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
2012-08-13 16:20:53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杨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刘梦琦):“忽必烈汗在上都,敕令修建一座,堂皇的离宫别苑。附近的神圣之河阿尔甫,水流急湍,流经峡谷千千万,注入不见天日的深渊……”这首由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创作的《忽必烈汗》曾向世界描绘了元帝国首都的富饶景象。如今,元上都这座在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的都城遗址又一次进入世界人民的眼中。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42处世界遗产,同时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这座被史学家称誉为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相媲美的都城遗址,融合了蒙古文化、华夏文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阶段。
元上都位于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的发祥地,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元朝的11位皇帝中,有6位皇帝是在上都登基。著名的“佛道辩论”、创立行省制度等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上都。不过,元上都最终在农民战争烈火中化为灰烬。因此,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元上都是一处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土遗址,苍茫的草原上,都城遗址若隐若现,用一种沧桑的姿态记述曾经的繁华,游人也只能在解说员的描述中去想象那些曾经矗立在此的宏伟建筑。“我们刚刚在前方看到的大安阁,那个是元上都的正殿。皇帝在那里临朝议政、修佛事、接见外国使者、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比如说,马可波罗晋见忽必烈就是在那个大安阁殿。”
元上都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共同组成,还融合了西方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元上都在英语中的词语是“Xanadu”,意为魔幻花园。1816年,柯勒律治发表诗作《忽必烈汗》,从此奠定"Xanadu"在西方文学上的象征意义。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说,元上都遗址作为城市,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是游牧和农耕二元文化的直接反映,并且在西方人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要一提起Xanadu这个花园,西方人都知道。它的知名度很高,而且它对西方的音乐、舞蹈、戏剧、建筑这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在西方人看来是一个宛如天堂一样的地方。”
自1996年开始,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就开始启动,希望通过申遗更好地保护和发掘这个珍贵的人类文明遗址。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推荐项目。这16年的申遗过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历经艰辛。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其其格透露,由于元上都遗址独特的文化特性,缺少可借鉴的案例以及专家队伍的薄弱是元上都遗址这16年申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而在把保护遗址放在第一位的情况下,自然因素的不稳定、周边人员的生活活动以及游客所带来的压力等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的困扰,相关部门在申遗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寻解决方法。“通过16年走过的路程来说,在依据国家专家的基础上,我们自己也培养了一支留得下来的(专家队伍)。另外,特别是在保护上,还有今后的研究上,也培养了自己的一支队伍。但是在目前情况看,我们感觉到在这儿的责任和我们下一步面临的工作任务来说,专业性的队伍可能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现在根据我们制定的一些规划和政策,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机构了,另外也培养了一批这样的专业性人才。”
对于元上都遗址这样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平衡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从2005年开始,当地进一步加强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展示、旅游服务等工程。2010年,《元上都遗址保护规划》正式公布。同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公布了两级的《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锡林郭勒盟还出台了《元上都遗址生态环境与特色景观保护规划》等,进一步加强对元上都遗址的全方位保护。正蓝旗书记田永介绍说,正蓝旗采取了多方面的工作将遗址的生态全貌进行更加全面的恢复。比如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先后搬迁了农牧民和农场职工近230户并进行了妥善安置;遗址核心区还安装了视频安防系统,进行24小时的视频监控等等。“现在大家看可视区里没有什么电线杆,现代的东西很少,基本上生态恢复到了几十年、或者是几百年以前的状况。为了元上都申遗,我们城市建设风貌的改造,还有博物馆的建设,还有遗址核心区的退耕还草有1万2千亩。”
此外,元上都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同样引人注目。据介绍,元上都遗址从2002年3月开始进行保护性的考古挖掘。而从2004年开始,针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性研究和历史研究,锡林郭勒盟还举行了5次研讨会,深入研究元上都遗址。参与元上都多次考古发掘的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介绍说,对元上都这样土遗址的研究保护,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尤其是内蒙古冬季的融冻期以及风雨的侵蚀对遗址的破坏是比较大的,因此对已经考古挖掘出来的遗址,将根据定期的监控数据对遗址进行更加细致的保护。而申遗成功后,元上都遗址还将进一步进行保护性考古挖掘,以更全面地了解元上都的历史价值。“你通过发掘还能推断出除了史料记载以外的,城市的建筑规模、建筑形制,民房的建筑什么样,宫殿的建筑什么样,商业的建筑什么样,另外它街道的整个布局。对于城市的整体了解确实就要考古发掘来做。
元上都遗址终于申遗成功,再次走向了世界。而对于未来可能急剧增加的旅游人数和遗址的下一步保护开发,锡林郭勒盟表示,各级文化文物部门会进一步加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遗产公约。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其其格表示,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要让更多人了解元上都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现今的价值。元上都遗址承诺门票不涨价,并且增加更多语音多语种的人性化旅游服务。“我们想通过元上都申遗,能够在对历史对元的认识上,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上,将会掀开非常新的一面,会有一个新的起点,为今后做更好的贡献。”
中国自1985年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随着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中国目前已有世界遗产42处。对于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国家文物局会在全国世界遗产的层面上建立监督机制,保证第一时间了解遗产的现状,并落实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把世界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同时使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还同时以保护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实现我们弘扬遗产本身的一个目标,就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三十项世界文化遗产
《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30日 11 版)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记者李韵)当地时间2012年6月29日18时23分,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在此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元上都遗址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元上都遗址符合世界遗产第ⅱ、ⅲ、ⅳ、ⅵ等4条价值标准,满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世界遗产委员会充分肯定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状况,并认为遗址管理效率正在得到持续强化和提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代表中国政府在会议上致辞。他指出,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政府和当地民众遵循《世界遗产公约》的精神,为加强元上都遗址保护,使这处传奇性的都城遗址重现生气做出了巨大努力。在中外专家的帮助下,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坚持保护为主,使元上都城址和相关的墓群,以及草原、森林、沙地和敖包山等特色环境景观等得到真实、完整的保存。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有利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平衡,也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