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锡林郭勒草原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地域辽阔,物产丰厚,历史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舞台,也是许多古代帝王们足迹曾踏过的地方。据历史资料记载,从辽金王朝,南宋亡君、经蒙元时代、到明清朝廷,先后有二十多个帝王亲自驻足过这里。他们有的在此建都筑城,开疆扩土;有的在此修建宫殿,避暑养生;有的来此率军作战,祭山铭石;有的在此平叛镇边,封爵建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详实地记录着古代帝王们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活动过的踪迹。现收集一些资料,整理出来,供大家共同欣赏。
一、辽金时代
1、辽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天赞三年(公元924年)来多伦诺尔东北郊一带“拜日蹛林”的故事。
耶律阿保机(887—926年),契丹族,辽代的开国君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916年建元神册,尊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在位20年,即帝位11年,庙号太祖。他能征善战,英勇果敢。政治上明达世事,制定法律,治国安邦,改革习俗,创造了契丹文化。建国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与邻邦开展商贸活动,使大辽国在我国北方昌盛一时。
史料:“契丹汗耶律阿保机 ‘天赞三年拜日蹛林’。”
拜日蹛林:蹛林是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传统风俗。“匈奴八月秋祭祀之处。秋,马肥大会蹛林。”同时进行统计人口和牲畜的数量等活动。 蹛林即“绕林木而祭也”。拜日即随着大会蹛林,举行拜日祭天活动。此风俗到辽金时代更加盛行,有时还在场地上插柳条,驰马射箭,中者为胜。
天赞三年(公元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领群臣来到多伦诺尔的东北郊外的森林处,举行拜日蹛林等祭祀活动。
2、金朝: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金莲川(今正蓝旗东)一带建造桓州城的故事。
完颜阿骨打(1068年—1123年),金朝的开国皇帝,女真族的领袖。1115年正月灭大辽国建立金朝。完颜阿骨打即帝位后,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国号大金,立年号收国。金国建立后,废除了原来部落联盟长的制度,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尊称金太祖,确立了皇权统治。 收国二年(1116年)闰正月,金太祖加号大圣皇帝,改年号为天辅。1123年八月,金太祖在由中都(今北京)返回上京(今辽阳)的路上病逝。金太祖万颜阿骨打,作为女真族奴隶主的总首领,完成了建国、破辽两件大事。女真族的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史料: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金莲川一带建造桓州城。
桓州城:桓州城在今正蓝旗东南,俗称四郎城。属金朝时代的西北边境军事重镇,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下令建造。因其地为汉代乌桓族世居之地,故称为桓州。桓州城地处滦河上游,曷里湖东川。这里曾经是辽代皇帝的“捺钵”(“捺钵”契丹语意为皇帝的营帐)之地。城内筑有景明宫、杨武殿等宫殿。桓州城呈四方形,城墙用土夯筑,现残墙高3—5米。东西长1052米,南北宽1136米。城墙外侧筑有马面,城内东北角筑有子城,长宽各200米。城址中部及西南隅,有大型台基。城内还有主要街道遗迹。
桓州城(今正蓝旗东)于1115年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所建,位于滦河上游、曷里浒东川。夏天,川内草原上开满金莲花,金色灿烂,娇艳诱人,这里适合避暑渡夏。
3、金朝:金明昌四年(1164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驾临桓州城内景明宫的故事。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女真人,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宗辅之子。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兴师侵宋时爆发了由契丹人撒八领导的大起义,完颜雍受命率兵镇压。十月﹐奉调南征的万户完颜福寿等领兵两万馀在山东譁变﹐逃回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拥戴完颜雍为帝,是为金世宗﹐为金朝第五位皇帝,改元大定﹐十二月﹐进据中都(今北京)。
金世宗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崇尚儒学。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的统治经验与儒家的仁政王道,有“小尧舜”之誉。他即位後﹐政治制度基本上仍沿用海陵王时期的成制。对外,一再战败宋军﹐迫使宋朝在大定四年冬重订和议,双方各守旧疆土。此後的三十年内﹐金宋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对内,採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招诱流亡者復业﹐保护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 大定年间﹐金朝财政充足﹐仓廪有馀﹐政治局面稳定。 1189年正月﹐金世宗病逝﹐在位二十九年。
史料:“金世宗得幸桓州城内的景明宫,桓州``````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世宗曰:‘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景明宫避暑宫也,在凉陉,有殿、扬武殿,皆大定命名。”(《金史》卷24《地理志》上)
金明昌四年(1164年)春,金世宗驾临桓州城内的景明宫渡夏, 面对曷里浒东川金色灿烂的金莲花,金世宗曰:”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随即将曷里浒东川更名为金莲川。金世宗多次来金莲川避暑,并仿效辽代皇帝的“四时捺钵”,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每年或隔年夏季来桓州城。除避暑外,还进行狩猎和宴赐各部首领等活动。桓州城内的“景明宫避暑宫也,在凉陉(凉陉:滦河发源于河北省的沽源县境内,发源之山为炭山,炭山北面称为凉陉)。”景明宫里有个殿叫扬武殿。这些名称皆大定年间命名的。
二、 南宋: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初,南宋末代皇帝
赵显、太皇太后及百官等被送至上都(今正蓝旗东),封为瀛国公的故事。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宋度宗的次子,曾被封为嘉国公。赵显1274年即帝位,称为宋恭帝,第二年改年号“德佑”,即位时才4岁,在位共2年。1276年,元将伯颜领元军攻破临安(今杭州),南宋谢太皇太后抱着5岁的小皇帝出城投降。之后,小皇帝一行被押送到上都城,忽必烈封其为瀛国公。1288年,当宋恭帝18岁时,忽必烈担心他日后谋反,想除掉他。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便要求出家为僧,永离世俗。忽必烈同意后将他送到土蕃(今西藏)出家学法,居住在萨迦大寺(今日喀则萨迦城内),成为高僧,取名合尊法师。“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楼)”,时年53岁。
史料:”(至元十三年)五月乙未朔,伯颜以宋主赵显(注)至上都,制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国公“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初,伯颜将南宋恭帝赵显、太皇太后一行送到上都城。先是进宫拜见忽必烈,之后又到郊外祭拜元朝家庙,被封为”位诸台辅之尊,爵以上公之贵“。”制授显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国公。“
注:历史资料中称宋恭宗为赵显。有的资料中称其为赵葵。特此说明。(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