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文化视角
  共有 22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拥抱新疆 燃爆情怀——读刘欣阳《援疆日记》

  发表日期:2025年6月17日      作者:徐进昌     【编辑录入:admin

 

近些日子《守望草原》公众号接连发布了一个援疆青年写下的走进新疆的日记。他是锡林郭勒盟援疆的一个青年干部。三十五篇的游历散文,是他的“援疆工作日记”。写实记事,别具一格。读后让人耳目一新。一波波冲击浪,引领人们走进了大美新疆和作者的大千视野。

 

 

“日记”说:2023年9月11日,“从呼和浩特乘坐飞机经西安咸阳机场中转,于下午3点40顺利抵达喀什徕宁机场。一路上,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祁连山、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壮丽景色。

飞机在穿越沙漠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荒芜人烟地区,快要到达喀什时,从飞机上望去,一抹抹绿色逐渐浮出,这里因河而兴、因水而昌,历经千百年繁荣发展,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我即将踏上这片热土

三十五篇《援疆工作日记》有个一致的引言,表达了作者的心胸和情怀,提纲契领,风韵悠长。

沿着喀喇昆仑公路出发,一路的雪山、冰川、湿地,你想要的壮丽,喀什都能给你。

它是荒原中的宝贵沃土,是丝路古道的璀璨明珠,是烟火十足的魅力城市!

让人们甘愿捱过旅途漫漫,也要探访这神奇的秘境!

喀蒙路遥八千里,一腔热血援边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总有他乡成故乡。

奇特辽远的新疆,祖国的大好河山。神奇的境界,开阔的情怀,隐隐透视着作者胸怀祖国的博大情怀。优雅的文字,简洁明快的表达,让人一睹为快。

9月24日记:清晨,我们继续沿着独库公路一路北上,沿路游览完开都河的美景后,来到了此行的第二个达坂路段——拉尔敦达坂。

车外已是一片冰天雪地,远处的雪山雄伟屹立,天上撒下朵朵雪花。没错!这是9月末!还是头一次在这个季节见到这么大的雪花。车行驶到山顶垭口处的观景台,看着面前深深的峡谷,远处巍峨连绵的雪山盛景,成片的原始森林,高大挺拔的树木,心中连连赞叹

着墨祖国大好河山,抒怀中华文化华章。镜头拍下壮丽新疆,风情美食跃然纸上。诗情画意复制在日记,边疆风情给人以别样的感受。三次申报,志愿援疆,情在报国。壮怀祖国的大好河山,拳拳赤子之情,动人心扉。

这位援疆青年名叫刘欣阳,是锡林郭勒盟统计局的干部。他也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年轻会员。我们并未谋面,只是略知一二。读了他的“工作日记”才对他有了较多的了解。文如其人,他的工作日记,让人读到了他的心迹和情致。一缕缕祖国大西北的气息扑面而来,别有洞天,让人喜闻乐见。

知道刘欣阳,是在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20周年时,他校对了多篇文章,并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刻认知。如今读到他的“援疆工作日记”,联想起来,他的情怀,他的心胸,他的报效国家的追寻和操守,着实让我有几分刮目相看。这样的年轻人,有激情,有活力,有向往;没有消极悲观,多有壮志豪情。实实在在,不尚空谈。

刘欣阳在整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纪念20周年资料时,“感慨有幸参与整理元上都相关资料感慨颇丰!想用三个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是倍受感动"。在茫茫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这么一批热爱蒙元文化热爱上都文化的文人志士,默默积累、默默耕耘、默默传播着民族文化,无限敬佩!   二是倍受鼓舞。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来,徐进昌、焦福宝、牛明、殷继红等一批草原优秀文化学者始终坚守上都文化研学之高地,访实地、查资料、注传播!让我看到了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还是有人在做的!

三是倍感担忧"。文化的传承需要数代人的坚守,我们上都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该交给谁?怎么交?值得思考!

三个“倍感”,表达了刘欣阳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炽烈、深厚情怀。站到中华文明的高度,以赤子之心,紧紧地拥抱中华文化,这份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华精神的魂魄。

时下,讲究自我,讲究利益,讲究实惠大有人在,追求志向,追求报国,追求高尚的鲜有其人。刘欣阳这样的有大情怀的青年实属难得。“工作日记”顺畅好读,应该会有不少的读者,感受日记的一份难得的清新和帜热。

刘欣阳的游历,第一站去新藏公路“0”公里纪念碑处“新藏公路零公里”纪念碑,标注着“从这里走向世界屋脊”,并附着新藏公路的简介:新藏公路系国道219线(新疆叶城县至西藏拉孜县,全长2143公里)于1955年6月动工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700米,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5%,素有“生命禁区”和“铺在天上的国道”之称。

这是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的了不起的工程。是新中国建立起来的丰碑,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莎车老城墙遗址游览城墙东面区域是新建的仿古城墙,高约20米,气势宏伟,而城墙西面则是历史上残存下来的遗迹,被雨水冲刷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有着厚重的年代感。     整个城墙断断续续,绵延上百米,其间不乏有坍塌处。看着城墙下面广场上的自驾房车营地停放着数辆远道而来进行休整的房车,感受到历史与现代文明强烈的对撞

  今天从昨天走来,现代总有着历史的影子。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处处唤醒着人们的记忆和思考。是历史酿造了文化和人类文明。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携带了人类文明。

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明代(1442年),后经1537年、1787年和1873年三次扩建,寺院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1.68公顷,全寺由大殿、教经堂、洗澡堂等组成,门楼高12米,大门两侧为20米的砖砌圆柱体塔楼,为全国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寺内大多是木质建筑,外殿由若干木质柱子支起,进入内殿需要脱鞋。现在,艾提尕尔只在古尔邦节,肉孜节才做礼拜,平日只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盘龙古道位于塔县瓦恰乡境内,因此又称瓦恰公路,道路全长80公里,而真正的盘龙古道只有30多公里,在这短短的30公里内,有超过600多个弯道,跨越海拔4100米的山岭,也被称为最绕的公路。

醒目的路标,表达了行人的感叹和祝愿:“今日走过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刘欣阳2023年11月8 日“工作日记”:按照此次援疆工作计划,我们的援疆工作已接近尾声。和内蒙古调查总队办公室张凯联系后,确定我们将于11月10号返程。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

昨天完成了《锡盟冰雪经济消费调研报告》《莎车县前三季度畜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一天的工作觉得很充实。     一次时间并不长的援疆之行,无处不在的神圣和参悟。刘欣阳无尽感慨:

有一个圣地 叫帕米尔高原有一种治愈 叫班迪尔蓝湖有一种颜色 叫班迪尔蓝

难忘烈日中维吾尔族辅调员坚毅的步伐,在喀喇昆仑山脉中,走访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户;

难忘在阿瓦提镇巴扎村的田间地头,同棉花种植户算收入账,聊棉花种植成本;

难忘在依盖尔其乡派出所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全国公安系统英模的先进事迹;

难忘在墩巴格乡的棉花地里开展棉花整收整测的艰辛与不易;

难忘在内蒙古调查总队援疆车辆、电脑设备交接仪式上双方共同谱写“蒙莎相隔八千里,援疆结对见真情”的感人瞬间⋯⋯

他说,在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洒下了汗水,留下了足迹,印下了难以忘记的人和事。感谢援疆,让我可以深入这片热土,可以为这里热忱的人民做点实事,为人生中有这样不平凡的经历感到充实和自豪。

一次援疆,终生守望相助。

离疆更爱疆,衷心祝愿新疆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感觉好多工作还没开展,好多地方还没来得及去。留些遗憾是好的,为下次再来新疆找个理由。

分享刘欣阳的“援藏工作日记”,透视日记字里行间的清新和实在,志向和情怀,给人以希冀和力量。

祖国壮丽山河,中华文明悠远,青年朝气蓬勃,幸甚,幸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不远的前方!

2025、6、16

 

作者: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有文集《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徐进昌散文选》《塞北诗情——徐进昌诗300首》《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研究》等出版。电视专题片《大雁高飞头雁领》在锡盟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播放。有报告文学《一个厂长不应有的归宿》《那片茫茫的草地》《托起明天的太阳》《昔日元上都 如今良种乡》等见诸报刊,有书法作品获松鹤杯奖。2003年盟委、行署授予“全盟先进文化工作者”,2018年锡盟文联授予“锡林郭勒盟文学艺术界终身成就奖”。


 

 



上一篇:伊林驿站
下一篇:阿巴嘎,拒绝遗忘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9020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5144]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434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6114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