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风云人物
  共有 279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皇忽必烈、硕德八剌与宋帝赵显的故事

  发表日期:2020年8月18日      作者:李 守 华     【编辑录入:admin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是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的次子,曾被封为嘉国公。1274年,宋度宗赵禥因酒色过度而亡,年仅35岁。这样,年仅四岁的赵显登基做了皇帝,称为宋恭帝,改年号为“德佑”,在位共2年。朝政大事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权依然由奸臣丞相贾似道掌控。

当时,南宋王朝苟安一隅、歌舞昇平、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不思进取。百姓们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南宋国祚衰危、奄奄一息。对于北面元朝的进攻,南宋朝廷官员中分成两派,一派属主战派以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为首,主张继续低抗元军进攻;另一派属投降派,以贾似道、梦留炎、贾余庆等人,提出向元朝“割地、称臣和每年进贡银绢各二十万两”的主张。两派明争暗斗,相持不下,形势紧张。

忽必烈在上都登上蒙古汗位后,开始部署发动向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受命时任中书右丞相的伯颜统率二十万元军直取临安(今杭州,下同)。至元十三年(1275年)正月十八日,伯颜统帅三路元军向南进发,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不久三军会师于皋亭山(今杭州北),进逼临安城。在元军兵临城下之时,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浙

西制置副使张世杰等主战派力劝太皇太后谢道清、太后全玖、宋恭帝赵显等出走海上,自己愿率军背城一战。然而,太皇太后不准,而是听从投降派的意见,派遣使臣贾余庆等奉传国玉玺及降表向元军乞降,伯颜同意受降。二月五日,宋恭帝赵显率百官出城投降。伯颜接受投降后,又取得太皇太后谢道清的手谕,继续招降未归附之州郡。这次灭宋之战,取得“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南方各地。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除太皇太后谢道清因有恙留杭州外,丞相伯颜携宋恭帝赵显、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官员等北去上都,拜见元世祖忽必烈。宋恭帝赵显一行人马从杭州出发,直到五月初才抵达上都城。之后,按照元廷的安排,其主要活动:

一、礼拜元廷太庙:”至元十三年五月初一日,赵显、太后全氏等被送到上都第三天,早出西门五里外,······北边设一紫锦罘罳(fusi,古代一种屛风,这里象征着元朝诸先帝_编者注),即家庙也。庙前两拜。太后及内人各胡跪。福王、宰执如南礼。又一人对罘罳前致语,拜两拜而退。“

二、亡宋君臣初见进贡礼仪:“至元十三年五月初二日,南宋皇帝赵显、皇太后一行被送到上都第四天,天晓,尽出南门十余里,宰执同属官亦列铺设金银玉帛一百余桌,在草地上

行宫殿下,作初见进贡礼仪。行宫殿宇宏丽,金碧晃耀。诸妃诸王皆升殿列坐。皇帝、皇后共坐霤中,诸王列坐两序······班退、升殿,再两拜。就留御宴。”

三、封亡宋皇帝赵显为瀛国公,制书:“我国家诞膺景命,奄有多方。炎风朔雪之乡,尽修职贡,若木虞渊之地,靡不来庭。罄六合而混同,岂一方之独异。用慰徯苏之望,爱兴问罪之师。戈船尺流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松关失险。宋主隰乃能察人心向背,识天道之推移,正大奸误国之诛,斥群小浮海之议,决谋宫禁,送款军门,奉章奏以祈哀,率族亲而入谨。是用昭示大信,度越彝章,位诸台辅之尊,爵以上公之贵。”(王磐:《降封宋主为瀛国公制》,《元文类》卷11)史料:”(至元十三年)五月乙未朔,伯颜以宋主赵显至上都,制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国公“

后来,世祖忽必烈还给赵显赐了个元朝公主为妻,给投降的宋福王赵与芮受封为平原郡公,并允许宋朝投降的官员们居住在大都。南宋诗人汪元量(字水云,曾任赵显老师—编者注)在《水云集》中写道:“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至元十九年(1282年),瀛国公赵显又被迁居到上都东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石别苏克),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了解到自己过去至尊的地位和眼下屈辱的处境,

心情凄伤,抑郁不乐。当南宋旧臣汪元量被释放回江南时,他曾作诗相送,表露出他怀念故国故土,而又无法归去的悲苦心情。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当宋恭帝赵显18岁时,忽必烈担心他日后会谋反,便想除掉他。当赵显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向忽必烈提出请求:出家为僧,永离世俗,终生奉佛,以绝元世祖的疑虑,元世祖应允。其母太后全玖听说后,亦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直至终老。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同意将他送入吐蕃(今西藏)习学佛法。从此,他长期居住于西藏萨迦大寺(今日喀则萨迦城内),更名为合尊法师,号木波讲师。过着清苦孤寂的庙宇生活,终日以青灯黄卷为伴,潜心于学习藏文,研究佛法。经过多年的修行苦读,赵显通晓了藏文,领会了佛学,成为佛学界知识渊博的高僧,曾一度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主持。他还翻译佛经,译成《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经文,他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被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之列。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一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病逝,终年80岁,在位36年,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蒙古号薛禅汗。

时至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4年)时代,至治三年(1323年)。一次,当赵显在一首诗中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流露出他对南宋

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当年元朝消灭南宋的不满。这件事被元皇家派往监视赵显言行的耳目发现后,上报到朝廷。因触犯了元朝的文字狱。元英宗遂下令赐死赵显。同年四月元皇“赐瀛国公合尊高僧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楼),时年53岁。”

另有史料记载,赵显入藏前,他的夫人—元朝公主病故了,生有一子赵宣也剃度为僧侣。

宋恭帝的一生是罕见的、传奇的:大富大贵、跌宕起伏、蹉跎坎坷、颠沛流离、命运悲惨。一、身份地位看:由南宋至高无上的皇帝降为元朝的大臣瀛国公,之后又成为吐蕃的佛门高僧,可为传奇特异;二、生活环境看:从风景如画的江南杭州移居到北方的幽燕大都,又迁居于天高云淡的蒙古高原上都,最后长期定居于雪域高原西藏境内,可谓变化多端、变迁曲折;三、与周围接触的人员和民族成分看:由原来周围的南宋皇亲国戚、汉族官吏们,到后来与蒙古族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们,最后又与西藏的僧侣信徒们生活在一起,可谓是极富传奇色彩。

宋恭帝赵显的经历,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奇特的、罕见的、绝无仅有的。他的命运,比其兄宋端宗赵昰、其弟宋末宗赵昺又是幸运的,他们都是短命的,都在战争中早已亡故。同时也是悲惨的,长期寄人篱下、苟且偷生,几经坎坷,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赐死的悲惨命运。

就历史贡献而言,他能随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率南宋百官审时度势,投降元朝,免除了杭州城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同时也为增进汉、蒙、藏各族人民的交流、理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佛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0.07.20.

参考文献

1、《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 叶新民 齐木德道尔吉编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蒙古族文化研究》朋·乌恩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3、《宋朝帝王录》 资料选编;


上一篇:蒙元时期四位杰出的女性——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另一半
下一篇:说闻名世界的成吉思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54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55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66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87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