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研究>>人才库
  共有 139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金峰【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 人才库】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6日   出处:上都星光        【编辑录入:admin


 

    金峰,蒙古名Altan-Orgil,蒙古族,姓谭泰,祖籍当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37年阴历6月24日,出生于原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后旗,即今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苏木达民昭村农民家中。父亲阿庆嘎,母亲萨木嘎其其格。9岁时母亲去世,在伯父铁虎家中长大成人。他伯父是个博学之士,敏而好学,尊重知识,社会交际广泛,深受三民主义影响。受其影响,金峰从小热爱蒙古历史文化,好学上进。1951年乌兰浩特爱国第一小学毕业,1954年乌兰浩特第二中学初中毕业,1957年海拉尔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工作。1985年11月调到内蒙古师范大学,任该校蒙古史研究所、蒙古宗教研究所所长。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1976-2003年的二十六年间,先后被选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八届和第十届人民代表、呼和浩特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内蒙古政协第七届委员常委、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现任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华大藏经蒙古文版对勘出版委员会总编辑、《蒙古学百科全书》副总编辑等。
  金峰教授的科研方向主要是:蒙古史、蒙古文献、蒙古驿站交通史、蒙古宗教、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语历史地名、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等。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不畏政治风险,不怕艰难困苦,排除一切干扰,挽救了一大批蒙古文献。早在1957-1962年大学五年学习期间,他利用课余闲暇志愿参加内蒙古图书馆蒙古文献、历史档案的整理和编目工作。大学毕业工作后,于1965年到北京中央档案馆、沈阳东北档案馆了解国内满、蒙古文历史档案的保存情况。开始向蒙古学界介绍北京中央档案馆、沈阳东北档案馆珍藏的清代历朝蒙古文《实录》和大批满、蒙古文历史档案。当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着手编写《内蒙古史纲》。由于编写工作需要,他参加了内蒙古档案馆的蒙古文历史档案的整理。在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焚烧呼和浩特地区召庙文献时,他抢救出一大批珍贵蒙古文历史档案和文献。同时他反对拆除呼和浩特旧城和新城鼓楼,遭受造反派的人身攻击。"文化大革命"末期,他志愿参加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蒙古文献的整理工作。携带子女骑自行车跑遍呼和浩特、包头地区搜集蒙古文碑铭,并抢救临摹乌苏图召珍贵壁画。在五当召主管巴雅尔同志的协助下,将该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焚烧未尽的一部分珍贵蒙古文献和档案整理保存下来。1975-1992年间,他先后赴新疆十余次,在新疆政协巴岱主席和新疆师范大学额尔德尼副校长的支持下,跑遍天山南北与当地蒙古族学者合作搜集了一大批托忒蒙古文献。他任呼和浩特市和新城区人民代表期间,多次提出修善呼和浩特大召、锡勒图召和乌苏图召的建议和成立抢救蒙古文献档案机构的议案。任内蒙古政协委员期间,提出扶持内蒙古蒙古文印刷厂和内蒙古蒙古语广播电视的提案,引起内蒙古和中央相关领导的重视。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提出恢复八省市自治区蒙古语文协作办公室单独机构的提案,引起国家民委和内蒙古相关领导的重视。这些建议议案提案均得以落实。
  1999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他与全国佛教协会副主席乌兰活佛、新疆政协原主席巴岱同志三人联合提出抢救对勘出版蒙古文《大藏经》的提案。目前,蒙古文《大藏经》的对勘出版已纳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内蒙古文化建设纲要,国家财政开始拨款,排照工作已启动。1982-1992年的十年间,他整理出版的满、蒙、汉三种文字文献有:《呼和浩特召庙》、《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1-6辑)、《蒙古历史文献九种》、《理藩院则例》(蒙古文上下两辑、汉文一辑)、《卫拉特历史文献》(回纥蒙古文一辑、托忒蒙古文一辑)、《卫拉特史迹》、《逆漠方略》等共15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自费搜集的明代《摆腰台吉庙碑》、《阿拉坦汗法典碑》、《博格达察罕喇嘛碑》等珍贵文物,现在均存放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大厅。金峰教授为抢救蒙古文化遗产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蒙古史册。
  金峰教授作为少数民族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既热爱祖国,又热爱自己民族。他坚持各民族平等,不怕权威,有胆有识,敢于向传统的儒家史学思想挑战,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遵循历史事实,解放思想,敢于理论创新。他提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可是却长期被儒家学派歪曲和伪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和"中苏论战"中,卫拉特蒙古史完全被颠倒了。1975年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新疆简史》座谈会上,金峰教授对当时政治风险毫不畏惧,就卫拉特蒙古史方面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认为离开卫拉特蒙古史说新疆、青海、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无从谈起。卫拉特蒙古史是中国边疆史的闪光点,不应该颠倒和歪曲。当时,这引起了国内外蒙古史学界的争议。金峰教授觉得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必须培养少数民族历史学家,并整理出版少数民族文献史料。1983-1992年十年期间,他应聘任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少数民族卫拉特蒙古史学者,整理出版了一批卫拉特蒙古文献史料。在此基础上,自1986-2004年近二十年间,他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马汝珩教授等国内蒙、汉、回、满、维、藏等各族学者和相关领导,先后召开四次中国暨国际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出版蒙、汉两种文字会议论文集4部。大大促进了我国卫拉特蒙古史研究,提高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在这期间,金峰教授自己编纂出版《论四卫拉特》、《江格尔黄四国》两部专著。在《论四卫拉特》一书中,根据托忒蒙古文献记载将四卫拉特史划分为早期四卫拉特(1437-1502)、中期四卫拉特(1502-1637),晚期四卫拉特(1637-1758)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部落构成及其名称演变作了详细考证。在《江格尔黄四国》一书中,将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首次与不同三个时期的四卫拉特史相结合,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法律、制度、经济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马汝珩教授认为,金峰教授有关卫拉特史方面著作无论是在史料还是在观点方面都是重大突破。蒙古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纳楚克道尔吉先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时说:《江格尔黄四国》一书是蒙古文化史研究的奇迹。国际蒙古学协会总秘书长、蒙古国科学院院士沙·毕拉教授在《国际蒙古学研究概况》一文中谈道:金峰教授为中国蒙古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鉴于金峰教授为卫拉特蒙古史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1999年蒙古国授予国际"咱雅班第达勋章"。
  金峰教授的研究领域除了蒙古文献、卫拉特蒙古史之外,还囊括了蒙古宗教、驿站交通、历史地名、氏族部落、民俗风情等诸多方面。他主张蒙古学需要综合研究。他公开发表了蒙、汉两种文字学术文章90余篇,约400万字。1983年,以《清代蒙古北路台站》、《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两篇论文为代表作,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以《兀良合部落变迁(提要)》、《再论兀良合部落变迁》为代表作,晋升为教授。他曾荣获国际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八省市自治区荣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荣誉奖1项、二等奖5项、校级一等奖1项,计12项。他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均已圆满完成。1976年他参加国家《元史》点校工作,负责"太祖纪"和"刑法志"的点校任务。现任国家社科资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副总编,"宗教卷"主编。又任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蒙古文《大藏经》总编辑。
  金峰教授在学术活动中,特别注重结合工作实际,为社会服务。因此,他的工作始终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领导的支持。二十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以及蒙古族聚居的兄弟省市自治区均着手编写当地地名志、地方志、文史资料、旅游知识等书,急需一批有蒙古史知识人才。1983年在内蒙古大学校长特布信教授的支持下,金峰教授与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办公室主任庆来同志合作举办了中国首届蒙古史专修班,为内蒙古、新疆、青海、黑龙江、辽宁等蒙古族聚居地区培养了70余名专门人才。当时由于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资助,作为教材编辑出版了《蒙古史论文选集》汉文1-5辑,蒙古文1辑,共6辑。学员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应有作用。出版的6辑《蒙古史论文选集》一直成为内蒙古大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成果。同时,金峰教授担任内蒙古旅游局学术顾问,参与主持编写《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先后给内蒙古旅游局举办的200余名导游人员培训班讲授蒙古史课。在全国地名普查中,金峰教授应聘参加内蒙古地名领导小组工作,任《内蒙古地名》杂志、《呼和浩特市地名志》、《包头市地名志》学术顾问,发表《蒙古历史地名初探》等系列论文,为正确复原和使用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语历史地名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根据大量蒙、汉、满三种文字文献和历史档案资料提出,包头市的"包头"不是来源于汉语"箔头",而是来源于蒙古语,汉意为"有鹿之地"。包头市东郊的萨拉齐不是蒙古语,而是满洲语,汉意为"厅知"。有的同志提出,包头市昆区昆都伦河由北向南流入黄河,把它解释为蒙古语"横河"名实不符。金峰教授解释说:按古代匈奴--突厥--蒙古人方向,日出为南,日落为北。将包头地区昆都伦河解释为横河,按古代蒙古人方向完全正确。金峰教授的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当时均被政府采纳。金峰教授知道,蒙古人的祖先崇拜和祭祀祖先活动,对继承和发扬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峰教授发表《游牧文明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合撒儿及其后裔所属部落》、《林丹汗都城察罕浩特考》等学术论文,积极参加成吉思汗、合撒儿、别勒古台等蒙古历史人物的祭祀活动,深受广大蒙古族人民的爱戴。
  1957年内蒙古大学建校初期蒙古语授课教师十分匮乏。金峰大学未毕业从四年级1961年就开始给本校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用蒙古语讲授中国古代史课程。1962年大学毕业后,除了承担本校蒙古语专业、历史系、哲学专业本科生的古代蒙古史课教学外,还承担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内蒙古蒙古文专科学校大专班蒙古史课教学。1985年冬调动工作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先后创建蒙古史研究所、蒙古宗教研究所,任所长。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协同相关教师陆续创建专门史、民族史、文献学、宗教学等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任导师。1986-2005年的二十年间,他亲自指导和培养了6届20余名硕士生。除指导年轻教师编写《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之外,还编写了《历史名词术语(蒙古史)分册》和《贡桑诺尔布传》。改革开放以来,金峰教授主持编纂出版的著作共有32部。另外,他的蒙、汉两种文字《蒙古文斋记》1-6辑正在准备出版。
  金峰教授从1962年大学毕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有四十四年,在科研、教学和社会工作等诸多方面均成绩突出。他之所以这样,除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方的支持和机遇外,同他个人的理想、勤奋和治学方法有直接关系。他的工作动力来自热爱蒙古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拳拳之心。他高瞻远瞩,不视眼前利益。在真理面前,不为权势所弯腰,不追名逐利而顺风使舵。他的著作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学者对其不服而轻薄之,他毫不气馁和动摇。他以蒙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自己精神支柱。研究历史,文献最重要。他不同意贬低和轻视蒙古文献。认为任何文献史料均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蒙古文献也有它的长处。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年轻同志参考的。这是我写这篇简洁介绍的缘由所在,愿学者专家惠鉴。(本文原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5年第四期。)

(1979年-2005年)
第一、学术文章90篇

一、清代驿站交通史研究方面:
(1)《清代蒙古台站的管理机构》,《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79年第1、2期; 1979年搜入中国蒙古史学会编《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又搜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1983年内蒙古大学学报丛刊。
(2)《清代新疆西路军台》,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79年1-2期;汉文发表于《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1980年第1、2期。汉文搜入《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和《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蒙古文搜入《蒙古史论文集》,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3)《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79年第1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日报》,1981年9月4日第3版。汉文搜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
(4)《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79年3、4期;搜入《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和《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蒙古文搜入《蒙古史论文集》。本文是作者1983年由讲师晋升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5)《清代东北地区诸路站道》,编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

二、卫拉特蒙古史研究方面:
(6)《论早期四卫拉特联盟》,蒙古文发表于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研究》第1辑,198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汉文提要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年3-4期,全文搜入《卫拉特史论文集》,1987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专号。本文是作者1988年由副教授晋升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7)《论中期四卫拉特联盟》,蒙古文初搞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3期;修改后编入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研究》第3辑,1989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汉文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
(8)《论晚期四卫拉特联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3、4期。
(9)《从<和鄂尔勒克史>看四卫拉特联盟》,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5年第3期。
(10)《近十年来我们在卫拉特史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些新看法》,汉文发表于《卫拉特研究》,1993年第1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4期。修改充实后,题目改为《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卫拉特史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些新看法》,全文载入《当代创新专家文论大全》等十多种大型文献。

三、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研究方面:
(11)《史诗<江格尔>所反映的社会制度》,蒙古文发表于《卫拉特研究》,1991年第1期。
(12)《江格尔及其英雄们的历史形象》,蒙古文发表于《卫拉特研究》,1992年第3期、1993年第1期。
(13)《江格尔的敌对方面以及各篇章的产生》,蒙古文发表于《卫拉特研究》,第3、4期。由于金峰教授在卫拉特学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1999年蒙古国授予国际咱雅第达勋章及奖状,2000年授予成吉思汗国际科学院院士称号。

四、蒙古部落史研究方面:
(14)《兀良合部落变迁(提要)》,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日报》,1988年8月31日第2版。本文是作者1988年由副教授晋升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引起国内蒙古史学界争议。1989年8月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内蒙古大学召开"明代蒙古史专题讨论会",其实主要是对本文的学术观点、史料来源提出一系列批评。当时甚至有的学者说,托忒蒙古文献是后人伪造的。
(15)《再论兀良合部落的变迁》,汉文初稿发表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2期;经修改搜入《卫拉特史论文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专号。蒙古文编入《<蒙古秘史>研究》,199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受到《蒙古秘史》成书7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好评。
(16)《喀喇沁与蒙古勒津部》,编入《<蒙古秘史>研究》。
(17)《哈撒儿及其后裔所属部落变迁考》,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日报》,1989年7月6日第4版;汉文编入《卫拉特史论文集》,199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专号。蒙古文搜入《哈撒儿研究论文集》,200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8)《喀尔喀万户及其十二鄂托克》,蒙古文发表于《蒙古学研究》杂志,2001年第1期。转写为斯拉夫蒙古文,载于《中央亚细亚游牧民族历史问题》,2002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出版。
(19)《四十万蒙古国中心--察哈尔万户》,蒙古文发表于《蒙古学研究》杂志,2003年第2期。
(20)《察哈尔八鄂托克》,蒙古文发表于《蒙古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

五、蒙古宗教史研究方面:
(21)《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考》,汉文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3期。日本蒙古史学者若松宽教授日译,载于日本《佛教史学研究》,第27卷第1号。汉文搜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2辑;蒙古文搜入《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22)《呼和浩特大召》,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0年第4期;《内蒙古日报》汉文版转载,1980年9月30日第3版。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80年10月10日第3版。
(23)《喇嘛教在蒙古的传播》,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0年第2期。
(24)《喇嘛教与准噶尔战争》,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2年第2期。
(25)《林丹汗的政教政策及其失败》,发表于《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81年4月10日第3版。
(26)《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2期;搜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2辑和198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蒙古文编入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论文集》,搜入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论文集》。本文是作者1983年由讲师晋升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27)《蒙古整羊盛宴的九项礼节》,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6年第2期。
(28)《探访阿巴嘎旗》,人民政协报,2002年6月15日第4版。
(29)《成吉思博格达山》,发表于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2001年8月8日第1版;转载于《内蒙古畜牧业》杂志,2002年第1-2期。
(30)《世界奇观--阿巴嘎旗成吉思博格达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古文版,2002年第1期。

六、少数民族语历史地名研究方面:
(31)《清代蒙古台站通名的产生与命名》,汉文发表于《内蒙古地名》,1981年第1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地名》蒙古文版,1981年第1期。汉文搜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3辑。
(32)《天聪及康熙的出征路线》,1982年呼和浩特市地名办编印。
(33)《蒙古语历史地名》,《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从1983年3月28日开始连载;《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84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蒙古历史地名初探》,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汉文版,1984年第2期。同时,作者在内蒙古地名工作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相关材料发给大会代表。

七、蒙古文献研究方面:
(35)《蒙古溯源史-托忒蒙古文献研究之一》,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4年第3期。
(36)《掌握圣祖成吉思汗的政权扶持蒙古汗庭史-托忒蒙古文献研究之二》,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4年第3期。
(37)《和鄂尔勒克史-托忒蒙古文献研究之三》,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4年第4期。
(38)《土尔扈特诸汗史-托忒蒙古文献研究之四》,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5年第1期。以上研究托忒蒙古文献的四篇文章统一搜入全国第一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古文版,1987年增刊。
(39)为出版托忒蒙古文《蒙古溯源史》所写的"前言",载于新疆《汗腾格里》杂志,1983年第1期。
(40)为出版托忒蒙古文《掌握圣祖成吉思汗政权扶持蒙古汗庭史》所写的"前言",载于新疆《汗腾格里》杂志,1983年第2期。
(41)《和鄂尔勒克史(由托忒蒙古文转写为回纥蒙古文)评注》),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6年第2期。
(42)《对我国托忒蒙古文献研究的展望》,发表于《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6年第3期。
(43)《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附全书1-6辑各章节详细目录)一书已脱稿,蒙古文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86年第3期;汉文载于《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0年第1期。
(44)《满文<呼伦贝尔总统事略>在新巴尔虎右旗发现》,发表于1983《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
(45)《蒙古族的满文著作<呼伦贝尔总统事略>》,发表于北京《民族研究通讯》,1982年第3期。
(46)《从满文<呼伦贝尔总统事略>看清代呼伦贝尔地区人口》,发表于《内蒙古大学》,1982年4月20日。
(47)《蒙古族珍贵历史文献-<呼和浩特召庙>》,发表于《内蒙古大学》,1982年2月28日。
(48)《蒙古文<呼和浩特召庙>一书即将出版》,发表于《内蒙古大学》,1981年12月25日。
(49)《在呼和浩特市郊区新发现的三种蒙古文碑铭》,发表于呼和浩特语委编《神圣白马》杂志,1982年第2期。
(50)《摆腰部庙碑》,载于《呼和浩特晚报》,1983年4月26日。
(51)《在阿拉善发现<亲征平定朔漠方略>一书的蒙译抄本》,《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89年12月5月第1版。
(52)《蒙古文<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发表于《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90年2月1日第4版。
(53)《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新的文化-纪念内蒙古日报历史文化专栏创办第300期》,《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1995年9月24日。
(54)《伊锦文先生与蒙古文献的搜集工作》,载于《漠南名人伊锦文》,2001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55)《国家<清史>编纂工作中需要重视利用满、蒙古文史料》,2002年11月6日给中国人民大学戴逸先生的信。

八、为社会现实服务方面:
(56)《西部大开发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游牧文明的优秀传统》,蒙古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汉文转载于《共和国改革文集》等二十多种大型文献。本文2003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57)《关于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发表于《内蒙古政协》,2003年第2期。转载于《"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等十多种大型文献。
(58)《游牧文明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发表于《内蒙古文史》,2005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创新报道》等近三十种大型文献。
(59)《蒙古汗国最后都城林丹汗察罕浩特考》,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1999年第1期。转写为斯拉夫蒙古文,载于蒙古国《历史研究》,1999年乌兰巴托。

九、学术论证报告:
(60)1981年7月10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和内蒙古交通史编委会《关于蒙古古代交通史资料问题座谈会纪要》,会议决定由金峰承担50万字左右《清代蒙古地区交通运输资料汇编》的任务,内蒙古交通厅负责出版。1983年3月17日按时完成。
(61)《关于举办蒙古史专修班的申请报告》,1983年初上报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同意,1983年3月14日发《蒙古史专修班招生简章》。
(62)《关于加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工作的建议》,1985年11月28日上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1986年同意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并批准与新疆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中国第一届暨国际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同年,经蒙古史研究所申请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民族史硕士点通过。
(63)《关于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宗教研究所的申请报告》,1998年11月5日上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批准。
(64)《内蒙古国际交流学院与蒙古国成吉思汗伊赫扎撒大学合作办学可行性论证报告》,2002年1月17日上报内蒙古教育厅。
(65)《关于将蒙古文<大藏经>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论证报告》,新出图[2004]101号文件批准。本文发表于《事业之路,同仁之情(汉、日、蒙三种文字合编)》,2003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转载于《共和国的辉煌·理论成果卷》、《中华名人文论大全》等十多种大型文献。
(66)《关于成立蒙古文献库编委会的申请报告》,2003年11月20日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同意。

十、为相关著作写的绪论:
(67)为夏·东希格著《元上都》一书写绪论,200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68)为昔宝尼赤·却拉布吉著《元大都研究》一书写绪论,2005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69)为元丹著《内蒙古蒙古学百年百事》一书写绪论,2004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70)为《蒙古学百科全书·宗教卷》写导论,2006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征求意见稿 ,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蒙古文版,2006年第1期。

十一、为发展我国蒙古学和维护西部生态环境提出的建议:
(71)《关于成立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档案史料编委会的建议》,呼和浩特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全体会议议案。
(72)《关于对内蒙古蒙古文印刷厂给予紧急扶持的提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七届二次全体会议025号。本提案曾荣获全区优秀提案奖。
(73)《加强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监察大队的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七届三次全体会议第495号提案。
(74)《关于五十周年大庆前资助内蒙古电视台文体部拍摄支边杰出人物专题系列片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七届三次全体会议第252号提案。
(75)《关于将"繁荣社会科学事业"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建议》,内蒙古政协第七届四次会议第190号提案。
(76)《关于三十集电视剧<成吉思汗>的审查意见》,2000年5月24日受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委托。
(77)《关于蒙古语文诉论工作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3111号提案。
(78)《关于对勘出版蒙古文<大藏经>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二九二。
(79)《关于加强和充实我国蒙古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二二八。
(80)《要求国家支持编篡<蒙古学百科全书>的工作》,政协全国九届三次会议第1234号提案。
(81)《关于请求党中央、国务院将阿拉善盟列入国家生态建设的特殊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加快生态恢复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四次会议第0122号提案。
(82)《关于建立内蒙古西部地区飞机增雨基地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四次会议第0135号提案。
(83)《内蒙古阿巴嘎旗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报告》,政协全国九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三七五。
(84)《国家在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院校继续需要关心和支持》,政协全国九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三七五。
(85)《关于制定我国民族团结日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五次会议第0591号提案。
(86)《关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置蒙古历史文献博士学位授予权点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五次会议0653号提案。
(87)《关于设置蒙古语文八协办单独机构的建议》,政协全国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落实。
(88)《建议在地县改市过程中保留少数民族语历史地名的原称》,政协全国九届五次全体会议第3448号提案。
(89)《关于中蒙两国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内蒙古交流学院的建议》,2002年3月18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作为委员来信转交外交部研究解决。
(90)《关于成立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咨询中心的建议》,政协内蒙古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第0371号提案,以第十七组集体名义提出。

第二、学术专著4部
《四十万蒙古国》,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蒙古国科学院院士沙·纳楚克道尔吉教授和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写绪。《蒙古学研究》杂志1994年第3期、第4期,1995年第1期,1996年第1期连载;蒙古国学者哈斯巴根转写为斯拉夫蒙古文,在该国《东西方研究》杂志1995-1996年连载。1995年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全文编印。荣获199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四届科学研究成果壹等奖。
《四万卫拉特》,《卫拉特研究》杂志,2003年第1期专刊。
《江格尔黄四国》,1996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1996年荣获内蒙古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贰等奖。199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贰等奖。
《金峰论文精选》,200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三、指导年轻教师编写3部书
汉蒙对照名词术语丛书,《历史名词术语(蒙古史分册)》,1989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199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贡桑诺尔布传》,已脱稿


第四、蒙古文古籍整理15部
《呼和浩特召庙》,198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搜入:清代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所辖无量寺、延寿寺、崇福寺、庆缘寺、灵照寺、广化寺、慈寿寺、崇禧寺、崇寿寺、尊胜寺、宏庆寺、隆寿寺、宁祺寺、仁佑寺、广福寺、延禧寺等十五大寺院及其属庙档册及相关明清档案。书后附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建修年代人员表、十座属庙初建年代人员表、十二大活佛转世表、掌印正副扎萨克达喇嘛年表、1819年十五大寺院人口普查表、1819年喇嘛印务处费用分摊表、1819年召庙四项开支及物价表、1819年仁佑寺全年财政开支项目及物价表、1819年十五大寺院进献丹书克捐输银两登记表等。本书是保存下来的清代喇嘛印处独一无二的珍贵材料,在日本学术界广泛引用。
《呼和浩特史蒙古文献资料汇编》,1-6辑,1988-1989年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陆续出版。资料来源主要是清代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档案。第一辑,行政建置;第二辑,土地问题;第三辑,阶级关系;第四辑,社会经济;第五辑,诉讼案件;第六辑,宗教文化。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自己整理出版的明、清两代蒙古文历史档案资料汇编。1989年荣获我国八省市自治区优秀蒙古文图书荣誉奖。
《卫拉特历史文献》,回纥蒙古文1985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托忒蒙古文198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除长篇绪论之外,搜入了巴图尔·乌巴什·图们著《四卫拉特史》、噶旺·希拉布著《四卫拉特史》、无名氏著《四卫拉特史》、《蒙古溯源史》、《土尔扈特诸汗史》、《新旧土尔扈特汗诺颜世谱》、伦布·彻林著《蒙古布里雅特史》等七种珍贵文献。其中前四种过去国内无法见到,后三种是从新疆地区新发现并首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献多数用托忒蒙古文写的,一般人无法利用。转写成为回纥蒙古文,为学术界提供了方便。从此结束了俄、蒙、日、德等国家的少数学者垄断托忒蒙古文献的历史,我们也争得了发言权。本书1987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资料二等奖,1989年荣获我国八省市自治区优秀蒙古文图书荣誉奖。1993年又荣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卫拉特史迹》,199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除前言之外,搜入了《掌握成吉思汗政权扶持汗廷史》、《和鄂尔勒克史》、《蒙古源流词鉴》、《额鲁特简史》、《呼伦贝尔总统事略》、《达尔哈特、库布苏诺尔乌梁海、杜尔伯特、维吾尔、摆腰特、额鲁特、明阿特、扎哈沁、土尔扈特、和硕特、察哈尔、达里刚爱、阿尔泰乌梁海、哈萨克、哈木尼罕诸部源流》以及多种蒙古王公世谱、祭文、碑铭、公文和中俄交涉文件等。其中前三种由托忒蒙古文转写为回纥蒙古文,《呼伦贝尔总统事略》由满文译为回纥蒙古文,其余均为回纥蒙古文。
《朔漠方略》,1992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只知本书有满、汉两种文字本,不知有蒙译本。蒙译本是198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档案馆发现。满、蒙、汉三种文字对照,不仅可以正确复原当时人名、地名,而且对汉文某些歪曲的地方也可以纠正。1992年全国第三届暨国际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将本书作为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卫拉特文献的重要成果载入会议纪要。1993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
《理藩院则例》蒙古文上下两辑,1989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汉文1998年也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蒙古文1993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贰等奖。
《蒙古文献史料九种》,1983年呼和浩特蒙古语文历史学会编印。搜入:《察哈尔·格布希全集》、《呼伦贝尔总统事略》、《准噶尔汗国小祭文》、《蒙古历史地理》、《莫日根·特木尔传说》、《噶尔丹·汗传说》、《康熙给土尔扈特阿玉玺汗的公文》、《雍正给土尔扈特汗的公文》、《乾隆给土尔扈特乌巴什汗的公文》等。
1975年金峰教授参加国家《元史》点校工作,承担"太祖本纪"、"刑法志"的点校任务。本书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


第五、编辑出版10部蒙古史论文集
《蒙古史论文选集》1-5辑,1983年作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史专修班教材编印,后作为《内蒙古大学学报丛刊》公开发行。第一辑,蒙元史部分;第二辑,明代蒙古史部分;第三辑,清代蒙古史部分;第四辑,国内外蒙古史研究概况;第五辑,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部分。
《蒙古史论文集(蒙古文)》,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国第一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汉文部分,即《卫拉特史论文集》1987年作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卫拉特史专号出版。
中国第一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蒙古文部分,1987年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卫拉特史专号出版。
中国第二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蒙、汉两种文合编,1990年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卫拉特史专号出版。
中国第三届暨国际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蒙古文《卫拉特史论文集》,199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总计:金峰教授学术文章90篇,学术专著、古籍整理、论文集等32部。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金峰教授与徐进昌理事长共同出席“元大都建城74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一篇:徐进昌【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 人才库】
下一篇:殷继红【研究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 人才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54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55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66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87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