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是相同的、唯一的。这是各个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融合为人类共同的科学文化的现实基础;也是人类最终走向团结统一、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资本 劳动 经济 规律 鄂尔多斯文化
我们认为,各地方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次上的研究。
一是初级层次上的研究,即对本地区所发生过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例如,在本地区有什么历史古迹,出现过哪些皇帝宰相、名人文豪,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在鄂尔多斯文化现象中,主要有青铜文化、秦直道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成吉思汗文化等。
二是中级层次上的研究,即对本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和的研究。人类科学文化是一个“内在的整体”,“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知识链条。我们研究地方文化,不是为了建立学科,而是解决各个地区怎样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冲破各地方文化的局限,促进人类大文化的交融。也就是说,各地方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以本地区为立足点,以本地区人们特有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以地方文化作为知识连接的触点,促进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融合。
应该说,历代鄂尔多斯人所创造、接受和应用的文化,以及对鄂尔多斯历史社会经济生态等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文化,都包括在鄂尔多斯文化总和之中。从宏观上来看,有关学者认为,老子哲学、成吉思汗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最高结晶;而鄂尔多斯文化,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吸纳和融会人类智慧最高结晶的文化。
三是高级层次上的研究,即对自然规律本身的研究。规律的客观存在与认识和把握规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是否认识和把握了自然规律,这是一回事;而自然规律是否客观存在,这又是一回事。不是因为人类想成为人类才出现了人类,而是自然规律决定了必然会出现人类;而出现了人类之后,自然规律依然产生着作用。这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是相同的、唯一的。这是各个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融合为人类共同的科学文化的现实基础;也是人类最终走向团结统一、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说:“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本身是不受任何地域局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的不同,才形成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可见,自然规律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而科学文化只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
本质规律与表现形式,是一个有机整体,但也有主次之分、本末之别。“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我们只有把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作为核心内容来研究,才能“得其时则驾”,并充分展现鄂尔多斯文化魅力。
一、草原文化改变世界的三大创举
从经济结构来看,当今世界“经济上的三位一体”,是“资本、土地、劳动”;从运行方式来看,“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只要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商品的流通、货币的产生和资本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就是使劳动力变成一种商品,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人类最终会把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种历史发展过程中,之所以鄂尔多斯文化敢于把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虽然本质规律是唯一的,但由于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不同,也可以使各种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唯一性。在资本关系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曾经,游牧民族最先发展了货币形式,成吉思汗及蒙古民族最先创造了国际通用的货币,促进货币形式国际化;现在,鄂尔多斯文化最先把草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努力改变资本的基础、构成和实质等,促进资本运营科学化。我们把这种一脉相承的三个“最先”,看作是草原文化改变世界的三大创举,也是草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从“天生的种族性格”来看,草原民族最先发展货币形式,是让货币充当抵押品,用来交换牲口,没想到后来自作聪明的人们用它来交换自己,把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变成了一种商品,并由此使世界变成了“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的世界”。
说到底,金钱是人类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它具有什么社会职能,这取决于人类赋予它什么社会职能。在人与金钱的关系中,认为“钱是命,命是钱,钱命紧相连”时,就会把自己置于金钱的奴隶地位,很难自拔;而认为“钱是驴,驴是钱,钱驴等价交换”时,就能够维护人的尊严,发挥金钱的工具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世界,因为人与金钱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从改变金钱职能角度来看,解铃还需系铃人,需要草原文化“解密”金钱职能,使着了魔的世界变得理性,颠倒的世界再被纠正过来。
二、怎样成为第一流的大资本家
最近,美国华尔街刮起金融危机风暴,这在表现形式上是偶然的,而内在本质上是必然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仅会倒闭几家大银行,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所有银行都会倒闭。
马克思说: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由此可见,之所以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是因为一个资本家根据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规律,打倒了许多违背规律的资本家。例如,这次波及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将会促进各个国家在更高层次上重新整合资源,促进社会资本的国有化。
马克思认为:集中可以通过单纯改变既有资本的分配,通过单纯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来实现。不论集中是通过吞并这条强制的途径,即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了极限。
由此可见,当社会总资本高度集中达到极限,使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同时,也会使众多的银行和企业集团纷纷倒闭。
当我们认识了资本的集中规律时,就会看到,这次美国或许能够用7000亿美元救得了金融危机,但是一定还会出现更大的金融危机,那时可能更多的美元也救不了危机,而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社会发展战略。这次金融风暴给于人类警示信息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中,资本占有统治地位,劳动变成商品围绕着资本转,这是错误的、危险的;而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使资本变成工具,为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正在美国人为怎样拯救旧机制下的金融危机而争论不休时,中国人在潜心研究怎样培育新机制来化解金融危险的内在本质规律。《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学研究丛书》以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网站所刊载的《勾勒和谐社会世界首富基本轮廓》、《灵气活化〈资本论〉——试让人类智慧最高结晶体现巨大经济价值 》、<<资本的信息结构及其功能研究——开发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的最佳途径>>等,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鄂尔多斯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将会成为新的社会机制中的主动轮,成为第一流的大资本家;换句话说,当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成为第一流的管理社会“资本”的专“家”即资本家时,将会形成新的社会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智慧是资本,科学文化不仅可以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能够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因此,作为人类智慧最高结晶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必然会成为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之中的最核心部分。
随着资本的基础、构成和实质以及产业结构、劳动形态和价值评判体系等的不断改变和完善,再只是靠剥削劳动就很难积累资本,而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
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说:圣人不去积蓄财富,他总是尽力帮助别人,结果使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能力越来越大;他总是尽量给予别人,结果使自己可以给予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天之道,是造福万物而不为害;圣人之道,是只管做事而不去争夺。在资本的集中规律中,正是这种天之道和圣人境界,才能够使某些社会资本自然形成“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使人类社会总资本溶合为唯一的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不断有效整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是唯一的,因此,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了它的一个资本家,能够打倒许多违背规律的资本家。当人类共同认识和把握了唯一的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时,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会达到极限,从而使资本关系的外壳炸毁,最终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看怎样成为“有历史的价值”的“受到尊敬”的第一流的大资本家,其实就是看怎样更全面更准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
三、怎样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不管什么国家和什么地区的文化,在存在资本关系的历史条件下,如果选择全社会最关注的一个课题,那肯定是看怎样成为资本家即成为管理社会“资本”的专“家 ”,这是因为资本是集中的社会力量,资本家是现代社会机制中的主动轮。
然而,当人们对资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时,就会发现,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规律决定了,随着社会化、现代化、节约化的大规模生产,企业会集团化发展,资本家人数会越来越少。于是,全社会最关注的第二个课题就会产生,这就是看怎样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可以说,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最根本的就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先生产,后分配和消费;而合理的分配和消费,又促进更科学的生产。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关键是打造好社会机制中的主动轮;从分配和消费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可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可见,一个社会的发展,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还是能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最终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当一个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配以按劳报酬为主时,人是为生产服务的,劳动本质在追求个人交换价值中异化,“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并“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其结果,象恩格斯所说的,“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使我们陷入无止境的经常萧条的绝望泥潭”。也就是社会生产能力提高了,而民众消费水平下降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资本、土地和劳动这“经济三位一体”中,当少数人先占有了资本和土地,而社会大众只能以自己的劳动来按劳报酬时,他们所能获得的利益是很小的,而且在劳动的异化中,按劳报酬的机会都很难得到,很多人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
对这种现代生产方式的基础,马克思认为:“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他说:在单个的个人面前,分配自然表现为一种社会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他在生产中的地位,因而分配先于生产。这个人一开始就没有资本,也没有地产。他一出生就由社会分配指定专作雇佣劳动。但是这种指定本身是资本和地产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存在的结果。
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生产性质和发展模式,就应该选择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只有这样真正才能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这既有利于促进生产,也有利于合理分配,因为“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
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首先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生产、分配和消费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在按劳报酬与按需分配之间,找到统筹兼顾的分配方式。当我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真正“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并意识到“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时,我们所发展的成果本身就是让人民共享的成果。
例如,对一个城市的交通来说,如果发展的成果本身就是不同性质的可以形成两极分化的产品,即低劣拥挤的公共交通与豪华奢侈的个人享受产品,那么人民就没有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基础。因此,只有在源头上有效抑制奢侈产品,用有限而宝贵的资源,来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产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才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完善价值体系,从追求交换价值向体现使用价值转型 》、《完善分配机制,从按劳报酬向统筹兼顾的分配方式转型》、《试论和谐社会分配机制》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世界会发展变化是必然的,而以什么形式发展变化是偶然的。当我们在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中,不仅可以与国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轨,逐渐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而且能够促进整个人类从盲目资本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平稳和谐转型时,就能够充分展现鄂尔多斯文化魅力
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鄂尔多斯文化和鄂尔多斯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 在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元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