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一路走来,踔厉前行,走在地方文化探寻的路上。 负之重,力之单,不胜感慨! 自2003年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二十年的年度总结和大事记拢起来,28万字。我们没有负光阴。我们为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尽了绵薄之力。为这一方净土揭开了历史文化研究的新的一页! 二十周年,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走过了从起始到发展的不平常的岁月。回首往事,每一年总结时的回首,总有几句感慨。为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作一点探讨和阐述,尽一份我们的绵薄之力,把我们的情志托付给岁月。 每一年的几句话,汇集在这里。有我们的心血,有我们的情趣,有我们的热爱。写给锡林郭勒,也是留给自己。
200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1月28日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和顾问。 中国元代大帝国的上都,建立在滦河河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深处。 在大草原的怀抱里,龙岗隐约起伏,滦河蜿蜒曲折,金莲花开满绿色的草地,宫殿楼宇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处处显示了帝国天威的不同凡响。 上都初建于公元1256年至1259年间,于公元1358年遭受战火破坏,曾称作 开平府,是圣龙起飞之地。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即大汗皇位,后来又有元王朝的五个大汗在此登上皇帝的宝座。上都,作为元帝国的都城,历经百年的辉煌,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有重大建树的百年风云。十三十四世纪的百年间,这里的每一个号令,都会传遍欧亚大陆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元帝国的国土;这里的每一项举动,都会受到世界各地的格外瞩目。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骄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在这片浸润着中华文化辉煌传统的草原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奋进的征程中,人们有理由相信,弘扬优秀的上都文化传统,必将增添我们创造现代文明的力量!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依法成立。研究会是蒙元文化研究的专业民间团体,是会员间联络、交流并与国内外学者和相关机构联系、沟通的桥梁。 研究会的宗旨是:推动蒙元文化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与全国各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提升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的蕴涵和在人类文明建设中的影响。 业务范围是:加强上都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推动蒙元文化研究的相关人士,专家、学者和部门的联络、沟通与学术研讨,编辑出版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相关资料、论文和专著,兴办宣传元上都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相关产业。 研究会主办《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和《元上都文化》网站(http\\:www.shdwh.cn),作为蒙元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学术阵地。注册有“上都文化”商标。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欢迎各行、各界、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参与。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各方面的投入,保证把上都文化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开发好,研究好,维护好,发扬好,造福于当今的经济文化建设,造福于子孙后代! 联系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上都街源盛小区9号信信箱 邮编:026000 银行帐号:中国银行锡林郭勒分行 1593-17870428091001 电话:0479-8260210 8267568 E_mail:xjc1948@126.com
2003年1月28日在锡林浩特市中央大街一号召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通过元研会章程,选举产生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顾问乌恩其。 3月13日,中共锡林郭勒盟宣传部批复成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认为元研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研究元上都历史文化,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利于提高锡盟的知名度”。 4月22日,锡林郭勒盟行署民政局依法核准下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F0028)。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 。 12月8日,中共锡盟委办公室“信息专递”第6期充分肯定了元研会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12月26日,《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创刊编发第一期主编徐进昌,编辑李慧兰、孙永斌.评述了元上都的生态与环境保证,考证了元上都遗址,论述了元上都景观与开发。 l2月28日元研会参与发起在京蒙古族第24届“那达慕”上都文化主题盛会,理事长徐进昌与会并接受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 2004年2月,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刘卓志题词: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蒙元文化海纳百川。 上都研究功德无量。 2月5日,锡盟委、行署肯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创性的工作,授予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全盟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 2月12日,时任盟委书记对《上都文化研究》第一期《元上都生态环境保护》一文作出指示;“盟围转办与蓝旗党政领导参阅”。3月,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著名作家李魁为元研会题词:史海浩淼 文化一脉 潜心研究 光耀后代 5月18日,《上都文化研究》第二期编发。阐述了蒙元上都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考证了忽必烈年谱,元上都宫殿。 6月2日,锡盟民族文化大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快讯》第9期转发了元研会《关予元上都文化近期工作的几点意见》.对“上都文化”商标注册、为元上都遗址设置标牌、召开学术研讨会建议作了充分肯定。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其木格批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提出的意见甚好.” 7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文化新干线栏目播放采访理事长徐进昌谈话录音,宣传了元上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8月26日,元研会注册开通了“元上都文化”网站(域名,www.shdwh.cn,通用网址:元上都,网络实名(元上都文化),上都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增添了一条直通全世界的便捷通道,蒙元文化研究多了一个现代化信息为载体的阵地。 10月1日,《上都文化研究》编发第三期。论述了元上都作为元王朝政治基石的作用,提出了元上都建筑与修复的设想,阐述了蒙古族、民族精神的头领观,回顾了“金莲川幕府”。 10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元研会申办的“上都文化”商标。 12月9日,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田学臣为研究会题诃:蒙元文化历史悠久 挖掘研究任重道远 12月12日,元研会顾问、原锡盟委书记、内蒙古人大常委道尔吉帕拉木为研究会题词:精心研究元上都历史文化遗产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2005年1月1日,《上都文化研究》第四期编发。对蒙元文字和兆奈曼苏默作了考证,论述了蒙元时代的文化艺术。 2月5日,成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北京联络处。研究会秘书长齐·斯秦巴托兼任主任,周军任副主任。 2月9日,元研会顾问乌恩其因病医治无效在锡林浩特逝世。研究会送花圈致哀祭奠。 2月25日,锡林郭勒盟民族文化大盟建设领导小组、锡盟委宣传部评选《上都文化研究》为优秀报刊,表彰《上都文化研究》报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贡献。 5月9日,《上都文化研究》第五期编发.论述了上都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重要地位,考证了“铁幡竿”和元上都建筑折射的文化心理记载公元1263年5月9E开平府正式成为大元帝国的上都。
2006 年 2 月 23 日在全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元研会获全盟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奖。中共锡盟委宣传部、中共锡盟委外宣办对元研会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方面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广泛深远的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元研会“ 2005 年度全盟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奖”。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为元帝国故都所在地的学术团体和蒙元文化研究的专业机构,提出了“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元上都是元王朝的政治基石”、“蒙元文化之学问”等多方面的学术观点,把上都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向学术界和整个社会提出,对中华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受到了新华网、解放日报集团网、中蒙科技经济合作网、关东在线、蒙古族论坛、大众日报、中国教育联盟网、全球 ceo 、中国地方学信息、中国广播网、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文章广为转载。 “元上都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网站广受业界人士称赞。它的专业性、公益性、科学性和群众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不少专家学者和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爱好者与元研会联系,或投递论文,或提出意见建议,或请求解答疑难问题,表达了对上都文化研究的广泛关注和对元研会的信任与关爱! 《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影响不断扩大。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报,它的独特性、专业性、知识性受到广泛好评。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下,《上都文化研究》报高举的上都文化的旗帜和带动的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氛围,成为文化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积极参与全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的活动。参加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和首届鄂尔多斯文化研讨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元研会在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锡林郭勒草原作为蒙元文化的发祥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2007 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坚持上都文化研究,积极推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和“元上都文化”网站进一步发挥作用,上都文化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7年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有风雨,有阳光,有坎坷,有希望;我们耕耘着,我们收获着;上都文化一直是飘扬在我们前面的一面灿烂的旗帜,引领我们前进!不言放弃,不敢懈怠! 2008 是元研会大力推进学术交流的一年,是整理和汇集上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年。年内三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集结近年来上都遗址研究和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正式出版了蒙、汉文两部《上都文化研究》。伴随着多方面的困难,却取得了难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多方面工作的发展。 “元上都文化”(http://www.shdwh.cn)网又一次改版,作用进一步拓展,成为蒙古文化文史类仅有的两家专业网站之一。在大力推进上都文化研究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的学科命题。为元上都遗址“申遗”,和地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做出来弥足珍贵的努力! 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2008年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学术研究和推进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集结近几年上都文化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了蒙、汉文两部《上都文化研究》。组织得到发展,学术成果不断,在艰难条件下学术研究走向了正常发展路程,呈现了坚韧的活力和旺盛的发展的前景!
2009今年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的七个年头,经过坚韧地努力,取得了点点滴滴的进步。2009年是呈现学术成果,收获学术研究业绩的一年。上都文化研究的多方面的论述以《上都文化研究》(蒙、汉文)结集出版面世。参加区内外全国性、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论文受到好评。研究会在学术界开始有了一定名气,一些开创性的学术观点受到一定范围的认可。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上都文化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面对上都文化研究这项大工程,我们只能是以平和的心态,一点一点的作出自己的努力! 回顾一年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学术上有了一点成果;但今后的工作不容乐观,诸多条件不具备,学术研究的进步还需要付出艰辛地努力! 2010今年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的七个年头,经过坚韧地努力,取得了点点滴滴的进步。2009年是呈现学术成果,收获学术研究业绩的一年。上都文化研究的多方面的论述以《上都文化研究》(蒙、汉文)结集出版面世。参加区内外全国性、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论文受到好评。研究会在学术界开始有了一定名气,一些开创性的学术观点受到一定范围的认可。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上都文化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面对上都文化研究这项大工程,我们只能是以平和的心态,一点一点的作出自己的努力! 2011一年来,坚持不懈地用心作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地方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追寻文明殚精竭智。积极参与各方面学术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元上都文化”网站阵地作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 岁月如梭。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向前行进着,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走过来自己的第9个年头。
2012,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十年的成长有了初步的根基。2012,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内蒙古有了首项世界文化遗产。2012汇集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出版了《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有关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滦河文化和区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的学术课题。2012,是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收获之年。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地方学信息》和《内蒙古晨报》“悦读”、《锡林郭勒日报》“文化”专版等大量报道了元研会的学术研究成果。 2013年如约而至,我们希望新的一年条件会好一些,收获会多一些。 上都历史和文化研究没有穷期。 2013 是深化上都文化研究和地方学研究的一年,是元上都文化网持之以恒发挥上都文化学术论坛作用的一年,是面对困境坚毅前行的一年。年内参加了《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和《内蒙古地域文化研究(首届)学术研讨会》。对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作了阶段性的探索。对上都文化研究学术团队建设和文化工程项目启动作了基础性准备并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元研会理事长被锡盟委行署评为元上都“申遗”先进个人。年内新增了元研会会员和理事,补充了新的力量。年内元上都文化网文章总数达到875篇,新增66篇。浏览人数达到268062,新增3294人次。 2014 上都文化研究走过了12个年头。随着两年前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上都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正在筹划,作为地域文化建设正在开启。2014秋季参加泉州“地方学走向世界”的学术研讨会,伴随国内外地域文化研究的进程,元研会走在第一方阵。上都文化研究正在融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建设的学术领域,学科建立正当时。学术研讨紧随前沿脚步,学术研究正在坚实推进。“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的上都文化专业学术阵地作用日渐显现。蒙元文化研究的展开也有多方面的收获。 一年过得真快。我们力所能及地作着上都文化和地方学方面的研究与探寻。也许作学术免不了有几分冷清和艰辛,但也不乏丝丝的宽慰,毕竟我们的耕耘也有着些许的收获。但愿文化研究事业终会不断前行。
2015 是研究会深入学术探索的一年,积极参与了各省区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探索,积淀和扩充了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实力,提升了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依托“元上都文化”网和“元上都研究”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有力扩展了学术交流强度,是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一年。年内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浏览人次达到275572,新增3742人次。元上都文化网文章达到1003篇,新增文章61篇。 一年又过去了。作为历史文化研究团体,探寻历史的心灵,触摸文化的真谛,不怕寂寞,耐得清苦,我们在行进着。 12月31日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年底文章达到942篇,年内新增67篇。浏览人次达到271830,年内新增3768人次。作为一个文化研究专业网站,坚守着自己的应有的品味和职责。 一年过得真快。我们力所能及地作着上都文化和地方学方面的研究与探寻。也许作学术免不了有几分冷清和艰辛,但也不乏丝丝的宽慰,毕竟我们的耕耘也有着些许的收获。但愿文化研究事业终会不断前行。 2016 逝者如斯夫!2016过得真快,好像好多事都还没有来得及作完。上都文化研究需要做得事情很多,这幅担子太重了!我们区区一个民间团体,深感力不从心啊!年内,我们精心筹备参加了北京《中日韩地方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徐进昌、谷海峰、李建文为研讨会撰写了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的现状与展望》,由李建文在大会作了发言。温茹雅撰写并提交了论文《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传承与创新》。两篇论文受到研讨会好评并编入研讨会论文集。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了解国际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向世界阐释上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包玉瑞应邀代表元研会参加鄂尔多斯“一带一路与鄂尔多斯发展学术研讨会”并撰写了《鄂尔多斯:新丝路 承机遇 大作为》在研讨会交流。 继续发挥“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地域文化专业学术网站的作用。 年内,网站访问总量278932人次,新增3360人次.文章总量达到1054篇,新增51篇。 光阴如梭,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已经走过12个年头。我们初步拢了一下对“上都文化、 锡林郭勒文化和地域文化、地方学理论的阐述、探索与建树”,初步梳理了12篇相关的论述。12年坚持不懈,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徐进昌理事长倡导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和深入阐述,作了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对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学科理念和理论架构作了初步的探寻。上都研究从此走出了单纯考古、考证的阶段,揭示元代上都标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开启了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篇章,走上了构建地域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学科体系的探寻之路。从2004年5月到2016年7月12年间的12篇学术论著体现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锡林郭勒本土文化人对地域文化的建树。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十年如一日,执着地探寻上都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 一年一度作总结,成果代表过去,着眼还在未来;但愿我们的上都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事业,每年都会有所前进,有所进步! 2017年,在缺失众多条件的情况下砥砺前行,我们坚守了研究会的多方面工作。对研究会成立14年来的整体情况和取得的初步学术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对研究会在地域文化和地方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归纳。撰写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述和探寻 》两篇学术论文并被编入中国地方学联席会主编的论文集。应邀参加了“北京 . 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 和《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交流会》,拓展和深入了学术交流,在深耕地方学学科建设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维护和坚持了“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运行。虽被暂停数月,《元上都文化》网站截至12月31日浏览人数290425,年内新增1493人次。网站文章总数1097,年内新增43篇。 一年过去的很快。在缺失众多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坚守着。总结工作是为了新的一年还能有所作为。虽然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仍然不敢言弃,上都文化研究和地方学建设总应该有所前行。 2017 上都文化商标续展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上都文化商标使用开始第二个十年。 2017、11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接到国家商标局来函确认:“兹核准第4183489号商标第41类续展注册。续展有效期至2027年11月27日” 。(tmxz20160000141224xzhz01)自此上都文化商标使用开始了第二个十年。 核定服务项目(第41类):安排和组织学术讨论会;组织文化或教育展览;书籍出版;在线电子书籍和杂志出版;电影剧本编写;录像带发行;摄影报道;公共游乐场;文娱活动;经营彩票。
2018是坚守与努力的一年。不畏困苦,励志前行,在学术研究方面,力求有所建树。年内撰写《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元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等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了2018.元上都暨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作研讨发言,得到广泛好评。上都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入《地方学研究》第一期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对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的阐述与探寻——以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编入《地方学研究》第二期,有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补充新的力量,筹划地方文化研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坚韧前行,坚守地方文化研究这方净土,不弃不离。上都文化研究走在路上。 维护和坚持了“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运行。虽暂停数月,网站文章总数1140,年内新增43篇,于上年持平。《元上都文化》网站截至12月31日浏览人数315046,年内新增24621人次,是上年新增人次的16倍还多。 一年过得真快,上都文化研究的路上,脚步没有停下。只要希望还在,锲而不舍,光辉就会在前面。我们坚守着。我们努力着。 2018、11、24在“元上都文化”(www.shdwh.cn)网《地方学研究》开辟“锡林郭勒文化”专题,我们觉得是时候了。也许并没有经过什么人物批准,或许又会妨碍了什么人的利益,惹来什么麻烦,那也顾不得了。我们是搞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就要讲科学,讲实事求是,讲不信邪!关于锡林郭勒文化,元上都文化网年内已经发过多篇文章。如:《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链条》等。这些文章在“第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和北京“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受到应有的认可,被收入“论文选编”或在学术研讨会宣讲。这已经证明,“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的提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们提出“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明。作为一个作文化研究的锡林郭勒人,出自对锡林郭勒的热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学问,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方学是一门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 区域文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形成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区域文化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和分析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状况、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透过区域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出中国文化在地方上的表现特征,从而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锡林郭勒文化、锡林郭勒古文明的研究,不仅对锡林郭勒地方文明建设,而且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揭开荒原草地古文明的面纱,树起独具上都文化和游牧文化神韵的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之旗,应该是草原学人的一份责任! 2019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上都文化研究条件没有转变,一份执着和坚守仍在延续。为地方学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尽一份心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条。虽然缺少起码的条件,我们依然。力所能及,坚韧不拔地作着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探寻。 10月份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殷继红参加了“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两篇论文被入选研讨会文集。为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发声,扩大了锡林郭勒文化的影响力。 年内着意写作和编发了几篇文化散文。“说说大元上都景观”“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把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转换成散文化的文字,具有一定文学色彩,通俗流畅便于阅读,扩大了影响力。 年内,上都文化网(www.sdwh.cn)文章总数达1193,新增53篇,是上年增篇数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三。网站浏览人次达37万,年内新增近六万,是上年新增的两倍多。 年内新申办了“上都文化”公共号,已发布103期。一个新的研究和宣传上都文化的平台,正在发着稳定和积极的作用。 一年匆匆而过。所幸上都文化研究还在前行。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放弃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份坚守,一份担当和热爱。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 窗外已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几分寒意,几分圣洁。我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地工作,做点有益的事情,不辜负岁月。
2019、11、25《上都河文学》组稿告知:锡林郭勒草原人杰地灵,是诗歌成长的地方。人们说草原是诗,文化是魂。锡林郭勒怀抱中的上都遗址,彰显了这方草地,这方净土的不平凡的韵味。 上都遗址于2012年6月29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16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为上都研究鼓与呼,感到由衷地欣慰。元上都文化网(www.sdwh.cn)2004年创办以来,成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平台,精心耕耘,16年坚守,矢志不渝。如今文章总数1188篇,浏览人次37万。 元上都文化网的同仁们,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牵手“上都河文学”,情有独钟。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地耕耘在《上都河文学》这方净土,作为“元上都文化网”的一个栏目,已经走过13年的路程。这里有对元诗词和元曲的追寻,有对草原历史文化的吟咏,有诗歌,有散文,有评论,有小说。锡林郭勒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大元帝国浑厚的上都文明,使得“上都河文学”别有一番风韵。 “上都河文学”13年已经累积了390篇雅文佳作,为锡林郭勒历史和上都文明,披挂了灿烂多姿的文学风采。高扬文化自信的旗帜,社会主义的文学,为人民的文学,正在杨凡前行。“上都河文学”,锡林郭勒土生土长的文学,扎根锡林郭勒历史和文化的文学,欢迎投稿。宣扬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 投稿请发“元上都文化网”邮箱sdwhyj_2004@126.com 2020 庚子年,多事之秋。国泰民安,实属不易。新冠疫情灾难和世界的百年之变,磨砺和考验着世界社会的发展。中国旗帜在世界亮丽一方。中华儿女展现了足够的坚定和自信,中华文化绽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砥砺前行,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果。虽然不无遗憾,成功可以更大一些。但我们已经竭心尽力了。 年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设立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编辑完成了《锡林郭勒文化概论》初稿。历经十年探寻,进取,我们终于集结了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一批成果,正式开启了锡林郭勒文化学术研究的地方学篇章。 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应邀在锡林浩特市档案局录制视屏,讲述上都文化研究的开启和发展,锡林浩特的由来与演变。 受约参加《元上都》电影剧本和动漫和《元上都宝鉴》专家评审。扩大了上都与上都文化研究的影响力。 2020年继续维护“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dwh.cn),年内访问人次达到 38万7千,新增1、7万 。年内网站文稿达到1244篇,年内新增51篇 。“上都文化研究”公众号编发到154期,年内新增51期。活跃了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增强了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文化的深厚的品味和广泛的影响力。 2020、5、30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设立“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的决定:2008年11月24日,“元上都文化”(www.shdwh.cn)网《地方学研究》开辟“锡林郭勒文化”专题,至今已经走过12年的历程。作为一个专题,积累了58条论作,有过38539人次的浏览。 开辟锡林郭勒文化专题之前,关于锡林郭勒文化,元上都文化历史文化研究会已经发过多篇文章。如:《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链条》等。这些文章在“第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和北京“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受到应有的认可,被收入“论文选编”或在学术研讨会宣讲。这已经证明,“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的提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们提出“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其实我们并没有多么高明,只不过是一份责任感而已。作为一个作文化研究的锡林郭勒人,出自对锡林郭勒的热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学问,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方学是一门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 区域文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形成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区域文化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和分析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状况、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透过区域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出中国文化在地方上的表现特征,从而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锡林郭勒文化、锡林郭勒古文明的研究,不仅对锡林郭勒地方文明建设,而且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揭开荒原草地古文明的面纱,树起独具上都文化和游牧文化神韵的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之旗,应该是有关机构和草原学人的一份责任!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了推动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与地方文化研究长远发展,决定正式成立“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以期协同相关方面,为锡林郭勒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竭尽绵薄之力。 草原是诗,文化是魂,期待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有长足的发展!于国家科技工作者日,成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愿地方文化研究助推锡林郭勒地方的发展与繁荣。 2021家园静好。在疫情肆虐的国际态势下,中华大地安定祥和。我们为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文化建设坚守,不懈地努力着。一年来,研究会在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研究探讨中,紧扣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揭示锡林郭勒地域的古文明,紧密围绕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竭尽心力坚守了上都文化研究这方阵地。坚持了“上都文化研究”公众号的发布。年内已达175期,新增21期。坚持了“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的建设。年内浏览人数达到391650人次,新增1、1万人。文章达1271篇,新增37篇。 一年过去了。竭心尽力为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作了一些事情。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一点对文化建设的追寻,面对锡林郭勒大草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思索新的百年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华文化的建树,我们努力着,我们坚守着,不敢言弃。
2022是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一年。考察探访了位于西乌旗的唐代古迹——扎达盖坝石堤。向盟宣传部呈报了《锡林郭勒草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研究》理论研究课题。完成了《开平废墟抹不去的回忆》《上都遗址的一片瓦砾》《地理名称海音戈壁考》《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研究》《鄂尔多斯学研究是地方学研究的一面旗帜》《苍茫的自然文学植根深厚的文化沃土——殷继红笔下的锡林郭勒草原画卷》《元曲“状元”马致远及作品欣赏》《昭君出塞与响沙湾传说故事》等多篇论文写作。 组建了《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人才库》,聘请了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组织了一组“纪念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名录》十周年”的作品。 “元上都文化”网累计文章达1312篇,年内新增文章42篇。浏览达到39113人次,年内新增4578人次。“上都文化”公众号达203期,年内新增26期。坚持和维护了“元上都文化”(http://www.shdwh.cn)网站和“上都文化研究”公众号,深化了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影响力和公益效果。 又是一年冰雪季,我们回顾昨天,走近春天,期盼着明天。回眸2022年,罗列一下研究会的大事记。 回首2022,岁月不急不怠,象时针一样,一丝不苟地走过。虽然有疫情和多种不利条件,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没有停顿。一片赤子之心,为上都文化研究,为锡林郭勒文化研究 ,尽一丝绵薄之力。 有的人采取着另外的立场和态度,以证明他们的纯正、高超、得意和力量。我们只能对自己负责。我们是微弱的。像蜡烛一样发出一点依稀可见的光。 生命是有限的,宇宙是永恒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每个岁末,我们都自觉地交着自己的答卷。也许它是卑微的,却也是大千世界的一声一息。是交代给生活,交代给社会,也是交代给自己。 2022、6、29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关于建立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人才库的决定:上都又称上京、滦京,与大都同为中国元代的都城。1251年忽必烈受命统领漠南,建立金莲川幕府。1256年领命建立漠南的帝国新城,1259年初具规模,取名“开平”。 1260年3月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继承汗位,开平成为临时首都。1263年诏改为“上都”。此后,先后有六个大元皇帝在此登上大元皇位。大元帝国的皇帝每年的三月至九月都在这里巡幸理政,直至1369年元惠宗离开上都,败退漠北。上都作为大元帝国的都城百年之久,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 历经战火破坏,上都成为废墟。这座拥抱着巨大人类文明的废墟,2012年6月29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百年辉煌。 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历了16年的漫长努力。在此期间坚持不懈地作了多方面的遗迹维护和历史研究工作。2003年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十年磨一剑,初创了上都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学科,走出单纯考古的的模式;一系列论著,揭示了上都遗址的历史蕴涵和文化价值。 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高举的一面旗帜。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砥砺前行。二十年,为上都文化学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建树。先后有《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上都文化研究》(蒙、汉)专著、《解读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论著等正式出版。2004年以来建立和维护“元上都文化”网(http/:www.shdwh.cn),参加国内外地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面的学术交流。作为“中国地方学联席会”成员,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学术活动,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草原是诗,文化是魂。为了不断探寻和继承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研究,为了聚集多方面的文化人才,经研究决定,建立《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人才库》,为地方文化研究人才立名建册,以冀光大文化研究,贡献社会文明建设。 欢迎社会各界贤达积极推荐历史文化研究相关人士,让有品位、有学养、有著作的地方文化研究人才加入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人才库,以张地方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大业,造福于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2022、10、19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关于聘任研究员的决定: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血脉,是国家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锡林郭勒历史,渊源流长,有着独特的风韵。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历史遗存和风土人情,是一张张地方名片。 金丝太洞穴、阿巴嘎岩画、锡林浩特石器、匈奴古城、扎达盖堤坝、上都遗址、康熙会盟各种遗存,摔跤、赛马、长调、服饰各种风情,各类地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中,地方文化的探索和弘扬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锡林郭勒地方文化蕴涵深厚,红色文化、乌珠穆沁文化、苏尼特文化、察哈尔文化独特魅力,滋润草原。为了探寻锡林郭勒草原的厚重文化,特聘任地方文化研究的部分地方专家为研究员,相互交流,同心协力挖掘和弘扬锡林郭勒文化。 经协商研究决定,首批聘任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苏德斯琴(蒙古族)(盟直),殷继红(女)(研究所),徐树林(东乌旗), 陈海峰(蒙古族)(阿巴嘎旗), 高永厚(蒙古族)(西苏旗)。
上都文化研究,一路走来。20个春秋冬夏,谁解其中滋味?解读《上都风韵》: 上都研究二十年,著书立说开新篇。 元代雄风百年史,开平孔庙儒学传。 上都文化知多少,锡林学子读前贤。 中华民族复兴志,上都文化上讲坛。 看漠南大地,滦河舞彩绸。野茫茫,奔走马牛。忽必烈招贤纳士,金莲川、花香稠。 中华上都千秋,儒家文脉留。入“世遗”、一支独秀。上都文明昭世界,跨欧亚、共风流。(《上都千秋》) 2023、2、27
见证中华百年文明 举起上都文化研究旗帜 ——纪念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 茫茫苍苍的大草原上,滦河臂弯的一处废墟,那就是700年前的元代开平古城遗迹。 上都遗址,这座拥抱着人类巨大文明的废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百年沧桑,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自从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自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创立以来,上都遗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被逐步阐释,上都文化与上都学作为一个学科绽放着它的风采。 2012年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6月29日18时23分,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在此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元上都遗址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元上都遗址符合世界遗产第ⅱ、ⅲ、ⅳ、ⅵ等4条价值标准,满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上都遗址的位置和环境显示出来自于蒙古族和汉族两者在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响。城市遗址展现了两个民族结合的城市规划模式。通过蒙古族和汉族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融合,元朝才得以将它的统治扩展到当时已知世界的极大一部分范围。上都遗址是一个包含了不同民族团体的融合型城市规划的独特范例。 上都遗址非凡地见证了元朝黄金家族的最高统治,这种统治包括对中原的文化和政体的吸收和改变,也包括新政者在保持和维系原有文化传统的决心和努力。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与上都文化研究 揭示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学科的倡导者,已经有多部专著问世。几十次参加区内外和国际的“地方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学术研讨会”,积极发声,广泛交流。与各界,与媒体,广泛结缘,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份珍贵遗产。这个民间文化研究社团,一支普通的人,作着不普通的事情。本土学人把握世界性的课题,一队竭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一方钟情锡林郭勒家乡净土的人。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03年3月13日经中共锡林郭勒盟宣传部批复成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章程》明确宗旨,“本会为元上都历史文化学术研究民间社团。遵循国家相关法令和规章,致力于推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业务范围:搜集整理研究元上都历史文化资料,加强历史文化交流与研讨等。 锡盟委宣传部批复指出,“经研究,认为由徐进昌等同志筹备成立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研究元上都历史文化,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利于提高锡盟的知名度。该会确定的宗旨、章程和组织等符合党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符合国家关于民间学术团体的规定。因此,我部同意该研究会成立,并在业务上挂靠锡盟委宣传部。”(锡党宣字《2003》17号)
归纳18年来我们在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追寻大致列出以下八个方面。 其一,把上都遗址的研究从单纯考古发掘引申到对历史文化的探寻。从文化层面切入,开启了上都遗址研究的新的状态、新局面。2003 年前只有元上都遗址考古挖掘之说,2004 年首开上都文化研究之谈。创办了《上都文化研究》学报和“元上都文化”网(www.shdwh.cn),申办了“上都文化”商标。从此,上都遗址研究走入文化研究的崭新阶段。地方行政部门多年来设置的元上都“文物”管理局最终于2015 年更名为元上都“文化”管理局。 其二,成吉思汗的文化情怀和精神价值观,作为一项新的学术研究选题,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成吉思汗的军事成就为人们普遍关注,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入研究;而对成吉思汗在文化方面和精神领域的建树缺少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和学术见解是 :成吉思汗推行蒙古文字,倡导“白纸青史”;制定“大札撒”法典,树“苏勒德”军魂;吸纳先进文化,尊重宗教流派;在文化方面的作为和对精神领域的倡导有着深厚的涵养和高度的智慧。成吉思汗不仅是一个武功卓著的军事天才,而且是一个精神境界和智慧高超的帝王。他对蒙古文化的创立和各族精神领袖的笼络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其三,重点关注元世祖忽必烈从金莲川幕府到大元一统的历史,对忽必烈接受中原文明并以儒学治国给予高度评价。忽必烈藩王之期即受命统领漠南军国庶事,大批贤达饱学之才和文人雅士招募其左右,形成昭著史册的金莲川幕府。拜孔尊儒,大张儒学治国之道。 忽必烈从作藩王到作皇帝,45 年活动在锡林郭勒草原,上都成为闻名欧亚的世界性大都市。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高度交汇融合,吸纳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大中华的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大元强盛,卓有建树,元世祖的高超见识和政治智慧与文韬武略彪炳史册。他是一个从骑马背到坐象撵的帝王,是一个从草原走来建树中华大一统业绩的皇帝。 其四,地域文化建设的提出和锡林郭勒文化、滦河文化的阐述。由上都文化研究引申出锡林郭勒草原的地方学和地域文化,十几年来我们相继提出了锡林郭勒文化、滦河文化和乌珠穆沁文化,把锡林郭勒草原广袤地域的草根和乡土文化分门别类作了阐述。从广义的地方学、地方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的提出和阐述,我们做了开启性的工作。 其五,对地方学基础立论框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地方学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地方学把地区作为一个固定的范围进行具体研究,以探索地区的演变的过程,并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地域文化是对特定地域空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诸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论述了地域文化、地方学的学术概念和相互间的基础与指向的关系。概述了上都文化、敕勒川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等内蒙古多地的地域文化。首提并揭示地域文化研究的学院派与草根派。 其六,对百年元帝国的两都——上都、大都间驿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研究。这项学术研究课题是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资助下完成。 自元世祖忽必烈以来,元代的皇帝每年在上都、大都间巡幸往返,带着众多的随扈官员和上万的护卫将士。大量的扈从诗记述了驿路的风情,历史的再现了沿途的人文风貌。我们的课题研究,揭示了上都、大都间驿路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是一条令人瞩目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 其七,元代官方文字巴思八文研究和苏勒德研究。巴思八文是遗失的国学,亟待填补这项空白。苏勒德代表的族旗、军旗、国旗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苏勒德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八,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地区众多游牧民族创建的历史和现代的辉煌,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支流和有机组成部分。诸多有游牧文明原生态显著特点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长调、呼麦、蒙古摔跤、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时间过得真快,十年,转瞬之间。上都遗址又增添了10年的岁月。上都遗址见证的中华文明,绽放着上都文化的光芒。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这份700年前酿造的文化老酒,正在由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众多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揭示着它的深厚蕴涵,彰显着700年前中华文化的心脏的跳动。 中华文化没有忘记,世界文化没有忘记,锡林郭勒草原没有忘记,本土的文化追寻者们没有忘记。 上都遗址就在那里,玉龙柱就在那里,孔子庙就在那里,八思巴帝师寺就在那里。 大安阁朝会刚刚散去,司天台的钟声刚刚响过,太子真金刚刚走过,御天门的圣旨刚刚宣过,忽必烈汗的象撵刚刚走过。 上都文化研究的旗帜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登上了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走进了社会生活与大众的视线,锡林郭勒文化把草原的蕴涵灿烂成游牧文明的新篇。 上都遗址,这座广袤草原上的都城,融汇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彰显了永久的文化魅力。上都文化这面历史文化的旗帜,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学科绽放着永久的诗意和魅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作为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倡导者,追寻者,坚韧前行,不敢懈怠。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2021、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