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研究>>报刊荟萃
  共有 435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内蒙古日报》刊载元上都的生态与环境

  发表日期:2007年1月8日          【编辑录入:admin

 


【标题】元上都的生态与环境

    【作者】徐进昌 
  上都城东北十里处,有片大松林(见《中堂记事》)。《清客居士》只记载:“阴阴松林八百里.昔山相传为界址。”据说为唐代种植,并作为中原汉地与边疆地区的界限。白玉廷《续演雅》中写道:“滦人薪巨松,童山八百里”。
  在上都城南,滦河自西向东流过,元人称上都为滦京、滦阳、滦都,即由滦河而来。河流潺潺。水草丰美。《玩斋集》、《至正集》有“驱车直接滦河水,千里青山半月程。”“北风卷雨城南去,明日滦河水又多”佳句。
  除滦河外,上都附近还有香河、簸萁河、闾河、兔儿河。《大明一统志》记载“香河,源于开平废县东北松林中,南流合入滦河。又有簸萁河、闾河,亦发源于松林中,而南流与滦河合。”
  上都地区属于低山正陵地带,海拔在1200米兰1500米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三面环山的金莲川是一个流水潺潺的开阔平原。背依卧龙岗,南望南屏山,东临牛心山(巴颜朱尔克山)、馒头山(天历山)、砧子山。山水相连,松涛吟唱。着实是个诱人的地方。
  在富饶美丽的上都草原上,生长着许多野生植物。金黄色的金莲花,·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夏季盛开,远远望去,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芍药花有红色、白色两种,非常美丽。“草地芍药出生软美.居人多采食之”(见《滦京杂咏》)。元代把芍药嫩芽制成茶叶,称作·滦京琼芽”.别有一番风味,常供上都宫廷饮用。上都的紫菊花尤为名贵.《滦京杂咏》中说,“紫菊花,唯滦京有之,名公多见题品”。花如翌色叶似剑状的马兰花,也比比皆是。塞外野花“长十八”,妩媚可爱,牧女经常采摘.插在帽檐下边。地椒草生长茂盛。“牛羊食之,其肉香肥”(见《滦京杂咏》)。上都草原上的蘑菇(又名沙菌)最享盛名。野韭花也白如云霞,点缀着绿草如茵的上都草原。
  在连绵起伏的草地,聚集着许多野生动物。野生动物除骆驼、野马、野驴、以黄羊、黄鼠最为名贵。上都附近湖泊、河流盛产鲤鱼、鲫鱼、细鳞鱼。飞禽有鹰、雕、天鹅、山雀、沙鸡、白翎雀等,白翎雀蒙言语称作“合翼鲁合纳”。此鸟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吗,自得其乐.俗称“鸳鸯鸟”:元代诗人有歌咏白翎雀的作品.在宫廷乐曲里,有以《白翎雀》为曲名的乐曲。
  白城子(元朝时称张加诺)一带的河流和小湖是鹤、鹧鸪和其它鸟雀群聚之地,这里鹤有五种:第一种鹤双翼较长,羽毛纯黑.和炭一样。第二种鹤的双翼比第一种还要长,羽毛呈白色,翅膀的羽毛像孔雀一样尽是斑点.不过是金黄色的,头颈红黑相间,非常协调。第三种鹤与普通鹤的大小相当。第四种鹤是小鹤,羽毛上天青色和红色条纹相互搭配,非常惹人喜爱。第五种鹤为灰色,体形较大,头上有红黑两色。关于五种鹤的记载,见于《马可·波罗游记》。在元上都西北部四十多公里,现在的白城子一带有一条峡谷,是大批的鹌鹑和鹧鸪的生活之地。《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大汗特意下令每年在这一带播种粟和其他谷物。严禁收取,以此供养鸟类,使它们不至于缺乏食物。大汗还下令造些小屋作为这些鸟雀夜间栖息之所。大汗还安排了看护人,在冬季撒喂粟子给雀吃。
  在元上都城内建有一座御花园,里面有肥沃美丽的草场,并有许多小溪流淌,其中。牧养的山羊和鹿都在这里往来觅食。御花园的鸟雀不下二百余种。
  从以上文献记载,不难想见元上都时期的生态保护理念。应该说当时营造绿色保护动物的观念是比较深的。保护自然,维护生态,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延续下来,直到近代草原生态保护算是比较好的。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金莲川草原仍然有着成群黄羊和狍子、鹿栖息繁衍,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各种得力的措施。 


上一篇:《人民日报 》刊载 昔日元上都 如今良种乡
下一篇:上都文化品派注册刻不容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8]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6]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