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不同地域文化研究团体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地方学。2005年,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最早的12个会员单位中,内蒙古有3个,占1/4,即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倡议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第一任轮值主席方,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会员单位。2017年,由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持,与国内相关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团体合作,共同开展“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收到有关北京学、上海学、晋学、桂学、内蒙古学、台湾学、广州学、杭州学等30个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40多篇文章,而有关内蒙古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20多篇,占一半。
地方学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构建系统性新的学科体系,因此对构建地方学来说,当地各个地方文化研究团体的广泛参与非常重要。例如,扬州学是一门以扬州地区的自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地方学学科。2017年6月成立的扬州学研究中心,是由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联合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扬州市文化研究会、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广陵书社、扬州市图书馆、中国名城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内蒙古学的构建,也需要内蒙古各个地方文化研究和相关研究团体的广泛参与,所以在开展“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时发了邀请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内蒙古俄罗斯民族研究会、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内蒙古图书馆学会、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赤峰企业文化协会等积极参与。我们简要介绍几个团体探索地方学研究方面的情况。
1.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地方学研究的探索
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是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最早的会员单位之一,参加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地举办的国际地方学研讨会。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郑少如会长发表了《鄂尔多斯学——一门前程广阔的学科》等很多地方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她的入编北京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16》的文章《草原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之形成》认为,世上本无路,是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拓出了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之后与中原农耕民族相互交融、交汇,相互来往,文化融合,踏出了这条体现各民族伟大智慧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有故乡,但无国界。内蒙古的文化如此的丰富,也是由于多民族,乃至多个国家在草原丝绸之路的交融、交汇所留下的印迹所至。
2.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地方学研究的探索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相伴前行。十几年来,研究会18次参加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相关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二十几篇论文,大会上作交流,会后均编入了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例如,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都文化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焦福宝的《浅谈地方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理事包玉瑞的《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研究会副秘书长温茹雅的《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的传承与创新》等。随着对上都文化的深入阐释,他们也对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作了大量探索,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学术见解。
3.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地方学研究的探索
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也重视地方学研究。因为只有当学术与智库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之时,学术与智库才能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境界。这样的智库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智库,在灵魂的统领下而具有生命力的战略性智库。智库不是要淡化学术研究,而是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智库为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野。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哈达、裴聚斌等去北京学、厦门学、泉州学等地方学研究团体学习交流,哈达提交《关于“内蒙古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闽南文化研究对内蒙古学构建的借鉴》等文章。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积极承担内蒙古学专项重点课题,例如裴聚斌承担《内蒙古学与其他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哈达承担《内蒙古学研究与新型智库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编者:作者是鄂尔多斯学会副会长,在地方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涉猎甚广,论文颇有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