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蒙元风云>>蒙元风流
  共有 209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元代著名文人赵孟頫

  发表日期:2022年6月2日      作者:李守华     【编辑录入:admin

 

元朝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前承唐宋,后启明清,承上启下的作用。当时,涌现出许多文化艺术人才,仅诗词界名人就有二百多位,其中,赵孟頫就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人,属文化艺术界的翘楚、才子、姣姣者。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此外,赵孟頫尤其在书画界名声更显赫。他的诗文、画卷和书法作品至今为人们称颂,被誉为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赵孟頫(1254年 -1322年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用名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后期至元朝初期的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经行台侍御史程鉅夫举荐,赶赴大都,受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得到赏识,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加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当时是“荣际王朝,名满四海”。死后谥号"文敏",故又称"赵文敏"

赵孟頫作为原来宋朝宗室后裔,他在经历了隐居到出仕,最后再退隐的过程,内心也有过思想斗争、痛苦和挣扎。他自己在诗句中表诉: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己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守怀抱。他当然也清楚地知道,元朝统治者重用他,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利用他的才学和身份,用以笼络原南宋统治区臣民的人心。在他而言,侍奉新朝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抱负的好机会,同时,有机会参与国家治理,可以劝说新朝统治者善待南宋的遗民。因此,赵孟頫怀着复杂、矛盾的心情来到元大都,做了一名文学侍臣。

在诗词写作方面,赵孟頫著有《松雪斋文集》,现有小令二首。他的诗词造诣很深,清幽奇逸,风格独特,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耳目一新,如眼前浮现出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卷。他的诗词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上的艺术魅力。

从诗词的分类看,赵孟頫既有宋代婉约派的个性,又有豪放派的特征。相比较,豪放派的特征较浓。主要特征是:(1)题材广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能大量写入诗词中。(2)语言上,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不为形式所羁。(3)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显得清超豪迈。

这里我们选择赵孟頫所写的几首小令、诗词,特别是田园诗代表作《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等,来共同欣赏、理解和品味。

一、小令《后庭花》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

戴荷叶归去休。

这首小令以生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一幅灵秀清逸的少女采菱图景,真切逸人,韵味深长。这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同时也体现了赵孟頫的诗画风格。

二、律诗:《岳鄂王墓》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磋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岳飞是我国南宋历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后遭奸臣诬陷杀害。赵孟頫以悲愤的心情来杭州岳王墓凭吊,看到墓地荒凉失修,由感而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怀念与赞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苟安一隅,沉湎于歌舞升平,不思收复失地,不关心民间疾苦的抨击。诗里流露出作者一片故国情怀。

 

三、组诗《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因此诗篇幅较长,只选其中三首品读)

其一

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大小易新衣,相戒未明起

老翁年已迈,含笑弄孙子。老妪惠且慈,白发披两耳。

杯盘且罗列,饮食致甘旨。相呼团圜坐,聊慰衰莫齿。

田跷借人力,粪壤要锄理。新岁不敢闲,农事自兹始。

其二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

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土膏脉既起,良耜利若刀。

高低遍翻垦,宿草不待烧。幼妇颇能家,井臼常自操。

散灰缘旧俗,门径环周遭。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其三

良农知土性,肥脊有不同。时致万物生,芽糵由地中。

秉来向畎亩,忽遍西与东。举家往于田,劳瘁在尔农。

春雨及时降,被野何蒙蒙。乘兹各播种,庶望西成功。

培根利秋实,仰天望年丰。但使阴阳和,自然仓廪充。

他的组诗《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是在仕元时期所写。奉懿旨,即是奉元仁宗时皇太后或皇后的诏命所写,也算是命题作文了。据赵孟頫《农桑图序》所言:延佑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御嘉僖殿,集贤大学士臣邦宁、大司徒臣源进呈《农桑图》。(延佑五年即1318年)。据南京师范大学张晓蕾文《论赵孟頫耕织图诗》所言,《农桑图》即《耕织图》。当时是赵孟頫的诗与杨叔谦的画一起进呈。元仁宗看后大加赞赏,又命赵孟頫写下了《农桑图序》一文。

赵孟頫的组诗《题耕织图诗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分为耕、织两个部分。这与中国历朝统治者的重农思想是相一致的。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为其理想状态。古代皇帝每年春天要举行先农礼,亲耕籍田,皇后则要举行亲蚕礼,然后象征性地从事采桑、养蚕、缫丝、织布等一系列劳动。二十四首诗中,耕、织各十二首,皆是每月一首。的部分主要是叙述了栽桑、养蚕、缫丝、织布等过程。

在《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组诗中,赵孟頫以田园诗的描写手法,将农家生产、生活情景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生活气息浓厚、农家生产、生活场景活灵活现的感觉。这些诗文相比较陶源明的田园诗还具体生动、有血有肉。

此外,赵孟頫还多才多艺,除写诗作赋外,还通经济之学,善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在绘画方面,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主张“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反对宋代宫廷画院的浮华之风,推崇唐代之风,又有创新之意,为后世所推崇。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妻管道升(世称“管夫人”),其子赵雍,其孙赵麟,皆是当时的箸名画家,都很有成就。

书法方面,赵孟頫善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书风遒劲、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以上,我们通过阅读、欣赏与品味赵孟頫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多有益处。

 

                作者:李守华,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资深人士。


上一篇:元世祖忽必烈四十五年的金莲川生涯
下一篇:蒙元时期四位杰出的女性——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另一半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16]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02]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4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