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史海纵横
  共有 959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蒙古汗位更迭与元朝皇位争夺

  发表日期:2006年12月29日          【编辑录入:admin


    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起,经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到忽必烈汗先后五人被拥戴登上蒙古的汗位。从忽必烈建立元朝成为元世祖起,先后又经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天顺帝、明宗、宁宗到顺宗有十一个皇帝登上帝位。蒙古汗位的更迭与元朝皇位的争夺充满了内讧、阴谋、杀戮和明争暗斗。根据历史资料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蒙古汗位更迭1206年(宋开禧二年)蒙古各在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起蒙古国家也客·忙豁勒·兀鲁思(大蒙古国)。1227年7月成吉转汗在率领蒙古军队攻打西夏时,驻军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病死于军中。(1206-1227)成吉思汗死后,暂由幼子拖雷监国。1228年,诸王贵族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畔举行大会,遵照成吉思汗遗嘱,推举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1229-1241)。窝阔台汗死后,中间经过五年的汗位虚悬和三年的贵由汗的统治(1246-1248)。这个时期,成吉思汗家族内部发生争夺汗位的矛盾,窝阔台之妻脱列哥那皇后利用摄政地位笼络宗族大臣,与谋夺汗位的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及与贵由有隙的长支宗王、拔都等明争暗斗,立其子贵由为汗(1246年)。贵由汗死后,术赤、拖雷后裔宗王与窝阔台、察合台后裔宗王间再次发生汗位争夺,贵由后斡兀立海迷失利用摄政地位,为主以窝阔台后裔继承汗位;由于长支钦察汗拔都的支持,拖雷之子蒙哥于1251年即汗位,汗权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1259年7月在围攻合州(今四川的合川县)的战役中,蒙哥汗为矢所中,死于军中。蒙哥汗死后,黄金家庭内又发生了汗位之争,当时留守蒙古都城和林的忽必烈的同母弟阿里不哥欲图谋汗位。当忽必烈得知蒙哥汗的死讯,并得知阿里不哥谋划继承汗位的消息后,为了争夺汗位,同时也因为军事上陷入困境,便答应南宋卖国宰相贾似道的求和要求,暂时结束了对南宋的战争,立即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撤兵北还。并不顾蒙古大汗继承的传统制度(召开有成吉思汗家庭各支系的诸王贵族参加的忽里勒台来决定大汗继承的人选),于1260年3月间在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联合西道诸王合丹、阿只吉、东道诸王塔察儿、也松格及一部分支持他的蒙古贵族,拥立他登上汗位,建立中统,是为元世祖,蒙古尊称薛禅汗。
  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负责漠南汉地的军国庶事,常驻今锡林郭勒盟南部。1256年(蒙哥汗六年),在大将刘秉忠的筹划下,在醒州(原金侍郎城)东滦水北修筑城廓宫室。经过三年的营建,修起一个新的城市,定名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忽必烈继位并定都北京为大都后,改开平为上都,他为每年夏处至秋末常驻的夏都。上都不仅是蒙古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次于大都的政治中心。
二、元朝的皇位之争1264年,忽必烈下诏更改国号,把蒙古汗国改为元朝,同时把统治中心由开平南迁到燕京,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之地。1272年(至元九年)又把中都改为大都,并宣布在此建都,大都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1273年(至元十年)元旦,忽必烈接受群臣朝贺,正式把都城迁往大都。1279年,忽必烈举兵南下,全面大举进攻南宋,取得胜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汗病逝,共统治中国34年。(1260-1294)忽必烈死后,皇室不断发生内讧,帝位之争立即表面化。特别是成宗铁穆耳以后,皇位争夺成为经常现象,而且越演越烈,在1308年至1333年短短二十五年内,就更换了八个皇帝。皇位争夺是和蒙古统治集团中实行汉法和反对实行汉法的两派势力之间的斗争,互为表里的,斗争结果经常牵动国家大政方针,造成朝政紊乱。由于皇室内部的争权斗争此起彼伏,政局不稳,严重影响了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忽必烈之孙甘麻剌与铁穆耳兄弟二人曾先后镇守漠北,拥有较大的兵权,成为帝位的主要争夺者。铁穆耳以曾受皇太子宝”欲继承帝位,其兄甘麻剌以嫡长孙当立也图得国。最后,由于伯颜等力主铁穆耳嗣位,执剑宣读忽必烈遗诏,对诸王施加压力,铁穆耳乃得即位,是为成宗,蒙古尊号完泽笃汗。铁穆耳的统治,基本上继承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成法,情况可以说没有什么变化。在此时期,基本上停止了对外战争,内部平定了海都、笃哇之乱。为了稳定局势,缓和农民的不满情绪,采取了一些扶植农业,减免赋税的措施,表面上保持了升平现象。(1295-1307)成宗无嗣,1307年(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死后,皇室内部又爆发了帝位之争。参预朝政的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欲以安西王忙哥剌之子阿难答继承帝位;右丞相哈剌哈孙等欲辅佐忽必烈曾孙,镇守漠北的怀宁王海山掌国。这场斗争以海山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杀阿忽台及卜鲁罕、阿难答,推举海山即帝位而告终。武宗海山(蒙古号曲律汗)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太子,相约兄弟叔侄世代相承。(1307-1311)1311年(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爱育黎拔力八达以法定继承人即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他倚重汉人文臣,力行汉法,尊孔崇儒,矫武宗朝弊政,力主以农桑为本,选人加强大司农司,掌屯田事宜,并于1313(皇庆二年)推行科举,令蒙古人色目具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使儒学和朝政有所振兴。在帝位继承上,仁宗背弃前约,令武宗子和世王束出镇云南,而立已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和世王束途径陕西,与其父旧臣参谋发难,事败逃阿尔泰山地区。(1312-1320)1320年(延佑七年)正月,仁宗死,英宗硕德八剌(蒙古号格坚汗)于1320年3月即帝位后,起用拜住为左丞相,整顿朝政,并命人纂集世祖以来累朝格例2539条,汇成《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为防止武宗后人争夺帝位,又将海山次子图贴睦尔徙居海南,以去其势。(1320-1323)1323年(至治三年)8月,御史大夫铁失、知枢密院事也先贴木儿、晋王府内史倒剌沙等相勾结,谋杀英宗于幄殿,开创有元一代弑君先例。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后,将也先贴木儿、铁失等处死。在位期间,能守祖宗成法,命译(列圣制诏》、《大元通制》、《世祖圣训》,赐百官遵行,并篆修累朝礼仪。但因滥行赏赐诸王百官,国用不足,实行入粟拜官,铨法亦乱。(1323-1328)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后,帝位之争又接踵而至。武宗旧臣燕铁木儿挟持群臣拥武帝次子图贴睦尔即帝位于京师。是为文宗,蒙古号扎牙笃汗。9月,泰定帝宠臣倒剌沙等在上都辅立皇太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形成两帝并存,相互争战的局面。至十月,齐王月鲁贴木儿兵围上都,倒剌沙大势而去,被迫奉皇帝宝出降。天顺帝政权只维持了一个多月。成了元朝的短命皇帝。这场斗争刚刚结束,明宗、文宗兄弟间的争权斗争又起。文宗即侠初,曾表示要让位于其兄和世王束,并遣使奉迎和世王束于漠北。和世王束不待回到京师,就急忙在南返途中于1329年(天历二年)1月在和林之北即位,是为明宗,蒙古号忽都笃汗。1329年8月,文宗亲迎明宗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之地,几日后,明宗暴死。后来,明宗之子舀欢贴睦尔即位后,称文宗是假让位之名,谋为不轨。文宗复即位于上都。在位期间,兴文治,尊儒崇佛;建奎章阁学士院。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推行儒学;并于1329年9月,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采辑本朝典故,仿唐、宋会要,编皇朝《经世大典》。这时,明宗、文宗两系的帝位之争仍在继续,明宗皇后八不沙被害,子妥欢贴睦尔先后被贬黜于高丽、广西。文宗位己子阿剌忒纳达剌为皇太子,以图继承帝位。(1328—1332)1332年(至顺三年)8月文宗死,皇后不答失里虽遵遗诏,传帝位于明宗之子,却舍长立幼,立明宗次子年仅七岁的懿质班为帝,是为宁宗。懿质班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短命皇帝就病死了。皇后不答失里于1333年(至顺四年)六月复立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为帝,是为顺帝(惠宗,蒙古号兀哈笃汗),但事先议定,要顺帝死后传位于文宗子燕贴古思。顺帝即位后,不拟实践前言,于1320年(后至元六年)历数文宗及皇后不答失里之罪,废文宗庙主,远徙不答失里于东安州,放燕贴古思于高丽。顺帝在位期间,曾提倡修史,诏续修累朝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至正条格》、宋、金三史等。元朝末年,爆发了以红巾军为首的各族人民反元大起义,摧毁了元朝的统治。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春,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同年秋,明将徐达、常遇春等北取中原,会师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顺帝)妥允贴睦尔携后妃、太子和宗室退往上都,史称“北元”。1369年(洪武二年)妥欢贴睦尔遣其丞相也速进攻通州(今北京通县),被明将常遇春击败。明军乘势进逼上都,俘北元宗王庆孙(庆生)、平章鼎住。妥欢贴睦尔退守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岸)。明军占领上都,建开平卫。翌年,明朝东路军向妥欢贴睦尔驻地应昌进攻,北元重要据点兴和(今河北张北)失守,应昌危急。夏历四月,妥欢贴睦尔卒于应昌。(1333—1370)
参阅书目:《蒙古族简史》(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写组》)
作者:李守华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上一篇:答都红英
下一篇:《金莲川幕府》史话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257]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90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3045]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6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