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拿笔杆子的人的使命。 殷继红《诗意锡林郭勒》是一部书写草原的力作。虔诚地讴歌草原的瑰丽壮美,又极力地穿透草原的历史文化,刻画大美草原,揭示雄浑的历史底蕴,成为一部游历草原的风光和穿越草原历史文化的力作。品味高雅,风韵独到,有文化散文的洒脱,又见历史文化的厚重。初稿于2020初步成篇,2021年从保护与研究锡林郭勒历史文化角度,进一步体现它的历史厚度和文化风韵,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推动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课题项目大力推进,预计2022年编写完成。这是锡林郭勒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不多见的锡林郭勒草原风情画卷。
殷继红在“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作演讲:《地方文化的学术定位和我们对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
茫茫苍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祖国北方良好的天然牧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敕勒歌,穿越几千年,浸润了马头琴的吟唱,传扬了雄鹰与骏马的故事。 锡林郭勒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在大海一样的原野,金戈铁马,一股英雄气荡漾驰骋;以儒治国,丝路通四海。大漠旷野的万马奔腾,沉淀了一匹马的驻留。沉勇,坚毅,拥抱历史文化,一份思索,一份承担和责任。 殷继红《诗意锡林郭勒》是一部书写草原的力作。虔诚地讴歌草原的瑰丽壮美,又极力地穿透草原的历史文化,刻画大美草原,揭示雄浑的历史底蕴,成为一部游历草原的风光和穿越草原历史文化的力作。品味高雅,风韵独到,有文化散文的洒脱,又见历史文化的厚重。初稿于2020初步成篇,2021年从保护与研究锡林郭勒历史文化角度,进一步体现它的历史厚度和文化风韵,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推动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课题项目大力推进,预计2022年编写完成。这是锡林郭勒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不多见的锡林郭勒草原风情画卷。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拿笔杆子的人的使命。 殷继红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也是锡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一面涉猎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研究,一面参与锡林郭勒文艺评论;一面是作家,一面是学者,多方面的建树和修养,把锡林郭勒的风情描写与历史文化研究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别开生面,让人读到了草原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这是作者的处女作。文稿分诗歌行吟篇、散文随笔篇、历史文化篇三部分,计文稿百余篇,三百四十余页,二十余万字。 “诗歌行吟”篇分为风光、咏叹、心语、园丁四辑。“散文随笔”篇分为文化情怀、解读草原二辑。“历史文化”篇分为元代上都话语、锡林郭勒溯源二辑。《山丁红了》《半拉山》《秋色之韵》《七百年,我遇上你》《上都,我的空城》《召唤我》《感受诗意》《思量明天》《我们是诗人》《上都,一座空城》《一个人的草原》《神奇的芍药谷》《金莲花盛开的乌珠穆沁草地》《元代扈从诗文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说说大元上都景观》,《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一座废墟的血脉与感动》,诸多名篇尽收其中。草原的百般魅力,锡林郭勒历史的灿烂光环,文字的优雅秀丽,让文集不乏历史的厚重和文学的风采。 魅力草原,诗意锡林郭勒 殷继红笔下草原神奇瑰丽,诗情画意。句句诗行都发自肺腑深处。作为一个草原走出来的写者,描画草原,她近乎虔诚,掏心掏肺。山丁红了,在草原深处,在秋风扫落叶的萧索中。 “茫茫的草地/遥遥的远方/有人说/那里的山丁红了 远在天边/却在心房/她骄傲地绽放/像火把点亮 在那背静处/长满杨树的地方/孤独的山丁/在恣意地绽放” “有情之人/匆匆赶来/久久不肯离去/留下思索和敬仰 山丁自有悲苦/孤身野地放浪/一份江湖情怀/献给儿女爹娘 大地漫漫/上苍茫茫/红透了山丁/点亮了心房”(见《山丁红了》) “ 一直对红彤彤的山丁子情有独钟。每年秋季都会去看山丁子,最神奇的是会在不同的地方发现她的存在。有时在路边,有时在林间。小时候就喜欢红彤彤的山丁子。喜欢她的红艳,她的晶莹,她的酸甜。”(见殷继红、殷继艳《山丁又红了》)浓墨重彩,把落叶,山丁,火把,写入文章。魂牵梦绕的地方,把读者的心胸点亮。 秋色的韵味,最会引起人们的忧伤。草原的秋独具风韵。马跑过了草地,鹰飞过了蓝天,牧人体味着绵绵诗意。 “草黄之后/是秋风追随的辽阔/日子每天都是秋天的样子/大地的皮肤过敏了/马打着响鼻,把夕阳送过河/鹰的翅膀飞过 /远方不远/这万顷之红/映照着千山的绵延” “人还在奔跑/心累了,羽毛飘落成落叶/亲吻大地的时候/金黄的世界/是梦,是醒,是诗,是幻/太阳拥抱秋天睡着/远山不远,诗歌在那边/没有风,只有颜色,我的秋天” “唤马儿把太阳驼回来/叫风儿唱起歌/让远方来家里作客/有他,有你,有我,有诗歌/让歌声流淌成长江黄河/丰收里有泪水,有憔悴,有心血/请文化来铸就心灵,魂魄”(见《秋色之韵》) “唤马儿把太阳驼回来,叫风儿唱起歌”,这是大草原的呼唤,这是草原人的肝胆,让马群的奔腾谱成马头琴的乐谱新篇。作者给予人们的是草原的苍茫激越,是锡林郭勒人壮怀的诗意草原。 殷继红的诗作,注重意境的刻画,很多词句成为诗眼,引人瞩目。诗人关注自然,透视现实,不乏现实主义写作的色彩,也有跳跃的词句灵动。马儿,雄鹰,常常出现在诗作中,勾画着诗文的意境,成为一幅独特的图画。 她写草原的芍药花海,激情澎湃,虔诚有加。“美丽的乌珠穆沁草原有一片神奇的草地——五道沟芍药谷。” “碧绿的草地绽放出最美的花海。一簇紧挨着一簇,一朵紧挨着一朵。翠绿的叶片,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花蕊中间是艳红的花心。每一朵都是那么娇嫩,那么艳丽,那么鲜嫩。每一朵、每一簇、每一片都亭亭玉立,芬芳迷人,高贵典雅。” 家乡的花海令人如痴如醉,激情荡漾。“草原深处的芍药花海,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神奇、最美妙的礼物。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涤和陶醉。在花海中,我忘掉了自己。我仿佛就是那其中的一朵,迎着太阳的金光,绽放最美的容颜。”(见《神奇的草原芍药谷》)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个图腾,魅力锡林郭勒有着一个个神奇!对大自然的倾心描画,正是彰显了作者对锡林郭勒的热爱,炽热的情怀。 草原的花海,比天堂还美,人世上无双,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每个造访的人无不陶醉不已。 家乡的半拉山,一半留着,另一半不知游走何处?谁不夸赞家乡好,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景无不赞扬有加,心驰神往。 “半拉山,蒙古语是遥鲁海日罕山。山下是芬芳迷人,亭亭玉立的金莲花遍地盈彩。清澈的河流缓缓流淌。”“河边长着茂密的灌木和小乔木。河中的野鸭,鸿雁,天鹅等美丽的野生鸟类悠闲地,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半拉山的后面是是蝴蝶谷,成千上万的蝴蝶翩翩飞舞,壮观又震撼。这些美丽的蝴蝶,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守护着这片神奇的草地。”(见《半拉山》)金莲花、小河,天鹅,蝴蝶编制了草原旷野的画面。描画大草原的生态美,匠心独运,精雕细刻,畅酣淋漓。作者是大草原的歌者,对于古朴壮美的草地,饱含激情,感悟深沉,近乎是一种虔诚与膜拜!对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发出内心深处的呼唤。作为地方文化的研究者,献出了一份赤诚之心。 殷继红写《小草的坚韧精神》:《易经》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顽强拼搏的坚韧精神,首当其冲要数那一棵棵坚韧的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写出了春草的茂盛,春草的生长规律,更道出了草之精神、草之魂——顽强、坚韧。 解读和赞扬小草,正是宣扬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泼墨于小草,也彰显殷继红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坚守。 殷继红把赞美写给了《故乡的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是草原上高贵的精灵。西乌珠穆沁旗的白马,气质高贵、热情奔放、在乌珠穆沁草原上纵情驰骋。白色骏马的力量与风骨,是如此的磅礴大气,令草原人的生活激情澎湃。 西乌珠穆沁旗被誉为“中国白马之乡”。乌珠穆沁白马具有四肢健硕有力、爆发力强、耐力持久的特点。在蒙古族马文化中,白马的地位一直都非常的尊贵。” 马儿,小草,成为一个草原人的钟爱。心灵所在,流动飘逸,书写成满怀激情的诗篇。 殷继红的笔下,呼唤草原,解读沧桑,几分壮阔,几分苍凉,几分柔情,几分激昂。似一匹骏马在原野驰骋,张开了文化的翅膀。给人以思索,给人以力量。诗一样的草原,流淌着文化的魂魄,锡林郭勒给人追梦般的向往。
写好作文,青少年是文学的未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传承数千年,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经过数千年的打磨,熠熠生辉。历代王朝都实行科举制,一篇文章定终身,定天下。作文写作,一直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是考试得分的大项。 许多外国人都在学说中国话,中国语言、文化得到越来越的应有关注。这份浸润着五千年人类智慧的中华文字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文字是在不断发展的,继往开来靠的是青少年一代,青少年是语言和文学发展的未来。 殷继红热心于作文写作,牵手青少年走在作文写作的路上。二十年无怨无悔,把青少年作文教学作为自己永远的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编辑《遇见美好》《繁花盛开》《桃李芬芳》《诗意草原》等四部诗文集。有多篇学生的大作获全国青少年作文比赛二等奖、叁等奖。 殷继红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文学。为每一位自己的学生都写诗相赠。呕心沥血地,情意绵绵。 “我的心里欢悦地微语/你问我为什么欢笑/我说是因为遇上了/遇上了世间最聪明的孩子/你会跟我说,作业太多/还是坚持学好每一门功课/吻一吻你红扑扑的脸蛋/你露出天真无邪的笑颜/我立刻醒悟阳光为什么欣喜地照耀我的脸(见张馨予) “我要写一首诗/ 写一首关于你的诗/你的碎花长裙/ 就是诗的色彩 我要写一首诗/ 写一首关于你的诗/你的机灵淘气/ 就是诗的节奏”(见郑雨果)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 你担忧地说作业要重新写/这一刻/我多么希望你一直无忧无虑 天空和蔼地望着你/ 阳光洒向你的脸颊/ 世界已在早晨敞开了它的光明之心/ 终会有一天你将翱翔在知识之巅” (见李佳特) “下雨天的早晨/我吟诵过许多飘逸的诗篇/却第一次读你写的/ 彩虹的桥 恰似你的羞涩/又如你的甜笑/ 幸福和欢乐都在彩虹上面(见李桐) 殷继红钟情写作课堂,牵手青少年作文,写作班已经小有名气。“现在老师是诗人,将来学生是作家”,成为一个鲜明的标识,也成为不少学生的目标和座右铭。 殷继红老师做课件,进行线上授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写作班的特点是写作课上学生有自信,有乐趣;积极思索,当场作文;生动活泼,立即见到成果。另一个特点,老师发自内心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师生之间有饱满的兴趣,共同牵手在作文写作的路上,其乐融融。 主持“诗意草原”诗会 牵手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路上
拥抱上都文化遗产,守护锡林郭勒文化研究 聆听750多年前锡林郭勒大地的脚步声,马蹄声。呼唤上都遗址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气韵,探寻一座空城蕴涵的巨大世界文明音讯。殷继红被深深的震撼了。参加首届地方学建设与地方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向世界发声,让世人听到锡林郭勒在地方学建设和锡林郭勒文化研究的不凡的脚步声。 锡林郭勒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游牧文明。著名的大元帝国的首都就座落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元代百年首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遗址是内蒙古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锡林郭勒的写者,上都文化研究,锡林郭勒地方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选项。拥抱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文化建设是一份缘分,也是一份责任。 上都遗址,这座蕴涵着人类巨大文明的废墟,让后人感叹,让后人敬仰!一座浸润中华血脉的空城,躺卧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历史老人,它是中华文化百年历史的见证,它在向后人诉说。 殷继红用心灵拥抱了锡林郭勒大草原这份历史文化遗产,树立了研究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志向。她感叹着《七百年,我遇上你》:“一片荒芜的土地/断墙碎瓦/一片狼藉/帝国大厦/轰然倒塌/金碧辉煌的宫殿/成了荒野牧场/羊群牛群的营地 抚今追昔/怎不让人仰天叹息/给我108匹烈马/我要乘风而去/裁剪108朵云彩/把大元帝国的版图拼齐” “整整七百五十年啊/诗歌在召唤/我遁着音律/找到了这里/找到了我心灵的家园/相遇在空城这里/还是那片金莲花草原/空城,夕阳,骏马拥抱巨大文明的废墟/在催生着/弘扬上都文化的魅力” 元代朝廷实行两都制,上都为夏都,大都为冬都。上都与大都是兄弟城,是姐妹花,共同支撑着大元帝国的天下。据现代天文观察,上都与大都的中轴线是在同一条连线上。所以引发了一个个草原人的感慨,作者写下了《最美中轴线》: 中轴线,一道壮美的风景/青砖的密码,历史告诉了我 /鼓声,击锤着几百年的沧桑/文化的厚度与积淀,华彩如明珠/一首最美的诗,远方不远 相见恨晚,草原到京城从不遥远/目光落处,每一处都是诗意/红墙碧瓦,雕栏亭榭/笔直的路在脚下/几百里的土地/每一处都芳香四溢”(见《最美中轴线》) 殷继红在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文化建设方面有多篇论文发表。《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地方文化学科定位以及锡林郭勒文化的探索》《蒙元时期四位杰出的女性——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另一半》《元代京城上都的建筑形态和独特的风韵》《说说大元上都景观》《 元代扈从诗文是中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浅谈忽必烈时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汇》《上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上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扈从诗文是上都文化独特的风景线》《乌珠穆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风韵》《乌珠穆沁文化是游牧文明的瑰宝》《话说锡林浩特的前身和由来》,这一系列的论述,有的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发言,取得了广泛关注。锡林郭勒历史,有锡林郭勒人说话,说道亚洲首届地方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为锡林郭勒这份净土蕴涵的深厚文化,竭心尽力,鼓与呼! 殷继红老师多年来坚持文学创作和历史文化研究,是作家,诗人,又从事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从诗文中,我们读到了一匹马的草原,一个人的空城,剑客走江湖,在作学问的炽热情怀中,透露着一丝忧伤,一份悲壮。应该是作者的真情吐露。坚持上都文化研究和锡林郭勒地方学建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静下心来作点学问,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坚守。 她自以为自己做得还不够,但已经赢得了不少赞誉声。锡林郭勒的著名文化人,称赞她是“青年文化学者”,鄂尔多斯的文化长者,称她为“先生”,北京联合大学的学者,称说一直在读她的论文。 殷继红这部《诗意锡林郭勒》初稿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从主题上到文学价值和文化研究上都有一定建树。查找其中的不足,就是对草原生态描述上,注重提升文化品位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从保护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增加力度,增加厚度。瑕不掩瑜,整部文稿既有文学品位,又有历史厚度,兼有文学与文化的水平和造诣,称得上是一部锡林郭勒文化的力作。 2020/12/17 参加“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北京中轴线 作者:徐进昌,上都文化研究学者。作家、 散文家、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北京《青年文化通讯》编委,《中小学生创新》杂志教育专家成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通俗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8年荣获锡林郭勒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聘任为内蒙古文化形象大使。 文学主要著作:最初于1968年6月在《锡林郭勒日报》发表了《农村牧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等文章。50年来,有三部个人文集《青青的草地》、《一片蓝天》、《大地的诉说》《塞外诗情——徐进昌诗300首》正式出版。上百万字。 编写制作《大雁高飞头雁领》《救活四个厂的实干家》等 6 部电视专题片并在内蒙古电视台和锡林郭勒电视台播放。有书画作品获内蒙古“松鹤杯”三等奖。 五十年来,坚持业余写作,为生命而歌,为祖国而歌,为草原而歌,为上都文化而歌,著述上百万字。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华百年散文精华》、《毛泽东颂诗大典》、《民族中坚》、《草原风》、《锡林郭勒散文选》、《锡林郭勒诗歌选》等。 部分作品散见《民族文学》、《草原》、《锡林郭勒》、《锡林河》、《内蒙古作家》、《北国风光》,有的被译成蒙古文、英文。
考察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匈奴古城 2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