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鹏 徐贵军
照片提供: 吴建庆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元世祖)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忽必烈在此广招天下俊杰,建立了“金莲川幕府”。1256年刘秉忠奉忽必烈之命在此选址建之,1259年城廓建成,命名为“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将开平作为首都。1264年,诏令开平为上都。次年,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后称大都),遂确定两都制度,使上都和大都成为元朝并列的两大首都。 在13世纪至14世纪的百余年的历史中,元上都不仅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许多亚洲、欧洲的商人、传教士、旅行家都曾来过这里,世界文明在这里汇聚,又从这里传向世界。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见证。
上都城的外城是用石片和土垒砌而成,内城为青砖和白灰构成。外城基厚达12米,残高5米多,周长约10公里、呈方形,古城的布局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以及护城河、御花园、方圆几十里的狩猎场等。元朝全盛时期,驻扎在这里的军民有十一万余人,城内曾有宫殿三十余座,楼宇、殿堂宏伟高大,鳞次栉比,工艺高超,金碧辉煌,是一座占地为半个故宫大的皇城。世界著名的旅游家马可·波罗到上都后曾在他的游记中写到“大汗所住之城曰上都,大而且富……”。目前依稀可辨的城建遗址与街道布局,清晰地再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格:一边是模仿中原皇城设计营造的富丽堂皇的汉式殿宇宫室,一边则是名叫“棕毛殿”、“毡殿”的蒙古包式宫殿。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立的这座草原都城,被专家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
1358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一代名城焚于战火变为废墟。他们焚烧的不仅仅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同时也使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随着战乱之火被付之一炬,这从某种角度上讲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悲剧。
为了有效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现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拨出专款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有效保护,并在当地建立了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对上都宫殿进行了考古发掘研究。目前,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启动,一座沉睡数百年的历史名城遗址渐露昔日辉煌,新建成的元上都蒙元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元上都遗址增添了新的景观和生机。
元上都遗址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特别是蒙古民族创造震撼世界的辉煌成就的最有力的实物见证。保护、研究和宣传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从世界文明交流的角度看,元上都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过伟大的作用,在古代中亚地区和欧洲的历史发展中,如果没有蒙古史,如果没有元上都的历史则是不完整的历史。因此,中国政府和内蒙古人民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是对世界文明历史遗产的保护,非常符合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