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发展策略
翻开蒙古民族的昨天,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一篇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名著,其中游牧文化作为蒙古历史的开篇,随着历史的演变,向世界各地延伸、传播,开启了蒙元文化为主导的历史进程,700年前的辉煌犹如昨天,又恰是今朝。历史带着成吉思汗的辉煌向我们走来,在我们身边重现、传承和发扬。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以蒙元文化为背景,融合草原游牧文化、东方农耕文化及中亚西域文化的建筑风格,将700多年前元朝盛世进行再现。该园区的主体定位是“民族影视产业基地、草原文明博览园区”,共分为宫廷文化展示区、蒙元影视娱乐产业区和影视拍摄区三大区域。但从总体上看并与国内桂林、九寨沟、张家界、三亚、丽江、杭州西湖、北京长城、西安等著名风景名胜区相比,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是城步一项富民强县的绿色生态朝阳产业,也是旗县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和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旗、绿色惠民、生态立旗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如何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广度融合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和意见,提出一些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文化引领,旅游带动”,让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激情迸发。
(一)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亮丽名片。借助独特的蒙元历史文化资源,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蒙元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元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节点和文化聚集地。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努力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历经千年雪雨风霜,阅遍历史奔涌而去。400多年前,蒙古族传奇历史学家萨冈彻辰在毡包中彻夜写下传奇历史著作《蒙古源流》,这本巨著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萨冈彻辰自己生活的年代,记述了从成吉思汗到林丹汗近300年的蒙古王统,以及格鲁派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提供了元末到清朝初年的蒙古大汗的完整谱系;详细记载了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的过程及达延汗诸子的名号及其属部;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鄂尔多斯万户的历史。换言之,《蒙古源流》主要反映了北元时代蒙古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状况;再现了退入草原的蒙古人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重新融合、生长成一个剽悍的游牧民族的草原历史。这一著作不仅是蒙古族古典史诗性巨著之一,为蒙古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随着中央对文化旅游扶持力度的加大,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蒙古源流文化园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崛地而起,在历史遗迹的边缘,沿着成吉思汗铁马征程的辉煌,带着蒙古文明和历史传奇,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呈现700多年前元朝盛世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历史缩影,重现蒙元文化的变迁与辉煌。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分为9大区域,18个主题板块,涵盖蒙古族各大历史时期、各种人文景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项目由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主导,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多元化投资建设和运营。建设地点为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车家渠4、5、6社和伊金霍洛镇甘珠庙2、4社)。同时项目区位于“呼-包-鄂”金三角和“蒙-晋-陕”三省交界处,距离北京700公里,与航空、铁路和3条高速公路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捷。文化旅游园区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平行于同一轴线上,取其 “寻根溯源,一脉相承”之意。七百年前的蒙元时期,在中华民族地域版图和民族格局的形成上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时代。据中外史书和各国游记记载,当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多样、宗教开朗、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通畅。曾经的大元盛世在许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以文化为载体,再现历史繁华,通过多元文化的不同展现,彰显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承载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以促进民族和谐、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搭建文化发展大平台,多元文化形态在这里聚集,发展,系统的传承和发扬。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是文化重要的交流方式,文化可以全面激发旅游的活力。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蒙元文化在这里生根壮大,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成吉思汗文化在这里延续。成吉思汗文化和游牧文化作为全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得到完整的保留与发扬。随着中央“一带一路”的确立和建设加快,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内蒙古,更是蓄势待发,全面开启经济、文化旅游在“一带一路”中的突出意义。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落地项目,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借助独特的蒙元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平台经济,借助“一带一路”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通过700年前蒙元文化的传播留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文化挖掘、梳理、交流,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蒙元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元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节点和文化聚集地,通过“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全面打造欧亚贸易集散地,将“一带一路”内蒙古落地项目贸易从文化交流开始,开启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多元体系建设,为“一带一路”文化项目的交流和融合奠定市场基础。
“长生天、英雄地”蒙古人的信仰和成吉思汗眷恋的地方在鄂尔多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一条文化轴线,展现了不同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长眠地俯瞰着全面展现成吉思汗文化的英雄地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生根发芽的蒙元文化,带着它的波澜壮阔从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走来,作为蒙元文化全景展现的先驱,园区于2010年8月立项,2011年6月开工,经过6年多的时间,现在园区里的腾格里广场、崇天门、蒙古风情园已经建成。腾格里广场、崇天门、元大都大明殿、周庑、哈喇和林、影视拍摄景区正在按既定方案加快建设,目前园区部分建筑以及道路、绿化、硬化、亮化、管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工。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其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与成吉思汗陵园、乌兰活佛府邸、苏泊罕大草原和红海子湿地公园共同组成了反映伊金霍洛旗文化、历史、宗教、草原以及湿地自然景观的系列景区。园区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50-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带动相关就业2000-3000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蒙元文化的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体验中心和创新中心,国内最大最正统的以蒙元历史背景为主的影视拍摄产业基地,自治区民族文化展示的核心品牌,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伊金霍洛旗,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瑰丽的蒙古民族民间文化是伊金霍洛旗递给世界的一张绚烂名片。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和淡定心态。为有效促进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须着力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包装旅游景区景点;建立健全有利于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联合促销宣传模式;靠大靠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民族文化与旅游两者融合发展的定位要高起点,规划要高标准、高品位。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之由来、发展历程、内在特质、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于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就我国而言,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光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理性清理,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
(二)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作为传承一方文化、拉动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造就一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载体,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产业无疑是旗县城镇平稳发展过程中,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之一。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民族民间文化精品,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风生水起。“强文化产业”,扶持壮大一批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发展平台,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性产业;“强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与大数据、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勤劳纯朴的草原人民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庆、服饰、鄂尔多斯婚礼、祭祀文化、民俗等蒙古族文化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三)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伊金霍洛旗在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化旅游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
2、旅游总体上仍偏于自然生态观赏,文化旅游产品以较为单一的观赏产品为主,文化体验、文化休闲娱乐产品极少。到过景区的游客明显感觉到,从鄂尔多斯旅游看到的只是草原和沙漠等自然风光,而与其有关的民族文化产品却相近雷同,没有新鲜感和原生态的深刻印象。
3、文化旅游资源分散、整合度低,缺乏大型文化旅游产品。
4、文化资源挖掘深度和综合利用不够,不少文化旅游产品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不够。只是简单的陈列观赏,缺乏教育、传承、体验功能。
5、文化资源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形象,塑造旅游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民族旅游产品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文化演艺产品、特色文化商品和旅游工艺纪念品极少。
6、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和相应的政策有待完善。
7、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还相对滞后。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导游人员要深入研究景区的人文理念,为游客讲解有趣、生动、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8、旅游季节淡旺季过度旅游产品的衔接,让休闲度假游长久持续开展,实现旅游收入全年不断增长。
二、推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
针对上述旗县旅游和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十分强烈的情况下,要把民族文化与旅游培育成为城步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把伊金霍洛旗建设成为全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旅游强旗县,必须着力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寻找突破口、寻求新对策,进一步探索两者互动发展、互融共赢共进的新模式。除了抓好本旗县民族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和集聚区内外高素质的民族文化旅游人才以外,还应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包装伊金霍洛旗旅游区内的景区景点
如今,国内有些景区景点单纯注重山水风光观赏,忽视文化支撑,文化与旅游的“魂”不附“体”的现象尤为突出,以致一些旅游缺乏令人留连忘返的吸引力。因此,在旅游景区景点应注入文化,要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贴近游客并形成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要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改造、包装升级,使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吸纳区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团体和表演艺术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鄂尔多斯市大旅游景区的经营,把鄂尔多斯蒙古民族经典歌舞与国内外的现代歌舞通过融合加工提升作为演艺的主要内容。还要创新演出形式,提高节目创意,打造体现鄂尔多斯蒙古族地域特色的演出节目,不断充实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在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策划实施一场场的激烈比赛,推动鄂尔多斯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水平走向质的飞跃——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市场得到拓展,许多民族民间工艺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拓展了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销售市场,形成了一批有品牌知名度的旅游商品。
积极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切实推进从“非遗”资源中提炼精华,在文化产业园区变为民族特色文化聚集地。这将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族文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地方发展的新名片和新增长点,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伊金霍洛旗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二)把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培育成带动脱贫的民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
瑰丽的蒙古族民族民间文化是伊金霍洛旗不可复制的珍宝,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强旗县,要在具有伊金霍洛“区域特色”、“民族特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创作生产和投放传播上,体现出蓬勃的创新力、强劲的发展力、巨大的竞争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这自然离不开着眼于伊金霍洛发展大生态、大旅游、大运输的优势,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与这些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全面小康加“长板”,把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偏远农牧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民生产业,培育成民族偏远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
还可以围绕民族民间文化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方式创新,让民族民间文化活在当下、服务现代,增强民族民间文化活力。同时,伊金霍洛旗应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创新力度,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创意基地;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开放合作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优秀艺术品种和产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讲好蒙古源流的故事,传播鄂尔多斯声音,不断提升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围绕民族民间文化与大生态的深度融合,伊金霍洛旗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化,引领时代风尚和大众行为。围绕民族民间文化与大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民间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品质整体提升,助推鄂尔多斯旅游业井喷式发展。鄂尔多斯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提炼民族文化的新内涵,彰显鄂尔多斯文化之“魂”,不断赢得发展空间。让世界感知神秘、神奇的鄂尔多斯,向世人呈上绿色名片。
推进民族文化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交通深度融合,让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草原文化正激情迸发,让鄂尔多斯风行天下!
(三)要以民族文化吸引国际游客体验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民俗旅游
民族文化旅游第一不要发展太快,第二就是要有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划,第三就是把规划的眼光放长远些。现在很多人看到一个地方旅游有赚钱的机会就一拥而上,这就会导致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快速的发展就会破坏当地文化旅游的核心所在。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期待就是保留原始的建筑风格,大力推广当地的民歌,并且投资发展当地的民间艺术,并且要让年轻的一代更多参与进来,要从小教育孩子,让他们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傲,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才能给游客提供非常真实的发展的体验。
(四)举办跨区域联合大型会展活动是吸引高端游客很好的平台
对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会展活动是吸引高端游客很好的平台,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和效益,但要注意让参会人士体体验到会议之外的东西。所以在会议日程安排当中,要给参会人士非常实际的旅游体验。比如到鄂尔多斯来参加民族文化旅游峰会的嘉宾,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行业组织人士,有的来自公司或企业,还有媒体代表。如果行程安排合理,他们希望有情感上的旅游产品体验,所以就要区分一下这种“会展团队”成员中对旅游的个性化需求,让大家都充分体验到各自感兴趣的当地文化和风情。寻求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运作模式,用好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既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又能促进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作出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举办峰会,旨在搭建关注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机制,探索民族地区发展路径。
服饰会展文化营销活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精华,融入时尚元素,结合市场需求,聚合设计师资源,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现创意设计、实现时尚梦想的舞台,以期为民族服饰注入新的活力。据调查,近两年把情侣服、婚服跟民族风情挂钩非常有市场,民族服饰婚纱礼服,演出服装需求量不断增大,内蒙古地区开发这块市场的能力不足,人才也相对缺乏,举办大赛对于这块产业的推动很有价值。设计过礼服等具有民族元素服饰。时尚婚纱作品民族风格的婚纱需求很大,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服饰,内蒙古消费市场欠缺最大的也是这一块,专业人士也希望在比赛中挑到可以用的作品。更有喜欢民族文化年轻人,拍摄民族风情婚纱,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民族婚纱摄影产品,可以吸引异地情侣观光旅游,拍婚纱照。实行电子商务平台预订服务,市场情景广阔。也可以策划民族婚纱摄影大赛,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参与,网络平台展示作品,宣传推广范围可以扩散到全国各地。
举办文化活动赛事。举办自行车环城赛,开启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运动的帷幕。利用自行车环游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让游客行走自如,悠闲自在。草原风筝赛、民族舞蹈大赛、民歌大赛、民族体育大赛、一年一度的正月元宵龙灯会等活动。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区内外的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落户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驻足。
三、实施民族文化与旅游联合促销的全方位战略。
一是要加大影视、演艺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力度,增强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要创作反映城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的影视、美术、音乐、雕塑等文艺作品。一些反映蒙古族历史以及能够全面提升城步民族文化旅游品位的重大题材的创作,可以重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要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表演基地、影视基地,甚至以“一首歌(赞美蒙古源流的民歌或通俗歌曲)、一幅画(美丽动人的草原自然风光)、一本书(蒙古源流历史、风情风俗)、一台戏(蒙古族文艺歌舞节目)、一部影视剧(反映蒙古源流历史上名人的影视剧),来开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民族文化旅游的新天地,从而尽快提升城步民族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形象及市场地位。如名扬天下、游客向往的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风光、杭州西湖等景区景点,无不分别离不开《刘三姐》、《鄂尔多斯风暴》(舞台戏、电影)、《神奇的九寨》(歌曲)、《白蛇传》(戏曲、电影电视、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的融合包装和衬托。让《蒙古源流》文化源远流长。二是加强媒体宣传与民族文化旅游营销的结合。要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报、人民日报、内蒙古旅游网、鄂尔多斯政府信息网和其他各种媒体,设置或开辟长期、固定的文化旅游专题或专栏,拍摄微电影等形式,全面宣传城步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特色线路以及重大的民族节庆赛事活动。三是加强出版工作与民族文化旅游促销的结合。文化出版部门要争取自治区内外出版和图书发行部门的支持,把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旅游不定期地纳入其宣传和出版计划之中,策划和出版发行一系列高质量的城步民族文化旅游宣传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四、通过靠大靠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步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目前,影响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中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交通、酒店等基础设施滞后和景区景点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还有“旅长(旅途乘车的时间长)游短(景区景点观赏体验的时间短)”、“淡季太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快交通、星级酒店及演艺场所的建设改造步伐
进一步完善好四星级酒店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中外游客的接待能力和水平。三年内要千方百计争取修好高速、即伊金霍洛旗通往周边省市的一批高等级公路、铁路和高铁经过伊金霍洛并在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设站,打通对外文化旅游通道,尽量缩短游客来园区旅途中的时间。对可容纳一万观众的伊金霍洛区域内的民族文化体育演艺中心要加强管理和使用,可作为县城一个亮丽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供游客观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所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奖补扶持激励政策。
二是通过靠大靠强、打造国内精品民族文化旅游线路。目前,伊金霍洛旗应通过靠大靠强等途径,使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尽快融入鄂尔多斯旅游圈,做到信息互通、游客互送、广告互打、线路互推,从而形成区域性民族文化旅游联合体,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要精心打造好响沙湾——成吉思汗陵——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萨拉乌苏旅游区——黄河万家寨等地旅游线。此外,与周边省市联合,旅游资源共享,形成草原风光民俗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旗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民族歌舞团。加大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中各个配套景点的创建力度,加快蒙古族民俗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建设的步伐,尽快变资源优势为民族文化旅游优势。
五、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要置于国内国际旅游大市场的格局来谋划发展,定位要高起点,规划要高标准、高品位、大手笔。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定位要高。在未来的五年里或更长的时间内,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5A国家级旅游景区。着力构建鄂尔多斯“天骄圣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神奇响沙湾、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全旗年接待游客力争实现50万人次,日接待能力达到一万人次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过10亿元;民族文化旅游从业人数达一万人以上;同时实现全旗民族文化旅游集中打捆经营。
(二)、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要高标准、高品位、大手笔。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者缺一不可。按照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规划建设标准,将旗县区域建成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城景合一、山水兼容”的国内外文化旅游新城;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建成一个休闲观光避暑草原民俗旅游的胜地;原生态文化体验;还要通过民歌、民族舞蹈集聚鄂尔多斯,(全国民歌、民族舞蹈争霸赛)这一平台,将“鄂尔多斯民歌节”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节庆品牌。
六、重点任务
(一)挖掘旅游发展文化潜力。
深度挖掘鄂尔多斯民族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把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旅游节庆策划、旅游市场推广等各个领域,把设计理念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转化。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地文景观为核心,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线路、整合产品,建设富有文化魅力的精品景区。着力完善“草原文化”、“蒙古风情”、“大漠探秘”等国际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标志性旅游产品。以提升文化内涵为抓手拓展旅游增值服务,强化旅游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推进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蒙古源流影视城”等重点景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康体养生、运动健身、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产品,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打造文化旅游专场剧目,建设文化创意商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文化剧目进景区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争取《蒙古源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和提升互联网利用水平。
(二)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支持各地依托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草原、沙漠、水上、山地等运动休闲项目,建设体育服务业为主体、户外休闲运动产业为重点的体育产业体系。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等设施,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加大体育场馆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力度,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鼓励大众参与健身锻炼,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度假游,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健身项目正在受到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青睐。由牵头单位:自治区体育局;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文化厅、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以及市直相关部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支持社会力量策划、引进和举办体育赛事。推动建设国家级沙漠体育运动基地、航空飞行基地,打造草原、大漠、湖泊、山地等富有鄂尔多斯特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巩固和深化“一市一品牌”办赛模式。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适合的体育公共服务。鼓励文化企业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创意设计体育衍生品。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扩大大众体育消费。
(三)强化人才保障。结合“鄂尔多斯文化名家”工程,加大领军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区内高校和部分技工院校、中高职院校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形成校企结合、产教融合、依托企业、贴近需求、突出实际和应用的办学模式。由牵头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文化厅、体育局;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新闻出版广电局、旅游局。建立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奖励体系,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库、专家库,探索实行自治区文化产业文化名家工作室制度。对承担创业师资培训、创业项目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服务的单位和从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相关政策的,给予一定补贴。加快实施鄂尔多斯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迁建项目。
创意旅游,体验式度假游产品开发,将游客带入了纯朴的蒙古人家生活当中,这样经过文化旅游的创意,结合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加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助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有效地延长旅游文化产品生命周期。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经过鄂尔多斯民族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开发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一个融合的焦点。首先,民族文化旅游所进行的大量的旅游活动,能够增加地方经济收入。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地区经济稳定和谐又会繁荣当地的旅游活动开展,二者相互促进。其次,在鄂尔多斯乃至整个内蒙古及周边省市宁、陕、晋等区域文化旅游产品能够进行有效的组合,达到文化旅游资源共享,避免造成旅游资源同质化的困境,共同把民族文化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共同分享利益,实现旅游文化的充分交流与传播。第三,形象塑造能够使民族文化焕然一新,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使民族文化的力量能够长久绽放,延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传统民族文化旅游是通过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有限的开发,开发的形式比较生搬硬套,很容易出现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民族价值观退化和民族文化遗址、遗迹被破坏。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进行创造性的开发,民族文化的价值很容易被遗失。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进行旅游开发,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将旅游产品价值发挥到最大。
结论,通过鄂尔多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分析和伊金霍洛旗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的构建,可以得出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是伊金霍洛旗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经之路。首先,民族旅游文化素材绚烂多彩,文化底蕴丰厚,开发潜力大,自然人文资源赋予了鄂尔多斯神秘的外衣,民族文化贯穿了鄂尔多斯文化旅游的精髓,这有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延伸。其次,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凭借深厚的民俗文化而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民族旅游地区得到很好的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强融合性、高品牌影响力和永续更新的能力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气息与活力,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增强传统民族文化的开发力度和深度,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同时,创意开发不能背离传统文化的本质,否则就会使旅游产品庸俗化,民族价值观念退化。只有将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才能使旅游产品价值最大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功效。最后,民族地区要依托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以更好的发展旅游业。随着旅游产业市场国际化、经营集约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品牌化的趋势日益显现,以享受异域文化资源、感知异域文化差异、体验异域文化氛围的文化旅游理念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文化个性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是做大伊金霍洛旗旅游产业的根本,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未来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速民族文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11800字)
作者简介:
王雅丽,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8,大学文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伏羲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伏羲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事业,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潜心工作助力伏羲教育。从1998年开始写作至今,在国家级报刊、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的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2000多篇,500多万字。文体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短消息、论文等。曾荣获多个论坛会论文提名奖和好新闻奖。做过会计、新闻记者、文秘、营销策划工作。现为内蒙古作协会员,鄂尔多斯作协会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爱好摄影、绘画、写作、唱歌等。博爱让世界变得美好,做有爱心的人,让内心真正获得幸福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