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方学研究>>地方学专家
  共有 8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文明互鉴,地方文化建设的亚洲盛会

  发表日期:2024年11月18日      作者:徐进昌 殷继红     【编辑录入:admin

 

 

 

金秋十月,由茫茫锡林郭勒草原,赶赴北京,应邀参加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与《中国地方学建设联席会》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亚洲的地方文化研究盛会,牵动着祖国北疆的学子。为北疆文化发声,表达锡林郭勒草原学仁的一份心声,贡献一份锡林郭勒人地方学研究的一份成果,我们赴邀了这次亚洲的地方学盛会。

“保护文化遗产 文明交流互鉴”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我们应邀参会。此行向研讨会提交了两篇论文。殷继红《地方学建设与地域文化研究的立论与思考》。徐进昌、殷继红《浅谈地方文化的延伸性与晋文化、锡林郭勒文化间的关联》。

 

 


 

我们既是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研究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也是锡林郭勒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锡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来的双向修炼,为此行积累了底蕴和素养。提交的论文和作为嘉宾发言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受到学界广泛好评,也赢得《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新闻网》等国家媒体的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关注。

殷继红安排在靠前的位置,在研讨会作了主旨发言。与国内外地方学著名专家共襄地方学发展与文明互鉴,论文与发言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许。

北京史研究会孙冬虎会长作了现场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殷继红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草原游牧文明,有遗址,遗迹,岩画,民俗风情等,尤其是结合她自己的生活展现了不同于农耕文明的画卷。

元上都和元大都都是同一个设计者刘秉忠,元上都和大都北京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希望殷老师以后加强和我们北京有关方面研究单位,高校等合作”。

 

 


 

《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等纷纷作了报道。

《人民日报》记者施芳在报道中关注了“地方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地方学建设的“许多新见解、新看法”,特别点到了徐进昌、殷继红论文的见解“地方文化的延伸性及其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项江涛报道殷继红的主旨发言说:“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殷继红认为,地域文化表现为地方性的文化现象,是通过特定地域的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的。上都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融会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兼收并蓄、融汇发展、和而不同、多元共荣的特征。”这是多年来我们做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我们的地方学建设理念和建树,得到了高度认同。

地方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众多地方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积淀,点亮了人类文明的星空。传承文化遗产,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共创人类共同体的文明和繁荣。

在亚洲地方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我们受到高度的尊重。我们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均列入参加研讨会的机构名单。在亚洲地方学平台有着一席之地。会议合影时总会把我们请到前排中间位置。称徐进昌先生为徐老。彰显了对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地方学研究的一份认可和赞许。我们一个地方区域的民间学术团体,受到如此礼遇,倍感亲切和温暖。晚秋之际,却让人感到一丝丝地方文化研究的温馨。是地方学建设的平台让我们与亚洲的地方学著名专家、学者们共举盛会。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厚重让我们充满了自信!居庙堂之高,从首都北京俯瞰亚洲,眺望世界,锡林郭勒地方学的风采熠熠生辉。

 

 


 

研讨会聚集了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的地方学研究专家、学者,上百人与会。聚集论文65篇。为“保护文化遗产 文明交流互鉴”发声,展现了亚洲地方学建设的众多方面的学术成果。锡林郭勒的地方学研究学术水平得到了展现,为中国地方学建设贡献了一份锡林郭勒力量。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友、嘉宾,地方学、地方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交流探索,文明互鉴,得益匪浅。

国内外的地方学研究机构大多设立在大学学府之地,也有是独立机构或民间团体。国内众多地方学机构一部分是有编制的,政府拨款,民间团体无编制无拨款。北京联合大学设立北京学研究所。温州学研究所隶属宣传部。内蒙古的河套文化研究会有20多个编制。鄂尔多斯学有5个驻会工作人员。赤峰的红山文化设立在赤峰学院。各有不同,多种现实,没有统一规范。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地方文化的文脉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上都遗址研究中大量的诗词和文化散文、历史散文是锡林郭勒文学的富矿,是中华文化的高地所在,值得高度的关注和文学书写。

北疆文化与文学必须从草原特有的优势出发。上都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性的课题,我们草原得天独厚,本土学人站在世界性的课题的高地上,这是我们的一种优势。我们锡林郭勒和内蒙古本土的笔杆子,应该着墨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我们应该有无愧于这方净土的史诗般的大作,而不是晦涩朦胧的小情小调。

这次是参加第三届亚洲地方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亚洲地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曾如期与会,只有第二届因为疫情无法前往韩国赴会。锡林郭勒的文人学子,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新古体诗三首,明志抒怀,作为此篇短文的收笔。

《进京赶考》:

千里迢迢进京城依恋绵绵上都梦

两届亚洲地方学草原学子大漠声

考察钟楼记忆远上都文化旗帜明

我辈治学访圣贤上都大都牵长城

地方文化情 》:          

亚洲论坛论文化  钟楼唤醒学者情  

上都文化擎旗帜  锡林郭勒连北京  

上都大都根连根  中轴线上中华情  

两都驿路传佳话  上都学子论滦京

《大都赶考》:

滦河牵手两都地,金莲遍野恋帝王。

游牧文化兴才女,上都研究大文章。

地方文化彰国脉,赓续文明中华强。

亚洲论坛两赴会,文明互鉴兴东方。

 

20241025

 

中外地方学研究专家聚会北京研讨亚洲地方学建设



上一篇:作好地方文化研究的学问 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力量
下一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6]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