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作者:了了亭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在线
【关键词】 元代的瓷器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北方的钧窑、磁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都是比较著名的瓷窑,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规模最大,成果最为卓著。它创造了元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新品种,同时还试烧成功了红釉、蓝釉,促进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元代瓷器在胎、釉、纹饰、造型等方面都较多地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蒙族的特点。元瓷造型古朴敦厚,胎骨厚重,大件器物比较多,如大瓶、大碗、大罐等器物都较常见。另外元朝瓷器的装饰方法,改变了以往以划刻、印为主的技法,而以绘画纹为主。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等器物全部是绘画而成的花纹图案,它的题材除了以往的花草、缠枝花卉、花鸟以外,还出现了八宝纹、云头纹等少数民族的花纹及图案。----------------------------------------
元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以往的文献中却提及甚少。元代瓷器发展与宋代截然不同,宋代民间瓷窑星罗棋布,一片兴旺景象。元代由于战争的破坏,北方陶瓷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南方尽管也受到不同程度战乱的影响,但元世祖以后,推出了一套统治全国的办法,经济文化得到相应的发展,南方瓷窑基本上未遭到损失,浙江的龙泉窑与江西景德镇窑还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另外,在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两省、除宋时所遗留下来的瓷窑外,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新窑。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窑的大量烧制,是这时期的重大成就。 宋代北方四大窑系中的定窑与耀州窑,已经衰败下来,尽管它们还有少量的生产,其质量更远不如前代。元代磁州窑在宋代的基础上还继续生产,虽然仍以烧制白地黑花瓷器为主,但质量普遍下降。除了河北省磁州窑外,还有河南省的汤阴鹤壁、禹县、郏县、山西省的介休、霍县等地的瓷窑。烧制器物除盘、碗外,还烧制各式硕大、浑圆厚重的大罐、大盆、长方形枕等。罐为大口、敛足、鼓腹。常见的纹饰有龙凤、花卉或云雁等,也有墨书诗句的。这类白地黑花大罐,在元大都遗址和北方墓葬中常有出土。除这类大罐外,还有白地黑花大盆出土。这种盆的胎体厚重、板沿、器深平底、宽圈足。盆里绘鱼藻纹,线条粗犷、形象逼真。汤阴鹤壁窑大量烧制这类鱼藻盆。器内盛水后,确有“如鱼得水”,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元代钧窑是北方产量大,地区分布广的一个瓷窑群。河南省的鹤壁、安阳、竣县、淇县、新安、临汝、禹县、郏县、宝丰、鲁山、内乡,河北省的磁县,山西省的浑源、介休等地的瓷窑场大量烧制钧瓷。烧制器物以盘碗等民间生活用瓷为主。瓶、壶、罐类器物较为常见。釉色多为天蓝釉,月白釉色者次之。也有带紫红色斑块装饰的器物,但较为少见。一般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碗内圈足内外无釉。这类钧瓷器皿在元大都居住遗址与一般元代墓葬中出土较多。在发掘出土的元代钧窑瓷器中也有一部分精细作品。如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一对钧窑双耳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出土的一件元代钧窑堆花三足炉等。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烧造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由于水陆交通的发展和元代对外贸易的需要,直接促进了当时龙泉窑青瓷的发展。龙泉窑由宋代交通不便的大窑和溪口迅速地向瓯江和松溪两岸扩展。元代龙泉窑的窑址除在龙泉县的东部外,还在云和、丽水、永嘉、武义等县大量发现。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是器形高大,胎体厚重。这种大件器物的烧成,标志着制瓷技术的提高。较流行的器物有高足杯、菱口盘、束颈碗、环耳瓶、凤尾尊、蔗段洗、荷叶盖罐、动物形砚滴、双系小口罐等。瓷器的装饰出现了褐色点彩,并普遍饰有花纹。纹饰采用刻划、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印花有阳文与阴文两种,特别阴文印花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方法。贴花有满釉与露胎的区别。如果说南宋龙泉窑为成熟时期的话,那么元代无论在生产规模、烧造工艺和装饰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自古有“瓷国”之称,而景德镇则是中国的“瓷都”。由于其优越的原料和精美的产瓷,在宋代它虽为“民窑”,但已表现出高超的烧瓷技艺。元、明、清三代,朝廷相继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御窑厂”,钦命朝廷官员监督,征调国内最杰出的工匠、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供皇室帝王、后妃玩赏享用的官司窑瓷器。民窑瓷的生产相应地得到充分的发展。景德镇瓷器生产更加臻于极盛,达到了中国古代瓷都艺术的辉煌巅峰,创造出一系列五光十色,美轮美奂,风靡海内外的新品种、新工艺,青花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青花瓷是景德镇创烧的一种新品种,即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用名称。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以瓶、罐、壶等大件器物居多。装饰常以龙凤、鹤鹿、麒麟、鸳鸯、莲花、牡丹、海水、鱼藻以及松竹梅纹等为主题纹饰,并辅以回纹、云纹、蕉叶、卷草、水波纹等,构图层次繁密,主次分明为其特征。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的又一大创造。它是一种红色釉下彩,与青花瓷器同时出现。釉里红的着色原料为氧化铜。氧化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很难烧成。它在烧制过程中,对窑温的高低、气氛的控制等要求极严。发色十分敏感,往往烧不成红色,因此,釉里红经常出现釉里褐色或褐黑色。 元代后期,由于“卵白”釉白瓷以及釉下青花瓷器的出现,青白瓷终被取而代之。卵白釉又称“枢府”釉,是一种带印花的白瓷,由于其釉色略呈鸭蛋青色,故曰“卵白”釉,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二字者高。”《景德镇陶录》内已有“枢府窑”条目。 铜红釉瓷器与钴蓝釉瓷器烧制成功,也是元代景德镇的两个创新品种。铜红釉是将氧化铜掺入釉料之中,作为釉施于器物表面,在大窑内烧制而成的。铜红釉瓷器与釉里红一样不易烧成,发色往往为紫红色、褐紫色,鲜红色者很少见。因此,流传下来的铜红釉瓷器就不多见。另一种铜红釉加印花装饰的品种就更为罕见。传世的只有一种盘,盘里印云龙纹装饰,制作精湛,器底一般无釉,俗称砂底。 钴蓝釉瓷器与铜红釉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完全相同,只是它们的着色原料不同。钴蓝釉是将氧化钴料掺入釉中,施于器物的表面,放入大窑内烧造而成。因钴蓝釉瓷器烧成较为容易,流传于世的较铜红釉瓷器为多。除了一种印花云龙纹器外,还有一种蓝釉上再描金花的做法,俗称蓝釉描金。 蓝釉白花瓷器也是这时期的重要创造。一种蓝地白龙梅瓶,蓝地白龙纹盘,其特点是蓝白色彩对比强烈,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感。它与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的做法正相反,别具一格,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