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0日 锡林郭勒盟《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座谈会3月20日召开,这是一次筹划锡林郭勒文化建设的盛会,对开启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由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包丽玲主持,盟委书记、盟长张院忠发表重要讲话。盟人大主任周凤臻、盟政协主席其其格和盟委、盟行署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受邀请的齐宝力高等12位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专门发言。
理事长徐进昌在座谈会上简要介绍了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12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锡林郭勒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对锡盟文化建设提出八个方面的意见、建议:1. 建立上都遗址重要地址的标识牌,制作解说碑文。比如大安阁,孔庙,帝师寺,奎章阁(宣文阁),上都司天台(北司天台,回回司天台),失剌斡尔朵(棕毛殿),竹宫,水晶殿,御天门,东华门,西华门,明德门,御花园等。
2. 建立上都、大都、中都驿路精品旅行线。元代皇帝每年都往返上都与大都,其间,驿路就是巡幸中的朝廷,沿途众多随扈文人写下大量诗篇,使驿路成为历史之路,文化之路,诗词之路,别有一番品味。
3. 确立蒙元文化(上都文化)名胜地。设立专门机构,实行定期考证评定蒙元文化(上都文化)名胜地制度,不断深入挖掘蒙元文化内涵,加深研究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影响。比如,金莲川幕府胜地,查干淖尔行宫,东凉亭行宫,李陵台,成吉思汗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桓州、昌州之战,成吉思汗合阑真沙陀战场等。
4. 各馆、厅、园有关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的述说标准化,力求准确。比如,元世祖忽必烈一般认定多为托雷家族排行老二,少有列为老四的。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妥欢帖木儿一般应该冠以“元惠宗”,而少用“元顺帝”,顺帝是明朝加封的,而元朝本朝称“惠宗”。
还有,上都,也称滦京,夏都;不该称陪都,行都。更不应该元朝地图不标征“上都”。 元上都的提法也并不科学,我们认为应该直接称“上都”“上都遗址”。
元上都文化,是否可以叫做“上都文化”?“元上都文化”和“蒙元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5. 收集、陈列和馆藏蒙元文化书刊。比如《蒙古密史》、《白史》、《阿勒坦汗传》、《黄金史纲》、《黄史》《蒙古源流》、《黄金史》、《啊萨拉克齐史》等。现代的,陈高华、史卫民《忽必烈》,叶新民《元上都研究》,薄音湖《一代天骄与他的继任者》等。
建立上都文化诗词馆,把历代咏吟上都的诗词、书画收集陈列,编辑出版。
6. 把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统筹规划锡林郭勒蒙元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的总体方案,把元代历史文化研究与锡林郭勒地区文化与民族风情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作为中华文化断代史的上都文化与地方色彩的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作为两条主轴,分门别类地研究与出版一批文化作品成果。涉及全盟的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研究体系与各旗县市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研究作出确定的方案规划,三五年内争取出一批文化研究探讨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筹划召开一些主题明确的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的学术研讨会。不断总结和提升文化研究水平,不断扩大影响。
上都文化、蒙元文化可否作为一个学科和学术体系,深入挖掘研究和规划,建立学术整体框架?
7. 建立一支锡林郭勒自己的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蒙元文化的研究队伍。不断夯实锡林郭勒本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发掘政府和民间多方面多渠道智力和财力,逐步确立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的学术体系。
8. 扶持文化研究的团体,培育蒙元文化研究人才。加强党政领导机关对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和社团的领导和支持,给予政策方向的指导和物力、财力的支持。指导规划,安排任务;出题目,要成果。扶上马,送一程。打造锡林郭勒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后劲和锦绣前景!
4月
4月3日《锡林郭勒日报》头版“文化名人名家访谈”栏目发表记者温洋采写的报道《弘扬元上都文化 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访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进昌》。文章说,“作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徐进昌与其他会员一直把推动蒙元文化研究,增进元上都与全国各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提升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的蕴涵和在人类文明建设在的影响作为研究会宗旨,大力推进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元上都是大元帝国百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草原民族的生活状态。它不仅具有游牧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游牧文化宫廷化的产物。不仅代表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而且各种宗教共存,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在这里相互交流。”
新民网(news.xinmin.cn\shehui)4月3日同期发布。
7月
2日 “元上都研究”微信群 辩论探讨内蒙古文化符号。上都星光发布《元上都——不应该被忽略的文化符号》,群友跟进展开了深入探寻。上都星光的文章说,“据悉,七月一日,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有关部门确定内蒙古大草原、马头琴、那达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马、红山玉龙为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
这项发布,引起网络上的热议: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元上都呢?”有人说,“内蒙古只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啊!有人提议,“元上都应该进!”有人辨析,“草原小姐妹、红山玉龙放进去好像有点乱,内蒙古文化符号,定位定义应该严密。”
有人思索,“既然是内蒙古的十大文化符号,为什么要把草原英雄小姐妹放进去,如果就一定要放,也应该是元上都吧,而且元上都与红山玉龙相比,更应该放元上都吧,我怎么有点看懵了呢!”
元上都作为内蒙古唯一一份被联合国相关部门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说具有世界文化符号和中国文化符号的意义,为什么能在“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中缺席呢?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十几年的研究,一直在揭示上都遗址和上都文化在中华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世界影响和历史定位的独特蕴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蒙古地区自己不应该忽略元上都的文化符号的巨大价值和意义。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把元上都列入内蒙古文化符号。”
9月
8日 通过沟通协商确定增补温茹雅、包玉瑞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年内温茹雅参与写作了学术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和《简述地域文化的深厚蕴涵和目前地域文化研究的特征》,包玉瑞写作了学术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在地方学研究和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建设方面作了有重要意义的学术探寻。
9日 第二届晋学与地域文化暨荀学与诸子学学术研讨会9月9日至13日在山西临汾市召开。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副秘书长 盟史志办副主任李建文、盟职业学院院报常务副主编闫甚普一行参加了研讨会。徐进昌、闫甚普、温茹雅的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选入大会论文集并在研讨会宣讲。李建文的论文《清代多伦淖尔晋商活动点滴》入选大会论文集并在研讨会宣讲。研讨会由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主办。来自山西、北京、上海、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湖北、江苏、台湾等地的社科部门、高校、地方学专业机构和社团64个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西口文化研究会向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并入选论文集。
徐进昌、闫甚普、温茹雅的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在地域文化建设、地域文化独特的底蕴、地域文化的基本状态和前景作了独到的阐述。指出:独特的地域和绵长的历史孕育了多采的地域文化,深厚奇特,芬芳肆意,荡气回肠。地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方兴未艾。地域文化学科建设,近十几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总体上属于初级阶段,尚有欠完备、欠深刻的地方,一致的广泛的精准的权威的认同还不够。地方学作为一个学科需要确立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框架。
北京学、鄂尔多斯学、温州学、上都文化学、泉州学、西口文化学、敕勒川文化、科尔沁文化等地方学和地域文化研究的出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异军突起,营造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开拓了新的前景。
论文《浅谈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与晋蒙文化圈》阐明了地方学、地域文化、晋蒙文化圈和晋学相关理念。明确指出,地方学与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学科,首先,在地域范围上必须有确定的指向,有个核心的区域。其二,必须有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性,是某种草根文化、乡土文化的发祥地,并且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延续力。其三,这种文化形成一定的体系,有相对完整的一个学术理论框架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群。其四,这种文化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在历史上或当今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不是所有的地方,不是任意一个行政辖区,都会有地方学与地域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学科。确定为一种地方学与地域文化,我们必须强调这种文化的鲜明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孕育发展,成为一支独树一帜的文化,并有着相当的延续性和影响力。作为一个学科应该构建有自己的支撑成果和学科框架体系。
三晋文化研究,是对晋地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研究,它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兴盛于18、19世纪的“万里茶道”被称为晋商茶叶之路,山西儒商常氏在中、俄跨国贸易中创立了辉煌。著名的“走西口”,把晋蒙牵在了一起。晋、蒙文化交流和融汇是两地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写照,也是两地精神文明联系的纽带。历史的渊源把三晋文化与蒙元文化联系到一起,两地的地方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领域有着广泛探寻空间。晋、蒙文化圈现象彰显了地域文化的辐射性和对核心区以外的巨大影响力。
李建文的论文《清代多伦淖尔晋商活动点滴》概述了旅蒙商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群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促进经济繁荣、推动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应在中国社会进步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的多伦县而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辉煌的商业发展史,曾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漠南商埠”、典型的旅蒙商之都。而作为最重要的旅蒙商群体之一的晋商,在多伦诺尔形成“漠南商埠”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是积极的、重大的。以下参考有关专家和自己掌握的资料对清代多伦淖尔晋商活动的有些情况略作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对希望了解多伦、了解晋商、了解晋商与多伦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人们发挥一些积极的帮助和引领作用。
16日
九月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中国地方学联席会组织的《地方学的应用与创新座谈会》的学术研讨活动9月16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座谈会由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承办,有北京、宁夏、山西、泉州、湖北、广州、内蒙古锡林郭勒等八省区的60多名地方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温茹雅、包玉瑞一行参加了学术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学研究专家和名流学者,以高水平的地方学研究成果,别开生面地纪念了中国地方学联席会成立10周年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3周年。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宁夏大学原校长 党委书记 宁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陈育宁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夏日、雷 额尔德尼、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 朝鲁等出席并作重要演讲。 与会专家相信,中国地方学终将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体系屹立于社会科学研究之林,愿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学术研讨中17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徐进昌 温茹雅撰写了论文《简述地域文化的深厚蕴涵和目前地域文化研究的特征》并在研讨中作了发言。包玉瑞撰写了论文《确立锡林郭勒地方学的若干思考》并在研讨中作了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