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4年时间里,锡察地区作为连接东西蒙的中心地带,作为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的重要战略通道,是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以来最先开展工作的地方,是自治运动的主要根据地。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锡察地区的革命斗争,对于推进内蒙古自治运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随后的革命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组织安排我到史志办工作以来,为了深入了解锡盟这段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尽快成为内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我利用各种机会、拿出很大的精力阅读了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杂志、简报和回忆文章,在充满感情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锡林郭勒广袤的大草原上,那些曾经在锡盟草原政治、经济、宗教、民俗和生活中发挥过独特作用的喇嘛庙宇在锡盟革命斗争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因为资料、本人知识水平和能力范围所能触及资料数量的限制,这里不可能就锡盟喇嘛庙宇所发挥的作用表述的十分充分、分析的相当透彻,只能就能掌握的材料和事实做一粗浅的叙述,以支持“重要作用”这一观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喇嘛庙宇遍布锡盟草原
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推行“蒙地建一庙,胜养十万兵”的政策,到清朝中期,喇嘛教发展到极盛时期。其中锡林郭勒盟就有大小庙宇192座,喇嘛达到12000多人(当时全盟才40000多人),其中多伦的汇宗寺、善因寺最兴盛时,喇嘛多达3000多人;锡林浩特的贝子庙,极盛时期有喇嘛1200人。清廷对喇嘛教的扶持,蒙古封建主的积极推崇,使喇嘛教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蒙古民族凡是婚嫁、搬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卜凶问吉。遇到灾难也要请喇嘛念经,求神保佑。喇嘛庙成了蒙古民族宗教活动的中心。民国年间,锡盟的喇嘛教愈加普及,几乎家家都有出家的喇嘛。每个旗县都有若干个寺庙,除多伦的汇宗寺和善因寺外,当时著名的寺庙分布有:
1、北部(当时的锡林郭勒盟)包括:
阿巴嘎左翼旗:杨都庙(恒广寺)、敏图布庙(万缘寺)、玛农葛根庙(又名新庙、广化寺)、公务庙(实祥寺)、喇嘛庙(又叫豪勒图庙、达仁寺)。另有阿优勒海庙、甘珠尔庙和十五座小型寺庙。
阿巴嘎右翼旗:扎南和硕庙(崇福寺)、洪尔庙(普佐寺)、扎拉庙(宣教寺)、吉日嘎拉图庙(隆福寺)、昌图庙(崇恩寺)。另有车格勒庙等十六座小庙。
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南部有贝子庙、北部有岱喇嘛庙(真济寺)。此外还有乌兰呼都格等十余座小庙。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有清廷赐名的海因庙(普祥寺)、汗贝(堪布)庙(善源寺)。此外有僧森庙(塔布巴嘎台吉庙)。
苏尼特部比较著名的有温都尔庙、陶高图庙、乌兰甘珠尔庙、好拉嘎庙、达来巧尔吉庙、毛登庙、乌日图高勒庙、杨生庙、扎拉庙、查干敖包庙、满达吐庙、白音嘎庙、达汗敖拉庙、敖龙呼都嘎庙等。
乌珠穆沁和浩济特有达布苏庙(塔穆寺)、那音淖尔庙、彦吉嘎庙、太本庙、巴音淖光庙、王盖庙、哈拉嘎庙、浩勒图庙、王子庙、嘎亥庙、喇嘛库伦庙、新庙、农乃庙、大神庙等。
2、南部(当时的察哈尔盟)有扎格斯台庙、回古叶庙、高格斯台庙、羊群庙、哈登胡硕庙、上都庙、如奈庙、贝岳特庙、沙布尔台庙、乌兰察布庙、宝日陶勒盖庙、巴彦都仁庙、道希庙、玛拉盖庙、龙王庙、古禅庙、万庆崇经寺、慧德寺、晋庆寺、积福寺、布日都庙(演教寺)、查干乌拉庙、哈音海尔瓦庙(广益寺)等等。
3、目前锡林郭勒盟的十三个旗县市区政府驻地大部分由庙宇发展演变而来。
锡盟草原上的城市大多保持了这样一个特点:“有城必有庙,先有庙后有城”。有的地方还不止一座庙。
锡林浩特市由历史上的“贝子庙”(也叫班智达葛根庙、崇善寺)发展演变而来;
苏尼特左旗前驻地贝勒镇因贝勒庙发展而来;
阿巴嘎旗的别力古台镇历史上是汉白庙;
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解放前叫喇嘛库伦庙;
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镇中心有王盖庙;
多伦县多伦淖尔镇首先建起的是汇宗寺、善因寺(合称喇嘛庙)而后发展成多伦淖尔镇;
正蓝旗上都镇由原嘛拉日图庙(现嘎丹丰吉灵庙)发展演变而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锡察盟境内的许多庙宇在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中心的独特作用,为锡盟、内蒙古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从1946年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迁到贝子庙起,中共锡盟党组织、锡盟民主政府(人民政府)、内蒙古西部剿匪指挥部一直驻在贝子庙,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陈炳宇等组建察盟民主政府、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盟分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察哈尔盟工作委员会和察盟人民政府先后驻在扎格斯台庙(1947年1月、1948年6月—),查干乌拉庙(1947.3—1948.6)、哈拉哈庙(目前在白旗)、毕力克庙(1947.5)和沙拉盖庙(1947.5)
3、温都尔庙曾是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苏尼特右旗支会、民主政府和1949年6月成立的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驻地,直到1958年迁至赛汉塔拉。此外,达赖巧尔吉庙、陶高图庙都曾先后作为苏尼特右旗政府驻地。
4、贝勒庙、桑吉德庙曾是苏尼特左旗民主政府、人民政府中共西部联合旗中心旗委驻地;
5、杨都庙是阿巴嘎左旗民主政府和旗分会驻地;
6、昌图庙(查干淖尔苏木)是阿巴嘎右旗民主政府和旗分会驻地;
7、汉白庙(别力古台镇)是阿巴哈纳尔右旗民主政府驻地,现为阿巴嘎旗旗委、政府驻地;
8、阿尤勒亥庙(原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苏木所在地,不是现驻地)是中部联合旗驻地;
9、乌兰哈拉嘎庙是乌珠穆沁右旗民主政府和旗支会驻地;中共东部中心旗工委、政府驻地;锡盟西蒙贸易公司东部联合旗贸易公司驻地;
10、浩济特王盖庙(西乌吉仁高勒)是浩济特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会驻地;
11、嘎布吉喇嘛庙是乌珠穆沁左旗民主政府和旗支会驻地;
12、那日图庙、浩勒图庙、伊和宝日汗庙是正蓝旗民主政府和旗支会所在地;
13、满都勒图葛根庙是多伦淖尔旗民主政府所在地;
14、羊群庙是明太旗政府驻地;
15、哈那哈达庙(和硕庙)、布日都庙是正白旗民主政府和旗支会驻地;
16、喇拜音庙是中共商都镶黄旗支部驻地;
17、宝日车吉庙是商都旗人民政府驻地;
18、喇嘛库伦庙是内蒙古实业公司和以后的实业公司办事处驻地;
19、农乃庙(乌拉盖开发区境内):乌兰浩特兵站在此设分站,曾发生巴特尔沙匪徒杀死骑兵四师参谋长脑门达赖等6名同志事件;
20、三台庙(白旗):察盟工委曾在三台庙召开“牧改”工作紧急会议,传达贯彻内蒙古工委《关于立即停止牧区牧改运动》的通知,会议部署了停止牧改运动、做好整编等的决定。
经核查对照,在革命战争年代,锡盟众多的喇嘛庙宇中发生过革命事件的有42座。
锡林浩手特市:贝子庙、浩勒图庙、阿尤海庙
阿巴嘎旗:杨都庙、昌图庙、汉贝庙、海颜庙、岱喇嘛庙
苏尼特左旗:贝勒庙、查干敖包庙、宝尔汗庙、海珠车根庙、
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楚鲁图庙、达赖巧尔吉庙、浩日嘎庙、陶高图庙、乌日图高勒庙。
东乌珠穆沁旗:喇嘛库伦庙、嘎布吉喇嘛庙、嘎亥勒庙
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王盖庙、乌珠穆沁王盖庙、乌兰哈拉嘎庙、汉贝庙、浩勒图庙、彦吉嘎庙
乌拉盖:农乃庙
正蓝旗:那日图庙、扎格斯台庙、羊群庙、嘛拉日图庙
正镶白旗:龙王庙、沙拉盖庙、查干乌拉庙、布日都庙、宝日陶勒盖庙、和硕庙、乌兰察布庙
镶黄旗:喇拜音庙、胡少音庙
太仆寺旗:玛拉盖庙
三、在锡盟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庙宇及事迹介绍:
1、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始建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汉名崇善寺,蒙古名为班智达葛根庙,内蒙古革命领导人乌兰夫、王铎、奎壁、王再天等同志曾在此战斗生活过。在解放战争时期,贝子庙成为中共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巴彦塔拉盟和乌兰察布盟工委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成为内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最早开展工作的地区,数百名烈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1946年4月6日,受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派遣,中共党员云世英、潮洛濛等18人到达贝子庙与旺楚克丹巴、赛音吉雅等会合,在贝子庙哲理殿建立了锡盟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领导锡盟各族人民开展民族解放运动;1946年9、10月间,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由张家口北撤至贝子庙,11月,内蒙古党委在此召开一系列会议,先后成立中共察锡工委和巴乌工委;1947年,中共察锡工委和巴乌工委合并为中共锡察巴乌工委。此后,察锡巴乌工委在这里领导锡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军民,加强民族政权建设、坚持武装斗争、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打击土匪武装、开展牧改运动、保卫锡察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内蒙古党委交给的任务。1948年底,锡察盟全部解放。1949年2月,察锡巴乌工委光荣地完成使命后撤销。
2、温都尔庙(坐落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以东5公里处乌苏图敖包山脚下,距赛汉塔拉镇40多公里):温都尔庙在锡盟革命史上的地位除了它是1946年5月一直到1958年秋苏尼特右旗党政机关驻地这一特殊地位之外,对内蒙古自治运动影响最大的事件是解决“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问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受外蒙古独立影响,一些伪蒙疆政府的上层人员和王公贵族联合锡察地区的“青年党”在当地苏蒙驻军的支持下,于9月9日召开两盟七旗代表大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和“临时宪法”,选举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在锡察地区造成很大的声势,其纲领主张与外蒙古合并,并派出人员前往外蒙古进行联络,遭到拒绝后又提出“独立”的口号,并多次向苏蒙方提出武器和物质方面的援助要求。
乌兰夫接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指示后于9月底带领奎壁、克力更、田户、陈炳宇、黄静涛等十余人及一个警卫班,携电台前来温都尔庙处理此事。10月初,乌兰夫一行到达温都尔庙,他首先找到参加临时政府的亢仁了解情况,然后邀集相关人士召开座谈会,尤其对思想进步的青年做了争取工作,指出“临时政府”的主席补英达赉是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通缉的战犯,同时向苏蒙驻军的政治委员提出劝告,希望他们改变态度,在遭到反对后,乌兰夫电告中央局,经交涉后苏军将这位政委调回国内,在与苏蒙方顾问尼古拉也夫交涉时严肃指出:“临时政府”必须解散。并向有关人员宣传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多方工作、协调,重新召开了代表会,改选了“临时政府”,罢免了补英达赉,选举乌兰夫为“临时政府”主席,选举奎壁、克力更、田户、陈炳宇、黄静涛等人担任各部部长、副部长,会后将临时政府迁到了张北。不久,乌兰夫向大家宣布党中央关于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成立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指示精神,并带领全体人员前往张家口进行筹备工作,拟召开内蒙古各盟旗代表大会,“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青年党”随之自行解散,其中大部分进步青年和人员均参加了自治运动联合会,投身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这起由少数人挑起的民族分裂活动得以平息,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3、查干敖包庙: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苏木锡林查干敖包西南的恩格尔满达拉,始建于公元1714年,乾隆赐名“福佑寺”。1932年,九世班禅曾到该庙讲经,喇嘛人数最多时达1000多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查干敖包庙有着光荣的历史。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查干葛根活佛—扎木彦力格喜德扎木苏怀着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曾在此建立蒙文学校宣传进步思想。1944年,查干葛根将化装成商人的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奎壁、吉雅泰、毕力格巴特尔三位同志接到庙内,并秘密地将他们送入蒙古国境内开展工作,成为我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支援革命,从蒙古国运入大量布匹、棉衣、布鞋和战马,仅捐给11师就有几百套棉衣、棉裤及马鞍、粮食、药品,还动员60多名喇嘛参军,选送10多名喇嘛去干部学校学习。
1947年6月,叛匪桑杰带领20余名匪徒窜到查干敖包庙,企图杀害在那里的40多户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干部家属,查干葛根挺身而出,义正严词地呵斥土匪:“不许你们到我的庙里作孽溅血,否则将天打雷轰,不得好死”。喝退了土匪,这种爱国的正义言行受到乌兰夫、王再天同志的赞扬。
解放后,查干葛根两次参加国庆盛典,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于1953年当选为全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目前,查干敖包庙有住庙喇嘛30多人。
4、陶高图庙:在今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境内,解放前的苏尼特右旗临时政府曾驻此地。1947年冬末,国民党汽车部队和骑兵在锡察盟南部几经骚扰和扫荡后,叛匪阿拉坦敖其尔同协理那顺巴雅尔(国民党锡盟党部秘书长)误以为时机已到,勾结东苏旗和布利亚特匪在此驻扎,妄图切断骑兵11师与后方贝子庙的联系。为了拔除这个据点,1948年1月26日,根据锡察巴乌工委的指示,骑兵11师41团和16师5团决定歼灭盘踞陶高图庙之敌,部队统一由察北前线总指挥乌力吉敖其尔和苏克勤指挥,28日拂晓发动攻击。为了迷惑敌人,以便一网打尽,部队采取远距离奔袭的办法,由11师43团在宝源和康保北部佯动,给敌人造成11师主力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错觉,并在群众中有意放出部队衣薄且雪大寒冷无意进牧区过春节等言论。主攻部队11师41团和助攻部队16师5团从各自驻地出发,于27日晚在正白旗乌兰察布庙集结,29日黎明前到达目的地。29日拂晓,部队到达陶高图庙时,庙区鸦雀无声。原来敌人在前一天请喇嘛念了保安经,认为八路军不会来,摆宴大吃大喝全都睡觉了。于是,5团在庙东伏击,41团从庙西主攻,师机炮连由庙西南掩护,当主攻部队占领庙殿,枪已打响之后,敌人才清醒过来,跑到庙顶的少数敌人稍做抵抗就被消灭,向东突围的敌人也被5团歼灭。
此次战斗,毙敌13人(包括一个连长),生俘90人,摔死1人。国民党锡盟党部书记长那顺巴雅尔、保安团长达木丁苏荣和旗长2人、蒙藏委员会委员兼保安大队长一名、西苏旗保安队长1人、副官兼参议员1人被活捉,念保安经的喇嘛自杀。缴获全部长短枪和鞍马、一辆大卡车和一批物资。我方牺牲了3名战士,包括41团副团长玛席三同志在内的4名指战员受伤。这样,国民党在锡盟的最后一个据地被摧毁。
5、喇嘛库伦庙:始建于1781年,位于乌里雅斯太镇城北,又名“拖集庙”,是蒙古地区喇嘛教“三大库伦”之一,即今东乌旗乌里雅斯太镇。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4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实业总公司都转移到了乌兰浩特。实业公司迁往乌兰浩特时,大部分财产都集中在了喇嘛库伦庙。上级决定,在此设立一个实业公司办事处,主任郭申正,副主任周健,还有2名干部段占元、刘永富和部分工人。1948年实业公司改名为贸易管理局(设在贝子庙),喇嘛库伦设立了一个贸易分局,由周健同志担任分局长。东北解放时,一股国民党残兵窜入草原与达布苏喇嘛(盐池达布苏庙的)和胡图凌嘎相互勾结,对喇嘛库伦的财产和部队构成威胁。
为了保卫革命成果,我军积极准备,一方面构筑工事,一方面发展武装,同时把16师存在当地的一批坏枪全部修好,配成70多支发给工人,锡盟警卫团赵维新带来两个连分别守在喇嘛库伦和盐池,内蒙军区的李明同志带来的一个连大部驻在盐池,有一个班专门担任喇嘛库伦贸易分局的警卫任务。此后不久,土匪对喇嘛库伦发动了进攻,并从东、西、北三面包抄了喇嘛库伦北面的一个敖包山,由于我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所以虽然敌人的兵力胜我数倍,但仍被我连续打退五次冲锋。天黑以后,敌人停止了攻击,我们派出一部分骑兵打开一个缺口,送出汽车去盐池搬兵。到了夜间,敌人突然向我军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并占领了敖包山的北面和西面。次日凌晨,在战斗的危机关头,李明同志带着援兵从盐池赶到,终于打跑了敌人。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我方牺牲一人,伤二十多人,击毙敌人三十多人。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到1949年初,草原上的敌人被全部消灭,保卫了宝贵的财产和盐池,保卫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6、玛拉盖庙:汉名咸安寺,位于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黑沙图嘎查境内,始建于1722年(清康熙末年),最兴旺时驻庙喇嘛有500余人。
1947年6月12日,察北军分区骑兵师与中共宝源县大队、商化康联合县支队、蒙骑11、16师密切配合,在玛拉盖庙围歼布里亚特匪徒300余人。当时,匪兵大部分在大庙前的草滩里,指挥部住在庙内,有200多人集中警卫;有三辆汽车、六挺轻机关枪和不少旱板车。我军于6月15日召开了领导干部会议,部署了工作任务,三团主攻大庙、一团打滩里的敌人、县大队打淖尔南面的敌人,武工队和警卫排负责保卫司令部,拂晓时战斗打响,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溃了布里亚特匪徒,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牛羊马和汽车等物,取得了玛拉盖庙歼匪战斗的胜利。
四、喇嘛庙宇在锡盟革命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因分析
锡盟的喇嘛庙宇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重要的。当然,在反动阶级和日伪统治时期它也曾成为国内外反动派掠夺、压迫、剥削并从精神上统治广大农牧民的阵地,就其人文和自然因素分析来看,喇嘛庙宇在锡盟革命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喇嘛教从十三世纪初传入蒙古地区、十六世纪末传入察哈尔部以来,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喇嘛教人士大力支持、推崇和传播,对蒙古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就连蒙古的史学、文学、艺术以及风俗都打上了喇嘛教的烙印。蒙古民族凡是婚嫁、搬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卜凶问吉,遇到灾难也要请喇嘛念经,求神保佑,可以说喇嘛教已经渗透到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喇嘛庙自然也就成了蒙古民族宗教活动的中心,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能够成为革命者发动、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根据地。
2、蒙古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主,虽然生活有规律但经常居无定所,而且几十里、甚至几百里才有一户人家,革命者很难象在城市、农区那样以村落、店铺或居家为据点开展斗争。而喇嘛庙宇有固定的房屋建筑,且一般规模很大,有利于革命者、部队驻扎宿营。
3、喇嘛庙宇的选址,一般是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视野开阔,为满足喇嘛的佛事和生活所需,庙内生活所需一应俱全,是革命者开展革命活动的最佳后勤基地。同时,由于每个旗、每个佐都有自己的庙宇,且都依山而建,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醒目高大,墙厚屋高,结构复杂,是草原上极佳的军事堡垒,进可攻、退可守,如陶高图庙奔袭战、玛拉盖庙剿匪战和乌兰哈拉嘎庙保卫战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4、在当时的情况下,草原上的大部分庙宇都是当时某旗、某佐的王爷、札萨克、总管或佐领的政治统治中心,因此对本旗、本佐的各族各界群众都有巨大的辐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政策、法令最集中的宣传执行地。如杨都庙是阿巴嘎左旗驻地,同时是补王府;浩济特王盖庙是浩济特左旗驻地,同时是松王府;而温都尔庙则在德王府西侧不足一里的地方,是苏尼特右旗的驻地等等。
以上原因,是依据实际情况做的一些不充分的分析,不一而足,但可以说明喇嘛庙宇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原因。
五、让那些曾经为锡盟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喇嘛庙宇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那些曾经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喇嘛庙宇随着历史的脚步和社会的变迁大都已经成为残垣断壁,甚至片瓦无存,那些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已经在人们的记忆和视野中逐渐淡化、模糊,只在一些历史书籍、革命老人的回忆、历史爱好者和专业人才的知识宝库中偶尔略见端倪、灵光乍现,似乎真的成了历史而无人问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千里草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推进、国家能源基地和生态屏障的建设,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的编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节节攀高,已经使锡林郭勒草原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继呼包鄂之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又一个增长极正在锡盟大地崛起。这些巨变也使得人们又从尘封的记忆中,从片瓦残垣中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或几世的喇嘛庙宇中蕴含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于是红色旅游也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罢,在这些纷纷攘攘的活动中锡盟草原上的喇嘛庙宇又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的还进入了舞台的中心。喇嘛的念经声重又响起、香客们虔诚的身影重又再现、红色旅游的行进路线也延伸到了贝子庙珠都巴殿、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中也有了某某庙红色旅游收入的年度和季度统计数字。这一切都见证了作为宗教活动中心的喇嘛庙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锡盟草原上的许多庙宇正在逐步得到修复,包括锡林浩特的贝子庙、阿巴嘎旗的杨都庙、东苏旗的查干敖包庙、西苏旗的德王府、镶黄旗的哈音海尔瓦庙、太仆寺旗的玛拉盖庙、多伦的汇宗寺和善因寺、正镶白旗的布日都庙和查干乌拉庙、正蓝旗的嘛拉日图庙、东乌旗的喇嘛库伦庙、西乌旗的浩济特王盖庙和东古儿庙等,都在程度不同、规模不等地得到恢复并发挥着积极作用,锡林浩特的贝子庙广场还被评为四A级景区。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综合国力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软实力必将在社会进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锡盟革命战争年代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喇嘛庙宇,也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凸显出自身的独特优势、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和平崛起的助推力。我们绝不能忘却那些不应忘却的纪念。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共锡林郭勒盟党史大事记》和锡盟各旗县市区党史大事记。
2、《锡林郭勒盟志》和锡盟各旗县市区志
3、《贝子庙》 锡林浩特市委、政府
4、《难忘的记忆》 锡林郭勒盟政协
5、《察哈尔蒙古族史话》 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政协文史委员会
6、《锡盟革命回忆录》(一、二、三辑) 锡盟史志办
7、《锡林浩特》(文学期刊 2008年第2期99至于104页)
8、《太仆寺旗党史资料选编》(第一辑) 太仆寺旗党史办
9、《铁骑春秋》 乌兰察布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0、《华北解放战争实录》(内蒙石卷) 内蒙古党史研究室
11、《红色记忆》 内蒙古党史研究室
作者近照
锡林郭勒盟史志办副主任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