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钩沉>>史海纵横
  共有 229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黄帝陵的元朝圣旨碑

  发表日期:2020年9月22日      作者:李 守 华     【编辑录入:admin

 

 

去我国陕西省延安市参观,同时拜谒了黄陵县的黄帝陵。发现陵园内有处碑林区,里面陈列着许多历朝历代帝王们敕立的石碑群,其中有一块元朝皇帝泰定帝敕立的圣旨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本文专题介绍相关泰定帝圣旨石碑的情况。 元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耳颁布了保护黄帝陵庙的敕令,并在陵园内刻立了《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碑文记载了泰定帝颁发保护轩辕黄帝庙建筑、严禁砍伐桥陵区树木,并免除宫观、寺院所属地税、商税,对破坏桥陵之人,官府加重处罚的圣旨。

泰定帝圣旨碑属砂石质,高1.74米,宽0.82米,厚0.17米。碑文用楷书书写,四周边饰几何图形,共17行,现残存27个字,碑下半部残损严重。 之后,元惠宗图贴睦尔于至正元年(1341年)降旨,重修轩辕黄帝庙西侧被大火焚毁的保生宫殿。

因本文涉及到两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和元朝泰定帝 ,这里一并说明。

关于轩辕黄帝及黄帝陵园:轩辕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代华夏部落的首领,中国远古时代为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首,又与伏羲、神农被尊为“三皇”,亦被尊崇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本姓公孙,后改姓姬。因居于

轩辕之丘,又称轩辕氏,也称姬轩辕。

史料载:轩辕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联合炎帝打了败蚩尤,由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统一中华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振兴农业,播种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教人们织布做衣,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制礼仪、作《黄帝内经》等。由于黄帝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 黄帝陵所在地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我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 199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刊文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朝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过。从古代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时将黄帝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各朝代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中华祖先来祭祀。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孙中山先生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之后,国家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拨专款整修黄帝庙大殿及陵区。1962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已成为国家、陕西省的主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期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国家公祭、重阳节民间祭典活动。祭奠黄帝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民族感召力的民族盛典。黄帝陵祭典已经形成一种民族认同的文化,除注重“形祭”外,更注重“心祭”,黄帝陵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精神圣地。

元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耳(1293—1328年),属元朝第六代皇帝,是元世祖的嫡曾孙,晋王甘麻剌(后追谥为元显宗)之子。甘麻剌逝世后,也孙铁木耳承袭晋王位。1324年(延佑三年)秋八月,发生了“南坡之变”,元英宗硕德八剌被弑。元仁宗一系已绝嗣,虽然还有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㻋与图帖睦尔,但作为元世祖长房嫡曾孙的晋王也孙铁木耳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在弑杀元英宗后,乱臣铁失之流,北上将皇帝玉玺献给也孙铁木耳。在元英宗驾崩整整一个月以后的九月四日,也孙铁木耳即帝位于漠北的龙居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畔。也孙铁木耳即位后,改元"泰定",先是大赦参与谋逆、杀主的铁失等逆党,并对他们加官进爵。一个月之后,突然将铁失等逆党全部诛杀。十一月,也孙铁木耳回到大都后,又处死和罢免了一批铁失同党,流放了涉嫌逆谋的“五王”。这样使也孙铁木耳的政权更加到巩固。 他在位的5年期间,以守成和维稳为基本策略, 因此政治上未有太大的变动。在人事上采取宥和政策,尽可能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财政上起用回回人理财,在灾害

不断的情况下,维持了全国经济的稳定。宗教方面继续维持蒙元以来对宗教兼容并蓄的政策,崇奉藏传佛教,允许其他宗教存在。但是,泰定年代,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当时许多地方发生了天灾和饥荒,还爆发了湖广、云南、四川等行省的少数民族起义。这些都动摇了元朝的统治。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七月巡幸上都时,驾崩于上都行宫,享年三十六岁,死后葬于起辇谷。

史料:“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也孙铁木耳驾临上都巡幸,七月十日庚午,驾崩于上都行宫。”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同年七月巡幸于上都,七月十日庚午病逝于上都行宫中。”

泰定帝建立的圣旨石碑,表示了元朝皇帝尊重中华文明,尊重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重视园陵区的环境保护。

泰定帝秉承了元世祖的思想观念,表示自己是正统的中国皇帝,尊重和重视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古代帝王们具有祭奠山川、朝拜三皇五帝的传统习俗。凡帝王登基、节日欢庆、禳灾祈福都要对名山大川进行大型的祭奠活动。对传说中的古代圣贤、三皇、五帝,历朝历代都要进行大型祭祀和香火供奉。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元朝。同时也显示了元朝皇帝重视园陵区的环境保护,告诫人们保护陵区的植物生态。并严惩破坏陵区内林草树木的行为。

元泰定帝圣旨石碑从1325年刻立,至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关于黄帝陵的元代碑刻,是我们后人研究元代黄帝陵和蒙元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2020年9月12日

参考文献:

1、《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 叶新民 齐木德道尔吉编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蒙古族文化研究》朋·乌恩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3、《史记·黄帝陵》(卷二十八) 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

4、《黄帝陵碑刻》 百度网


上一篇:清史里的锡林郭勒蒙古八旗人
下一篇:神圣敖包之由来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5293]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68968]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1431]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533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