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草原新歌
  共有 430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丰收季节的绽放之美——《上都河文学》采撷之一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12日   出处:殷继红    作者:孙永斌 李守华 徐进昌     【编辑录入:admin

《上都河文学》征稿,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提醒来稿需要与上都文化和锡林郭勒地方文化相关。今后准备陆续选编。《上都河文学》“采撷”之一 

 

         

 丰收季节的绽放之美

 

                 /孙永斌

 

心中有剑,身带光芒。当时光的指针指向中秋的时候,大地一片金黄。那金黄在阳光下泛着光亮,我们都在大地之上,天地之间热气腾腾的样子,远远看上去仿佛一个笸箩,水蒸汽不断更迭的是春夏秋冬,是时间。

人在日子中行走,岁月是有味道的,有苦有咸,有酸有辣,有艰涩、有痛楚,不管怎么品味它,只要你的味蕾尚好,都是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判断。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会对岁月有不同的理解和持有不同态度。有人在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前保持了沉默,会用一生默默地承受和坚守,因为他心中有信念和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不懈追求。有人会因无力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选择放弃或逃避,选择了苟且,荒废了生命。荒废之久,生命便成了荒原。但我们相信,许多人还是保持前者的生活态度,事实亦如此,一生与困难做斗争,与命运抗衡,通过不断努力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书写人生华章,把人生过得诗意了一些,精彩了一些。说到诗意,就想到诗人。诗人是善于抒情的,喜欢用诗句来抒情。

春夏秋冬给了我们色彩斑斓的生活,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风雨,感恩岁月,感恩友情,感恩遇见的人与事,在生活中收获着快乐。生活得越快乐,生活的道理就越简单、浅显,不再感到深奥。生活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展开了,里面有万千风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要用那双善良的眼睛,发现美好。因此,世界万物是幸福的,我们也是。

风渐渐转凉的时候,秋天就来了。秋天是穿在大地身上的绸缎,金黄色是主色调,看上去那么厚重,那么深情,那么成熟,那么富有神韵,那么令人向往。秋天的到来,应该是从土地开始的,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风雨的浇筑中慢慢地变硬,变得那么有韧性。我们迈着步子走在上面,不像春天那么松软,不像夏天那么湿滑,也不像冬天那么冰冷。伸出手去触摸,会触摸到时间的肋骨,顺着肋骨的弯度我们会触摸到挂在枝桠上的果实。当果实越来越有分量的时候,我们低下头,却发现生长在大地上的草开始泛黄,从草根开始,节节向上,草身变得坚硬,亮着巨齿,向大地献出锋芒和锐利。

此时,祖国的正北方,锡林郭勒草原秋意正浓。属于秋天的那一片片黄,从树叶的茎蔓上开始渲染。染透了,这泛黄的丛林中,树叶一点点落下来。脚下就已有了一片凉意。大地的胸怀是广阔的,接纳落叶,接纳枯草,接纳从盛夏遗漏的风雨,收留泥泞中走过的脚印。

放眼望去,广袤的草原上,时间蘸着浓墨,由高到低,从山顶到湖泊,到河畔,到庭院,所到之处一笔一笔地抹出了一层层蛋黄,直到草原深处,那黄黄到极限便随着草倒下。倒在一匹马的面前,这是一匹骏马,像高处的云一样慢下了奔腾的脚步。这匹马低下头向枯黄的草致意,用它的嗅觉嗅出了草的味道,草的身上裹着风雨,它们曾经是大地的外衣装饰过世界,曾经是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从它们身上读懂了生命的意义。存在,就是奉献。如今,将成为咀嚼之物。此刻,这匹马像一位成熟的女人,脚步瞬间变得沉稳、坚实而温情。步履中有思念,说好秋草黄的时候,要走一次敖特尔。马是主人不离不弃的伙伴,那个说好要回来的人,是否还在路上奔波?马时而打着响鼻,时而嘶鸣,蒙古包知道,这是对远方的呼唤。

我们都是时光的见证者。我们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有对时光的怀念。因为走过,才感知到它的存在。因为有怀念,才能感知到一切在我们生命中留下过痛或者爱。

秋天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绿色的结束。我们收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我们也感知到生命苍翠的那个季节,每一粒沙子都要经过雨水的淘洗,每一片草原都有骏马的驰骋。每当汽笛在身边响过,就会有一段路程要走。此时我感知到,身边有一位同行者在向我招手,再向我告别,又要开始了一段新的路程。

我知道,我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脚下的路,有过坎坷、有过泥泞、有过崎岖,但我们不觉得漫长,因为我们还在路上。前行的脚步,会让距离缩短。

就是在坐下来沏一杯茶,凝望茶叶悬浮在水中的时候。会在那越来越浓的茶色中感悟人生,仿佛自己走过的雨夜。感念从容走过的岁月,在生命中留下一段深刻的记忆,一如这满地的金黄。

秋天就这样一步步走近,然后又一步步走远。那纤细的小腰,婀娜过岁月的风雨。烟云散尽,留下的草根,让人陷入沉思。那些远行的脚步,正风尘仆仆地归来。

朋友之间,彼此有一个约定。岁月的巷子越深,历经的苦寒浓烈。一如那匹马,为梦想驰骋不曾有过放弃,为骑手终身相守。因为它心里住着一个骑手,不断地挥舞着手臂,触动着它向前,不要停息,那个骑手或许是它自己。

在时光渐凉的夜晚,沏上一杯茶,为自己送上一句安慰。

明天可能会有一场秋雨,我在怀念故乡漏雨的屋顶。

路上,那些月下徘徊不定的人,收获了虚拟的快乐和人生的虚无,而错过了一枚树叶的坠落。那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它在枝桠绽放了青春,收获了被赞美和敬仰之后,在天地之间正绽放着诗意,装饰着秋天的梦。

 

作者,孙永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锡林郭勒盟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理事

 

 

访延安有感

     /李老骥

 

    圣地延安

古稀之年访延安,多年夙愿今如愿。

宝塔山上红星闪,延河两岸红旗展。

 

枣园窑洞伟人忆,杨家岭下党史观。

红色政权圣地建,延安精神世代传。

 

           南泥湾精神

三五九旅英雄汉,南泥湾里大生产。

“自己动手”流血汗,“丰衣足食”收获满。

 

艰苦奋斗创奇迹,激情满怀寄情感。

学习前辈好榜样,新时代里作贡献。

 

梁家河知青          

梁家河村知青点,习总书记来锻练。

窑洞土炕油灯盏,知青岁月整七年。

                                

黄土高坡英才出,艰苦磨砺意志坚。

不忘初心记使命,引领中国迈向前。

 

 

诗二首    

          /

 

冬临北国天渐寒,朔风舞动冰雪漫。

茫茫草原披银衫,皑皑白雪映山川。

江山多娇似锦绣,雪原妖娆如画卷。

瑞雪予兆丰收年,明年前景更灿烂。

                           

冬季北疆风光美,银妆素裹多风采。

千里草原封冰雪,万里晴空映光辉。

 

阳光温暖融寒冰,劳动热忱化雪水。

冰封雪飘何所畏?豪情满怀迎春来。

 

作者:李老骥,本名李守华,锡林郭勒盟外事办资深人士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理事

 

 

 

访问中轴线

 

/徐进昌

 

一条线站在那里

定格了一座城

时空被钟鼓楼叫醒

披挂着华彩

纹着历史的记忆

唤醒八百年的梦

 

正阳门就在那里

拱卫着皇城

忽必烈朱元璋都已离去

枪炮不在,箭楼空空

游人追梦

呐喊声声,中华雄风

 

天安门灯火通明

新中国开辟新的航程

中华民族崛起

中轴线上五颗金星

中华龙脉,国运恒通

永定门定格天下太平

 

千里遥遥牵龙脉

中轴线连起两座城

草原声声马嘶鸣

漠南漠北,牵手定乾坤

华夏同根两都共欢庆

游牧农耕汇文明

 

访问中轴线,塞北启程

走出茫茫草野

沿着中轴线指针

领我们进京赶考

研讨地方学建设

阔谈锡林郭勒文化,世界文明

 

 

作者:徐进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附:《上都河文学》组稿告知

 

锡林郭勒草原人杰地灵,是诗歌成长的地方。人们说草原是诗,文化是魂。锡林郭勒怀抱中的上都遗址,彰显了这方草地,这方净土的不平凡的韵味。

上都遗址于2012629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16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为上都研究鼓与呼,感到由衷地欣慰。元上都文化网(www.sdwh.cn2004年创办以来,成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平台,精心耕耘,16年坚守,矢志不渝。如今文章总数1188篇,浏览人次37万。

元上都文化网的同仁们,在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牵手“上都河文学”,情有独钟。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地耕耘在《上都河文学》这方净土,作为“元上都文化网”的一个栏目,已经走过13年的路程。这里有对元诗词和元曲的追寻,有对草原历史文化的吟咏,有诗歌,有散文,有评论,有小说。锡林郭勒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大元帝国浑厚的上都文明,使得“上都河文学”别有一番风韵。

“上都河文学”13年已经累积了390篇雅文佳作,为锡林郭勒历史和上都文明,披挂了灿烂多姿的文学风采。高扬文化自信的旗帜,社会主义的文学,为人民的文学,正在杨帆前行。“上都河文学”,锡林郭勒土生土长的文学,扎根锡林郭勒历史和文化的文学,欢迎投稿。宣扬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

投稿请发“元上都文化网”邮箱[email protected]

首组文稿请在2020520日前报来。联系人殷继红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20191125


上一篇:《上都河文学》组稿告知
下一篇:写给上都的歌——《上都河文学》“采撷”之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8070]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836]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966]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47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