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皇朝在蒙古的铁蹄下走向覆灭,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异族统治。钱选生于宋末元初之交,与其它遗民画家如龚开、郑思肖等选择忠于旧朝,其思想与情感倾向亦流露于绘画之中。钱选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与当地一些出色的诗人学者被合称为“吴兴八俊”,其中亦包括元初画坛领袖赵孟頫,当中唯钱选一人拒绝出仕,并隐居于山水之间。
此幅《幽居图》和钱选大部分的山水作品一样,都是采取工笔设色的青绿山水画法,倾向仿古的格调。钱选刻意避免采用具远近虚实的宋画传统,而着意于运用平面层叠的景物及素淡的色调,使全画显得格外柔和清润,加上精劲的细线描绘,突破青绿山水强调厚重勾勒与设色的风格而别出心裁。其效果是不着意于重现自然的真实生态,而特意营造一个与世隔绝、虚幻飘渺的仙山灵海。《幽居图》与故宫所藏钱选的另一件作品《山居图》于意境、笔法及设色等均如出一辙,只是《幽居图》的行笔略为粗劲,估计是钱选较晚期之作;这两者又与《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着重用水墨的格调殊异。钱选追求古意的取向使元初画坛重新注意古老的晋唐画风,并拓展出新的内涵。
此图是钱选所绘的青绿山水画作之一。图中湖光山色静谧幽淡,展卷之始见三五秀石零落坡边岸角,青松虬曲其上,村居掩映树石之间,一叶小艇驶向水平如镜的湖中,对岸碧峰起伏,参差错落,楼阁为茂林所环抱,茅舍隐现丛树兀石之后,幽居之景、之境、之情、之趣毕现于纸上。其画山石树木皆用方折的线条勾出轮廓,不作皴法,敷以青、绿、赭等色,山脚处略施金粉,于严整工致中见古拙秀逸之气。图的右上方自题“幽居图”三字,其中“幽”字残缺严重,形近“山”字,故亦被称作“山居图”。本幅及前后隔水有“怡亲王宝”等印共29方,尾纸上有纪仪、纪堂、高士奇、邵松年等人的题跋。
钱选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为主,近师南宋赵伯驹,远溯杨隋展子虔、李昭道,运笔有生拙之趣,设色明快不失艳丽,布局张弛得度,疏密有致,自成风貌。我院另藏《山居图》一卷,虽与《幽居图》构图相异,但笔法、设色同出一源,两者堪为“双璧”。《浮玉山居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则是钱选以水墨为主的代表作,卷中山石的阴阳向背用墨笔勾皴来表现,花青淡施丛树小草之上,清逸秀润之气溢出卷外,别具一格,与其青绿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论成就,钱选跳出两宋院体的窠臼,追求晋唐作风,在元初画坛独树一帜,对开创一代画风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山水画更符合文人重笔墨、尚意趣的审美观念,和他们相比,钱选对后世的影响便略逊一筹了。
姚廷美,元代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彦卿,吴兴(浙江湖州)人。与孟珍、吴庭晖同时齐名。写山水师郭熙,明詹景凤谓其笔劲而近熟,乏高旷之趣。至正二十年(1360)尝作有余闲图。按熙朝名画录、清代画史俱作清人,误。图绘宝鉴、东图玄览佚其名,作姚彦卿。
姚廷美的现存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师法李成、郭熙画派,笔墨谨细;一类是将李、郭派与董(源)、巨(然)派画法结合。《雪山行旅途》属于前一种技法。
雪景山水是五代到宋代以来一直流行的山水画题材,表现技法以水墨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五代赵幹的《江行初雪图》,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根据小雪霏霏、大雪皑皑,或深冬积雪,作者会用不同的笔墨手段采取留白。此幅《雪山行旅图》通过大面积留白渲染,表现出了寒冬里山川被白雪覆盖后的一片肃穆和洁净。
此图取高远之景,绘深谷大山,古木怪石,山路蜿蜒,溪流潺潺,屋宇坐落在山脚下、山腰间,行旅队伍行进于小桥上。从布景上看,作者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居可游的构图方式,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在笔墨技法上,山石只用了很少的勾勒,以淡墨为主,大面积的山体是留白的,或是只有一层淡淡的墨痕,其着重点在山阴处,从浓到淡的层层渲染,使整体山川深邃而迷蒙,山头的浓墨苔点,也是山川更有精神。树则主要以勾勒为主。全图还有一个刻画极精细处,即溪口,它也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气。此外,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