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石北游诗》注释版的问世,为我们再现了680年前延着京杭大运河到大都(北京)再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间的历史风物,这无疑给参加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史学家、学者增添了一份有着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货真价实的原始资料。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待文化使者、学者的看法态度的认知度不同,加之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故而造成了《楚石北游诗》数百年来束之高阁,未有人知。遗憾之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庆幸的是,今天,这部用诗写成的游历元大都和元上都的游记在佛教界和浙江、上海几位老学者的精诚合作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楚石北游诗》我们知道了《上都十五首》、《开平书事十二首》、《漠北怀古十六首》和上都至大都间一些驿路间的诗词,这些诗词几乎占了整个诗集的三分之一,研究元上都的不得不看,研究元朝历史的不能不看,热爱元上都的不会不看。是佛教界的友好往来使得我们从新认识了这本用诗写成的游记,我们应该感谢佛教界的朋友们,更加感谢为此书注释再版付出不懈努力的两位浙江老学者吴定中、鲍翔麟老先生。
今天,即使在元、明朝时期,楚石大师的成就与威望也是北方输于南方。因此,我想通过楚石大师在当时与日本宗教界的来往和为南方几座禅寺的作为认识一下这位高僧。早在元朝时,日本僧人济知客到海盐天宁寺求法时曾向楚石禅师求字,楚石给他写了“雪舟”两字。后来,日本的又一僧人扬知客觉得“雪舟”两字意义深远,禅味浓厚,就把这两字当作了自己的名号,此僧人喜书爱画,从此后他的画艺大进,后来又到中国参访,被后世尊为“日本画圣”,在1956年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上,被推选为十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楚石禅师书写的“雪舟”两字的原件至今还珍藏在日本山口崇福寺作国宝。
到了明朝,天宁寺楚石禅师又为日本来中国的求法僧人书写过30多首墨宝诗词,这些诗见证了海盐在元末明初时与邻邦日本的友好交往。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元朝时期国与国间宗教界的频繁交往。 泰定中,奉宣政院之命,楚石出世传法。天历元年(1328)住持天宁寺,时年33岁。至元三年(1337)主持重建天宁寺镇海塔,共七级,平面为八边形。50年间,楚石大师六坐道场。至正七年(1347),顺帝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
大师晚年归天宁寺,筑西斋居之,自称西斋老人,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明洪武元年(1368),主持重建天宁寺千佛阁,名“大宝阁”。是年与翌年,明太祖两次大作法事,均请楚石梵琦参加,并“亲承顾问”,“出内府白金以赐”。翰林学士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说梵琦“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由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璜袭藏,不翅拱璧”。明末名僧囗宏在其《皇明名僧辑略》里,把楚石梵琦列为《正录》十人中的第一人。去世后葬于天宁寺大雄宝殿西北塔院。著有《楚石集》、《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被誉为“明朝第一宗师”的楚石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以其成就而言,可以说是象山历史上登峰造极、绝无仅有的人物。他的《西斋净土诗》被编入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净土十要》第七要 。 今日看嘉兴日报2006年报载,来自日本8个寺院的佛教参观访问团一行20人,来海盐天宁寺进行友好参观访问。去年11月19日,日本上田市民间访问团一行7人来海盐时,特地到天宁寺寻访楚石梵琦的遗迹,并在天宁寺种植了一棵标志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纪念树,也是纪念这位高僧圆寂640周年的纪念树。
通过以上列举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楚石大师在法事和书法造诣上给日本人留下了很高的声望,以致影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倒是我们自己把这位高僧遗忘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