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化》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978-7-5380-2191-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12)第211281号
从历史的高度探寻上都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滦京
本土学人把握世界性课题
文化上都的开篇力作
前 言
这部上都文化研究的文集收录了2003——2011八年间的四十多篇相关的记叙、述评、考证和随笔,呈现了八年来上都文化研究迈出的步伐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集,揭开了上都文化研究的大幕。在此之前只有人提“元上都”,而没有人提“上都文化”。八年间,上都文化的学科体系由最初提出到不断地得到阐释、拓展和延伸,逐步在学术界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上都遗址在各种不同的场面都被称为元上都,在它的本名——“上都”之前又加了一个元字。仿佛不加“元”字,就难以确定它的身份似的。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元朝的都城,上都的名气应该说是远播海内外的。作为第一个少数民族主政的中华大一统的帝国京师,上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百年都城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很好的研究和传承。
这部文集展现了对元代时期中华历史文化的探寻。通过对元代京城——上都的解读,参悟,求索,探寻了十三、十四世纪中华文化创造的辉煌。元代百年的中华文化不是一个一般的时期,而是一个多民族共为一体、多元文化交汇共荣,一个独具特色的上都文化呈现了生机盎然的魅力。
上都文化融会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兼容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吸纳西域文明的成果,多元共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文明史的独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一页。
这段由上都彰显的中华文明,我们给它了个学术定位,称之为上都文化和上都文化学。
这项工作进展八年,仍在初创阶段之中。
茫茫的原野,野草丛生,700多年前辉煌瑰丽的上都早已成为废墟一片。巨大的人类文明被废墟掩盖的无影无踪了。许多人看到的都是荒原一片,哪里有什么文明的一枝半叶?难以显像的文化又何以谓之传承和发扬?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但是作为北方的文化人我们要说,上都代表的这份中华文化遗产,有足够的份量和品位,值得中华民族珍视和传承!上都遗址十五年前就已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这份具有世界文化价值的中华文化值得我们用心地研究和传承。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当年,就出刊了《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第二年创办了“元上都文化”(www.sdwh.cn)网站并申办了“上都文化”商标。几年来,《上都文化研究》报办了十期,“元上都文化”网发布文章七百多篇,有26万人次浏览。研究会的多年研究成果集结为《上都文化研究》(蒙、汉)两部专著于2009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地方学联席会、内蒙古史学会、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社科院等学术部门和各类相关学术研讨会对上都文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上都文化相关的论文受到了广泛好评。
这个文集分五个部分。其一,汇集了对上都原状的记录、描述、追索。其二,是对元代政治、文化氛围与上都文化的价值和特点的探寻、阐释。其三,是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与建树。其四,是对锡林郭勒文明和地域文化的探寻。其五,是上都文化研究的传播和影响。因为文集跨越了八年,其间有一些文字表述的是相关联的一些问题,似有类似之嫌。比如,《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文化、上都文化学的立论与思索》、《上都文化、蒙元文化、锡林郭勒文化定义探讨》四篇文字是八年间对上都文化的不断认识、探寻和提炼。开始时是在一个大课题中一般性的表述,后来是专门的有深度的表述。有的是上都原状的记述和后来论述某个问题的引证。有些问题涉及重大,文集中只是一般性的提出,没有深入的论述。有些是作者的学识所限,有些是不可能把文章都作成长篇大论。上都文化源远流长,不是几十篇文字或几十个文集就能穷尽的,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同心协力,不懈地探索和追寻。
文集辑录了八年来不同阶段的多篇文章,体略不一,水准不齐。上都文化研究总体处于初始阶段,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任何道路都需要一步一步去走,上都文化研究已经有了难得的起步,值得纪念和幸慰。这个文集是作者对上都遗址“申遗”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九年的献礼,表达了对上都文化研究的一腔赤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