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文化>>上都风云
  共有 2857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代扈从诗文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发表日期:2019年1月26日      作者:殷继红     【编辑录入:admin

       

                             

     内容摘要:从元世祖忽必烈起,在元帝国实行两都制,皇帝每年都由大都巡幸上都。从四月到八月近半年的时间驻夏金莲川,来回两次行进在驿路上。皇帝在驿路途中,一直有随扈的官员处理朝政,巡幸队伍就是行进中的朝廷。扈从官员和文人学士沿途所写的诗文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百年间的扈从诗文,成就了上都、大都间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扈从诗文是上都文化独特的风景线,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一页。

    关键词:上都、大都间驿路 扈从诗文 历史文化之路

十三世纪中叶元灭金、夏,平南宋,实现了中华多民族的大一统。大元帝国的伟业,造就了一大批诗词曲赋大家。在中国诗歌史上,元诗留存至今的就有三万余首。在元诗中,咏上都诗占有一定的比例。元代吟咏上都的诗作是一道亮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这些诗作不仅艺术品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

上都于1256年到1259年间初建,定名为开平。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登基作了皇帝,开始了上都、大都间皇家驿路的历程。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上都间元朝的皇帝每年巡幸往返,大批的官员随从理政,驿路和驿站就是行进中的朝廷。扈从文人写下的诗文记录了沿途的风情,成为珍贵的史料和文化遗产。

咏上都诗独具特色,它不仅是研究上都历史的珍贵资料,同时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咏上都诗作,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上都城及其周围地区的山川景物、社会生活的作品;一类是歌咏从大都(今北京)到上都沿路途中的地理景观、风土人情的作品。在艺术体裁上,既有长篇组诗式的“纪行诗”,也有短小精悍的五言、七律、绝句等。咏上都诗作几乎与元王朝的兴衰相始终。

从燕京(今北京)到金莲川地区的自然景色,引起诗人刘秉忠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写了《过居庸关》、《清明后一日过怀来》、《鸡鸣山》、《过也乎岭》、《桓抚道中》、《桓州寄乡中友人》、《寓桓州》、《大碛》、《过界墙》、《驼车行》等诗作。

居庸关是大都至上都必经的重要关隘,这里山势峻峭,名胜古迹甚多。元人留下许多歌咏居庸关及其附近景物的诗篇。刘秉忠的《过居庸关》:“车厢往来若流泉,绝壁峻岩倚翠烟。限破中州四十里,凿开大路几千年。函关不谓平如地,蜀道虽知险处天。万里挥鞭犹咫尺,谁能掌上保幽燕?”(1

怀来,距居庸关北口53里,在今怀来县东,是大都至上都驿路上的驿站。刘秉忠的《清明后一日过怀来》:“居庸春色限燕台,山杏凝寒花未开。驿马萧萧云日晚,一川风雨过怀来。”(2)塞外草原的空旷、荒芜和祖国山河的苍茫壮阔令途经居庸关、榆林驿,过怀来,北上上都的刘秉忠百感交集。而此时山花并未开放,驿马萧萧,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也乎岭,即野狐岭,又称隘狐岭、额狐岭、扼胡岭等,是大都至上都驿道西路(原孛老驿路)的驿站,设有皇帝纳钵。在抚州(今河北张北县)南三十多里处,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北膳房堡北。(3)刘秉忠的《过也乎岭》描绘了塞外的风光:“一夜阴云风鼓开,岭头凝望动吟怀。烟分云阜相高下,日出毡车竞往来。天定更无人可胜,智衰还有力能排。中原保障长安道,西北天高控九垓。”(4)这首诗描述了驿路的繁忙景象,这里是屯兵用武之地,也是狩猎之所。

刘秉忠的《过界墙》一诗则是塞北冬天的景色:“地老天荒雪亦苍,车头轧轧转羊肠。短衣蓬鬓沙陀路,一岁三番过界墙。”(5)又如《驼车行》:“驼顶丁当响巨铃,万车轧轧一齐鸣。当年不离沙陀地,辗断金原鼓笛声。”(6)刘秉忠的诗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好评。称其作“大都平正通达,无噍杀之音,”(7)“萧散闲谈,类其为人。盖以佐命元臣,寄情吟咏,其风致殊可想也。”(8傅增湘先生称其诗“随意抒写、不加矜炼,且时涉方外之语。”(9

继刘秉忠之后,是郝经的诗作。郝经从燕京至开平途中,写有《居庸关》、《怀来醉歌》、《鸡鸣山行》、《沙陀行》、《过界墙》等诗。郝经的诗与刘秉忠的诗风格不同。刘秉忠的诗随意抒情,注重景物描写;郝经则借景咏史,寓意深刻。如《居庸关》:“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疆。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10)诗人途经居庸关,对金朝的兴亡引起无限感慨。

《界墙雪》一诗前注:“不用体物字,昌州北,金人所筑界墙也。”界墙,即边墙,金代当时又称“壕堑”、“堡障”、“壕障”、“长城”等,是为防御蒙古而修筑的。诗人描写了冬季过界墙时的雪景,触景生情,又把笔锋转到史事的抒发上来:“可笑赢秦初,更叹金源末。直将一抔土,欲把万里遏。”这些诗句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又具有哲理。

郝经的《开平新宫五十韵》是咏上都诗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诗人第一篇描写上都城的作品。诗中写道:“欲成仁义俗,先定帝王都。畿甸临中国,河山拥奥区。燕云雄地势,辽碣壮天衢。峻岭蟠沙碛,重门限扼钣。侵淫冠带近,参错土风殊。翠拥和龙柳,黄飞盛乐榆。风入松杉劲,霜寒水草腴。穹庐罢迁徙。区脱省勤劬。阶士遵尧典,卑宫协禹谟。既能避风雨,何用饰金朱。栋宇雄新造,城隍几立扶。建瓴增壮观,定鼎见规模。”(11)这是一首长篇五言律诗,描绘了开平城的自然景色和初建宫殿的壮观。揭示了上都作为京都的显赫和壮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汉人儒士对草原都城的赞美之情。

陈孚作为翰林儒臣,从大都扈从皇帝到上都,所经驿路上的山川景物,常作为吟咏的对象。他的上都诗作很多,主要有《出健德门赴上都分院》、《居庸关》、《怀来县》、《统幕》、《鵰窝道中二首》、《桑乾岭》、《李老峪闻杜鹃呈应奉冯昂霄》、《赤城驿》、《云州》、《金莲川》、《明安驿道中四首》、《李陵台约应奉冯昂霄同赋》、《夜宿滦河咀儿》、《桓州》、《开平即事二首》。

滦河上游的金莲川,是花香诱人、水草丰美的地方。金、元诗人有许多咏金莲川的诗篇。陈孚的《金莲川》描写了如诗如画、风景宜人的大草原:“茫茫金莲川,日映山色赭。天色碧油幢,万里罩平野。野中何所有,深草卧羊马。昔人建离宫,今存但古瓦。秋风吹白波,犹似衰泪洒。村女采金莲,芳香红满把。”(12

《桓州》一诗,写出了作者陈孚置身金莲川的感受:“跃马长城外,方知眼界宽。晴天雷雨急,暑夜雪霜寒,铁骑秋呼鹘,金盘晓荐獾。柳营弓剑满,容我一儒冠。”(13

陈孚的短诗《统幕》:“千里茫茫草色青,乱云飞逐马蹄生。不知何代开军府,犹有当年统幕名。”(14)统幕,又作统墓店,由怀来西行,过狼居西山(今狼山)至统墓店(今河北怀来县土木堡镇),因店北有“统军墓”而得名。唐代称作“统漠”。这首小诗虽是即兴之作,但它抓住“统幕”这一名称特点,因而常被后人征引传诵。

陈孚的《开平即事二首》是描绘夏都恢弘气象之作:“百万貔貅拥御闲。滦江如带绿回环。势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间。金阙觚棱龙虎气,玉阶阊阖鹭鹓班。微臣亦有河汾策,愿叩刚风上帝关。天开地辟帝王州,河朔风云拱上游。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钭送黑山秋。龙岗势绕三千陌,月殿香飘二十楼。莫笑青山穷太史,御炉曾见衮龙浮。”(15)辽阔壮美的草原让诗人写出了气势磅礴的诗篇。

元人咏上都诗作,最有成就的是著名诗人袁桷。袁桷咏上都代表作,是四个长篇组诗,即《开平第一集》、《开平第二集》、、《开平第三集》、《开平第四集》。

《开平第一集》主要写从大都至上都途中景观,有《居庸关》、《雨中度南口》、《重午宿南口》、《桑乾吟》、《渡怀来沙碛》、《草地》、《龙门》、《云州》、《李陵台二绝》等诗。作者序云:“延祐改元五月三日分院,十五日始达开平。得诗数篇,录示儿曹。”“分院”,指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说明这些诗作是袁桷在上都分院任职时写的。

《开平第二集》主要写上都城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有《登候台》、《上京杂咏十首》、《上京杂咏再次韵十首》、《松林行》、《采蘑菇》等诗。其中《松林行》和《采蘑菇》,是元人喜爱的题材。“官山蘑菇天下无,逬石菌蠢攒宝珠”,为我们考证官山地理位置提供了证据。官山靠近居庸关北口,在今北京延庆县永宁城西北15里处,原名牧牛山,今名独山,山下有牧牛泉,可能就是九十九泉。(16

《开平第三集》写从大都至上都驿站及上都的风土习俗。有《望云州》、《榆林》、《龙虎台》、《居庸关》、《桑乾岭》、《李老谷》、《龙门》、《独石》、《晓发》、《合门岭》、《赤城》、《滦河》等诗。在《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一诗中写道:“毡房锦幄花簇匀,酥凝迭饼生玉尘。晚传宫壶檀板急,酒传一巡先吐菌”,“山后天寒不识花,家家高晒芍药芽。南客初来未谙俗,下马入门犹索茶”,“瀛洲往岁侍宸居,一度还家一度疏。近行开平二十驿,眼望南雁传乡书。”(17)这些内容丰富,淳朴自然的诗句是袁桷在集贤院供职时写的。

《开平第四集》是袁桷于至治二年任翰林直学士时在上都写的,主要有《开平十脉》、《南望》、《天鹅曲》、《李老谷》、《鳌峰石》、《华严寺》、《赠华严长老二首》、《卖薪行》、《御天门听诏》、《皇城曲》、《上上游开平回四明》、《内宴二首》、《龙门》、《戏题开平四集》等诗。写上都自然环境的诗,如在《开平昔贤等十诗》中:“近山如雕鞍,远山如削铁。涓涓落黄流,呜涸恨未雪。坡陀下前坂,飒爽万境灭。马嘶不肯行,沙寒草如茁。毡庐峙前岗,一一望初月。”(18)“亭亭芍药枝,朱明胜春时。金莲与墨菊,兄弟相等推。阳艳深摧藏,后秀真奇姿。盛时匪自弃,愿与松柏期。”(19)写上都冬景的诗句如:“义和当中街,重裘添颜色。询彼住冬人,封户雪逾尺。松烟暗疏箔,罗坐围丈席。南邻时相通,北门恍未识。水天与火井,受地各有职。”(20)此外,《华严寺》、《赠华严寺长老二首》、《卖薪行》、《皇城曲》等诗不仅有欣赏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在元代诗坛上,袁桷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袁桷主张“性情之自然”,“淡而和,简而正,不以激为高”。顾嗣立说:“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雅儒,冠绝一时,邓善之、袁伯长(袁桷)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21

元代著名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咏上都之作,在元代诗坛上别具一格。萨都剌咏上都代表诗作是《上京杂咏五首》和《上京即事五首》。(22)《上京杂咏》写上都宫廷宴会:“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诸生舞蹈千官贺,高捧葡萄寿两宫。上苑棕毛百尺楼,天风摇曳锦绒钩。内家宴罢无人到,面面珠帘夜不收。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华帽宴亲王。红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长袖。”《上京即事》写上都地区牧放和狩猎:“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这些诗篇记录了元上都宫廷礼仪,描写了塞外草原风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祖国边疆是美丽富饶的。草原的自然风貌与丰富物产,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的磅礴大气,令人心胸开阔,令人有大的格局,大的情怀。元上都扈从诗人大多数是汉文化圈的文人,很多人也是首次接触苍茫辽阔的大草原,这为他们创造出大量的上都草原诗文提供了最好的体裁。由于驿路的百年巡幸,使得大量扈从文人亲历塞外茫茫草原,或者生活在草原都城,特别是中原和江南的大批文人学士有机会写作驿路风貌的诗文,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和体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元上都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元上都是最富有蒙古族特色的草原都城。许多咏上都诗作,不仅反映了蒙古族传统典制和礼仪,描绘了塞外的草原风光,而且表现出蒙古族雄浑粗犷、豪爽奔放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诗人有了较高的汉文化的素养,以游牧民族的视野创作了大量的驿路诗作,更是独具一格,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也有别于中华文明其他时期的诗篇。七百年前草原的历史风貌在驿路诗文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描述,体现了游牧草原的风貌和元代草原都城的历史文化风情。

徐进昌先生指出,读元代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享受,同时诗文也把我们带入了大气磅礴的大元帝国,看到了锦绣河山大一统的豪迈,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上都城的气势恢弘,看到了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风情,看到了茫茫草原游牧文明的独特画卷。

历来,中华文明记述中原地区的诗文久远而丰富,草原游牧地区相对偏少。上都、大都间驿路,由于元代的皇帝每年巡幸往返,扈从诗把驿路刻写成了一条丰厚文化的风景线。大量的扈从诗浓墨重彩地记述了塞外草原的历史画卷,这是中华文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中华文明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草原都城也是一道独特的中华文明的丰碑。七百多年前中华儿女创造的游牧文明和草原都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举。茫茫草地,曾经那样辉煌过。空旷的原野,曾经那样兴旺过!上都、大都间驿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享受。(23

扈从诗的创作数量很多,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在这些诗文中,我们看到了上都的宫廷礼仪、典章制度、山川河流、民情风俗、物产资源、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诗作不同于一般的题画诗或咏史诗,它们描写了现实生活,有很强的纪实性。这些作品保留了元代北方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生活资料。通过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了元代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的生活习俗。也了解了作品蕴含的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其历史文化的意义。

从元世祖忽必烈起,在元帝国实行两都制,皇帝每年都由大都巡幸上都。从四月到八月近半年的时间驻夏金莲川,来回两次行进在驿路上。皇帝在驿路途中,一直有随扈的官员处理朝政,巡幸队伍就是行进中的朝廷。扈从官员和文人学士沿途所写的诗文是一道亮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大元帝国的强大和繁荣造就了大气磅礴的诗作。大量纪实性的诗文记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这些诗文让我们看到了锦绣河山大一统的豪迈,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上都城,看到了茫茫草原游牧文明的独特画卷。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记述中原地区的诗文异彩纷呈,而草原游牧地区的诗文略显不足。上都、大都间驿路,元代皇帝每年巡幸往返,扈从诗成了长城内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塞外草原的历史画卷也成了中华文明的风景,草原都城也成了中华文明的丰碑。辉煌的茫茫草地演绎着游牧民族的热情奔放,无垠的原野诉说着元代盛世的繁荣。从这些诗文中我们看到了游牧民族坚韧不屈、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个伟大的民族如广阔的草原一般,有博大的胸怀,有彪悍、阳刚的气度。有热烈纯真、勇敢豪迈的民族精神。

元人吟咏上都和驿路风情的诗文,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是上都文化的独特风景。元人扈从诗作,富有草原大漠的风韵,记录长城内外风俗人情,记事状物,独具特色。有的诗文通俗明畅,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技巧纯熟。有的诗文意气纵横,气势恢弘。有的风雅飘逸,清幽婉丽。诗词曲赋,洋洋洒洒,风格各异,色彩纷呈。上都地区瑰丽的自然景色,旖旎的草原风光,以及古代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都出现在元人的诗文之中。这些扈从诗文大作,描绘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会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百年风云,是我们了解了塞外草原的风情和历史文化绝佳史料。数千篇诗文堪称文学艺术的宝库,瑰丽璀璨。掩卷沉思,这份厚重的元代历史文化,这份独放异彩的上都诗卷,永远是上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

这篇短文,对于上都、大都间驿路的扈从诗作,只是略举一二,以管窥豹,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还望行家指正。

 

注释:1、《藏春诗集》卷二。

2、邓绍基编注:《元诗三百首》,第10页。

3、《元一统志》卷一。

4、《藏春诗集》卷二

5、《臧春诗集》卷四

6、《臧春诗集》卷四

7、《臧春集》“四库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

8、顾嗣立:《元诗选》初集一,第373页。

9、《臧春诗集》跋,《中国公论》第三卷第四期。

10、《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十,明正德二年李瀚刻本。

11、《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三。

12《元诗选》二集上第259页。

13、《元诗选》二集上第259页。

14、《陈刚中诗集》。

15、《元诗选》二集上第259页。

16、见《贾敬颜》:《圣武亲征录》校注本,第227页。

17、《清容居士集》卷十五。

18、《清容居士集》卷十六。

19、《清容居士集》卷十六。

20、《清容居士集》卷十六。

21、《元诗选》初集,第593页。

22、《雁门集》卷六,光绪三年(1877年)刊本。

23、《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第86页。

 

参阅书目:叶新民《元上都研究》,徐进昌《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

 

 

作者:

殷继红,女,天津宝坻县人。上都文化研究知名人士。作家,诗人,文化学者。毕业于内蒙古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供职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任理事、副秘书长。二十年来在西乌珠穆沁和锡林浩特任教。从事上都文化、乌珠穆沁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和元代历史的研究,研究方向是中国地方学和地域文化建设。热心于文化、文学事业。锡林郭勒盟作家协会会员,锡林郭勒盟诗词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  :多年来从事写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坚持业余写作,作品《遇见美好》、《祖国,母亲》、《雪野诗情》等在《锡林河》文学等报刊发表。有上百篇散文和诗歌在多种媒体传播,受到广泛好评。主编儿童文学《遇见美好》、《繁花盛开》、《桃李芬芳》作品集,指导和汇编儿童诗歌二百余首。《七百年,遇到你》、《留住青春》、《江城子.诗书香》《念奴娇.草原》、《梦想之城,锡林浩特》等产生了广泛影响。历史文化散文《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等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研究通讯》、《锡林郭勒日报》《文化》和“美国中文网”等媒体发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8年指导的学生作品,金诗曼的《听音乐真让我着迷》(统一编号1904710005)、张馨予的《调皮的“小甜甜圈”》、郭雅茹的《春天》、樊艺轩的《龟兔赛跑》、郭锦浩的《我与书的故事》、康茗予的《春天来了》等六篇散文和诗歌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快乐作文》主办的《第19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创作感言:诗歌、文化,是一个圣洁的殿堂。作一个这个殿堂的参与者,伴随中华文明前行,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上一篇: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
下一篇:包玉瑞15篇文化论文的学术观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55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55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673]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88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