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旅游经济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经济。旅游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积极意义,以及它的“无烟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创汇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旅游发展文化先行”,这是国内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如何全面认识旅游文化,深刻理解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和建设鄂尔多斯市旅游文化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旅游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产业在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鄂尔多斯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要求。文化旅游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文化支撑力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活力源泉。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选择。特别是在文化消费水平较高、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突出的地区,文化产业更易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旅游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当前,国内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日趋成熟。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和经济发展模式独特地区,可以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机遇难得,迫在眉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通常是地区经济支柱产业由工矿业向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转变。旅游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将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鄂尔多斯市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尽艰难曲折,从赤贫的高原,跃步成为经济要素活跃、人民生活富裕的内蒙古“金三角”,并以雄厚的实力、繁荣的商贸、璀璨的人文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而第三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其发展、壮大、繁荣的光辉历程也正是鄂尔多斯与自治区几十年风雨同舟、大胆改革、快步发展的最好见证。
二、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高、转化潜力大。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合理引导还能起到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功效。因此,旅游业能够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绿色通道。经过规划、整合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在鄂尔多斯市构成一定的生产力,是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行业。鄂尔多斯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条件培育成全市的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鄂尔多斯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拥有独特的后发优势。鄂尔多斯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蕴藏着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最主要的资源优势有:
(一)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鄂尔多斯市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为鄂尔多斯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突出的比较优势。鄂尔多斯文化作为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区人文资源。其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是丰富和发展鄂尔多斯文化事业的基石。从闻名中外的萨拉乌苏文化到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到阿尔寨石窟,从秦直道到明长城,从《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到《鄂尔多斯风暴》,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都是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资本。
(二)鄂尔多斯文化品牌优势
第一,以鄂尔多斯羊绒衫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品牌。当年的一句广告词“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使鄂尔多斯红遍了大江南北。鄂尔多斯的品牌价值在“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行列中,继续稳居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名,成为行业的领头品牌。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中,鄂尔多斯斯居服装服饰类毛纺织品第一名。目前,“鄂尔多斯”在世人的观念中不仅是一个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更是内涵丰厚的文化符号和一方沸腾的热土。第二,以成吉思汗陵为代表的鄂尔多斯蒙古祭祀文化品牌。史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成吉思汗陵和蒙古鄂尔多斯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存在,使得鄂尔多斯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是蒙古传统文化的标本;也使得鄂尔多斯成为保留蒙古族最完整、最丰富、最具有个性特征的祭祀文化的地区。第三,以响沙湾、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品牌。“世界罕见,中国之最”的银肯响沙,以及恩格贝雄奇、壮美的沙漠景观和创业者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年吸引着上万名国内外游客。第四,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狄-匈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遗存早在20世纪初就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性学术课题,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文化”。
(三)经济发展优势鄂尔多斯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地带,目前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是为数不多的煤炭产量超亿吨的地级市,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鄂尔多斯人民的辛勤耕耘,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实力和整体发展跨上了新台阶、新层次和新起点。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十五”以来,鄂尔多斯累计实现GDP158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数的3倍;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7%,比“九五”平均增速快5个百分点。“十五”末,人均GDP达到3.7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鄂尔多斯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全市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势必会带动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而在人民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之后,对文化消费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容量极大的需求市场。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使城市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旅游业主导下的城市经济转型思路
(一)城市功能定位调整
作为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市长期以来对煤炭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我市经济转型应以经济转型为根本,以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为基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治理污染;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关注发展速度,又要关注发展质量;既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应属于限制发展序列,污染少、就业容量大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应大力加以发展,其中旅游业便是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旅游业对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把旅游业作为鄂尔多斯市新兴重点产业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使之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部门应积极主动融入地区经济转型进程,一方面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大力完成原有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在有重点、分梯次地开发绿色、民俗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同时注重对工矿业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转型的对接。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鄂尔多斯市国家5A级著名景区成陵、响沙湾将成吉思汗文化和鄂尔多斯婚礼的文化特质展现得淋漓精致,蜚声海内外。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2.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阳朔《印象·刘三姐》,是世界著名导演张艺谋充分整合和利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广西刘三姐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纯朴自然的渔村景观与现代曼妙的声光色彩等资源优势,开创世界先河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该剧从2004年3月正式公演以来,经久不衰,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获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和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等多项荣誉,同时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会议、最佳休闲度假推荐项目。项目不仅名声远播,而且在经济上也获得良性循环,迅速形成产业链和刺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成为桂林、广西、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典范。透出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发展的启迪。这就是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1、抓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异彩缤纷的旅游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蕴藏无比巨大的生产力和文化力,我们必须精心策划,悉心组织,形成长效机制,赋予它恒久的生命力。一是牢牢抓住业已形成的知名旅游品牌。全市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草原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休闲养生度假文化等品牌,使之做大做强。要结合本地人文旅游资源,抓好彰显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和景观文化,形成各具风采的特色品牌。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二是分层次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应在搞好国际草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前提下,着重推出大型歌舞戏剧、推出大型影视作品。应结合区域优势,开展游客进农家、进帐篷、进民居等体验性活动;三是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我们应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及景区三个层次,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国内外隆重推出旅游产品,扩大影响,吸引游客。
2、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文化强市是前提,人才资源是关键。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复合型专业文化管理人才融入到鄂尔多斯文化发展的前沿。积极鼓励鄂尔多斯文化圈内有见地、有学识、有魄力的有识之士参与文化繁荣建设,有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高薪聘请专家、教授、学者、专业评论员以及文化政客,跨国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大力倡导本土文化圈内专业人士积极出国深造,学习国外文化发展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当地文化发展实际,促进鄂尔多斯文化强市战略大繁荣大发展。建议加大旅游与会展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招揽国内外旅游、会展业领军人物,为高端人才来深创业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和优待,培养我市旅游和会展业紧缺的各类人才。
总之,旅游是典型的“低碳”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文化产业以其投资回报高、绿色无污染、社会效益好、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而成为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以及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必然选择。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密集出台各种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加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鄂尔多斯市的综合资源,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必将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鄂尔多斯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突破。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杜梓.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鄂尔多斯现代化进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
[3] 乔明《鄂尔多斯旅游:把握新机遇 奋战“十二五”》鄂尔多斯旅游局 2011、3
[4] 唐勇 杨忠华 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5] 旅游可持续发展浅析 《全国商情综合版》2007年27期
[6]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林业》2007年1A期
[7] 旅游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来源:经济日报 2010-06-11
[8]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内蒙古社科院文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