃要饭,吃尽了苦头,逃荒来到纳林祖父处定居。人们称这为走西口。我觉得这还是一种情缘!从此,我就生活在鄂尔多斯了。这里的山水、纯朴厚道的风情、人缘、文化,陶冶了我的身心。在这里生话,着实是心情愉悦,我喜欢上了鄂尔多斯!

1948年迎来了解放,有条件上学。52年以小学五年级报考伊盟中学附设简师班,有幸考取了。1955年师范毕业,统一分配准旗当小学教师。60年参加盟教育处举办的中师培训,学习汉语言文学。之后分配到准一中任教。1986年调伊盟政法学校工作,不久又调伊盟工业学校工作。约是1998年退休,工作满40年。回眸这40多年,没什么建树,没练成一个好教书匠。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既教了学生,自己也有了提高。先后任过小学教导主任、校长,后任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中学校长,教育局工会主席。

一、写《鄂尔多斯解放演义》与《鄂尔多斯演义》(上下卷)

退休前,工作之余,有机会广读老干部的革命回忆录,特别是那些参加过伊盟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们的回忆录,他们描述每次生死搏杀的战斗场景,令我敬仰和激动、难忘。我心中油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章回体小说的传统形式,把那些英勇无畏,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光辉人生的动人事迹记彔下来,再现历史风云,传给现代和后来人,让他们深知创业艰难,新生活是无数先哲和勇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还要牢记那些烈士们!这是一件极有历史意义的事。有人说:“笔写江山三万里,书藏华夏五千年!”我决定要写鄂尔多斯解放的这段不寻常的历史!这样做可圆我当作家的梦。这正是:好事入心成动力,静居陋室写春秋。

我开始了创作的准备。我的小说要以老革命的回忆录为蓝本,将那些生动鲜活的真实的战斗场景再现出来,所以我又一次读众多回忆录,还要作笔记,作记号,归类入档。后来又走访了很多参加过解放鄂尔多斯解放战争的老同志,欲求获得更为生动、全面、真实的材料。这一时期我满脑子全是战斗。我夜以继日地读,又不断地构思章回。

约在几个月后,进入了创作。

认真整理材料,殚思极虑地谋划,选定以纪实性的章回体小说形式来写。因为这种形式群众易于接受,群众喜闻乐见。小说既是以革命回忆录为主要素材,小说中的人和事基本就是真实的真人真事,艺术的虚构是少量的。这就是鄂尔多斯不可缺的最重要的文史。进入写作后,我便全身心投入,锲而不舍,不畏艰辛,绞尽脑汁,遣词造句,用生动的语言堆积一座文学的小山,展现鄂尔多斯的历史风云,社会风貌,人生状态。我用去约两年多的日日夜夜,终于写出了约二十万字的初稿。之后,又请专家、学者指教,择善修正。本书定为《鄂尔多斯解放演义》,于200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又再版两次。

《鄂尔多斯解放演义》由阿云嘎作序,他用最形象的比喻称:是“一颗挂历史的钉子”。他指出:本书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朴实而深刻;构思得当,

繁而不乱。他的比喻巧妙、生动。本书就是把伊盟蒙汉游击支队几千名官兵的生活都挂上去了,几百次的大小战斗场面,战士英勇杀敌,指挥员学习毛泽东战术思想的智慧和灵活应对突发事态的冷静态度,还有敌人崩溃落荒而逃的丑态,……都栩翉如生地挂上去了。这是鄂尔多斯解放战争史,是活的战争史。还有指挥员王悦丰和高平等老革命们,他们团结一心,一个心眼谋解放,是蒙汉团结的生动写照。这不就是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史吗!

书出版后,读者评价尚好,特别是那些还健在的老同志,他们都认为真实、生动,很有可读性,是再现历史风云的真实的好作品。有个老同志笑着给我说:“我们部队不准谈恋爱,你怎么在书中写了恋爱事呢?”他看书多认真呀!

听到这些肯定的评语,我很高兴。我圆了梦想,也了却了一件不能推卸的情缘。

不久,我成了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过了两月,听到鄂尔多斯电台以平书形式每天播放本书,我很欣慰。后来电台又播放了一次。此书再版两次。

此后,我还想再向前走出一步,在写作的路上再做一些探索,为鄂尔多斯

的文化文史再做一点贡献。

2001年我的章回体纪实性长篇小说《鄂尔多斯解放演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社会反映尚好。这部书是以鄂尔多斯解放的全过程为题材,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风云。之后,常有-种负债感袭上心头,鄂尔多斯还有许多波澜壮阔、

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萦绕在眼前,多么需要去充分表现它们,让它们走出历史的深宫。就是这-种冲动,我再次走进《鄂尔多斯演义》创作的艰辛之路。人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可让后来人从前人的生活中得到启迪和智慧。本着这种意旨,《鄂尔多斯演义》以鄂尔多斯历史发展的脉络为主线,从1473年(明朝成化年间)写起,写到1949年,鄂尔多斯迎来解放,约500多年。主线上串有诸多发光的珍珠,闪烁着鄂尔多斯军事、政治、佛教、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风俗的彩色光亮。本书以纪实体章回小说的形式,将诸多动人心魄的斗争故事,将诸多有性格的历史人物风采展现出来,形成一幅多彩的画卷。鄂尔多斯和鄂尔多斯人的魅力尽收眼底。

安源先生为本书写序。正如他所说:“卾尔多斯文化曾经的辉煌属于历史。卾尔多斯文化未来期待着我们今天的努力。创作正未有穷期。”

二、走进蒙古学

记得是2002年春节过后,我走进书店看到了《蒙古秘史》。这本书勾起了我从前的记忆。我曾在准格尔旗一中工作时看过此书,书的内容只记着大概了,知道它是讲成吉思汗一生的。出于很想深入了解成吉思汗生平的欲望,我买下了这本书。书是道润梯步先生从蒙文翻译过来的,用汉文的文言文译出。读这本书颇费力,需要查词典、疏通文字。此时,我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为让普通大众能有个《蒙古秘史》的通俗读物,普及蒙古族历史文化,该是多好啊?于是很想将这本书译为现代汉语版的通俗读物。当时我深知自已是汉族,不懂蒙文、蒙语,译起来困难很多。我虽没有绝对把握把书译好,但忒想做这件事。我的鄂尔多斯情缘和爱好,给了我劲头和勇气,于是就动手翻译了。

说实在的,确实困难不少,有时一天也翻译不了一、二节。但我不放弃,凭着信心和情怀坚持着,以毅力顽强拼搏,用了将近一年多时间,坚持不懈,终于译完了全书。因为我不是蒙古族,生怕译文不贴切,不能准确表达情感,我把译稿拿给蒙古族同志审阅,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几番努力,不少人支持这本书的出版,认定这本书会对普及蒙古族历史文化起作用,这是一件有社会意义的事。在众人的鼓动下,我将书稿送内蒙教育出版社审查了。

编审认为书稿符合原书旨意,译文贴切,在纠正一些错误后同意付印。付印时,我将书名定为《成吉思汗秘史》,以配合鄂尔多斯的旅游业,让人们了解成吉思汗的不平凡的战斗一生。本书被列为鄂尔多斯学丛书之一,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也由此被聘为鄂尔多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之后,我怀着大力普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信念,又以现代汉语翻译出版了萨冈彻辰的史学大作《蒙古源流》。此书出版时,正值乌审旗要举办纪念萨冈彻辰诞生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将此书做为礼品贽赠给与会的专家学者,也传播到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本少见的普通汉语版的通俗读物。至此,我将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的两本,以现代汉语本呈献给了广大读者,为普及蒙古族历史文化做出了努力。

普通现代汉语版的《成吉思汗秘史》和《蒙古源流》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一位蒙古族资深记者,也是成吉思汗专门研究者巴拉吉尼玛,他专门对我说:“你将《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译成现代汉语版出版,为普及蒙古族历史文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是我们蒙古人应当做,但没有做、没有想、更沒有实地去干的文化大事,你去做了,并且做的很好,是你为我们蒙古族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感谢你!”听了此话,我很受鼓舞!

三、编著《成吉思汗传奇》

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的英雄,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代伟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巨人。在人们深知他的武功的同时,应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具有最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于是我想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成吉思汗的个性化的传奇故事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故事化,具有可读性,让人们多层面地了解认识成吉思汗。我阅读了很多资料,将一些只具故事雏形的材料加以扩展,编著为有头有尾的故事,形成了五十多个故事的《成吉思汗传奇》。书稿送审时,编审说此书不仅故事性强,而且史学价值也很高。不久,此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出版了。又增加了一个供人们了解成吉思汗的窗口。这也是我的鄂尔多斯情缘。

四、贺希格巴图——文化交融的搭桥人

很早以前,我曾以《乡土诗人》,概括介绍了贺希格巴图的诗歌创作成就。现在重新审视《乡土诗人》,甚觉肤浅。甚觉乌审旗的学者,策·哈斯毕力格图研究贺希格巴图后得出的结论尚好,他写道:“他——我们祖国的一位贤达的公民、蒙古民族的一名杰出的学者、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位著名歌手、乌审旗的一名卓越的诗人、民主革命的一名忠实的成员、独贵龙运动的一名积极鼓吹者、牧民大众的一名热情赞颂者、人民的伟大作家!”

此外,贺希格巴图根据自已的切身体会,深知缺乏社会教育,人的才智得不到发挥,很不公平,很不合理。他胸襟高广,视野广博,特别看重教育,他多想“要把少年儿童从文盲的苦海中拯救出来”,让普通牧民的孩子都受到最起码的教育,人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一代,聪明起来。为此,他特别想要编写为草原上的孩子们广泛适用的启蒙教材。既想到了就马上做。他通晓汉语,更受益

于清代蒙译汉《三国演义》。读文学著作,他特别欣赏《三国演义》。于是他想以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人和事为题材编写启蒙读物。没多久,他编写了《浅意词汇》、《三国钢要诗》、《良言百段诗》等。

《三国钢要诗》是以《三字经》的艺术形式写的。这给他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不管眼前有多少困难,都不能阻住他前进的脚步。他克服了难以置信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他的弘愿和抱负。他的《三国钢要诗》写的风趣、通俗,还适合儿童的情趣,是一本极好的启蒙读物。

他想象着,孩子们在学校读着《三国钢要诗》,像他一样,从那鲜活的人和事中,情操受到陶冶,吸取营养,受到良好教育,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但是,他的梦想没有实现,也不可能实现。然而,这《三国钢要诗》却成了蒙汉文化交融的桥梁,成了蒙汉团结的纽带。他倡导人们要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进文化共识,促进文化交流,共享文化成果,而且要从儿童做起的理想,却成了历史见证。这是他的远见卓识,是创新,是希望,是不能忘怀的难能可贵的历史贡献!

以此说, 贺希格巴图不仅仅是一位蒙古族的伟大诗人,还是关心下一代有远见的教育家!我们要记住他的理想,努力提高人的素质!

现在,我们走进了好时代,国家重视教育,贺希格巴图的梦想完全可以实现了!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吧!

(注:参考书:《贺希格巴图诗集》 葛云鵬译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五、几个文化小议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爱和善良又是文化的核心,这就是文化的最强大魅力。它犹如不会死的野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是根,是传统。

鄂尔多斯文化根深叶茂,很值得深挖。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我在读《准格尔人物志》时,惊喜地知道《木兰辞》中的木兰就是生活在鄂尔多斯的鲜卑人。但生话的年头不对。查史得到纠正。(见《鄂尔多斯政协》2020第二期43页)这位千年来被歌颂、树为历史榜样的帼国女英雄,她不是河南人!有着巨大影响的木兰是我们鄂尔多斯的骄傲!

还是在读书时,在读《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蒙古源流》抄本六种》(苏联 普契柯夫斯基著 余大钧译),突然发现《蒙古黄金史纲》(大)的作者就是生活在鄂尔多斯的历史学家萨冈彻辰。他已被埋没了几百年,应该还他的美名了!(《鄂尔多斯学研究》2018年第一期58页)如此看,我们鄂尔多斯就是蒙古族三大历史巨著的两大巨著地,这是鄂尔多斯的骄傲,也是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贡献!

三国时期落难在南匈奴的蔡文姬,她在美稷县(现准格尔旗的纳林)生活了十二年。其时,她热爱和研究胡茄曲,并以此曲写了《悲愤诗》胡茄十八拍,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她的悲愤。对她的诗作深表同情、共鸣和赞颂者如云,她成了文坛的名人。这也是我们鄂尔多斯的美谈吧!她做为历史的典型,美名远扬。同时,胡茄曲也走出鄂尔多斯,成了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茄曲不就是鄂尔多斯民歌吗?

在广泛读书时,渐次发现汉译蒙古族史籍书中有误译、误写的字句。发现

多了,甚觉有必要予以纠正,让人们读到纯洁无瑕的史作。于是我大胆地写了《对蒙古族古典史书的个别译法及作者由来之管见》,欲就教于专家、贤达们,也愿和原译者商榷。

后来,我写了《关于成吉思汗死因考辨》,欲和专家们商榷,还历史真实。

我在鄂尔多斯生活了八十多年,这里的山水、纯朴厚道的风情、人情和文化情缘,都使我心情愉悦,我喜欢鄂尔多斯,爱上了这里。我在党五十年,党的培养和教育,使我长了才干。十分感谢党!这些年还先后出版过漫瀚调式的长篇叙事诗《情依大松树》、《成吉思汗箴言与蒙古族民间谚语》、《天骄风云——成吉思汗雕塑广场交响曲》、传纪体小说《诃额伦》等,还写过《萨冈彻辰戏剧三部曲》,写过很多民间故事,收在王生荣编的《鄂尔多斯民间故事集萃》等。拙作虽多,但均少亮色,甚是愧疚。几十年的工作使我的鄂尔多斯情缘在增强,更愿意为这里做点贡献,特别是在文化、文史方面做一点工作,这样才心安。近日我写了《鄂尔多斯赋》、《东胜赋》,还写了《准格尔旗是个好地方》等。今后,还将不遗余力地工作,多写一点文史方面的作品,以慰我愧心,以敬谢读者。

六、尾声

多年来,我参加过多种征文活动,写过很多文字。也据自己的爱好和时政所需,写过一些文字。介绍过戈瓦、尹湛纳希等为蒙汉文化交流所做的突出贡献。曾被评为内蒙古“书香家庭”,还被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评为写作“名师”。休闲时,我将平时所写文字(包括未正式发表的),重新审视,加以分类归档。以我的见解,分了以下几个文集:

、《公仆切记民为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个文集中把我写下的有关文字集中了,公仆必须切记!

、《鄂尔多斯作家作品简介》这是我用十来年的时间,收集到鄂尔多斯作家和作品以及人们对作品评价的文集。作家有几十位,作品几百部,评论多篇。评论虽不算定论,但总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看到作者的汗水。这是我们本地作者的风貌!这是我们本地这个时代的风云,是真实的社会生话,是文化,是文史!是这个好时代,使我们鄂尔多斯再次出现了文化的腾飞,出现了文艺创作的高峰!这个文化发展的高峰是多么值得纪念和厚爱呀!我深知他们爬格子的艰辛,敬重他们,更愿意把他们努力奋斗的成果得到保留和传播,所以不畏辛苦,广泛搜集他们的作品,并尽可能附上作者或作品图片,尽可能做到完美。这是我的鄂尔多斯情缘!

安源先生看过这个材料,他觉得有几分鄂尔多斯文学发展史的味道。我觉得至少是鄂尔多斯文学史的基础资料吧!

、《蒙古族历史文化集》

、《蒙古族谚语研究》

、《闻名世界的成吉思汗》

上述文集,材料齐备,是电子版的。有使用者请联系我。

追忆平生所为,写成小诗一首:

青春任教育英才,

秋晚舞墨展胸怀,

平生信仰善和爱,

才疏赏赉难合拍!


上一篇:源远流长的锡林郭勒,北疆文化成长的地方
下一篇:研究会近期完成四篇地方学研究论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3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9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3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58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