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行草虹月楼记卷》是冯子振罕见的独立书法作品。此卷作于元泰定四年,为冯子振晚年自书七绝三首赠其友朱君璧之作。在元初赵孟頫、鲜于枢极力提倡追宗晋唐书风的复古风气下,他不为左右,而以黄庭坚为归。此卷书字体纵长欹侧,运笔劲挺,无抖擞之气,接近黄庭坚而较为拙直,自具一种拗执的格调。
对于冯子振的书法,向来评述不多。《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毫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清代的沈辰在《书画缘》中称:“(冯子振)虽不以书名,其笔法似宗黄山谷。” 《虹月楼记卷》作于元泰定四年(1327),为冯子振晚年自书七绝三首赠其友朱君璧之作。从全卷的内容看,可以得知当时朱君璧为青年才俊,冯子振以诗赞的方式,表示对一位形象端庄富有才华的晚辈的褒嘉和推举之意,尤其是诗末“更教江海精神濯,从此声名老更成”两句,更是透出了这位世交长辈寄厚望于朱氏的殷殷之情。
释文:五茸三泖之邦人物 皆有澄秀之意象 崑山州能为丹绘于翎毛 窠石 僧佛方仙 士女 有朱君璧者 特标致整密 仿佛前古作者风韵 不滞于蹇浅 不枵于浮艳 予于是喜而拈出之 使此声流行天壤间 当有达官贵人之赏识 进之秘书之直 则其黼皇猷而饰 国媸将无所不可 仍赠小诗 卢楞伽作阿罗汉 吴道玄拈自在观 笔墨分毫无俗气 至今名世与人看 朱生年纪方青俊 况复胸中有秀妍 曾见东缣扫丹墨 便堪把玩诧天全 昨日幅謄南海岸 真珠缨络六铢衣 补(普)陀岩下慈悲相 劫劫尘尘最上机 年愈增添画愈精 工夫至到笔英英 更教江海精神濯 从此声名老更成 泰定丁卯腊立明年春日 海粟老人赠并书于多梅之楼.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