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百年古都>>百年古都
  共有 3088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说说大元上都景观

  发表日期:2019年5月6日      作者:殷继红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摘要:中华文明在13~14世纪呈现出多元一统的和谐发展的局面。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得天独厚,成为融会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汇聚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集大成之地。

关键词:上都城  大安阁 上都司天台 孔庙  帝师寺 扎马宴

上都是元王朝大帝国的都城,是斐誉中外的世界性大都市和元代政治、文化中心。元帝国实行两都制。上都又有上京、滦京、夏都之称,原为开平府。每年四至八月元帝国的合罕在此驻夏,处理内政外交诸事。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京畿重地,举足重轻,令人景仰的之地比比皆是,略陈一二,以飨有意者。

一、大安阁

被称为“圣龙起飞之地”的上都城巍峨雄伟、谱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大安阁是上都的主要宫殿。它位于内城(宫城)北部,至元三年(1266)十二月建成(《元史》卷六《世祖纪》)。它是上都大内。(1)元朝皇帝在这里登基、临朝、议政、修佛事,相当于大都皇宫的大明殿。在这里经常举行重大典礼,如元成宗、武宗、天顺帝、文宗、顺帝即位时的忽里台,都是在此召开的。(2)元朝皇帝还经常在这里与诸王、大臣聚会,接见外国使者。

据元代中期重臣虞集《跋大安阁图》记载,“世祖皇帝在藩,以开平为分地,即为城郭宫室。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既登大宝,以开平为上都,宫城之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规制尊稳秀杰,后世诚无以加也。”(3

大安阁是拆迁宋朝汴京的熙春阁仿建。“大安御阁势岩亭,华阙中天壮上京,虹绕金堤清浪细,龙蟠粉蝶翠风平。众星拱北乾坤大,万国朝元日月明。分署玉堂清似水,萧韶时听凤凰声。”(4)《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忽必烈汗在都城用大理石和(其他)石头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大厅和层间涂上了黄金,然后用各种各样的鸟兽和花卉图案加以装饰,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大安阁基本上是仿照熙春阁规模造的,只是“稍有损益”。因此,弄清熙春阁的建筑式样,大体上也可以看出大安阁的建筑格局和特点。

根据元人王恽的《熙春阁遗制记》所记,其阁“高有二百二十有二尺,广四十六步有奇。”其建筑结构极其工巧,“为柱者五十有二,居中阁位与东西耳。为楹者各二,共长丈有二尺,上下作五檐覆压。其檐长二丈五尺,所以蔽亏日月而却风雨也。”其阁有四层,梯道迂回五折,而“两翼旁构俯在上层栏构之下……其有隆有杀,取其缥缈,飞动上下。”作者称其“瑰伟特绝,”“为近代之杰观”。(5

大安阁为三层,阁位与平座,叠层为四。“构高二百二十有二尺,广四十六步有奇,从则如之。虽四隅阙角,其方数行,余于中下断鳌为柱者,五十有二,居中阁位与东西耳。构九楹,中为楹者五,每楹尺二十有四,其耳为楹者各二,共长七丈有二尺。上下作五檐覆压。其楹长二丈五尺,所以蔽云日月而却风雨也。”(6

二、上都司天台

大元帝国有世界性的大视野,大情怀,广揽天下人才,发展一流的科技事业。建立国家天文台,委任西域的扎马鲁丁任首任台长。郭守敬等朝内优秀人才相伴共事,融汇了世界最顶端的技术和理念与见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荟萃,彰显文化和科技的强盛。

上都司天台也称回回司天台、北司天台,成立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地点在上都的承应阙宫。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该回回司天台官署,以札马鲁丁点。”札马鲁丁成为上都司天台的首任天文台台长。《元史·百官志六》记载,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即建国号为大元的当年,“以上都承应阙宫,增置行司天监”。经过这些史料确认了上都司天台的成立日期和地点。

承应阙宫据陆思贤等学者考证应在上都宫城北墙中断。“在元上都宫城的北墙中断,与墙体结合在一起,有一组阙式建筑台基遗址,凸出于墙体的内侧,平面略作兀行,可分东阙、西阙,中央平台与墙体联为一体,按照现存北京故宫双阙拱卫午门的建制,中央平台是用来观测正午上中天时的太阳的。”(7

元世祖忽必烈实行宗教开放政策,在建国之初向各地征召科技人才。当时的上都司天台聚集了世界各地一流的天文学家,他们用缜密顶端的天文仪器,观测着日月星辰,预言天文祸福。

在伊尔汗国执政的旭烈兀汗派遣波斯马拉盖城的天文学家札马鲁丁来到上都。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是一种回历,元朝廷每年编印千册回历,颁发给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当时回回司天台还藏有西域文字的天文、数学书籍,其中有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因此,上都司天台亦称回回司天台,曾是一个世界顶级的天文学中心,是当时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天文科研机构。

札马鲁丁任内,中西天文学的交流非常密切。他把阿拉伯天文学传入中国,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札马鲁丁在托勒密式的天球仪上,又加上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星宫体系,并采用十二地支,这与现在绘制的中西结合星图已基本一致,而他把西方周天360度制带来中国,也影响了当时的天文学家,如郭守敬的简仪的百刻环上一刻分成三十六等分,就是阿拉伯天文学中360度分度制的反映。

上都司天台谱写了天文研究史上的辉煌篇章,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元世祖忽必烈有着世界的大视野和情怀,对外来文化开放、吸纳,又重视发展蒙古族文化。忽必烈既要保留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主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上都,在天文学研究方面有着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力。

三、孔庙

建开平城即建有孔庙,1267年又重修扩建,孔庙与上都同在,并一直享有皇家祭祀。1331年元文宗,1336年元惠宗两次为孔庙赐碑匾。至元十一年(1274年),上都制作孔子等十位哲人像供奉。

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在上都即大汗皇位。即位诏书大讲“文治”。“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中统二年(1261年)世祖皇帝向全国颁发了一道诏书,“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有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至元四年(1267年)拨巨款重建孔庙。

有庙即有学。孔庙得到尊崇,儒学也广为传播。中华文化三大传统,儒、道、佛都有了深入发展。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爱”,崇尚道德。道家以自然为法,“道法自然”,崇尚无为的自然主义,主张“天人合一”。佛家从“解脱”坐标关照人生,信奉“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为人们提供了解脱方法和途径的精神依托。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三家融合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二是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三是重视心性修养。儒、道、佛得深入阐释和东西方多种宗教与学说的广泛发展都说明了蒙元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

四、帝师寺

八思巴为一代释教禅师,被元世祖忽必烈拜为帝师,在他主持下创制了蒙古新字。1279年八思巴去世,朝廷诏郡县建庙通祀。1324年泰定元年朝廷又将11个八思巴绘像颁发各省,命据此制作塑像加以奉拜。

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起,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首领萨班就归附了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在潜藩时期,与萨班的侄子八思巴密切来往。中统建元,封八思巴为帝师。元朝皇帝对喇嘛教十分笃信和推崇,给帝师以极大的权利。

忽必烈时在上都宫城的西南建立了八思巴帝师寺。(8)元英宗是一个狂热的崇佛者,对喇嘛教更是推崇备至。他崇佛而用儒,对色目集团极端嫉视。延祐七年十一月,他一即位就下诏各郡县“建帝师八思巴殿,其制视孔子庙有加。”(9)至治元年三月,首先在大都建立了帝师寺八思巴寺。(10

接着,在同年五月,“毁上都回回寺,以其地营帝师寺。”(11)至治三年二月又调动大批军队修建上都华严寺和帝师寺。(12)泰定帝时,下令把八思巴的绘像颁发至各个行省,供在帝师寺内。(13)帝师在皇室很有威信,每一位新皇帝即位之初,都要由帝师作佛事,皇帝受佛戒九次才能登上皇位。(14)对喇嘛教的诏书都用白绒、珍珠、珊瑚珠等高级装饰品复盖其上,“张于帝师所居殿中。”(15)早在至元十一年十二月,帝师八思巴就到上都,为皇帝太子讲经。(16)

五、质孙宴

元朝皇帝每年到上都,都要大摆筵席,招待宗亲、大臣、近侍人等。这种宴会称作“质孙宴”,又称“扎马宴”。上都的质孙宴多在夏历六月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在可容纳数千人的蒙古包式建筑昔剌斡耳朵(即棕毛殿。马可·波罗把它称作“竹宫”)。

参加质孙宴的人必须穿质孙服。由皇帝颁赐、工匠专制的特定的衣冠,称之为“质孙服”(意为一色服)。凡勋戚、大臣、近侍等,皆有其服,冬夏之服有别,精粗之制上下不同,均为汗所赐。每日一种颜色,一日一换,颜色一致。天子之质孙冬有十一等,夏有十五等;百官的质孙服,冬有九等,夏有十四等。根据蒙古族崇九尚白的习俗,质孙服的颜色应为白、黄和蓝等色。届时出席者皆着珠翠金宝衣冠腰带,妆饰马匹。马可·波罗说:“此种衣服皆出汗赐,上缀珠宝石甚多。”(17)质孙宴要连续开三天,与宴者每天换一次衣服。(18

按规矩,清晨自城外各持彩仗,列队驰入皇城大内,继而大排延宴。宴会时,按贵贱亲疏的次序各就其位,皇帝盛装亲临。席间,宫中乐队奏大乐、陈百戏,如此君臣狂饮三日方散。《口北·三厅志·诈马行》一文中记载忽必烈在上都城举行扎马宴时的情景:“大宴三日酣群宗,万羊脔炙万瓮;九州水陆千宫供,曼延角抵呈巧雄;紫衣妙舞衣细蜂,钧天合奏春融融。”

元朝统治者在上都举行质孙宴,有全国各地的特产珍品。杨允孚写道:“嘉鱼贡自黑龙江,西域蒲萄酒更良。南土至奇夸凤髓,北陲异品是黄羊。”(19)上都宫廷的御厨,分小厨房和大厨房,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每汤羊一膳,其数十六。餐余必赐左右大臣,日以为常。”(20)上都宫廷的质孙宴,每次要用羊二千只、马三匹。(21

在上都质孙宴会上,“盛陈奇兽,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称成吉思皇帝札撒,于是而后,礼有文,饮有节矣”。(22

这是蒙古民族的一种古俗。成吉思汗在一二零三年战胜克烈部以后,陆续制定了札撒。凡有庆典燕飨等重要活动,都要捧出札撒文卷。“故事:天子即位之日,必大会诸侯,读太祖宝训。”(23)“凡大宴。世臣掌金匮之书者,必陈祖宗大札撒以为训。”(24

扎马宴的盛况诗人这样描述“舞转星河影,歌腾陆海涛。齐声才起和,顿足复分曹。急管催瑶席,繁弦压紫槽。”质孙宴上,主要菜肴是羊,用酒很多。除美酒肥羊外,还要上蒙古宫廷名肴—八珍:元玉浆(马奶)、紫驼蹄(驼掌)、麋鹿脯、熊掌、飞龙汤、白蘑、黄羊腿等。忽必烈一般在上都城的失剌斡耳朵(棕毛殿)举行扎马宴,宴会上将马奶盛在金碗里赏赐群臣。

以上,上都五大景观,令人回味悠长。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但愿昔日的辉煌,为现代文明增添一份滋养,助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兴旺!

 

注释:1、杨允孚:《滦京杂咏》,《知不足斋丛书》本

2、详见《元史·本纪》

3、《道园学古录》卷10;《道园类稿》卷32,明初覆刊本。

4、见周伯琦《志》63

5、《秋涧集》卷38

6、《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22

7、见陆思贤《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

8、《宝庆寺碑记》,《陇右金石录》卷五。

9、《元史》卷二十七《英宗纪》。

10、《元史》卷二十七《英宗纪》。

11、《元史》卷二十七《英宗纪》。

12、《元史》卷二十八《英宗纪》。

13、《元史》卷二十九《泰定纪》,泰定元年八月条。

14、杨瑀:《山居新语》。

15、杨瑀:《山居新语》。

16、《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一《释氏稽古续略》卷一。

17、《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本),第二卷,第三五三页。

18、周伯琦:《诈马行》,《近光集》卷一。

19、见《滦京杂咏》。

20杨允孚:《滦京杂咏》。

21、周伯琦《诈马行序》。

22、杨允孚:《滦京杂咏》。

 

作者:殷继红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上都文化、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文化、锡林郭勒地方学

                                                               2019/4/26


上一篇:话说上都遗址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上都文化讲坛)
下一篇:元上都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183]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30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495]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550]
 
 相关文章:
说说大元上都景观[30883]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