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福宝
马背民族指从小到大生活中以马为伴的民族。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塔载自己的文化、信仰、知识、传统等,“马使蒙古人拥有了世界”( 蒙古谚语),也孕育了马背文化。马背是游牧民族的摇篮,游牧人在马背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军队、人生和社会秩序。马賦予游牧人财富、性格、光明与梦想,孕育了游牧人的英雄主义和开放精神。离开马镫马背文化将无从谈起,可以说马镫是马背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没有马镫就没有马背文化。人骑在马背上据今不超过3000年,马镫的发明从根本意义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 中国人发明的马镫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
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作“中国鞋”,它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 重大进步, 对人类文明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此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给予高度评价:“很少有人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考古发现表明: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约在距今1700多年前发明的。鲜卑人起源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它是东胡部落联盟解体后于公元200年--公元589年兴起的。根据史籍记载:鲜卑发源于大鲜卑山,准确的地理位置是1980年7月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部10公里处发现的天然石室嘎仙洞,洞内石壁上刻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等人这里祭祀祖先的祀文,从而明确了鲜卑发祥地“大鲜卑山”“旧墟石室”准确的地理位置。公元一世纪未,匈奴衰落后,鲜卑乘势南迁,占据匈奴原来领地。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中即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最为强大,曾于公元386年--534年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148年。鲜卑人是东胡人的后裔。东胡最早出现于商代,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三世纪)首创草原部落联盟国家。蒙古族源于东胡族系,与匈奴也有密切关联。鲜卑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本民族勇敢勤劳的性格,又广泛吸收了汉族的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
马镫是由脚扣发展而来,脚扣是用皮系圆环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踏,是便于踏足上马的用具。它是由镫环(骑者踏脚的部分)和镫柄镫穿(将马镫挂在马鞍两侧)两部分组成。它的作用不仅辅助人上马,更重要的是在骑马时支撑骑马者的两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马的优势,尤其是保护人的安全。马镫有金银铜铁景泰兰等质地,种类繁多图案各异,以皮带系挂于鞍桥板两侧,为防止磨擦,镫带与鞍桥板相连之处垫有皮制的镫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游牧民族就发明了脚扣,至今之所以没留下脚扣的实物是 因为皮革易以腐烂,而金属马镫能经常年腐蚀还能存留下来。巴丹吉林‘阴山’苏尼特岩画中的马镫岩画已成为研究马镫发明和革新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代的古代波斯人、埃及人、米堤亚人、亚叙人、古罗马人、巴比伦人、希腊人都不知道使用马镫,甚至亚历山大率军征战中亚时,其骑兵双脚还没有任何支撑,双脚悬在马的两侧,手抓马鬃骑乘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朝阳的一座鲜卑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马具。包括马甲,马鞍,和一件瑬金铜马镫,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马镫。它由一个圆环和一段长柄组成,形状象一柄大钥匙。现今中国境内最早的马镫造型(单镫)记录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的墓葬中出土的一幅骑兵图中的釉陶俑左侧的单镫。1965年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公元415年)北燕贵族冯秦费墓出土的一对瑬金木芯直柄铜马镫(长24.5厘米,16.8厘米)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双马镫实物。这说明约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初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就出现了马镫。它是木芯长直柄包铜挂式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源头。早期马镫制作特征为“内为木芯,外包金属片,分别包皮革,镫柄较长,镫环呈现圆三角形或椭圆形。镫环的下边,即脚踏的部位,断面仍是和上部一样窄。大概是为方便足踏和增大足镫之间的磨擦,而有的镫则使环的下面力求变平或稍内凹,还有的从环的内侧,向外侧上几枚大的铆钉”。这个时期的马镫制造还有许多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和部位。合理的制作成镫底为平正形,向上为半圆形,在半圆形上方有孔,便以镫革穿过其。马镫的改进和制作过程,经过几百年游牧民族的发现和研制,到中世纪时已经形成为完善的马镫造型制作。1977年出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学路一座北魏王朝的陶制马俑虽然谈不上精美但它是中国马镫发明与使用历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献。它所处时代约为公元五世纪前期,在马俑的腹部绘有一对马镫,这是鲜卑人建北魏王朝使用马镫的实物见证。
还有一种说法: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见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匈奴墓葬。1961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出版了蒙古历史学家策·道尔吉苏荣的《北匈奴》一书。书中介绍了漠北数百个匈奴墓葬的出土文物,这些墓葬是上世纪20年代初50年代末苏联和蒙古的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墓葬分大型墓葬(贵族墓葬)和普通墓葬两种。在普通墓葬里发掘出马镫。这些墓葬的年代可以根据同时代出土的大量“五铢钱”和镌有“TLV”三个拉丁字母的铜镜来考证。道尔吉苏荣考证 出“五铢钱”为( 公元前 73年至公元前49年)汉宣帝年时所铸。带有老虎型和蜥蜴型纹饰的“TLV”铜镜,另一位蒙古学者认为是公元前一、二世纪时东汉人所铸,根据是东汉时的汉墓也曾出土这种铜镜。马镫究竟是汉人发明还是匈奴人发明迄今为止尚难定论。关于匈奴的族源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聚论纷纭迄今尚未解诀。无论源于商周间的鬼方、混夷,宗周时的猃,春秋战国时的戎、狄,还是西方的钟族;无论属蒙古族、突厥族,还是芬族或斯拉夫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它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无疑的。马镫是中国发明的。
欧洲最早的马镫出土于公元六世纪的匈牙利阿瓦人的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为主,阿瓦人来自内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其活动重点区域是阴山以北的草原,与鲜卑人及北魏王朝发生多次战争。柔然人战败后于公元六世纪沿欧亚草原之路西迁到匈牙利定居。因此,有西方考古学者认为:是柔然人从中国北方把马镫传播到欧洲, 阿瓦人的 马镫就是中国传统的直柄横穿金属马镫,或是有中国工匠直接参与为阿瓦人制作马镫。这进一步证明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约在距今1700多年前发明的。
二、靠着马靠着马镫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马背文化。
马背民族指的是从小到大,生活中以马为伴的民族。人骑上马背距今不超过3000年,没有马鞍、马嚼子、马镫,骑手就无法稳坐在马背上。马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马镫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游牧民族创造了马背文化,解放了骑手的双手和身体,上马下马如履平地。可以在马上动身自如,或手持弓箭,或转身射箭,或马上轮骑等等。马镫是牧人的人生起点,它的发明不仅使游牧男子获得了广阔空间,而且使妇孺老少都能够乘马骑射,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扩大了游牧人活动范围,使游牧社会分工和协作打破了性别和年龄的严格界线。在没有男子的条件下,游牧和轮牧也成为可能。从而也构建了蒙古骑兵大军团作战的稳固后方,为战争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成为可能。
靠着马镫靠着马人创造了非人的生理器官所能达到的速度。游牧民族驯服的马,其意义不低于当今发明的火箭和航天飞机。人要增强他的威力,一定要有高度和速度。高度能使人处在高屋建瓴的地位,也能增强人的胆魄力。来如风,去如电,攻击和防御的能力都大大提高。有了马,有了马镫,人类第一次获得的高度和速度,是对人的一次重塑。当骑手扬鞭纵马奔驰时,山峰、房舍、树木都从身边疾驰而过,离弦的人像箭,这是人享受到做人的一种威风凛凛,人的活性精神元素统统都被激发出来,人的自卑、怯弱、忧伤,这些惰性元素统统都被抖散,人变得生龙活虎,意气风发,心朝澎湃。因此,人类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
人驯服马是人类在古代完成的一项最为英雄豪迈的事业。马在动物中是属于烈性的,虎狼见了都相形见绌。人所以能驯服它,是因为它是食草动物。要驯服它非游牧民族莫属。别说驯服野马,就是调教马驹,也是万分困难,人骑上去,幼驹狂奔狂跳,非要把人从马背上摔下不可。懦夫俗子根本沾不到它身边,非力壮胆大者不敢担当此任。马不让人骑上它的背,用蹄子踢,甚至用嘴咬,牧人仗着一把鞭子狠劲抽打跨上去,掉下来,再跨上去,再掉下来。旁观者对此紧张场面,心中都捏着一把汗,那是马的野性与人力的拼博,也是马的野性与人意志的较量。有了马镫马就无法把牧人从背上撂下来,它便撒开四蹄狂奔乱跑,人在马上,左倾右斜,前仰后合,看似危险万状,但就是掉不下来。一次两次,马无法抗拒人对它的操纵,只好屈服了。从此,骑马无须择路而进,即可单骑、列骑、群骑,使妇孺老少皆能乘马。
三 、马镫增大了骑兵的军事作用传播到欧洲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马镫在战争中是连接骑兵与战马的马具。有了它人在马背上可坐可立,两手得以解放,增强了战斗力以及在马背上的稳定性,可以说它的发明和发现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马镫是游牧人生命的起点,它解放了骑者的双手,骑者无须再用双手紧握马鬃奔驰,真正意义上的骑兵由也此诞生。骑兵可在马背上弯弓搭箭或手持枪矛冲刺厮杀,亦可手持套马杆放牧畜群。有了马镫,骑兵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骑手可以在牧业生产中提高效率,动作自如,挥洒自如,马背上即可镫里藏身,又可套马,对驯服野马也起到巨大的作用。以当时为蒙古骑兵的迅速集结和分散的军事征战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加强了骑马的机动性和威协力,它对于蒙古铁骑蠃得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而也构建了蒙古骑兵大军团作战的稳固后方,为战争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成为可能。
公元374年,一支强大骑兵驰骋在现今乌克兰的东哥特国,把东哥特国的步兵方阵冲得七零八落,国王自杀,国家覆灭。他们就是公元一世纪末被汉人打败的北匈奴人。三百年来他们活动于中亚细亚,公元372年才由里海而西征服了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的游牧部落,继续西进。东哥特灭亡后,西哥特人如惊弓之鸟迅速退出多瑙河一带,进入罗马帝国本土最后灭掉了西罗马帝国。匈奴人随后占领了多瑙河流域,并于公元441年建立了东起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达巴尔干,北濒波罗的海的“匈奴帝国”。 公元451年,匈奴大帝阿提拉进攻西欧一直打到巴黎以南的奥尔良杀死西哥特国王。 公元452年,匈奴骑兵又越过阿尔卑斯山直逼罗马,罗马教皇亲自登门拜访才说服阿提拉退兵。
匈奴骑兵在欧洲纵横驰骋整整80年,马镫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人推动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的结果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系列实行封建制度的蛮族国家。匈奴骑兵的声势逼得西哥特人于公元376年退入意大利,揭开了“民族大迁徙”的序幕。两年后西哥特人发动起义击溃了罗马军队,罗马皇帝瓦伦斯阵亡。公元五世纪初,西哥特人又越过高卢来到西班牙重建西哥特王国,定居在西班牙的汪达尔人只得渡过地中海,到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他们在北非养精蓄锐十几年,于公元455年攻占罗马城。公元453年,匈奴大帝阿提拉去世,控制东哥特人的匈奴联盟瓦解,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半岛和达尔马提亚,建立了东哥特王国。公元五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和裘特等日尔曼部落乘机从北海沿海侵入不列颠东南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公元五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已丧失。这是欧洲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80年,是脚踏马镫疾如暴风骤雨般的匈奴骑兵用刀尖挑开了欧洲崭新的大幕。匈奴人的马蹄踏遍了欧洲,马镫也随之传遍了欧洲。
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提到:有一个流放到中国的土尔其部族也曾把马镫传到西方这个部族的骑兵由于装备了马镫十分剽悍。约在公元六世纪 时西迁定居于多瑙河与蒂莎河 之间。公元560年这个部族的骑兵威胁着拜占庭帝国。公元580年,拜占庭皇帝亲自训练骑兵,特别提到要仿制马镫。这是欧洲文献首次提到马镫。坦普尔还说,北欧海盗和伦巴德人也用过马镫。
英国伦敦出土一个由 北欧海盗带去的马镫 。欧洲常规军队普遍使用马镫是中世纪的事了。在中世纪步兵到骑兵的兵种演变过程中,无疑马镫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中国人发明的马镫推动欧洲进入骑士时代。总之,中国人发明的马镫为加快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做出重大贡献。2007年4月10日晚。
本文参阅书目:孛尔只斤·吉尔格勒《游牧文明史论》、王大方《鲜卑文化管窥:马镫的发明与人物双狮纹金饰牌考》、内蒙古博物馆编《走向世界》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