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研会坚持不懈地用心作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添砖加瓦。积极参与各方面学术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元上都文化”网站阵地作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2011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引起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与媒体关注
元研会对元代官方推行的八思巴文,作为中国文字和国学的一部分下功夫作了不断的探讨研究,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记者刘潇潇刘潇潇通过“元上都文化”网了解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八思巴文有关情况,通过邮件和电话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进行了沟通并就八思巴文书法、篆刻采访了元研会理事浩毕斯嘎拉图。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产生广泛影响。
《内蒙古晨报》“史记”专版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进展跟踪报道和研究了上都文化研究人士的学术研究成果。徐进昌、齐巴托关于成吉思汗用人思想、元代以儒学治国、蒙元文化多元共荣等方面的学术论述得到关注和评述。1月5日发表《成吉思汗不拘一格用人成大业》、1月21日发表《蒙元帝国促进了多种文化共融》,等等,产生了广泛影响
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2011年4月在《内蒙古文艺》会刊第六期,以头版第二条近半版的篇幅,推介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徐进昌》。彰显了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对元上都遗址申报“世遗”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度关注。这是继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北京学研究所、内蒙古史学会、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社科院社科联、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西口文化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和专业机构大力关注上都文化研究,又一次对上都故都“申遗”和上都文化研究的聚焦!
《锡林郭勒日报》5月19日“文化”专栏第86期以半版的篇幅刊登了介绍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学术成果的文章。以《孜孜以求 无私奉献》为大标题,列举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14个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影响。
中国书画学会 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经相关社团、组织机构举荐并通过,任命徐进昌先生为“中华艺术形象大使”,艺术探寻之路和艺术成就入选《国家名人档案》。
六月
《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栏从6月5日到8月4日接连两个月,在“全力推动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专题发表徐进昌《元代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扈从诗的文化意义》的专论。由第88期的开篇,8期连载,到“文化”专栏第95期连载完。
夏秋之交,“天堂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于8月6日到8月10隆重召开。期间,“首届元上都学术研讨会”8日、9日两天如期举办。区内外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了27论文并编入了大会论文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焦福宝、鉄明朱尔、浩毕斯嘎拉图、纳哈达布和、肖建华参加了大会并有四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徐进昌《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焦福宝《对元上都地区城镇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几点思考》,鉄木尔、明珠尔《哈登台山阿拉格苏勒德的复原模样》等。
大会印发了《锡林郭勒元上都研究中心成果专辑(一)》选录12篇论文,其中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四篇,占了64页的专辑的近三分之一。专辑辑录了徐进昌、王明中《元代上都、大都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杨凌云《从元代扈从诗文看上都、大都间驿路的风貌和文化》,焦福宝、叶红梅《浅谈忽必烈对草原文化的贡献》,铁木尔、明朱尔《对元代查干和哈日苏勒德的再考释》等。
徐进昌的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考》入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编辑的《科学发展在中国》(ISBN978-7-5073-3231-5)理论篇。颁发荣誉证书,对上都文化学探索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肯定,表达了对上都文化的有关学术观点的关注和认同。
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大典》(第二卷)把徐进昌作为文化学者词条入编。关注并介绍了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概念和内涵、外延。
孜孜以求编著新的学术专著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完成初稿。这是一部研究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的专著。是一部述评、随笔、考证文集。分为“草原上的百年中华京城”、“元代儒学治国与上都文化”、“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锡林郭勒文化与文明建设”、“上都文化研究的影响与传播”五部分。全书文论39篇,计18万字。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信息网》11月7日在头条位置推介了《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简介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和全书目录。
研究会理事、秘书长齐巴托《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制——上都路古今比较研究》一文12月2日在元上都文化网发布。这是一部书稿,是一部探索上都地区古今沿革发展的力作。是当地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理事长徐进昌12月16日作为特约嘉宾参加了多伦县“全县文化工作座谈会”,对多伦作为锡盟南部京北中心城市建设的文化定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正式提出《滦河文化的概念、文化价值和对打造地域文化的意义》,为地区文化定位和建设前瞻性地做出了学术论述,并向多伦各界作了阐述和建言。提出应该以滦河文化统括多伦为中心的京北地区锡林郭勒南部的文化品牌。以滦河文化把游牧文化、会盟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等统领起来。成立滦河文化研究会,作为专门的文化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提升文化建设的机制水平。
定义滦河文化,指以多伦地区为中心的精神文明积淀和文明传承,涉及滦河流域文明发展的历史与当今的文明成果的结晶。体现了历史和今天滦河流域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建筑、商贸、宗教等方面的品位与格调。
揭示滦河文化显著的特点是积淀了塞北游牧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彰显了草原和中原在经济、商贸、宗教、文艺等多领域多层面的深入交汇与融合。滦河身旁的滦京(开平)和北京(北平)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影响深远。
《元上都文化》网作为学术交流阵地成果初显
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学术交流阵地,发布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相关的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动态,联系区内外历史研究专业人士和文化爱好者,成果不断。年末,网站文章已达725篇,浏览人次达260299。年内新增文章115篇,新增浏览人次10299,广泛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取得了累累成果。
元上都文化网许多论文有着独到的价值,不断地扩大了网站作为专业学术媒体的影响,树立了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形象。一是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和品位。二是忽必烈儒学治国和元代的上都文化及儒学思想的探寻。三是对成吉思汗在文化方面的建树和精神境界解读。四是对元代驿路和扈从诗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揭示。五是对八思巴文和元代印章的探讨。六是北元史的演义和地方文学、文化作品。七是诸多新观点、新材料的阐述。比如齐巴托关于大青山是蒙古族的发源地的研究,比如焦福宝、叶红梅浅谈忽必烈对草原文化的贡献,比如明珠尔元代苏勒德的探讨,比如肖建华撰写的锡林郭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保护,比如张建民关于楚石与他的上都诗词的推介,比如李守华对元代史迹和文字多方面的探讨,比如首都、首府和鄂尔多斯、包头等外地学者张旭、张昊文、王雅丽、甄达真等人的论文和文学作品,等等。
岁月如梭。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向前行进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走过来自己的第9个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