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文化研究20年风月,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开启新篇。 锲而不舍,二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研究、阐释与倡导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一直以来,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03年3月创立,至今20周年。20年风风雨雨,双十年踔厉前行。在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学科建设上,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锡林郭勒文化地方学建设的新学科开启了行程。扎根学术的沃土,走进社会大众。中华文明的灵气,浸润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地,惠及着锡林郭勒的地域文明。
社会相关部门审批成立并高度评价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1月28日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通过元研会章程,选举产生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顾问乌恩奇。3月13日锡盟委宣传部批复成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研究元上都历史文化,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利于提高锡盟的知名度”。4月22日,锡林郭勒盟行署民政局依法核准下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F0028)。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 。 中共锡盟委办公室12月8日“信息专递”(第6期)充分肯定了元研会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锡林郭勒日报》头版编发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 《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12月26日创刊,编发第一期。主编徐进昌,编辑李慧兰、孙永斌。评述了元上都的生态与环境保证,考证了元上都遗址,论述了元上都景观与开发。 元研会参与发起2003年l2月28日在京蒙古族第24届“那达慕”上都文化主题盛会,理事长徐进昌与会并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专访。 2004年 2月5日,锡盟委、行署肯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创性的工作,授予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全盟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 锡盟民族文化大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6月2日《工作快讯》第9期转发了元研会《关予元上都文化近期工作的几点意见》。对“上都文化”商标注册、为元上都遗址设置标牌、召开学术研讨会建议作了充分肯定。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其木格批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提出的意见甚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04年7月9日《中国之声》文化新干线栏目播放采访理事长徐进昌谈话录音,宣传了元上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5年2月25日锡盟民族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锡盟委宣传部评选元研会《上都文化研究》报为优秀报刊。 新华社4月7日发通稿《元上都是中外文化融合的集合地》。《解放日报》集团网、《中国教育网络联盟》《关东在线》《蒙古学信息》等多家媒体转载,像世人介绍了理事长徐进昌对上都文化研究多方面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上都文化作为一个学科被正式提出并作了初步阐述。 “上都文化是草原文化、民间文化吸纳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集中发展的成果,在世界我们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解放日报》集团: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7日专电(杨凌云)上都文化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专家认为,上都文化是草原文化、民间文化吸纳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集中发展的成果,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说,上都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上都(位于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作为元王朝的夏都和蒙古大汗的发祥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元世祖忽必烈潜藩之际即在上都所在的金莲川建立幕府,为元王朝的建立作了思想、文化、理论、人才等多方面的准备。元上都在政治、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上同样成为蒙古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是融合蒙古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集大成之地,是蒙元时期无可争议的政治文化中心。 《锡林郭勒日报》2005年11月23日开设“文化”专栏,第一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报道”开篇刊登了徐进昌理事长《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并与12月14日、12月23日连载。11月9日《新牧民报》(总160期)编发《上都司天台》蒙文稿。 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2005年8 月 8 日至 9 日参加在包头市举行的中国、内蒙古第二节国际草原文化研讨会。徐进昌理事长作为与会的蒙元文化研究学者,提交了题为《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的学术论文。论文有力地阐述了蒙元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集中代表和体现了蒙元文化的上都文化作为一个学科,科学地阐述了上都文化的内涵、性质、地位和作用,受到大会的一致好评。徐进昌理事长获优秀论文奖并在“草原文化学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体现了元研会在内蒙古学术界地位和影响。 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成立大会2005年 9 月 16 日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元研会成为首批 12 个成员单位之一。研究会向成立大会发去贺电并与 11 个成员单位建立了联系,互寄材料,加强交流。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会议2005年11 月 23 日在锡林浩特召开。锡盟委和行署领导田学臣、武国栋参加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盟委副秘书长曹世忠光临大会指导。与会元研会研究人士广泛深入地研讨了蒙元文化的多方面的课题,取得了诸多共识。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作了工作报告。报告中说:元研会工作,作出了卓有成效地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事业的拓展打下了可靠地基础。建立元上都文化网,申报“上都文化”商标,为上都文化研究事业构建了强有力的支撑点。《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的成功编印发行,扩大了影响,促进了元上都文化学术的研究和交流。 《锡林郭勒日报》2005年11 月 23 日开设“文化”专栏,第一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报道”开篇刊登了徐进昌理事长《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一文,并于 12 月 14 日 12 月 23 日连载。 2006年2月23日在全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广泛深远的影响给于高度评价授予元研会“2005年度全盟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奖”。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为元帝国故都所在地的学术团体和蒙元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提出了“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上都是元王朝的政治基石”、“蒙元文化之学问”等多方面的学术观点,把上都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向学术界和整个社会提出,对中华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受到了新华网、解放日报集团网、中蒙科技经济合作网、关东在线、蒙古族论坛、大众日报、中国教育联盟网、全球 ceo 、中国地方学信息、中国广播网、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文章广为转载。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为元帝国故都所在地的学术团体和蒙元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提出了“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上都是元王朝的政治基石”、“蒙元文化之学问”等多方面的学术观点,把上都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向学术界和整个社会提出,对中华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受到了新华网、解放日报集团网、中蒙科技经济合作网、关东在线、蒙古族论坛、大众日报、中国教育联盟网、全球 ceo 、中国地方学信息、中国广播网、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文章广为转载。 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一行2006年8 月 14 日到 16 日参加“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与“首届鄂尔多斯文化研讨会”并有三篇论文入选。与会 120 多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交流了草原文化、鄂尔多斯文化、蒙元文化、上都文化、成吉思汗文化等多方面的学术问题。徐进昌理事长的论文《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入选“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交流材料”。在“首届鄂尔多斯文化研讨会”上理事长徐进昌的论文《简论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和贡献》和理事浩毕斯戈拉图的论文《元代官方使用的巴思八文》入选并在大会上宣读。焦福宝的论文《试论游牧民族的马镫文化》选为《鄂尔多斯学》刊用。 2007年1月25日在锡林郭勒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锡盟文化大盟领导小组、锡盟委宣传部作出《关于对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锡党宣字(2007)9号】充分肯定:“近年来,作为锡盟首家民间历史文化研究学术团体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认真进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积极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关注,提出“上都文化学”并作了多方面的学术论述,许多独到的见解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匹初步的研究成果。《元上都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上都小考》《上都司天台》等多篇论文在报刊发表,《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文在内蒙古草原文化第二届研讨会获优秀论文奖”。 “元大都建城74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27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研讨会由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史学会、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徐进昌参加了大会并提交宣读了《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世祖忽必烈的儒学思想与元代的文化流派》两篇论文。参加研讨会的新疆、北京、吉林、云南、青海等九省区的蒙古学学者,发出了“关于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倡议书”。强调“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元上都文化的研究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重点”。研讨会认为:“元上都是13—14世纪世界政治文化中心,是东西文化的交流点,中国农耕和游牧文明的融汇点,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上都文化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建设文化大区要加强元上都文化研究”。倡议“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基础,整合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学研究力量,并吸收区外一些研究人才,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抓紧出版一些学术研究精品”。 《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9月28日“文化”专栏发表徐进昌《论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和贡献》,产生广泛影响。《北京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等多家高校学报和《史学月报》《人民论坛》《中国人才》《宁夏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等问世开悟的学术文章作为引述资料和参阅论文。 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11月27日刊发文化艺术界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编发了理事长徐进昌的发言《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文化资源占据区域性特色文化至高点》。12月7日在“文化”专栏(第24期)全文发表,引起广泛关注。《新华月报》通知函(k7316)约发布。 2007年12月12日北京学研究所苑焕乔《北京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中,表述了徐进昌2006年7月《一片蓝天》文集中《蒙元壮歌》辑首次提出并阐述“上都文化学”,论述了“上都文化融汇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贯通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荟萃东西方我们,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2008年4月17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蒙古文化研究所举行学术座谈会,就上都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学术研究方向与相互配合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诚挚地广泛地探讨。决定联合携手资 源共享 优势互补共进双赢 。 地方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面2008年5月23日《锡林郭勒日报》在《文化》专栏第30期刊登徐进昌的论文《元王朝完成大一统的过程》。论文阐述了蒙古族由唐代的“蒙古室韦”部落到宋、金、西夏时代的大蒙古国,而后取代西夏、金、宋,建立了中华大一统的元王朝的过程。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斯仁那德米德副秘书长、焦福宝副秘书长一行2008年7月19日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参加节庆活动中,研究会一行详细观看了忽必烈广场的雕塑和叙述说明词,对有关值得进一步推敲的文字提出了意见建议。对布馆中的元上都博物馆也进行了参观访问,受到館方盛情接待。 徐进昌、浩毕斯嘎拉图、焦福宝一行 2008年8月11日 参加首届全国“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秀美的草原小城乌利亚斯太召开。大会《论文提要集》汇集了51篇相关学术论文,与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多方位地阐释了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的众多课题。研讨会取得了乌珠穆沁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批优秀成果,文化作为“软实力”已经提到乌珠穆沁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显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 理事长徐进昌、副秘书长焦福宝、理事浩毕斯嘎拉图三人各自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并在大会宣讲,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徐进昌的论文是《成吉思汗经历的最惨烈的合阑真沙陀战役—兼论东乌珠穆沁旗哈拉金戈壁古战场圣地》,浩毕斯嘎拉图的论文是《乌珠穆沁姓氏研究》,焦福宝的论文是《挖掘人文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为东乌珠穆沁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元研会向研讨会发了贺信:东乌珠穆沁旗旗委、政府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值此首届“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向你们表示诚挚地祝贺!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焦福宝一行2008年8月28日 应邀参加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赤峰市,与来自北京、黑龙江、大连、吉林、河北、辽宁、厦门、湖南、香港、山西、内蒙古呼市、包头、赤峰和韩国、日本等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大会印发论文交流材料75件。其中,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的论文《游牧文化在元代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焦福宝的论文《浅谈草原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被选入研讨会论文交流材料。 2008年11月1日 枫叶正红之际,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主办的“地方文化与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焦福宝应邀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中国地方学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研究机构与有关专业院所和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大会选编了各地学者地方文化与地方学方面59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地方文化与地方学研究的诸多方面的课题。徐进昌的论文《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被选入研讨会“论文选编”并在大会宣讲。焦福宝的论文《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被选入研讨会“论文选编”。
在这次全国性的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讨会上,提出并阐述锡林郭勒文化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从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概述锡林郭勒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从石器时代的古文明到辽、金、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的文化遗产论说锡林郭勒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从蒙古长调与原生态的游牧风情彰显的锡林郭勒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特别是作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锡林郭勒学和锡林郭勒文化提出有着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 2008年11月 元研会理事周景峰精心编著出版了《正说蒙元十五帝》和《忽必烈在上都》,“献给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同志们”,向读者简明易懂地介绍了蒙元历史上的十五帝,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元研会的研究者们,在诸多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埋头苦干,不尚空谈,把劲头用在作实事上。为上都文化研究和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锡林郭勒日报》在《文化》专刊(第34期)2008年11月7日 刊登徐进昌论文《游牧文化在元代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论文指出,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活跃在北疆的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北方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民族以各种方式的交往中,两种文明和文化不断交流与发展。而到元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也达到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蒙元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文章有力地阐述了蒙元文化、上都文化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尊从自然,适从生态平衡的理念。游牧多逐水草而居,顺从自然,适应生态平衡。二是,兼收并储,接纳不同文化和理念,同存共荣。和而不同,多元一统。三是,中华一统,帝国文明,京师荟萃,蒙元凸显的游牧文化色彩。 《蒙古语文》2008年11月21日 在《蒙古语言研究》栏目转载《2007年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大事记》。内蒙古文史馆主办的《内蒙古文史》杂志也曾在显著位置登载徐进昌的论文《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8年12月9日 应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之约,参加有关科研课题研究。经商议审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承担研究元上都与大都间驿路的科研课题。课题为:《元代大都与上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的文化意义》。这是元研会第一次承担国家立项的科研课题,开承担正规化国家科研课题研究之先河。 2009年1月9日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刊)第36期刊登徐进昌《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新年伊始,把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的研究和建设,提到了公众面前。 人民在线网“中国地方文化”“中国人物专业报道平台 中国特色专业数据库”截至2009年1月21日报道251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列在第210人予以报道,题目是“致力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徐进昌”。 《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于2008年10月1日发表了徐进昌《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2008年11月24日正式设置《锡林郭勒文化》专栏并发了前言。前言指出:我们提出“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明。作为一个作文化研究的锡林郭勒人,出自对锡林郭勒的热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学问,引起人们的关注! 《上都文化研究》这部上都文化研究的首部专著2009年1月 正式印刷面世。全书38 万字,由《上都文化初探》、《上都遗址浅谈》、《蒙古源流追踪》、《文化广角摘撷》四部分组成。首篇论文是《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序言指出:《上都文化研究》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盟文化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锡林郭勒草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极大的努力,开发利用锡盟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推动上都文化研究和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将有力地推动锡林郭勒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都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属于锡林郭勒的,也是属于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元上都作为七百多年前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大都市,一个世纪文化巨人,犹如一部丰厚的人类文明史书,发掘好,利用好,必将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上都文化”已经作为商标注册,通过国家审批,无疑将对上都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弘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元上都遗址的品位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把“上都文化”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以利于锡林郭勒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利于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
2009年4月24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焦福宝的论文《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刊登在《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栏第四十期上。把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议题庄重地提了出来! 第一部《上都文化研究》(蒙古文)专著2009 年4月 正式印刷面世。大元帝国的百年上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遗址已经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13年之久,这座拥抱着人类巨大文明的废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7年来,倡导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推动元上都遗址申遗,专注研究上都文化,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 徐进昌论文《游牧文化在元代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在《西口文化》学刊2009年第五期(总第8期)刊登。《西口文化》学刊,由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和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民主同盟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包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协办。论文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观点,强调指出:元代,游牧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建立了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主政的中华南北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游牧文化吸收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影响扩及到几千公里的中华大地。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也达到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2009年10月 《北京学研究文集》由北京联合大学编著同心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文集收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和秘书长齐巴托《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从地方学研究的角度,和大都、上都的历史上的不解之缘,北京学研究高度关注和评价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的研究。 2009年10月20日 20日至21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齐巴托代表元研会参加了本次会议。 元研会共提交四篇论文:理事长徐进昌《忽必烈治国的儒学思想和对草原文化的影响》,秘书长齐巴托三篇《老北京再新说》《元大都公园:盛元古都的遗存》《哈德门源于元朝蒙古语》,四篇论文均在会上宣读、入选国际会《论文汇编》并正式出版。 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11月26日在《文化》专栏第五十二期,刊登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的论文《浅谈锡林郭勒建筑的地方和文化元素》。对建筑文化的地方元素给予了关注!此篇论文曾在第一届锡林郭勒蒙元文化建筑研讨会作为讲演稿,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初次把研究的视角面向建筑行业! 2009年12月10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承担的研究课题如期完成,于12月10上报北京联合大学。项目研究从驿路的站赤和相关诗文着力,揭示了上都、大都间驿路是一条彰显元代百年文明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 13—14世纪之间,中华民族处于元代的大一统发展阶段。各地间的交通往来和跨越国界的丝绸之路与海上通道非常活跃。 上都与大都之间的驿路有四条。这段上都、大都间的皇家驿路,就是巡幸中办理朝政之所。大量的扈从诗记述了驿路的风情,历史地再现了驿路沿途的人文风貌。 百年间的皇帝巡幸和随扈理政,百年间的扈从诗文,成就了上都、大都间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抚今追昔,这段皇家驿路任凭学子和游人凭吊和观赏。 完成《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的文化意义》课题报告一份,近2万字。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元代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从元代的扈从诗文看上都、大都间驿路的风情和文化》3篇,近5万字。其中,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入选《北京学研究文集》,由北京联合大学编著,于2009年10月同心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0年1月 21日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刊第55期头条以半版的版面全文登载徐进昌的论文《忽必烈治国的儒学理念和对草原文化的影响》。论文指出:“忽必烈是大元帝国时期多有建树的一位中华皇帝。他从草原走来,把草原游牧文化带到了中原。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和经济实力为纽带,使游牧文明特色的草原文化走进中原的城镇和都市。另一方面,由于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儒学治国,对游牧文明和草原文化的发展与衍变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全文分两大部分全面阐释了游牧文化的发展与衍变。第一部分是“忽必烈对儒学的接受和治国理念”。第二部分是“兼收并储和而不同 草原文化融入多元的中华文明”。 2010年4月 5日 《中国报道》内蒙古频道报道《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卓有成效》中国报道内蒙古频道讯(记者兰凌雁 通讯员 吴建庆)据了解,该研究会于2003年1月28日成立,是锡盟地区第一个历史文化研究机构。 研究会注重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发展会员60多人,多数是老作家、老学者等草原文化精英。主要工作职能是加强联系、参加研讨会,出报出书、发表论文等。研究会的主要工作成果有:创办了内部学术交流报《上都文化研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上都文化”商标,成立北京联络处,积极主动自费参加北京联合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研讨会,并发表或出版论文多篇 《内蒙古晨报》2010年 5月31日 发表记者張昊文文章:忽必烈儒学治国下的文化融和,多方面认同徐进昌理事长的学术观点:在元上都,忽必烈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成就了他最大的历史贡献。这位蒙元皇帝以儒学治国,让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实现了大交流、大融汇、大发展。 张昊文文章全面解析徐进昌《元世祖忽必烈的儒学思想和对草原文化的影响》,认为忽必烈接受儒学治国思想,是一个“思大有为于天下”的“薛禅皇帝”成就了中华大一统的伟业。 《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6月30日在《文化》(第65期)专栏刊登徐进昌论文《元代上都、大都间相互关系和地位》。强调:两都是兄弟城,是姐妹花,共同承载了元代百年的宏伟大业。上都之为上,是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前建立的草原都城,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经营了“金莲川幕府”,又在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里被称为“圣龙起飞之地”。在连接草原与中原之间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政治和军事上尤其显得重要。大都之为大就是建制大,份量重。尤其在经济文化方面,在国力的体现方面,尤其显得重要。 2010年8月22 锡林郭勒电视台《多彩家乡 非常经历》栏目播发了对徐进昌理事长的专访——《草原文化学者——徐进昌》。半个小时的访谈,从徐进昌插队牧区8年,对草原和牧民深情厚谊,到对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的孜孜以求,到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与回报,揭示了一个草原文化学者的学识与追求。 2010年9月 2日 近来,徐进昌理事长相继收到《新华月报》和《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来函,约定《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开发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占据区域性特色文化制高点》等文化专论。《锡林郭勒日报》也于2010年9月2日《文化》专栏(第69期)刊载徐进昌论文《锡林郭勒草原丰厚的古文明和历史文化》。徐进昌理事长启端的有关“锡林郭勒文化、锡林郭勒学”的学术立论与探讨引起了多层次的广泛关注,这一学术领域的深入展开对文化界、历史界和当地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0年9月15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焦福宝与理事杨凌云一行代表元研会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天骄大营酒店举办的“地方学与鄂尔多斯发展”研讨会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八周年庆典。 元研会向大会发去了贺信。焦福宝的论文《对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的思考》入选研讨会并评为优秀奖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又,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地方学研究信息》2010年9月15日出版2010年第三期(总第20期)在“地方文化”栏目发表徐进昌元代两都研究的论文——《元代上都、大都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在“学术信息”栏目发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金莲川访古探秘行》并在刊物底封配发了金莲川访古的大幅图片。从学术论著到学术行踪多方面推介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多方面的成果。
2010年10月 9日 在“元上都文化网”徐进昌发表了《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定义探寻》一文。为深化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从学术定义方面深入作了阐述。对近年来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作了综合与提炼。 文章指出,如何定义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探讨和多方面的研究。这不是哪一个人一说就了的事。也许需要长期的探究和修改、补充,才能使定义完善和准确。因为专门涉足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感到极有必要界定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定义,所以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多年来已在许多文章中作过程度不同的表述。 2010年12月 3日 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解读和推介徐进昌《上都司天台》论述。新华社记者勿日汗推介徐进昌《上都司天台》的论述,撰写了《元朝夏都曾拥有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科研机构》和《元朝有座“国际天文台”,“台长”曾是波斯人》。 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人民网、大众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经济网、凤凰网等数十家媒体连日来纷纷转发,引起不小的转载报道潮。报道称:“内蒙古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说,根据史料记载,700多年前,元朝夏都——上都曾拥有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科研机构——上都司天台,首任“台长”为波斯天文学家扎马剌丁。上都司天台又称回回司天台、北司天台,它汇集了中外顶尖天文学家用精密尖端的天文仪器,观测星辰变化,预言天文祸福,是中国首个研究阿拉伯天文学的中心。” 内蒙古晨报2010年12月17日(http://www.sina.com.cn)“本报记者张昊文报道”《13世纪中华文化心脏:上都文化》12月14日,著名文化学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对元上都遗址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上都文化是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流部分。此观点一出,引起自治区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徐进昌认为,以元上都为标识的历史文化,凝聚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流部分,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融汇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弥足珍贵的阶段,是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12月24日 《文化》栏目(第75期)刊发徐进昌论文《成吉思汗对宗教领袖的礼遇和精神价值观》。文章主要的见解和学术价值是:成吉思汗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军事家,杀伐攻略,成吉思汗近乎是个常胜将军,赢得了一代天骄的美誉。但是,正由于成吉思汗的显赫战功,却掩盖了他的其他方面的卓越才华。甚至有人把成吉思汗单单看成一员武将。就是许多崇拜成吉思汗的人,给他塑像时,往往把他塑成骑在马背上的将军。有的塑像,成吉思汗还手持苏勒德军旗,俨然是在冲锋陷阵。 成吉思汗对各族、各地的宗教领袖礼遇有加,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了容纳与招抚政策。这方面充分显示了成吉思汗的政治智慧和帝王的韬略。在“马上打天下”的时候,着意笼络宗教人士,足见成吉思汗的精神境界和治世的远大情怀。 成吉思汗追求尊从上天、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这样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观作为治理天下的精神支柱,为他的帝王大业打下了坚实稳固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成吉思汗不仅是个军事家,更重要的,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是一个大政治家,一个大思想家。一个将军,再神武勇猛,只不过会打仗而已。讲军事战略就要有政治的头脑和智慧,网络天下人才,治国平天下,就需要有帝王的胸怀和谋略。对精神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应该在成吉思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份量,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011年1月5日 《内蒙古晨报》“史记”专版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进展跟踪报道和研究了上都文化研究人士的学术研究成果。徐进昌、齐巴托关于成吉思汗用人思想、元代以儒学治国、蒙元文化多元共荣等方面的学术论述得到关注和评述。 1月5日发表《成吉思汗不拘一格用人成大业》、1月21日发表《蒙元帝国促进了多种文化共融》,等等,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1月 元研会从成立起,一直在研究元代官方推行的八思巴文,作为中国文字和国学的一部分下功夫作了不断的探讨研究,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 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2011年4月在《内蒙古文艺》会刊第六期,以头版第二条近半版的篇幅,推介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徐进昌》。彰显了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对元上都遗址申报“世遗”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度关注。这是继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北京学研究所、内蒙古史学会、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社科院社科联、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西口文化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和专业机构大力关注上都文化研究,又一次对上都故都“申遗”和上都文化研究的聚焦! 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推介说,徐进昌热心元上都遗址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的研究,在成吉思汗对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关注与建树方面,在忽必烈创建金连川幕府和大元帝国并以儒学治国方面,在以元代的百年京城成就的上都文化的创立和阐述方面,在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的创立和阐述方面,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创立和发展方面,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有关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和贡献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首提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在文化史学和地域文化研究方面作出了特有的建树。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栏第86期2011年5月19日 以半版的篇幅刊登了介绍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学术成果的文章。以《孜孜以求无私奉献》为大标题,列举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14个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影响。 2011年5月 中国书画学会 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经相关社团、组织机构举荐并通过,任命徐进昌先生为“中华艺术形象大使”,艺术探寻之路和艺术成就入选《国家名人档案》。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栏第88期2011年6月5日 在“全力推动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专题发表徐进昌《元代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的文化意义》的专论的开篇,8期连载。从6月5日到8月4日接连两个月,到“文化”专栏第95期,连载完。 专论文章揭示了元代百年上都、大都间驿路是皇家之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在中华历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3—14世纪之间,中华民族处于元代的大一统发展阶段。各地间的交通往来和跨越国界的丝绸之路与海上通道非常活跃。上都与大都之间的驿路有四条。皇帝每年夏季在上都理政,秋凉时返回大都。自元世祖忽必烈以来,元代皇帝每年在上都、大都间驿路上巡幸往返,带着众多的随扈官员和上万人的护卫人员。这段上都、大都间的皇家驿路,就是巡幸中办理朝政之所。大量的扈从诗记述了驿路的风情,历史地再现了驿路沿途的人文风貌。百年间的皇帝巡幸和随扈理政,百年间的扈从诗文,成就了上都、大都间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抚今追昔,这段皇家驿路任凭学子和游人凭吊和观赏。这篇专论的连载在“全力推动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2011年8月8日 夏秋之交,“天堂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于8月6日到8月10隆重召开。期间,“首届元上都学术研讨会”8日、9日两天如期举办。区内外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了27论文并编入了大会论文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焦福宝、鉄明朱尔、浩毕斯嘎拉图、纳哈达布和、肖建华参加了大会并有四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徐进昌《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焦福宝《对元上都地区城镇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几点思考》,鉄木尔、明珠尔《哈登台山阿拉格苏勒德的复原模样》等。 2011年8月 徐进昌的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入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编辑的《科学发展在中国》理论篇。表达了对上都文化的有关学术观点的关注和认同。 2011年9月 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大典》(第二卷)把徐进昌作为文化学者词条入编。关注并介绍了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概念和内涵、外延。
元上都文化网2011年11月1日 发布《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完成初稿。这是一部研究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的专著。是一部述评、随笔、考证文集。分为“草原上的百年中华京城”、“元代儒学治国与上都文化”、“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锡林郭勒文化与文明建设”、“上都文化研究的影响与传播”五部分。全书文论39篇,计18万字。 2011年11月7日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信息网》在头条位置推介了《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简介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和全书目录。 2011年12月2日 研究会理事、秘书长齐巴托《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制——上都路古今比较研究》一文在元上都文化网发布。这是一部书稿,是一部探索上都地区古今沿革发展的力作。是当地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元上都文化网首发,以飨读者。 2011年12月16日 理事长徐进昌作为特约嘉宾参加了多伦县“全县文化工作座谈会”,对多伦作为锡盟南部京北中心城市建设的文化定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正式提出《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对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为地区文化定位和建设前瞻性地做出了学术论述,并向多伦各界作了阐述和建言。提出应该以滦河文化统括多伦为中心的京北地区锡林郭勒南部的文化品牌。以滦河文化把游牧文化、会盟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等统领起来。成立滦河文化研究会,作为专门的文化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提升文化建设的机制水平。 2012年2月7日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03期登载徐进昌论文《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论文首提滦河文化的概念。概括为: “滦河文化,指以多伦地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积淀和文明传承,涉及滦河流域文明发展的历史与当今的文明成果的结晶。体现了历史和今天滦河流域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建筑、商贸、宗教等方面的品位与格调。 滦河文化显著的特点是积淀了塞北游牧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彰显了草原和中原在经济、商贸、宗教、文艺等多领域多层面的深入交汇与融合。滦河身旁的滦京(开平)和北京(北平)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影响深远。 滦河文化中游牧文明与商业文明交汇,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多元共荣,和谐发展。北方诸多游牧民族长期培育和发展了这里的文化,汉代李陵台见证了历史,辽代、金代有梳妆楼为证,元代成为中华京城所在,清代为北方各方势力会盟之所和北方宗教中心,民国为晋商拓展兴盛之地,历史蕴涵非常丰富。” 2012年2月 《求是》杂志社研究所日前致函(a6241)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商讨在所办网站www.xszwz.com发表徐进昌论文《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对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并编入《秋实论丛》。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05期2012年5月1日 刊登上都星光的文章《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成果累累》。 元上都文化网2012年6月22日 发表了包玉瑞《略说元代纸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对元代实行纸币的历史价值作了揭示。 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元代(1206一1368)纸钞制度,是元代统治者在认真总结纸钞流通三百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推行的。它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纯纸钞流通体制。这种体制,废除了我国传统的以铜钱(含铁钱)为主的价值尺度,开创了以白银为后备金的纸钞本位制度,实行纸钞不兑换的流通体制。 元代运用货币手段达到统一全国经济、发展内、外贸的这样一个史实。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08期2012年6月28日 刊登金峰教授为《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写的序言。作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内蒙古史学会名誉主席、原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化研究所所长,金峰教授在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顾问。他对《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一书学术上的评价和肯定在区内外史学界和蒙古学界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序言指出:“徐进昌和他带领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以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为宗旨,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上都遗址,这个拥抱着人类文明的废墟,是中华民族百年文明的见证。徐进昌先生致力于揭示上都文明,开创了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学术研究的基础框架,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建立科学的地方学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6月29日 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 北京时间6月29日22时23分,当地时间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会议中心斯莫尔尼宫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上都遗址提名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了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也实现了锡林郭勒和内蒙古地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29号讨论并批准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上都遗址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充分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同时满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锡林郭勒日报》2012年6月30 刊发记者格根哈斯 实习记者艾丽思就上都遗址申遗成功的专访文章:《闪烁文化之光的遗迹——访问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 上都遗址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有责任解读它,领悟它,借助历史的光辉,推进现代文明的发展! 徐进昌的学术论文《关于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思考》2012年8月12日 在“元上都文化”网发布。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13期2012年8月19日刊登。之后,又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会刊《地方学研究信息》和《鄂尔多斯学研究》登载。 论文是对十年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探索的回顾。论文对地方学概念作出了自己的表述:地方学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是一个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方学把地区作为一个固定的范围进行具体研究,以探索地区演变的过程,并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地域文化是地方学建设的重要部分。地域文化表现为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是通过特定地域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的。 2012年9月 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978-7-5380-2191-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12)第211281号。全书28万字,分五个部分。其一,汇集了对上都原状的记录、描述、追索。其二,是对元代政治、文化氛围与上都文化的价值和特点的探寻、阐释。其三,是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其四,是对锡林郭勒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探寻。其五,是上都文化研究的传播和影响。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集,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大幕。从历史的高度探寻上都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滦京 ,本土学人把握世界性课题,是文化上都的开篇力作。在此之前只有人提“元上都”,而没有人提“上都文化”。八年间,上都文化的学科体系由最初提出到不断地得到阐释、拓展和延伸,逐步在学术界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论文集完整地提出并阐述了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滦河文化和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相关的学术课题,作了多方面的开拓性的研究和论述。 这部文集展现了对元代时期中华历史文化的探寻。通过对元代京城——上都的解读,参悟,求索,探寻了十三、十四世纪中华文化创造的辉煌。元代百年的中华文化不是一个一般的时期,而是一个多民族共为一体、多元文化交汇共荣,一个独具特色的上都文化呈现了生机盎然的魅力。 上都文化融会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兼容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吸纳西域文明的成果,多元共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文明史的独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一页。 2012年9月15日 《人民日报》作品定制(a6324)徐进昌的论文《锡林郭勒文化的几点思考》。 又,第二届元上都遗址与文化研讨会在锡林浩特召开。区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与会,大会交流论文蒙、汉文共32篇。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和理事焦福宝、明珠尔与会,有徐进昌的《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和铁木尔·明珠尔的《对苏勒德概念的解释》等三篇论文作为大会交流论文。 2012年9月28日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115期登载《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前言。“前言”指出:“这部上都文化研究的文集收录了2003——2011八年间的四十多篇相关的记叙、述评、考证和随笔,呈现了八年来上都文化研究迈出的步伐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集,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大幕。在此之前只有人提“元上都”,而没有人提“上都文化”。八年间,上都文化的学科体系由最初提出到不断地得到阐释、拓展和延伸,逐步在学术界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2012年10月30日 论文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首发式 。 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包丽玲、盟委巡视员田学臣、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季华出席并讲话。 锡盟文联、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锡盟评论家协会、锡盟诗词协会等方面的作家、评论家、研究人员和各界人士四十余人参加了首发式。锡盟电视、广播、报业等媒体人员出席了首发式。 首发式由评论家协会主席孙海涛主持,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季华发表了主题讲话。评价了徐进昌在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区域文化研究和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创作多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徐进昌回顾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十年和上都文化研究的体会和感悟。锡盟诗词协会主席青格里回顾和评价了徐进昌对于上都河上都文化研究的积极贡献。 2012年11月1日 《锡林郭勒日报》头版刊发记者锡林塔娜报道《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首发式:《论文集解读上都首发式举行》。认为论文集“展现了对元王朝时期中华历史文化的探寻。” 2012年11月4日 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发表上都星光的文章《元上都申遗成功 上都文化研究正在启航》。 七百年前的上都城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兴盛百年之久,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如今已经成为废墟的上都遗址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定位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拥抱着人类巨大文明的遗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百年辉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它,研究它,弘扬它。通过对元代京城——上都的解读,参悟,求索,探寻十三、十四世纪中华文化创造的辉煌。 2012年11月20日 王钟新作《新枝拔节的声音——《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阅读札记》在元上都文化网发表。 12月14日该文在《内蒙古晨报》刊登。作者王钟先生 ,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审读处资深人士。作为业内人士,多年来一直关注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并有缜密观察与睿智发现!曾评论《上都文化研究》写下《废都新考 昭示文明》。 2013年 9月15——16 金秋送爽的九月苏泊罕,迎来了参加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的北京、宁夏、安徽、湖北、温州、扬州、泉州、巴山、包头、锡林郭勒、呼和浩特等地的学术团体与专家、学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成员单位和应约出席的学术团体,理事长徐进昌在研讨会作了大会发言,论文《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编入大会论文集。 研讨会从全国各地报送的数十篇论文中筛选19篇编入论文选,十多位学者在大会发言。学术交流由宁夏大学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宁夏政协副主席陈育宁教授主持。闭幕会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教授主持。大会通过了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鄂尔多斯九月共识。 2013年9月月2 3日——26日徐进昌、李建文、温茹雅一行参加内蒙古(首届)地域文化研讨会内蒙古地域文化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研讨会由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发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全区性的地域文化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有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锡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赤峰红山文化研究会、通辽科尔沁历史文化研究会暨孝庄文化研究会、乌兰察布乌兰察布文化促进会和察哈尔文化促进会、巴彦诺尔河套文化研究会、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土默特右旗敕勒川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 研讨会由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伏来旺和乌恩主持。由各学术团体介绍了各自的发展情况并对地域文化研究的诸多学术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讨。研讨会印发了《地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参观了敕勒川文化博物馆和美岱召。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李建文、温茹雅一行参加了这次内蒙古地域文化研讨的首届盛会。徐进昌理事长介绍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十年的发展成果和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宣讲了论文《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编入了《地域文化研讨会文集》。 2013年9月29日 锡盟盟委、行署作出《关于表彰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锡党发《2013》7号),对历时16年“申遗”工作中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的34个单位和60名个人进行了表彰。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在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之列,这是受表彰单位和个人中唯一的一个民间团体的成员。表彰决定先进个人列入:“徐进昌 元上都研究会会长”。 “表彰决定”号召:“各地各部门以先进为榜样,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加强对全盟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繁荣全盟文化遗产事业,弘扬草原民族文化,推进全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繁荣美丽和谐文明的锡林郭勒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4年1月30日元上都文化网发布理事长徐进昌的文章《元代京城上都几个值得关注的表述和认知——元代历史上几个值得商榷的学术观点》。论文指出,对于上都的研究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上都研究的学术问题应该得到缜密的辨析和足够的研讨。比如把上都称为陪都,比如对六个皇帝在上都即位特别关切,比如质疑忽必烈在上都即位的合法性,等等,在学术上应该作出充分的研讨,不要让错误的不确切的理念成为历史的标签。 元上都文化网2014年4月10日发表理事包玉瑞的文章《锡林郭勒:察哈尔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地区》。论文指出:察哈尔蒙古族是历史上创造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主要部族之一。明朝以前,察哈尔作为大汗的亲军护卫,既是捍卫蒙古社会权力中央的军事组织,又是管理汗庭事务的职能群体,同时也处在蒙古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中心。在北元时期,察哈尔部成为蒙古大汗的驻帐万户,成为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宗主部。察哈尔部出现了上百名数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天文学家、诗人、学者,代表着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2014年4月15日中国蒙古学信息网(http://www.surag.net)发布文章《文化学者、作家徐进昌》。文章介绍徐进昌致力于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的研究。 致力于上都文化和元史、蒙古史的研究,在蒙古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成吉思汗对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关注与建树方面,在忽必烈创建金连川幕府和大元帝国并以儒学治国方面,在以元代的百年京城成就的上都文化的创立和阐述方面,在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的创立和阐述方面,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创立和发展方面,都有独到研究和贡献。有关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和贡献、体现中华大一统的文化共融与和谐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受到中国地方学联席会、北京联合大学、内蒙古史学会、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社科院、温州学研究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西口文化研究会等学术界,宣传、文化等地方有关部门和新华网、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人民网、凤凰网、锡林郭勒日报、中国时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文史、内蒙古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4年8月20至22日徐进昌理事长参加泉州“走向世界的地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金秋八月,在历史名城泉州,“走向世界的地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全国各地和韩国的60多位地方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城。有40篇地方学论文入编研讨会论文集,23位学者作了主题宣讲。韩国关东大学、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北京联大北京学研究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西口文化研究会、泉州学研究所、扬州学研究所、三峡学研究所和邯郸、临汾、扬州、黄石、昆明、福州、宜昌、厦门、潮州、泉州等地的大学院校与科研机构皆有专家学者与会。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郝爱丽《试论内蒙古各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关联性与世界性》,杨凌云《论地方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两篇论文入选研讨会。 2014年9月24日思密达simida.org(中国最大的韩国资讯门户网)、《光明科技tecn.gmw.cn》科技频道“滚动读报”、渭南人民政府(www.weinan.gov.cn)、云讯网yn66.com、锡盟资讯《文化》、中国作家网等媒体转发徐进昌理事长文章《神奇的榕树难忘的研讨》。其中地域文化的观点:“地域文化的关联性表现在它是某个更大范畴文化的子系统和支脉,支撑着包容更广内容更丰富的大文化。内蒙古各地的地域文化大多可以归纳到游牧文化、草原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的国际性和世界性广为人知。作为丝绸之路链条上的内蒙古地域文化和泉州文化无疑具备世界性的影响和意义。” “地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际上最早提起地方学也只不过四十来年的历史。在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逐步进入国际学术视野,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的今天,举行这样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正当其时。地方学与地域文化这门新兴的学科正应该像大榕树一样把根深扎在泥土里,并利用一切空间,不遗余力的吸纳所有的养分和信息,成就一门最具生命力的学科。” 2014年11月14日上都文化网发布内蒙古通俗文化研究会主席哈斯乌拉的文化评论《大地的诉说—徐进昌散文选》序。评论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蒙古学信息网、光明网、锡盟文化资讯等媒体多有转发。 评论指出,进昌是扎根草原的作家和诗人,有着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深刻的社会认知力。文学是人学,文字是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透视,也是写作者认知和感悟的写照。 他在乌珠穆沁草原作知青八年,与草原和蒙古族牧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草原和游牧生活的认知与感悟精细入理,独具匠心。草原给了他灵气和智慧,他的作品常常带有草地的印记。荒原,辽远,安祥,灵透。 当时他曾主编知青报《站在最前线》,用笔描画草原,记录人生。进城以后,几十年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先后出版了《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上都文化研究》(蒙、汉)、《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等多部文集和论著,成为草原上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和文化学者。 2014年11月25日内蒙古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那仁朝格图致函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尊敬的徐进昌理事长:您好! 来函收悉。贵会一贯秉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学术活动。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元上都遗址受到保护,蒙元文化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元上都是蒙元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建筑、外交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代锡林郭勒草原文化建设的旗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雄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古代蒙古政治文明和经济建设的见证。也证明元上都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中的辉煌与沧桑。 希望各位同仁在您的领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把蒙古文化发扬光大。” 多年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是在与区内外众多历史文化研究学术团体、专家、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和友情往来中成长前进的。 2014年12月17日“光明网”科技频道滚动播发徐进昌、郝爱丽的地方学和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试论内蒙古各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关联性与世界性》。“中国蒙古学信息网”与《锡林郭勒日报》均有登载。 2014年12月30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在扉页位置发布评介文章和照片——《草原文化学者——作家徐进昌》推介说,“徐进昌,文化学者。作家,散文家,诗人。公务之余,几十年笔耕不辍,坚持文学创作、历史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探索。有散文集《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徐进昌散文选》和论文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出版发行。主编《上都文化研究》、《上都文化研究》(蒙)两部专著,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第一页。” 《锡林郭勒日报》“论坛” 2015年1月7日27日 发布文章《上都文化研究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回顾》:元研会集十二年来,把上都遗址做为一个历史文化载体,把上都文化研究作为一个学术体系和历史文化工程,开拓性的编辑出版了《上都文化研究》(蒙、汉)、《忽必烈在上都》、《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四部学术专著。上百万字。16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拓展了上都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锡林郭勒新闻网(xilinguole.nmgnews.com)1月27同期发布《上都文化研究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回顾》。《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一期“蒙元文化研究”栏目也在6月30刊登了《上都文化研究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回顾》。 锡林郭勒盟《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座谈会2015年3月20日召开。这是一次筹划锡林郭勒文化建设的盛会,对开启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由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包丽玲主持,盟委书记、盟长张院忠发表重要讲话。盟人大主任周凤臻、盟政协主席其其格和盟委、盟行署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受邀请的齐宝力高等12位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专门发言。 理事长徐进昌在座谈会上简要介绍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12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锡林郭勒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4月3日《锡林郭勒日报》头版“文化名人名家访谈”栏目发表记者温洋采写的报道《弘扬元上都文化 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访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进昌》。文章说,“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进昌与其他会员一直把推动蒙元文化研究,增进元上都与全国各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提升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的蕴涵和在人类文明建设在的影响作为研究会宗旨,大力推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元上都是大元帝国百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草原民族的生活状态。它不仅具有游牧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游牧文化宫廷化的产物。不仅代表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而且各种宗教共存,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在这里相互交流。” 新民网(news.xinmin.cn\shehui)4月3日同期发布。
第二届晋学与地域文化暨荀学与诸子学学术研讨会2015年9月9日至13日在山西临汾市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副秘书长 盟史志办副主任李建文、盟职业学院院报常务副主编闫甚普一行参加了研讨会。徐进昌、闫甚普、温茹雅的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选入大会论文集并在研讨会宣讲。李建文的论文《清代多伦淖尔晋商活动点滴》入选大会论文集并在研讨会宣讲。 研讨会由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主办。来自山西、北京、上海、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湖北、江苏、台湾等地的社科部门、高校、地方学专业机构和社团64个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西口文化研究会向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并入选论文集。 徐进昌、闫甚普、温茹雅的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在地域文化建设、地域文化独特的底蕴、地域文化的基本状态和前景作了独到的阐述。 中国地方学联席会组织的《地方学的应用与创新座谈会》的学术研讨活动2015年9月16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座谈会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承办,有北京、宁夏、山西、泉州、湖北、广州、内蒙古锡林郭勒等八省区的60多名地方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 学术研讨中17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徐进昌 温茹雅撰写了论文《简述地域文化的深厚蕴涵和目前地域文化研究的特征》并在研讨中作了发言。包玉瑞撰写了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并在研讨中作了发言。 2015年10月23日 《中国蒙古学信息网》(www.surag.net)10月23日在“最新论著”栏目发表 《简述地域文化的深厚蕴涵 和目前地域文化研究的特征》 11月17日论文在《锡林郭勒日报》“论坛”发表。19日在《光明网》(gmw.cn)“教育频道”“滚动读报”栏发布,受媒体和各界广泛关注。 2016年3月18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元研会副秘书长包玉瑞的论文《元世祖忽必烈与蒙古新字》。文章指出:1260年12月,忽必烈封吐蕃萨迦的八思巴为“国师”,命八思巴率领一些吐蕃语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称“蒙古新字”或“蒙古字”。现在国内外学术界通用两种名称,一是按创制者命名,称作“八思巴文(字)”;一是按字母形状特征命名,称作“方体字”。八思巴文有音无义,类似音标。按忽必烈的规定,八思巴文是用来"拼写一切语言"的。 2016年8月19日 元研会徐进昌一行参加8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日韩地方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谷海峰李建文撰写的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的现状与展望》和温茹雅撰写的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传承与创新》编入研讨会论文集。李建文在大会作了发言。 大会论文集编入40篇学术论文,在大会发言的中外学者22人。 元研会徐进昌、李建文、温茹雅一行三人随同与会者进行了实地考察。首先是门头沟明清古村落建筑考察。接着深入灵水村、爨底下村实地考察。永定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侯秀丽作了全程景观讲解。 2016年11月8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顾问阿拉木莎《关于筹建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书》。筹建元上都文化产业园区思路:由盟行署牵头,调动个旗县市(区)政府的积极性,整合各地民族特色,创建旅游特区和生活服务区(两区分开建设)元上都文化产业园区。 2017年3月9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 韩殿臣 实习记者 李向楠 司春雪就上都文化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于3月9日内蒙古晨报文化专版发布了《元上都 中国古代都城中独一无二 专访元上都文化专家徐进昌》。访谈指出:“元上都文化指的是以元代上都为标识的历史文化,它凝聚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流部分,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融会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弥足珍贵的阶段,是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都文化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蒙古族文化高度发展,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上都文化显著的游牧文化特点和开放性、多元性,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后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锡林郭勒日报》“老年周刊” 2017年9月2日发表记者查娜采写的专访文章《徐进昌与元上都的难解之缘》并在首页头条编发了大幅徐进昌写作的照片。查娜的文章中指出:“近些年来,徐进昌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倡导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对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的学科理念和理论架构作了初步的探索。上都研究从此走出单纯考古、考证的阶段,揭示元代上都标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启了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篇章,走上了构建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探索之路。” 文章说:“记者了解到2004年以来徐进昌发表了多篇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滦河文化和地域文化、地方学建设学术领域的论著,体现了锡林郭勒本土文化人对地域文化的建树。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十年如一日,执着走在探寻上都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 2017年9月24日24日为了促进中国地方学协同发展与融合交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9月24-26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中国地方学研究交流暨鄂尔多斯学学术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和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办。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与副秘书长李建文、温茹雅应邀与会。 徐进昌、温茹雅的论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提交大会并由温茹雅作了专题发言。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论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指出:伴随着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十六年进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在研究会的倡导下,上都遗址研究的深厚文化价值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上都遗址研究由文物考古转到文化研究,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逐步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学科,为揭示中华文化在元代的百年辉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中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的中华文明探寻了一个光辉的节点。 一个研究会,一个上都文化学,几分地方学的探索,几分历史文化的耕耘,成就了二十一世纪头两个十年的一份历史文化研究有分量的记忆名片。 元研会2017年10月21日——22日应邀参加“北京 . 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北京学研究基地、京台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共同主办。来自台湾、澳门和大陆的6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海峡两岸地方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思想与智慧。元研会理事、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院报常务副主编闫甚普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播放了徐进昌理事长讲述上都文化的视频。 元研会向研讨会提交了理事长徐进昌、理事闫甚普的论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述和探寻》。论文指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四年来,由上都文化研究出发,对所在地锡林郭勒的地域文化和国内外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方阐述了锡林郭勒文化和地方学建设的整体进展与理论框架。 地方学作为一个学科还在一个拓展与探寻的阶段。多年来,我们在研究上都文化与上都文化学的过程中,追溯和延伸了对地方学与地域文化的理论探讨。 1月30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理事长徐进昌的文章《元代京城上都几个值得关注的表述和认知——元代历史上几个值得商榷的学术观点 》。论文指出,对于上都的研究在世界... www.lofter.com/tag/...文化 2018. 元上都暨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于7月28日——29日在正蓝旗上都镇召开。正值金莲花盛开的季节,上都文化的发祥地——金莲川草原迎来了八方宾客。解读上都,探寻元代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副秘书长温茹雅、包玉瑞一行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向研讨会提交了两篇论文:徐进昌的《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与地方学理论框架初探》,包玉瑞的《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经济思想和实践》,并在研讨会作了发言。论文被选入研讨会《论文集》。正蓝旗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微信平台以“2018.元上都暨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徐进昌老师精彩发言”为题作了报道,并播了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 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蒙古学会 正蓝旗人民政府主办,正蓝旗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承办。大会论文49篇,与会人员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大、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大、上海博物馆、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图书馆、赤峰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嘉兴学院、黑龙江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蓝旗各界人士代表、镶黄旗、白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昭和女子大学等专家学者60多人。 2018年9月论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作者徐进昌、温茹雅。收入《地方学研究》第一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奇.朝鲁主编。 徐进昌、闫甚普的论文《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述和探寻——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入选《地方学研究》第二辑,表述了锡林郭勒对地域文化建设的见解。 《地方学研究》第二辑2018.9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北京联合大学张宝秀院长任主编,虞思旦老师任副主编。收录了“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入编大陆与港澳台专家学者25篇论文。 2018年10月25日 《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发表于《锡林郭勒日报》,作者徐进昌 殷继红。全文分“乌珠穆沁文化初探”、“乌珠穆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存”、“乌珠穆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风韵”三部分,定义并阐释了乌珠穆沁文化的概念,综述了乌珠穆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风韵。首提乌珠穆沁文化的学术概念,抛砖引玉,开了第一炮。 2020、1、8上都文化研究群 蓝天留言: 一册本土学人著说的《上都文化研究》,是锡林郭勒发出历史文化研究的声音,是对上都文化理念的第一次阐述。 牛明老师是这部论文集的编辑之一。 专业人士评价说,这是本土学人把握的世界性话题。 也许人微言轻。却是对上都遗址蕴涵的丰厚的历史文化的一次虔诚的礼拜和探寻! 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第一页,第一次走出了单纯考古的范畴! 2019年3月19日 “上都文化”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即日起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新增加了一个微信平台。截止到2019年12月份已经发布文章102期,有力地传播了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学术成果,扩大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2019年4月《中国蒙古学信息网》高度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作了多方面报道。“最新论著”栏目发表徐进昌 闫甚甫合著的论文《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释和探寻——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在“最新资讯”栏目发布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大事记》《上都文化研究取得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锲而不舍 深入阐释上都文化、游牧文化真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总结》。 2019年4月17日 殷继红在星期三讲坛开讲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的地方学——乌珠穆沁文化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锡林郭勒草原,地方文化走上讲坛,开启了第一步。阐释乌珠穆沁文化的学术命题,揭示大草原的人文特性,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启了乌珠穆沁文化的探寻!这第一页,第一步,一个地方品牌,一个精神的殿堂,露出了她典雅的面容。 锡林郭勒晚报报道:4月17日,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殷继红在“星期三课堂”娓娓道来,带领大家领略水草丰美的草原风光,了解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 2019年5月24日 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锡林浩特文化的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分“历史悠久人文特色鲜明的草原盟府”和“资源富集后发优势强劲的草原新城”。《锡林郭勒日报》5月24日以《历史悠久的锡林浩特》为题节选发表。文章强调指出,锡林浩特历史悠长,千里旷野,是游牧文明成长的地方。阿巴哈纳尔的称谓印证了历史上它从哪里来。这方游牧文明的净土,是文明成长的地方。
2019年10月26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参加《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日韩三国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蒙古、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近百人参加。来自各国的近百位位专家学者作大会学术交流发言。 殷继红副秘书长在研讨会以《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发言分“地方文化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区域的文化特性”三个方面。别开生面的地域风情和高屋建瓴的学科立论,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魅力。为锡林郭勒游牧文明发声,贡献了草原人对世界地方文化学科建设的一份贡献! 大会论文集还收录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 殷继红撰写的另一篇论文《浅谈儒学文化的影响和东亚文化圈》,论文有力的阐述了“儒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儒学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儒学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 2019年11月28日 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副刊发表徐进昌《诗歌给生活带来情趣和欢乐——《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后记》。诗意草原,铸就文字的芳华。 诗言志。诗为心声。几百次的感悟,激情,抒发与表达;每每激情所致,心血涌动,不吐不快。或幻化像一片绿叶,似一片蓝天,或灵动像一湾流水,似大海波澜。似隐现茫茫草地,又像幻化林涛奇观;似见大漠孤烟,又像卫星遨游苍天。塞北的壮阔苍茫给予我灵感,激荡的社会生活赋予我诗画的语言。一个放牧牛羊八年的知青,一个把社会人生装在胸怀的写者,用心血滋养和拼图了社会人生的画卷。 2019年12月12日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节选发表殷继红《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此文是把文化论文改写成文化散文的有益尝试。学术研究,严谨的论述往往是枯燥的。被许多人认为是阳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即。散文化的文学方式,通俗,有文学色彩,有益于历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14日,《锡林郭勒日报官网》以“亘古绵长的锡林浩特,你了解它的历史吗”为题倾心编发了殷继红的文章,,精心制作,增添了许多相关图片,扩大了影响力。 2020、1、8 张瑞祥:(胡杨树 )留言: 读了牛明老师的文章,深以为然!《元上都文化研究》这部著作的问世,开挖了当代元上都文化研究的第一锨土,有大厦奠基、鸣枪开战、掘井问泉的重大意义。果不其然,经进昌先生领军的一队人马不懈努力,上都文化研究之大厦轮廓初见,掘出的泉水汩汩涌流,向历史文化进军的战绩硕果累累! 2020年3月24日 锡盟委宣传部组织的动漫《元上都》专家论证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应邀出席并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本着对上都文化研究负责,对历史文化研究尽力的原则,徐进昌理事长对动漫“电影”剧本提出了7条修改意见。表达了对上都研究与宣传的学术见解,和对推动地方文创工作的热诚。 2020年5月22日 北京联大原副校长、北京学研究资深人士张妙弟先生2020年5月22日《地方学之友》微信群留言给徐进昌理事长:“徐进昌:十分敬佩徐老师的坚守和锐进!您的文章是我学习的重要对象。多保重!” 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内蒙古政协副主席伏来旺表示:我们今天研究“上都文化”,对于促进小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扩大对外开放,增进世界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2020年6月15日 学界同仁往来联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甄达真致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峰、徐进昌、殷继红。 “致进昌、金峰先生:新春即到,祝新春快乐,合家健康,百事如意!赋诗以贺,述我心怀:进昌金峰意深通,白发竭智硕果颙;上都文化花团绽,黾勉攀登践初衷!(友甄达真2020、1、21)” 写给徐进昌、殷继红先生的感谢信:“进昌、继红两位先生:“《黄金史纲作者考辨》刚发去就见于《元上都文化网》,十分感慨,有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情境。想到早先时《<蒙古黄金史纲>作者的历史见证》-稿,曾给几处投稿未果。还是你们俩位先生发于网页,继而在《鄂尔多斯学研究》2018年一期刋发。” “俩位都是教书先生,是同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更其“不拘于时”,以其骨气用于学术,余“嘉其能行古道”,特致书以谢! 进昌先生生于山东,远到内蒙,又热衷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挚爱,养其浩然之气,可贵! 继红,继之红染山川,传浩然之气,可赞! 上都文化传真经,民族血脉铸华章!(甄达真叩书)” 2020年7月30日 锡盟文体广电旅游发展局牵头组织了《元上都宝鉴》专家论证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应邀出席并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本着对上都文化研究负责,对历史文化研究尽力的原则,徐进昌理事长提出了建言13条。表达了对上都研究与宣传的学术见解,和对推动地方文创工作的热诚。 2020年8月25日 殷继红《诗意锡林郭勒》(殷继红文稿)初稿已经编辑完成。这是锡林郭勒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多见锡林郭勒草原风情画卷。 这是作者的处女作。文集分诗歌行吟篇、散文随笔篇、历史文化篇三部分,计文稿百余篇,三百四十余页,十三万六千余字。 “诗歌行吟”篇分为风光、咏叹、心语、园丁四辑。“散文随笔”篇分为文化情怀、解读草原二辑。“历史文化”篇分为元代上都话语、锡林郭勒溯源二辑。 作者的笔下,呼唤草原,解读沧桑,几分壮阔,几分苍凉,几分柔情,几分激昂。似一匹骏马在原野驰骋,张开了文化的翅膀。给人以思索,给人以力量。诗一样的草原,流淌着文化的魂魄,锡林郭勒给人追梦般的向往。 2020年8月 锡盟委宣传部牵头审评球幕动漫政论片<元上都>解说词。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应邀出席,提出8条修改意见。纠正多处不妥的提法。建议:忽必烈兴建新城,应该是受蒙哥汗之命。 “依中原王朝旧制”之说,应该是祖述变通以儒治国。 “草原文明、东方文明、欧洲文明汇聚于一地”词义表述不清晰。建议采用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西域文明。 迁都燕京,是定两都,“迁”说为误。 2020年9月19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 完成编著《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初稿)。主编 殷继红。 《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初稿)是锡林郭勒文化学科研究首部专著业已完成。入选31人68篇文章,36万余字 论文集汇集了十多年来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许多论文曾在区内外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作专题发言,论文编入研讨会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论文集分“理论框架 学科概论”“锡林郭勒 游牧文明”“地域文化 地方文明”“草原是诗 文化是魂”四个篇章。作为“锡林郭勒文化”学科的首部专著,具有独特的分量和学科价值。初选论文六十余篇,约18万字。 论文集汇集了十多年来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许多论文曾在区内外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作专题发言,论文编入研讨会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2020年9月26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应邀录制了《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视屏。殷继红副秘书长应邀录制《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视屏。 口述地方文化由来,征集尘封历史记忆。10月26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殷继红一行,应邀在锡林浩特市档案局录制了话说地方文化的讲坛视屏。讲述了锡林浩特的由来与发展演变和上都文化研究的由来与学术研究成果。 登上口述历史讲坛,让地方历史文化走进社会,走进群众生活,是一项有意义的大事。让地域文化研究的高雅殿堂,为精神文明和大众文化增添一份滋养。鉴古明今,让历史文化助推地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020年9月30日 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地方学研究信息》2020年第三期(总第60期)“地方文化研究”栏目刊登徐进昌 殷继红合著的论文《地方文化学科定位以及锡林郭勒文化探索》。论文“地方学的学科定位和阐释”、“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探寻”、“锡林郭勒不同区域的文化特性”三部分有深度、有新意、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学术信息”栏目刊登: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参与球幕动漫《元上都》与《元上都宝鉴》专家评审论证会。 2021年3月31日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研究的各方面的活动,坚持“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长久的学术联系,积极参加国内外地方学学术交流。徐进昌、殷继红撰写的论文受到高度关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会刊《地方学研究信息》2021年第一期刊发了徐进昌理事长、殷继红副秘书长的论文《上都文化研究的起始、学术著作与交流传播》。
2021年4月15日 殷继红副秘书长代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出席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额尔敦仓与锡林郭勒盟社会科学界人士的汇报座谈会,作了专题发言。讲述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参加首届亚洲地方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编辑《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初稿,完成殷继红《诗意锡林郭勒草原》文集初稿。完成《包玉瑞 .察哈尔草原——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初稿。 2021年7月3日 徐进昌理事长、殷继红副秘书长一行考察西乌旗境内匈奴古城遗址。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小雨间歇地下着,清新湿润。几重云雾,烟雨朦胧。徐进昌理事长一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理事、著名作家孙海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理事、锡林郭勒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牛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锡林郭勒盟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殷继红,12人相携同行。体验了山丹花海的震撼,感悟了草原历史的厚重,收获满满。 西乌旗吉仁高勒苏木伊和吉仁高勒河西岸,有一座边长接近正方形的古城,四面城墙已成为很高的堆土,轮廓清晰,城中部有一较高大的圆形建筑遗迹,1986年内蒙考古研究所在古城内挖掘出完整筒型瓦一件,经内蒙考古所陆思贤考证,认定为是匈奴古城,东汉人所建。是锡林郭勒盟境内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 城中部有一较高大的圆形建筑遗迹,1986年内蒙考古研究所在古城内挖掘出完整筒型瓦一件,经内蒙考古所陆思贤考证,认定为是匈奴古城,东汉人所建。是锡林郭勒盟境内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 2021年10月3日 徐进昌理事长一行探访阿巴嘎岩画,追寻人类的先民们在锡林郭勒草原留下的天书。 原以为岩画会留存在巍峨的山崖绝壁上,实地查看却没有那么壮观。在并不高耸的石墩上,在山谷斜坡的石壁上,零零散散地,显现着古人类的先民们刻写的文字。这些岩画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莽莽苍苍的锡林郭勒草原,丘陵起伏,碧草连天,山峦沟壑间隐藏了说不尽的秘密。 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西北方向,宝格都乌拉、锡热、浩日格乌拉一带,古人类的先民留下的岩画群,像史诗一样记载了远古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是古人类为后人留下的天书。 据说,阿巴嘎境内,目前研究发现有600多个岩画组,1600幅岩画,主要分布在6个区域18个岩画点,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夏哈努如、浩日格尔乌拉等地。 2022年5月1日 向盟宣传部呈报《锡林郭勒草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研究》理论研究课题。参与盟委宣传部组织的社科领域的理论研究。指出了“正在创建民族复兴的伟大业绩,团结奋进离不开深厚的精神营养和高度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锡林郭勒地区的文化认同,各种反应共同心声的文化符号都是焕发共同创建现代化未来的力量。” “传承和发展,共同的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纽带。” “一方净土的历史文化,守护、继承和弘扬中华儿女的华夏文明。查清锡林郭勒草原的历史文化印记,树立起锡林郭勒草原自己的历史文化名片。” 2022年7月6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殷继红一行勇闯迪彦林场深处,考察唐代古迹——扎达盖坝石堤。 考察唐代古迹——扎达盖坝石堤。追索锡林郭勒历史文化踪迹前行,与唐代的历史遗迹有了一次面对面的接触。 在那高高的坝顶上,石坝的遗迹隐然可见。密林深处,涌动着低沉的林涛声声。在唐代那久远的年代,这一带居然已经是前人开发建设之地。盗墓者嗅觉敏感,也悄然而至,留下盗挖的竖井和成堆的岩石。据考证,扎达盖坝上是一座连接两个山嘴的石堤,东西长约50——60米。1958年文物人员初步推断为唐代的历史遗迹。 诗意草原,文化是魂。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2年8月30日 理事长徐进昌与盟宣传部孙志坚常务副部长、王志国主管副部长座谈了上都研究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研究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上都遗址、上都文化好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建议”。“建议”有“全国各地和内蒙古地方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上都遗址、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状态和存在问题”三方面内容。 2022年9月16日 祝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地方学理论架构与实践探索”全国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殷继红应邀线上参会,见证地方学研究盛事。 研究会向研讨会发去了论文和信函。指出:”地方学作为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的交叉学科,如何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完善学科理论,进行研究定位,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一直走在路上,是进行时。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让学术走进社会,走进校园,为社会服务,与社会牵手,充分发挥了民间学术组织的优势,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成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首批会员单位,见证了中国地方学建设的发展进程。我们倡立的“上都文化学”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2022年9月30日 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地方学研究信息》刊登徐进昌殷继红论文《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称谓和标识》。 2022年10月19日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作出决定,聘任首批研究员。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血脉,是国家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锡林郭勒历史,渊源流长,有着独特的风韵。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历史遗存和风土人情,是一张张地方名片。 锡林郭勒地方文化蕴涵深厚,红色文化、乌珠穆沁文化、苏尼特文化、察哈尔文化独特魅力,滋润草原。为了探寻锡林郭勒草原的厚重文化,特聘任地方文化研究的部分地方专家为研究员,相互交流,同心协力挖掘和弘扬锡林郭勒文化。 经协商研究决定,首批聘任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盟直苏德斯琴(蒙古族),研究所殷继红(女),东乌旗徐树林, 阿巴嘎旗陈海峰(蒙古族), 西苏旗高永厚(蒙古族)。 2023年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锡林郭勒草原上一面地方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破土而生,发展奋进。历尽艰辛终不悔,擎起了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旗帜,填补了锡林郭勒地方学研究的空白。20年的回顾,眺望远方,经久弥坚,感慨万千。 悠悠岁月人宜老,上都研究未竟时。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选择了上都遗址与上都文化研究,选择了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热爱中华文化,热爱锡林郭勒草原这方净土,执着相守,已经拥抱了二十个春秋。 2023年3月13日 研究会发布《关于表彰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突出贡献工作者的决定》 锡元字(2023)1号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伴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大盟和上都遗址“申遗”而应运而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血脉。研究会在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的探寻中踔厉前行。 二十年来,不懈地探寻锡林郭勒地方文化,推进地方学建设研究,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建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参加国际、国内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为锡林郭勒发声,贡献锡林郭勒智慧,开拓了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难得的业绩。《上都文化研究》(蒙、汉)《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忽必烈在上都》等专著问世,“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与“上都文化”公众号构建网络平台,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知。 二十年来,研究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取得了多方面突出的成果。一些学术立论填补了地方学建设的空白。许多本土学者著述有为,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先进,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学科立论构建有功,多有著述佳作的突出贡献人物和本土杰出文化学者致以深沉的敬意。特此推选杰出著述学仁如下: 徐进昌 齐.斯秦巴托 焦福宝 斯仁那德米德 包玉瑞 殷继红 别勒古讷台.纳.布和哈达 青格里 周景峰 那达木德 牛明 明珠尔 郭建茂 张玉臣 温茹雅 李守华 陈海峰。 上都研究二十年,著书立说开新篇。元代雄风百年史,开平孔庙儒学传。上都文化知多少,锡林学子读前贤。中华民族复兴志,上都文化上讲坛。 2023年3月13日 研究会发布锡元字(2023)2号决定,向关注和支持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各界贤达人士致意 ,致谢。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民间团体,20年来,走在探寻锡林郭勒草原历史文化底蕴的路上。回顾二十年,研究会踔厉向前行,常常感觉到您的支持。有指导、理解和支持,有认同、关爱与弘扬,有坦诚、同心与携手。真诚地向各位女士、先生、学仁们说声谢谢。 致意、致敬关注和支持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社会贤达之士如下: 其其格 田学臣 其木格 包丽玲 李魁 季华 李建文 孙海涛 刘学民 海山(教育学院)金峰(内师大) 叶新民(内大) 张妙弟(北京联大) 陈育宁(宁夏大学) 伏来旺(敕勒川文化) 李联盟(内蒙古文史馆) 哈斯乌拉(内蒙古文联) 乌恩奇(内蒙社科联) 胡益华(内蒙古学) 张瑞祥 韩凤麟 王钟 张昊文 包海山 甄达真 王明中 阎甚甫 巴牙尔图 。 历任顾问:金峰、阿拉木莎、林澐、郁志云、道尔吉帕拉木、乌恩奇、孙冠军。 纸短意长。以表敬意。以誌纪念。特此。 2023年4月完成《锡林郭勒草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研究》课题初稿。论述了《文化认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锡林郭勒草原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认同》《锡林郭勒草原的历史文化名片》《文化认同文化名片研究的成果与展望》,约1万3千多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且从未间断。如今,正在创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团结奋进离不开深厚的精神营养和高度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和文化认同,锡林郭勒地区的文化认同,各种反应共同心声的文化符号都是焕发共同创建现代化未来的力量。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流长。近百年来,各民族兄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有着悠久的光荣的文明史。56个兄弟民族有着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深厚的阅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共同的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纽带。 2023年5月11日 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一行来锡盟调研指导工作,召开座谈会,研究会副秘书长殷继红应邀参加。座谈会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包丽华主持。会上,盟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利新就2019年盟社科联新组建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汇报,详细阐述了“建设两支队伍、打造三大平台”的工作思路,及在学术研究和社科普及方面取得的成效、当前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殷继红副秘书长在座谈会作了发言,简要汇报了研究会在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工作状况。受到乌恩奇主席的热忱关注。乌恩奇主席多方面询问和指导了研究会的工作。对研究会的工作精神给于充分肯定。对研究会的开拓进取,开拓务实的工作状态给于了积极评价。对研究会工作条件的困难表达了高度重视。对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和研究会学人表达了致意。
2023年6月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形成6份体现20年建树的综合材料:《上都文化研究20年风月 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开启新篇》综合资料,2万多字。包括“构建锡林郭勒地方学20年来重要著述”、“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学术交流与社会传播”、“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与上都文化学科领域的建树”。之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年年度大事记,11万8千多字。之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年年度总结,8万8千多字。之四,《15年锡林郭勒文化的起始与发展》,4万多字。之五,《一路走来,上都文化研究岁月》,1万6千多字。之六,《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二十周年致辞》5千字。以上文字资料约总计29万字 焦福宝2023年6月11日22:00留言 :16年的耕耘,硕果累累,上都文化学、锡林郭勒文化地域文化的提出和研究是锡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锡盟当代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树立了典范,是我辈学习之楷模,受徐老感染能够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受益匪浅,深感自豪,我也将继续在上都文化研究方面不断探索发现,挖掘本地区的文化内涵,为锡林郭勒文化的百花园里添点新绿。祝徐老身体健康,常有新的成果呈现。 陆美蓉6月11日9:50留言: 书记你太牛了! 徐树德6月11日23:08留言:你的付出我们的骄傲。 孙家发6月11日5:24留言:徐金昌我们高十一班的骄傲! 2023年6月20日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徐进昌 殷继红的论文《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称谓和标识》进一步阐释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继多年来我们对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概念的阐释,又一次作了深层次剖析与思考。 对于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归纳和揭示,以上都文化为命题,更适合阐释这方净土的文化高度和历史的深度,既有广泛的认可度,又有鲜明的地域标识。 锡林郭勒文化则是地方文化研究通常的命名惯例。蒙元文化之谓,对于锡林郭勒则缺乏地域的标识,多了民族性,并不宜于广泛运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酌情有选择地运用,做到清晰准确地表达。而现实情况是有人却往往忽视了地方文化的地域性。 多年后,再次审视和界定锡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蒙元文化,又作了一番阐释。地方文化研究在艰辛跋涉中前行,追索探寻之路,让人感叹,让人希冀。 2023年6月22日 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锡林浩特市一中“阅读驿站”隆重举行。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参加座谈会。应邀贵宾田学臣、青格里、石玉宝、孙海涛、韩凤麟,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建文、焦福宝、温茹雅、殷继红、牛明,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海峰、高永厚,研究会的理事,老会员和新秀,17人与会。与会者一个个在签名薄留言、签名、题词。佩戴胸牌。每位参加座谈的本土文化学者都畅所欲言,表达了多年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的思考和感受。 牛明副秘书长主持了座谈会。徐进昌理事长作了“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致辞”。殷继红副秘书长宣读了研究会锡元字(2023)1号文《关于表彰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突出贡献工作者的决定》。新秀孙沐野宣读了锡元字(2023)2号文《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向各界贤达人士致意》。 座谈会上殷继红副秘书长代表座谈会向在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中20年坚守,在地方学学科理论上卓有建树的徐进昌理事长敬献了鲜花,表达了致敬和祝福! 悠悠岁月人宜老,上都研究未竟时。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选择了上都遗址与上都文化研究,选择了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热爱中华文化,热爱锡林郭勒草原这方净土,执着相守,已经拥抱了二十个春秋。 《锡林郭勒晚报》2023年6月25日报道,《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举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座谈会在锡林浩特举行。研究会新老学人欢聚一堂、共叙发展,在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阅读驿站”举行“情怀端午、文化端午、健康端午”纪念座谈会。 会上理事长徐进昌介绍了2003年以来研究会的发展概况,并对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的关怀和支持致以谢意。 二十年来,全体学人不懈地探寻锡林郭勒地方文化,推进地方学建设研究,作出了多方面的考证阐释与立论建树。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面的学术研究会,为锡林郭勒发声,贡献锡林郭勒智慧。一些学术立论填补了地方学建设的空白。许多本土学人著述有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一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将踔厉前行竭力推进研究会不断发展,推动锡林郭勒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和业绩。 2023年6月26日 《锡林郭勒日报》报道:《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孙沐野 通讯员温茹雅)6月22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锡林浩特举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新老学人欢聚一堂,共叙发展。 座谈会交流中,抚今追昔,20年来,全体学人不懈探索锡林郭勒地方文化,推进地方学理论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阐释,理论建树颇为可观。39次参加国际国内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面学术研讨会,挖掘锡林郭勒历史,发扬锡林郭勒文化,有18个专项论题和建树为地方学建设拓宽了论述,一些学术理论填补了地方学建设的空白。许多本土学人著述有为,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7月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妙弟、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院长、内蒙古学研究会会长胡益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勇、湖北宜昌与湖北师大刘开美教授、刘金林教授、山西晋学研究会等区内外地方学研究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在网上留言,高度肯定了研究会对地方学建设的多方面学术成果,表达了真诚的祝贺! 宁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鄂尔多斯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育宁先生致贺: 祝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坚守自己的学术重点,成果卓著,在蒙元历史研究、地方学建设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理事长徐进昌先生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成就令人敬佩。 7月7日致短信:徐进昌先生:最近从微信上了解了你们纪会20周年活动及介绍的成果,特致敬意和祝贺。你们一直坚持地方学的方向,20年矢志不渝,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越往后这一点越鲜明,在内蒙古乃至地方学界都是突出的。最为敬佩的就是你和你的同事们的坚持和坚守! 原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妙弟 先生 7月8日致贺:徐老师,您在元上都文化领域精耕几十年,成果丰硕,精神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其其格:徐老师好!您是功臣!您的坚持让人钦佩!向您学习致敬!我不够、不敢当。 内蒙古学研究会、原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胡益华致贺: 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迎来二十周年之际,特表达祝贺丶祝福之意。二十年坚持不懈推进并卓有成效,难能可贵!内蒙古学研究会愿向贵会学习。社会組织发展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愿我们合作共进,坚持就是胜利!内蒙古学研究会胡益华。 向徐进昌老师致敬! 胡益华会长7月6日致意:研究会成立二十年,在徐进昌会长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前行,取得诸多成就,真的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锡盟党委政研室原副主任孙海涛致意:很有意义的记录,建议把著作及有关文章图片存到盟市档案局和图书馆,这样就可以永久保存了。 锡盟史志办原副主任张瑞祥致意:20年的艰辛,20年的伟绩,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上都历史发掘研究的空白,客观上给人们普及了蒙元历史和草原文化知识,并必将以此入载史册!! 组织部王卫国部长致意:感谢徐老师为元上都历史所做的贡献! 锡林浩特市一中牛明校长:江山几代谢,倏忽二十载。孜孜以白发,泱泱情可待。 呼和浩特师范久老师 :你的一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此乃人生最大的欣慰,值得自豪!! 锡盟统计局干部刘欣阳:有幸参与整理元上都相关资料感慨颇丰!想用三个“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是“倍受感动"。在茫茫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这么一批热爱蒙元文化热爱上都文化的文人志士,默默积累、默默耕耘、默默传播着民族文化,无限敬佩!二是“倍受鼓舞”。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来,徐进昌、焦福宝、牛明、殷继红等一批草原优秀文化学者始终坚守上都文化研学之高地,访实地、查资料、注传播!让我看到了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还是有人在做的!三是“倍感担忧"。文化的传承需要数代人的坚守,我们上都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该交给谁?怎么交?值得思考! 刘英学在“髙十一班”群发并留言: 祝贺金昌,为发掘锡林郭勒盟地方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唯力: 祝贺徐金昌对内蒙文化的杰出贡献! 志伟: 祝贺老同学徐金昌,为发展北疆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林中王: 金昌为蒙元文化尽心尽力,不容易。 边疆:@蓝天 Zcw蓝天!老同学好样的! 张秀芝@蓝天 你是最棒的! 久建秋(老久) 师范同窗群 @蓝天 :你的一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此乃人生最大的欣慰,值得自豪!!
刘英学2020、8、27髙十一班群留言: 徐金昌讲了高十一好多褒奖的话 。我觉得这些事,在当时当地值得一提 ,若放进历史的长河中,是极其轻微的不值的一提的。但有一件事情,我觉得虽不能称其伟大,但能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一笔。这就是徐金昌同学对元代历史研究的贡献。在中国历代界对元代多是负面评论,但他能力排众议,对元代提出三点积极评价,(一)元代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二)元代促进了世界东西文化的交流。(三)元代促进了中国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又进一步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多民族构成。这三点意见,已经得到历史界的接受。 刘英学留言:你对锡盟的文化建设是有功之人。 2023、9、27张瑞祥(胡杨树)《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留言: 今日得暇,认真拜读了徐进昌老师归纳整理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建会20年来,在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方面的探索、追寻和创新的总结性的文章。徐老师用简洁平和精准的文字,阐释了“元研”多方面的重要学科立论和独到学术见解(十八项之多)。作为读者,我再一次被蒙元历史所吸引,再一次被以徐老师为领军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各位专家学者经年累月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所感动! 研究会20年资料 二十八万字,字字写来皆辛苦; 六本资料书,篇篇文稿铸深情。 草原当铭记,蒙元历史出新解; 承前又启后,宏伟工程进昌功。 张瑞祥(胡杨树)2023、10、17朋友圈转发并留言:以徐进昌先生为领军的“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是地方学建设的一个新学科。20多年来,生根,发芽,成长,填补了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0年间,先后39次参加国际国内地方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完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达18项之多。人民在线网”的报道反映了这门学科研究的脚步。 沈彦硕(巴特尔朝克图)在《徐进昌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成果》(上都文化研究公众号126期)朋友圈留言: 成功人士。 李立祥(立祥)在壮丽锡林郭勒群留言:为徐进昌点赞。 海强留言:具备不服输的性格,能沉静心思踏实做些实事,立意新、角度广,文化行业的保尔柯察金。 孟勇留言:漂亮。了不起。 高永厚(高伊呼)在锡盟党史地方志学会微信群 @蓝天 为徐进昌老师点赞 徐进昌先生几十年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为元代历史研究,为当代草原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赢得学界和广大读者、社会民众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对上都历史的研究,高屋建瓴,取得令人赞叹的丰硕成果,很多方面填补了史学界研究的空白,徐先生本人亦成为草原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构建了网上平台,得到了专家学者与文化研究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蕴涵深厚,开辟了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天地。20年累计文章达1348篇,浏览超过40万人次。公众号“上都文化”达233期。义务免费提供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学术平台和三、四百万字的文化研究知识库。二十年,“元上都文化”网年均浏览人次超过2万。 注册“上都文化”商标,遵循和守护上都学和地方学建设的广阔的独特空间。把握地方文化研究的大方向,突出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性、知识性、公益性,深化了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影响力和公益效果。
俱往矣。 时间永远不会停下。我们未竟的上都文化研究事业,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页,人类历史的一页,给于了我们诸多启示,是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 二十年,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一直走在路上。为上都学、锡林郭勒学和地方学建设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为地方学建设事业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二十年,我们不负光阴。不懈地跋涉,走在路上。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我们倾心的文化工程,我们树立起的一个学科课题,地方学研究的一面旗帜,一团火把! 茫茫草原,难以寻觅的历史踪迹,难以追寻的文化血脉,有一支不算齐整的队伍,像是茫茫星空的光点,在赓续文脉的跋涉中踔厉前行! 谢谢有你!有我们!有机缘!有明天! 二十年了。眺望远方,明天在前方,不敢有太多的期许。《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已经编辑,能什么时候出版不得而知。漫漫历史长河,人们总是在坎坷中跋涉前行。 我们像一匹马,在莽原嘶鸣。 2024、3、6
作者: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徐进昌散文选》《塞北诗情——徐进昌诗三百首》。主编《上都文化研究》 殷继红,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锡林郭勒盟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编著文集《诗意草原》《诗意锡林郭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