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今年的6月29日上都遗址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八周年,对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称谓和标识作一个解析,算作一个纪念。记得第一次《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定义初探》是2010年8月,已经11年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一份对文化研究的虔诚,为了这一方生活的净土。愿学人共同研讨。 锡林郭勒有着悠久的历史。乌珠穆沁草原上的金丝太古人类遗址留下一万多年前的印迹。金界壕隐藏了宋代蒙古政权与金朝对抗的硝烟。元上都遗址拥抱着六百多年前大元帝国的发达兴旺。多伦康熙会盟记录了大清王朝的强大昌盛。贝子庙见证了锡林郭勒草原新时代的繁盛。 锡林郭勒,这方游牧文明成长的净土,多年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也引起了众多本土学人和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一直以来,倾注心血,开拓这个方面的课题研究,竭力深入开展这一学术课题的深层次阐释。 伴随锡林郭勒历史的延续与繁荣昌盛,这方净土蕴育的文化绽放着独特的魅力。人们或称之作锡林郭勒文化,或誉之为上都文化,或认同为蒙元文化。应该说,这些提法都有它的科学性,都从不同的角度标识了这一方净土的文明,渊源匪浅。细究起来,这三种不同的学术命题,与锡林郭勒文明相关联,我们应该怎样界定和辨析呢? 首先,如何定义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这方面没有的现成答案。前人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论述,查找不到踪影。2010年8月年我专门写文章界定过这三种表述。十年过去了,看到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网易等互联网众多方面使用着我们的概念和定义,中国文明网、内蒙古文旅网站采用了我们论文的定义和阐释。锡林郭勒盟银行系统举办蒙元文化展,也使用了我们对这一命题的表述。至今,还没有看到不同的表达。 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探讨和多方面的研究。也许需要长期的探究和修改、补充,才能使定义完善和准确。 因为长期作上都文化和地方学建设方面的研究,感到极有必要界定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定义,所以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论文中作了一次定义式的描述,简明地揭示了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的特定蕴涵和相互的关联。(见《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定义初探》) 论文对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给出初步的定义如下: 上都文化,指的是以元代上都为标识的历史文化。它凝聚了13、14世纪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流部分,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融会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弥足珍贵的阶段,是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都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兼收并储,融汇发展,和而不同,多元共荣。 上都文化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蒙古族文化高度发展,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的历史性的高度。上都文化显著的游牧文化特点和开放性、多元性,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后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上都城坐落在锡林郭勒草原。融会漠南农耕文明和漠北游牧文明,锡林郭勒草原是上都文化的发祥地。 上都文化承袭尊从自然生态、信仰长生天、崇拜英雄、顺应环境、维护永续发展的游牧文化理念,吸纳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有益部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彰显了十三世纪的中华文明。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 尊从自然生态,维护永续发展,是游牧文化的重要理念。信仰长生天,崇拜英雄,善于适应环境,是草原人经久弥坚的信念。多元共荣,和而不同,是蒙元文化的显著特点。 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上都作为蒙古黄金家族建立的草原都城和元代的夏都百年之久,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以上都为标识的上都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汇的产物,也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 上都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孕育了金莲川幕府,见证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汇,成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 锡林郭勒文化,是指以锡林郭勒地方为标识的,沉淀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发展的诸多方面的区域文化。 锡林郭勒文化是锡林郭勒地区文明发展和历史沧桑的沉淀与结晶。从精神层面汇集了这个游牧草原几千年来各民族创建的辉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个支脉和有机组成部分。呈现着具有鲜明地区人文特点和文明发展成果的特性。涵盖所属地方的上都文明、阿巴嘎岩画、苏尼特石刻、锡林浩特石器、乌珠穆沁古人类遗址等古文明和近、现代发展的文明成果。 锡林郭勒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特点,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元代金莲川一带的发展和上都文明为锡林郭勒文化留下了中华主流文化的印记,而有别于一般的地方文化。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彰显了锡林郭勒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诸多有游牧文明原生态显著特点的民俗、民族元素和蒙古长调、呼麦、蒙古摔跤、民族服饰等草原风情,使锡林郭勒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总体说来,比较而言,锡林郭勒文化是对锡林郭勒文明的最直白和简捷的表述与归纳。凸显了现实性。从地方学 与地方文化的角度讲,通常多使用地域的名称;相对于民族的国家的大文化,锡林郭勒文化是其中的支脉。 上都文化以大元帝国的首都——上都为标识,一座历史都城,历史蕴涵深厚,特定意义明确,层位高而又有鲜明的地域标识。凸显了历史性。上都遗址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方政府设有元上都文化管理部门,上都文化应该是一个被首肯的称谓,大有说法的文化品牌。在锡林郭勒,又超出了锡林郭勒,是锡林郭勒永久的骄傲。 蒙元文化对于锡林郭勒是一个较宽泛的命题,缺乏准确的地域指向,泛指广阔的地域空间,超越内蒙古的广袤草原。锡林郭勒是其发祥地之一,是集大成之所在,但涉及和涵盖极广地域。蒙元文化凸显了民族性。 综上所述,对于锡林郭勒历史文化的归纳和揭示,以上都文化为命题,更适合阐释这方净土的文化高度和历史的深度,既有广泛的认可度,又有鲜明的地域标识。锡林郭勒文化则是地方文化研究通常的命名惯例。蒙元文化之谓,对于锡林郭勒则缺乏地域的标识,多了民族性,并不宜于广泛运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酌情有选择地运用,做到清晰准确地表达。而现实情况是有人却往往忽视了地方文化的地域性。 十年后,再次审视锡林郭勒文化、上都文化、蒙元文化,又作了一番阐释。地方文化研究在艰辛跋涉中前行,追索探寻之路,让人感叹,让人希冀。 参阅书目:徐进昌《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定义探讨》(2010.8) 作者:徐进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上都文化、锡林郭勒地方文化、蒙元文化。 202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