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草原新歌
  共有 89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一片蓝天》序言

  发表日期:2024年4月7日      作者:里快     【编辑录入:admin

 

 

 


 

 

徐进昌同志的《一片蓝天》就要付印了,这是他的第二个文集。

一个电话打来,他问我可否作个序?他在写草原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有深度,有特色,在散文、随笔、杂文、诗歌、文艺评论、纪实文学和社科论文等多方面的创作,都令人关注。他的文集出版,我是有话想说的。

我在锡林郭勒任职期间与徐进昌同志相识。他曾在乌珠穆沁草原下乡插队多年,后来相继在东乌珠穆沁旗第二中学、物价工商局和组织部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调到锡林郭勒盟盟委组织部,先后任盟委组织员、盟纪委研究室主任、盟审计局纪检组长等职。他是个有思想有见识有才华的人,是个孜孜进取,多有建树,多有成就的人。

他在乌珠穆沁草原生活八年,与蒙古族牧民朝夕相处,深受游牧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熏陶,对草原对牧民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和文化上的认同。那时,他即主办知青报《站在最前线》,成为用笔描述草原社会人生的报人。

八年的知青生活,他与草原与牧民结下了永远解不开的情结。这段青春年少的生活,影响了他一生的情感和节操。他在《走进草原》中充满激情地写到:“草原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草原有着宽容大度的豪爽,草原有着宁静致远的深沉。它有大海一样的体魄,却多了大海没有的安宁。大海总是让人有几分警惕,草原总是让人安心。站在草地上,人是踏实的。它当之无愧是绿色的摇篮。”

由两位蒙古族牧民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牧民把他选为阿拉山宝力格大队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农场场长。草原的风雪严寒锤炼了他,草原的蓝天草地哺育了他,草原醇厚古朴的民风熏陶了他,他深深地眷恋和热爱着草原。既使离开草原到城市工作以后,二十年、三十年,魂牵梦萦,他的心还是离不开草原。

工作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创造性地工作,每一个岗位都创造了一流的成绩,经常作为典型经验和理论研讨文章登载在各类报刊上。由此,他成了地方和国家多种报刊的通讯员、特约记者、编委,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八十年代以后,他又在文学方面一展身手,在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电视专题片、诗歌、评论等多方面多有建树。散文《走进草原》被内蒙古新闻网、中华阅读网、幺妹妹朗诵艺术论坛、古典文艺论坛、陋室居论坛等多家网站转载,并被列为《走进草原》网的首篇。《百灵鸟的原野》获由《散文选刊》、北京古风文艺研究所主办“古风杯”华夏散文优秀奖。《纷纷人世  朗朗乾坤》、《文人与官场》、《权势与道德的对话》被选入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永远的毛泽东》被选入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颂诗大典》。书法作品也获得内蒙古《松鹤杯》三等奖。

近年来,他创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元上都文化》网站,专注于元史研究并取得了令史学界和地方党政部门瞩目的成果!他在蒙元文化历史地位和文化定位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新华网、解放日报、大众科技报、蒙古民族论坛等媒体广为转载。有关论文在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上评为优秀论文,他也被选为草原文化学会理事。作为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名干部和文化人,他对蒙元文化研究怀着一份神圣的责任感,为弘扬中华民族上都文化的优秀成果,他作出了孜孜不倦地努力!

元上都作为大中华的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上都无可置疑地成为融汇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集成地。现在已列为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我在锡林郭勒分管过一段文化工作,对研究会的工作是支持和赞赏的!我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题了词:“史海浩淼,文化一脉,潜心研究,光辉后代!”

 

 

 


 

《一片蓝天》是作者多年来关注社会人生的力作。他高度的文化敏感,深刻的思想辨析,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使得作品的字里行间,闪烁着智者的光点。这是和他多年来在多个领域工作,工作用心,善于思索,勤于创作分不开的。这也是涉世尚浅的人,或者飘浮在表层的人,局限在狭小界面的人难以作到的。

《天亮了》、《百灵鸟的原野》、《小草》、《亲近南海》等自然风光的描述,体现了他独到的对大自然的洞察和解读。

“早起的鸟儿开始了一声两声的鸣叫。勇敢地飞翔,振翅划破了黎明的夜空。接着,鸟叫声不时响起,振翅高飞的鸟儿兴致高昂地迎接着黎明。是鸟儿把黑暗了一整夜的草原叫醒啦!”(《天亮了》)

“一盏灯,点燃了一片生机与活力,那跳动的灯光多象一颗明亮的心。”(《灯》)

“你看那水花,不是水的缀满银光珠宝的衣裳吗?你听那声响,不就是水的歌唱吗?是浪花让水敞开了心房,让水展现了梦幻般的理想,把水的生命演绎得华丽、欢快、壮阔、辉煌!”(《浪花》)

他对大自然的记录和描画往往充满了激情,一片深情地与大自然对话,交流,使人在水光山色中体味到了人生的脉搏和心跳!情景交融,深思而薄发!

作者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表露。“和鱼儿游在一起,和珊瑚亲近相处,那是一个美妙的世界,真正让人体验到大自然的深广博大奥妙无穷。”“鱼儿是游泳的祖师。和鱼儿同游,人类自然自愧不如,再也没有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的傲慢和骄横,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平和的心境与水族相处,相对,共度美好时光!”(《亲近南海》)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在作品中也有深厚的体现。“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每个人生都拥有着光明。”“一个婴儿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第一次表达,第一次倾诉,第一次作为,第一次展现,第一次豪迈,第一次辉煌。”(《生命之光》)

“我们向所有的好人问候:你累了,辛苦了!你是人类的脊梁!祝福每一个好心的人!”(《英雄离我们不远》)

“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应该让自己的生命之火好好燃烧,闪烁出自己的光亮。太阳再亮也只是太阳,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生命之光。无论光亮大小,但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要失去自己》)

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使他时有大声疾呼的呐喊,但更多的是简洁明快的记叙下涌动在深层的激流澎湃。他在《也说恭禧发财》中写到:“在一个贫穷的社会向富裕迈进的年代,在人们忙着早一天把钞票装满口袋的岁月,人们突然发现穷困是那样的寒酸,那样不入流。原以高尚的情操和气节为追求,突然间带头致富成了最响亮的口号,恭禧发财成了最时髦的祝福。”他主张“我们呼唤富裕的同时,不能忘记呼唤道德和秩序。恭禧发财的前提应该是恭贺上进和志趣高尚。”

他小时候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农家,生活的磨炼和人生的坎坷,使他得到历练,也多了层超过一般人对社会人生的领悟。工作后在多种部门工作,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多了几分清晰和理性的把握。所以,往往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多了几分深刻,少了几分浮浅;多了几分辩证思维,少了几分片面认识;有了分寸,有了力度。往往能够一针见血,一矢中的。多了豪性,少了拘泥;多了大气,少了萎靡;多了壮阔恢弘,少了消极悲观。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染。既使伤感哀痛,在悲凉之外,也隐约可见拍案而起的身影!

他怒斥和嘲笑专权腐败的庸俗之辈。他写到:“在皇权至高无上的社会,在一个专权者可以骄奢淫逸无所不可为的年代,皇帝周围聚集了一群宠臣,装聋作哑,惟命是从,唯恐马屁拍得不够,昏庸无能而又装腔作势,男盗女娼偷鸡摸狗一副草包却又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对皇帝的新装癖极尽奉迎拍马之能事,把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不成体统。”(《读〈皇帝的新装〉》)

他在《读书与鉴赏》中写到:“我们的文艺作品既然是属于人民的,就应该是健康向上的,鼓励人激励人引导人创造美好的社会人生,而不是让人颓废、堕落、厌恶社会人生。美好的社会人生靠社会的人共同创造。真善美应该永远是人类高举的旗帜!”

文如其人,徐进昌是一个有很强责任心的人,对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他是用心血写作的。关注社会人生,呼唤正直善良,鞭笞丑陋,嫉恶如仇。他的笔下,有对社会各个层面的透视,有对人生修养的感悟,有对世态炎凉的解剖,字字句句都闪烁着对社会人生的热爱。时有激昂之语,绝无颓废萎靡之音,充满了大气,浩气,正气,读来对人生的修养不无裨益。

他对学习、休闲、亲情人们生活的多方面给予了浓厚的关注。在《休闲要有质量有品位》中说:“休闲要多些闲情雅致,有益身心附合风雅。切莫无所事事,无事生非。休闲时学习一点,锻炼一点,会使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品位。”

他呼唤暖暖的一份人间真情。他在《给亲情留下一份空间》中写到:“从心上远离了亲友的人,只会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而牵挂别人,乐于奉献,才会使人生充实。事事想着别人,心中有一片亲情友情的阳光,就会拥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他崇尚知识的价值。“知识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知识浅薄,没有学问,会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人只有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在辽阔的天地里翱翔。”(《学然后知不足》)

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言中有物,绝无晦涩难懂之笔。或气势澎湃,长歌激荡,或精刻细画,栩栩如生,或心俏身轻,神采飞扬。人们多见的街头树,诗人看到的是树那“守住自己”“在哪都要绿”的品格。“整天和灰尘喧闹在一起,你绿意不改,守住自己,作一个环保的卒子,用整个身心,撑起一片绿!”(《街头树礼赞》)

“小草从不孤傲,总以群体的方式存在,编织着大地的绿色。”(《小草》)

他也写些四言七言诗,但以新诗为主,长短不拘,肆意纵横,琅琅上口。他讲究结构的布局大体整齐,作到大致压韵。散文化的倾向和类似散曲之类的体裁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

对文化热切关注。他总是从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出发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他在《值得注意的主仆文化现象》中写到:“在今天,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时代,大量的帝、王、将、相和忠实奴仆、家奴、门客的文化形象频频亮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是人格的多样性,弥补了革命时期工、农、兵高、大、全形象?还是又一轮的主奴结合,皇权、贵族权、富商权和黎民百姓,达官贵人和芸芸众生?”他指出,“文化属于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历史的沉淀和结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宝贵遗产。”“在现代化建设中缺少文化底蕴,必然是浮躁的浅薄的脆弱的。”(《长上文化的翅膀》)

以上的评论也许只是挂一漏万,一篇短文实在是难以详尽的。希望徐进昌同志的《一片蓝天》使每个读它的人心头都得到一片蓝天。

最后,我想以作者的《浪花》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短文:“心中有首歌,早就想写给浪花。浪花是欢乐的音符,总是跳跃着,奔跑着,扬起簇簇水的花朵。”

愿《一片蓝天》的一簇簇水的花朵为文学的历史长河谱写下一首新歌!

 

 

 

编后:2006年《一片蓝天》文集才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中《蒙元壮歌》辑上蒙元文化作为专题呈现给读者。


 

 



上一篇:礼赞银装的世界
下一篇:蓝天下吹响的理性号角----读徐进昌《一片蓝天》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184]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311]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495]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755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