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三代人(赵孟頫、赵雍、赵麟)各画一幅《人马图》拼接而成,每段画作的左侧均自题款识。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所倡书法入画影响后世甚巨。著有《松雪斋集》。
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赵孟頫次子。擅书画,承继家学。赵麟(生卒年不详),字彦徵,赵雍之子,擅画人马、山水、得其父之风。
赵孟頫堪称元代书画泰斗。其人物画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作鞍马“以伯时(李公麟)为师,而其古淡渾成,若无意标奇处,实得物态之自然”。赵孟頫作此画,线条圆润劲挺、流畅饱满,将唐宋以来以线造型的特质运用的娴熟自如;设色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赵雍承继了其父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画技法。此图用线精准,尤其是西域长髯奚官的刻画,笔线生动,形象鲜明。赵麟更是承袭家风,线描匀净文雅,沉稳平实。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王蒙在《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上题跋,谓赵雍笔法“得曹霸为多”,赵麟笔法“得韩幹为重”,赵孟頫则“兼曹韩而获其神妙”。从这卷祖孙三代的合卷中,可看出赵氏鞍马人物画的发展和沿革。赵孟頫标榜的“古意”与“书画同法”的艺术标准,使他的画直接从唐及唐以前的画入手,用笔又从书法中吸取养分,因此,从格调到技法,在元代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赵雍和赵麟从赵孟頫入手,在技法上虽能熟练运用,但在用笔的精神上,略显柔弱与温和,少了开拓者的气度与果断。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元惠宗时期(1333——1360),元代后期的人物画家。通文史,好音律,然屡试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与书画。工人物画,尤长于白描,常以道释人物为题材。白描师法北宋李公麟,笔法秀劲圆润,清理流畅,自成风格。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瑶池仙庆图》等。
张渥传世的《九歌图》共有三件,另外两件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和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这三幅《九歌图》作品,都是历代流传真迹,三幅作品虽有不同之处,但整体特征大致相同,都属张渥的代表作。
元代时期,宋代李公麟的《九歌图》是人物画家表现屈原《九歌》题材的标准范本,各种《九歌图》绘本都受到他的影响。据记载,李公麟有两件关于《九歌》的绘画作品传世,但到了明代中期已失传。
在对李公麟《九歌图》的临摹与再创作的历史中,张渥是最有成就者。张渥此幅《九歌图》画了《九歌》中的神袛“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20位,共十一段。每段画旁有元代书法家吴叡书《九歌》原辞,末段识云:“至正六年岁次丙戌冬十月,淮南叔厚张渥临李龙眠九歌图,为言思齐作。吴叡孟思以隶古书其词于右。”画中另有倪瓒题跋:“张叔厚画法,吴孟思八分,具有古人风流,今又何可得哉!壬子六月二十九日观于思齐西斋。”
张渥的人物画承袭了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此幅《九歌图》中的人物用笔是典型的兰叶描法,人物及衣纹的线条飘逸、灵动,粗细变化丰富,以线条的美感生动地刻画出了《九歌》中的鬼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