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瑞 【研究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文化 人才库】 包玉瑞,蒙古族,正镶白旗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 作为本土的历史文化学人,多年来竭诚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察哈尔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的研究,多有建树。
作为本土的历史文化学人,作者整理集结了《包玉瑞•察哈尔草原-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36篇15万余字)。正镶白旗旗委主要领导赞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把察哈尔民族民俗历史文化记载传承下去,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应当好好整理集结出版。”论文集汇集了十多年来作者在锡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察哈尔文化、蒙元文化、地方学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许多论文曾在区内外地域文化研究与地方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作专题发言,论文编入研讨会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其论文有《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从古迹遗存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基于蒙古族“非遗”视角下的地域文化探讨》《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与当代生态文明》《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思想和实践》《元代城市及城市体系概说》等。 锡林郭勒草原上。灿烂的上都文化。闪烁着世纪的中华文化的光芒。有这样一群学人,凭着一份执着和坚守,探寻,前行。坚韧不拔地作着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构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元上都文化网发布包玉瑞副秘书长15篇有关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和蒙元文化的论文的重要学术观点。包玉瑞副秘书长多年来的精心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作为本土学人,竭诚努力,学术成果值得各界关注。 《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一文论述了在锡林郭勒盟,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锡林郭勒不同层级的系统,在各自的领域,以锡林郭勒自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等可供研究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就是说其全部研究内容和体系都是围绕锡林郭勒构筑并展开的。从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历史地位、现实发展、精神层面和发展态势六方面看,都应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地位,以加快发展文化建设,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提振信心、激励士气、团结奋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把锡林郭勒推向新的辉煌。本文论述了深入开展地方学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开展地方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实行地方学建设的主要途径。 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从古迹遗存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与当代生态文明》《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思想和实践》等区内外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宣讲并入选研讨会专集,产生了广泛影响。 《简论锡林郭勒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2018年8月23日发布在元上都文化网。论文指出::锡林郭勒的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文化传统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锡林郭勒作例,从8个方面简论其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展开论述了锡林郭勒察哈尔蒙古文化的深厚蕴涵及其独特性与唯一性。锡林郭勒承载了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态化特质,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建设和发展锡林郭勒,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将锡林郭勒推向新的辉煌。 论文分八个内容:一、锡林郭勒草原是察哈尔蒙古族主要的聚居地区。二、察哈尔蒙古部的光辉历史。三、察哈尔蒙古族是历史上创造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主要部族之一。四、察哈尔部继承和发展的游牧文明是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明。五、锡林郭勒是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所在地。六、察哈尔蒙古的人文精神。七、察哈尔文化在新时代的表现。八、“蒙古马”精神是察哈尔蒙古族和锡林郭勒精神的集中表现。 论文强调,锡林郭勒承载了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态化特质,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建设和发展锡林郭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学会的活动,进一步充实研究力量,开拓研究视野,拓展广阔的空间,多出研究成果。使之有机构、有人才、有资金、有场所,进一步繁荣和发展。2、高屋建瓴,全面布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锡林郭勒盟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蒙元文化和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3、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对锡林郭勒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存在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阐释,可成为锡林郭勒学人的担当。 《基于蒙古族“非遗”视角下的地域文化探讨》论文指出,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对该遗产的定义,从地域文化的定义衡量非遗,非遗即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而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具有这一定义所给定的全部涵义。面对极其丰富的蒙古族非遗成果,本文以锡林郭勒及所辖正镶白旗作为个案,试图进行地域文化的探寻和学科领域的拓展。锡林郭勒的察哈尔文化,包含正镶白旗察哈尔等蒙古多部落文化,他们既具个性,又有共性;既独立成章,又珠联璧合。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综合体。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印证这个民族存在的文化标识,是维系这个民族发展的文化基因。它承载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态化特质,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延续至今。充分展示了草原文化和中华文明史,更彰显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融合的独特历史文化。它体现了地域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首先在地域范围上有核心的区域。其二,有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性。其三,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其四,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从蒙古族非遗的角度探讨地域文化,应当使为数众多的非遗成果以此而注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之中,获取足够的社会认可度,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察哈尔的文化形态》在锡林郭勒草原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察哈尔蒙古人世世代代继承和创造的精神文化及其产品,灵性十足,才华横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种由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具有自身特征的地区性、群体性文化,以各种形态植根于察哈尔蒙古人的生活行为和审美意识中,并与时俱进,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升华。 敖包 “敖包”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神灵在其位,世袭传诵,构成了极其强烈的信仰。正镶白旗作为察哈尔的核心地区,在辽阔的草原上,矗立着苏木敖包、寺庙敖包、畜群敖包、家族敖包、泉水敖包、湖泊敖包等六十多座敖包。2012年新建立的“旗敖包”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了十三座敖包。主敖包也叫将军敖包,位于中央位置,其左右两侧各有四座卒敖包,另外在主敖包的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四角各设一个苏力德敖包。 婚礼 察哈尔婚礼是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之一。它主要流传于锡林郭勒草原的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太仆寺旗等地区。蒙古族的婚礼都要经过媒人说亲、相亲、订婚、娉礼、许婚筵、迎亲、送嫁、行见阿姑之礼、举行结婚等较为繁复的程序。它的特点:(1)、婚礼的礼节多、讲究多。(2)、迎亲日一定要选吉祥之日。(3)、接亲、送亲仪式隆重。(4)、新娘新郎服饰华贵、制作精致,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特色。(5)婚礼从敬酒礼仪、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等多个细节方面都集中展现了察哈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察哈尔文化的内涵。 春节习俗 察哈尔蒙古族注重辞旧迎新的礼仪。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点佛灯燃香烛,全家人由老到小依次向佛磕头跪拜,然后烧好茶,盘中摆好糖果、糕点等精美茶食,请左邻右舍亲属中的长辈们前来品茶,意在分享神佛的恩赐。除夕晚饭前,要带上除夕的食物德吉,骑马到祖坟上祭祖磕头。夜饭后,孩子们走门串户向长辈们叩头施礼,敬献除夕酒。正月初一,当东方刚刚升起启明星的时候,即开始拜天。拜天时,在供桌上摆好各种供物,先男后女,面向喜神方向磕头(身孕的妇女和未婚女子不拜天,也不向灶神磕头)。各家分别拜天后,属一个家族的,便集中到最为长辈的那家,先给这家供神上香磕头,互相请安,对交哈达、鼻烟壶,行拜年礼。孩子们对其父母、长辈们行拜年礼时,要铺衣襟跪拜。行过拜年礼,按年龄、辈数大小入座,而后端上有各种精美食物垛成的盘子,让客人们品尝,以示敬意,分享幸福。 察哈尔服饰 察哈尔部为达延罕的罕廷直属部,其后乌珠穆沁、苏尼特等部也成了察哈尔的组成部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锈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察哈尔服饰的主角是长袍。贴身秀丽,长袍分为有马蹄袖或无马蹄袖两种,马蹄袖又名图如,袍袖秀长。察哈尔长袍制作精细,边饰工艺要求严格。长袍的外罩是坎肩,坎肩分长短两种,边饰用金线缝制特制的连续图案。衣扣最讲究美观,长袍钉嵌有金银、铜、珊瑚、宝石托盘的扣子。往往做成各种形状,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长袍的大襟、领座、领边、袖口、下摆之缘镶有缎子等沿边。 《察哈尔界域溯源》察哈尔八旗:明插汉,本元裔小王子后。嘉靖间,布希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清初,太祖以遗甲十三副起,归附日众,设四旗,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 复增四旗,曰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八旗之制自此始。旧蒙古左右营为左右翼兵。天聪六年,征林丹汗,走死。其子孔果尔额哲来降,即其部编旗,驻义州。九年,以所获察哈尔部众及喀喇沁壮丁分为蒙古八旗,制与满洲八旗同。世祖定鼎燕京,分置满、蒙、汉八旗于京城。以次釐定兵制。康熙十四年,其子布尔呢兄弟叛,讨诛之,迁部众驻牧宣化、大同边外。又以来降之喀尔喀、厄鲁特编为佐领隶焉。乾隆二十六年,设都统,驻张家口。 察哈尔界域:东南距京师四百三十里。当直隶宣化、山西大同边外。其地东界克什克腾,西界归化城土默特,南界直隶独石、张家二口及山西大同、朔平,北界苏尼特及四子部落。袤延千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二十分。京师偏西十分。 主要著作:《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从古迹遗存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基于蒙古族“非遗”视角下的地域文化探讨》《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与当代生态文明》《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思想和实践》《元代城市及城市体系概说》《察哈尔文化形态》《察哈尔界域溯源》《察哈尔服饰》等。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关于表彰包玉瑞同志的决定 包玉瑞同志,作为本土的历史文化学人,多年来竭诚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察哈尔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的研究,多有建树。 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从古迹遗存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与当代生态文明》《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思想和实践》等区内外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宣讲并入选研讨会专集,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任上,恪尽职守,不畏困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020年编辑整理了《包玉瑞•察哈尔草原-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计36篇,15万余字。地方主要领导赞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把察哈尔民族民俗历史文化记载传承下去,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应当好好整理集结出版。” 为了表彰先进,经协商研究决定,评选包玉瑞同志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先进工作者。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1、1、8
《包玉瑞.察哈尔草原——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 文稿还有余温, 人走了 惊闻包玉瑞3月6日去了另一个世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今天从他的儿子包扬处得知消息。不胜哀悼! 包玉瑞(蒙古族),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锡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察哈尔文化、蒙元文化与地方学建设。2020年被评选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先进工作者。 包玉瑞先生,作为本土的历史文化学人,多年来竭诚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蒙元文化、察哈尔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的研究,多有建树。相关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从古迹遗存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基于蒙古族“非遗”视觉下的地域文化探讨》《成吉思汗“必力克”箴言与当代生态文明》《忽必烈多元一体开放的思想和实践》《元代城市及城市体系概说》等在区内外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宣讲并入选研讨会专集,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任上,恪尽职守,不畏困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作为本土的历史文化学人,作者整理集结了《包玉瑞•察哈尔草原-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书稿,记36篇15万余字。旗委主要领导赞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把察哈尔民族民俗历史文化记载传承下去,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应当好好整理集结出版。”论文集汇集了十多年来作者在锡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察哈尔文化、蒙元文化、地方学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包玉瑞副秘书长走了,他留下了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研究的书稿,还有他的见识、理念和心愿。 他说:锡林郭勒草原上,灿烂的上都文化,闪烁着一个世纪的中华文化的光芒。有这样一群学人,凭着一份执着和坚守,探寻,前行。坚韧不拔地作着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构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而我,为热爱的上都文化研究,为热爱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倾心锡林郭勒地方文化课题,不断探寻地方文化的真谛,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今天这个充满奋斗、光荣与梦想的时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关切。探索和研究上都文化,追溯上都文化风采,期待对元上都、对蒙古族历史文化、对锡林郭勒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的新的发现。 他说,近两年,追本溯源。我着重研读了《元史·太祖本纪》、《元史·世祖本纪》和《元史·志》。从而加深了对蒙古族历史文化以及元代历史文化的发现与理解。十多年来,竭诚努力,孜孜以求,默默奉献,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为上都文化、蒙古族历史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发声,以期扩大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后人有理由记住,有这样一个执着的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文化研究和蒙元文化研究的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人,一个锡林郭勒的正镶白旗人! 202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