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北京展览馆的夜晚,格外恬静,湖水悠然,柳色葱茏,红星矗立在展馆的顶端,沉醉在美好的夜色之中。
展览馆剧场内,却是另一番喧腾的世界!一代世纪的伟人,在发出震撼世界的浩歌。那激昂、悠扬的乐曲与歌声,那每一个动情的音符,都流淌着历史岁月的、以淘浪般的激越之情,颂歌着一段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场内座无虚席,观众时而一片寂静,专注地聆听着;时而一片欢腾、振奋着,时而台上与台下相互呼应,一齐咏唱着。掌声、欢声淹没了宁静的夏夜。
这就是大型音乐剧《红星照耀中国》上演的动人场景!
如同史诗扉页的大幕徐徐拉开,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与斯诺的孙女苏珊,以他们那动人、动情的歌声,把人们的记忆又带回了那沧桑的历史岁月,溅起人们民族的悲愤。
是中国共产党人擎起民族的命运,吹起战斗的号角,举起革命的战旗。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实践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迎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战略大转折。
当伟人毛泽东从场内的民众中走来,在台上与斯诺、海伦、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集聚一堂,高歌革命情怀、高唤革命、高唱友谊时,把人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我们倾听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恢弘与澎湃的革命年代又映现在人们的眼前。
当震撼神州大地的“人民万岁”的声音响彻全场时,台上台下,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情感,令你感触到那种水乳交融的氛围;也足以令你感触到,有这样的党、领袖与人民,我们才天下无敌!
我们聆听着,那浩荡、激情的歌声;眼前浮现的,是咆哮的黄河、长城内外的烽火、浓密的青纱帐、巍巍的宝塔山、南泥湾盛开的鲜花······
这音乐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位观众,让我们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那浓郁的红色记忆与浪潮,又在脑海中翻腾,那历史的红潮又在强烈地撞击着心怀。无论是曾参与创建共和国的革命的老战士、当代的专家与经济人,还是学子、士兵、年轻的恋人,都随着音乐剧那歌声的旋律与节拍,而沉醉在激荡涌起的红潮中;心中都炽热地燃烧着对党、对人民、对民族的大爱的激情之中!
当我们听到一位西洋面孔的歌者在剧中放声高歌,在思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哀史;在叙述走向黄土高坡,来到杨家岭的窑洞,在倾谈他与那些伟人的友谊,在歌颂那只坚强、豪迈的队伍,在崇敬共产党与毛泽东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我们感动着,我们充满敬意。我们深切感谢这位太平洋彼岸的伟大的国际主义友人斯诺!
是他的声音,是他与夫人的笔触、向外界叙述了如火如荼的中国红色岁月与浪潮,把中国创世纪的伟大革命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载入了人类的史册。是他为世界展示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使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走向了世界,并有力地预示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光明的未来!
当苏珊和那位馆长最后走上舞台时,当她们最后和领导人、数百名合唱演员共同高歌时,我们又看到了那遍野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在绚丽绽放,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充满光明未来的漫天红霞!
当我在离开剧场的归途中、当我几日来伏案沉思时,我在思索着,是什么原因使该剧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该剧选择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推出,突出介绍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经典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延安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也获得了最佳的效果。它不仅引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一代的红色回忆,特别是有益于对于当代各级的领导者予以传统与继承的教育。也是对当代的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最好题材。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以立体的全方位的视角看待与认识了中国的革命。该剧选择了这样的题材,乃恰到好处。该剧选材宏大而又细微,既具有革命的论述,更具有人间真情,看了感人、真实,振奋。浪漫主义的情怀与手法,更感染与吸引着观众。
以那个时代的歌声把全剧表现出来,以红色的时代旋律把人物与那段历史串联起来,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时代完整的记忆,令人感触良深。作曲家独具匠心,将传统的陕北民歌与西方美声相融合,将传统民乐与西洋交响乐结合,兼有原生态甚至流行、电子音乐的元素,既表现了革命时代贴近人民的声音,又具有高亢、优美的时代色彩,听了令人感到亲切、情感奔放。
这次演出的题材与形式都格外新颖,别具一格,令观众耳目一新。新就新在改变了传统的革命歌舞、戏剧的形式,借用欧美西洋音乐剧的形式,为我们的中国红色的革命题材服务。新就新在将革命领导人的形象搬到音乐剧的舞台,并且由其亲自表演、歌唱,格外生动、感人。这是前所未有的首创与突破。因此,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在众多的红歌剧目与演出中,该剧能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音乐剧把历史搬到现实的舞台,既突出了伟人的伟大形象,又将其塑造成为的平易近人的领导者,给人以与民众同命运、同甘共苦、党民与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印象。该剧也别开生面,对于历史予以了公正的评述。剧中的贺子珍的形象、朱老总、周总理、彭大将军与宋庆龄、鲁迅的历史地位与功绩,跃然眼前,令观众感慨、叹服!
参加演出的歌手阵容具有很强的实力,可谓群星荟粹。不仅有国家一级男高音韩中等实力派歌唱家,更有乔雄华、王韵晶、宋羽乔、张艺鹭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新秀。他们已在我国歌坛崭露头角。歌者的高水平的演唱强烈地震撼与吸引了观众,也展示了我国歌坛人才济济;让人深受鼓舞,看到了我国音乐界星光灿烂的希望。
更独具匠心的是,该剧还邀请了三位国外的知名歌唱演员,扮演斯诺、海伦和苏珊,更具有真实感与国际感。是他们这些曾参演《茶花女》、《蝴蝶夫人》等西方名剧的歌唱家,能走上中国的红色舞台,可以说他们具有着斯诺那种国际主义的激情。从他们的精彩表演与高水准的歌唱中,可见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事业的深入理解与热情。他们以流畅的中文兼略有西方口音的演唱,更贴近人物的角色和韵味,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该剧历经一年的精心准备,动用了500人的浩大演出队伍、105人的大型乐团、300人的合唱团,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该剧发动天津与北京的十几个合唱、彩绸舞与腰鼓团队,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偶与这些群众演员攀谈,你会感触到她们的激情、热情与对演红剧的真情,她们觉得那是一份闪光的荣耀。
这次演出也为我国的戏剧、文艺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的文艺舞台总是“人手刀口的小放牛”,总是阳春白雪的国粹,久已不能满足国民的文化欲求。在走向国际化的时代,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文化艺术领域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艺术,然而,若讲歌剧就是意大利的,讲舞蹈就是西班牙的或街舞,讲流行歌曲,就是港台的,讲音乐就是美国的摇滚乐,这显然也已不能令中国观众满足,也需要继续推陈出新。这次演出无疑具有探索意义。
对于天津发展事业积极关注、支持的我,对于天津电视台、天津交响乐团等成功主办这次大型演出,并喜获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次成功的演出,为天津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之成为天津文化的一个优秀的品牌,不仅提高了天津艺术的层次,也深深地鼓舞了海河人民。
初识导演刘克清、 编剧张旭,给我以良深的印象,深为他们的热情与执着所感动。当与他们倾谈时,你会深刻地感触到,他们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的艺术家。
克清导演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表演艺术系,曾在中央歌剧院任职,为男中音歌唱家;后在美国、奥地利、德国留学,并从事艺术事业。曾主演《费加罗的婚礼》等多部西方歌剧。
多次获得国际声乐大奖的他,作为文化艺术的桥梁,他还从事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把中国的歌剧《原野》等剧目推介到欧洲,把斯特劳斯的歌剧《蝙蝠》等推介到中国演出。2000年他导演了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突破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使他的艺术事业达到了颠峰。然而,他却转而执着地投入红剧《红星照耀中国》的导演工作,并一发不可收。这样一位艺术的民族脊梁的可贵精神,令我萌生敬意!
编剧张旭眼镜下透着和善的目光。温情的他,怎么也不会令你想象到,是一位撰写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般音乐剧的编者。然而,正是这位具有学者、文学家风范兼具艺术天才的剧作家的笔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艺术的精品与盛宴,感动了广大观众。他早年从事艺术表演工作,同时还是蒙古史专家,曾发过不少专论。由他编写的大型歌剧《成吉思汗》即将与观众见面。在祝贺他编剧的《红星照耀中国》成功的同时,我们更期待他的巨作《成吉思汗》连获佳绩。
“我们就是要通过红剧的创作和演出,宣传中国革命的不朽传统,去教育人们和影响人们,特别是引导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增强人民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克清导演这番发自肺腑的铿锵之言,令我为他的精神世界的高尚而震撼。我想,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动力与秘诀吧!这就是一代艺术人执着的事业追求之所在。这也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和血管里,始终在流淌着鲜红的民族的血液!
当就此止笔时,我的心绪仍在躁动不已,仍深深地沉湎于剧情与那高吭、动人的歌声中。我从心底里在深情地祝贺着他们演出的成功!
我仍在由此思索着: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坚持着一种信念,坚持着一个方向,坚持着如一的一种旋律,在红星的持续照耀下,就有着更为光辉、明媚的未来!
(本文作者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 。本文系高海宽先生应刘克清导演之邀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