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到了来自浙江海盐鲍翔麟老先生寄来的《楚石北游诗》校注本,我欣喜若狂。
单从封面的装帧即可看出此书的典雅古朴,历史渊源。白色封皮影印着楚石大师自书的盖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章的《北游诗》。书的右上角分别盖有“古香楼”、“嘉惠堂丁氏藏书之记”和“汪鱼亭藏阅书”三个鲜红的藏书章,章的左侧一行小字“一部可以补史的采录元上都等地风土人情的诗化游记”,彰显突出了此书与元上都的关系。书的背后封皮钤有一“泰定元年”的钱币印,整体庄重而不失雅致。《楚石北游诗》几个劲健有力的行体字为原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允吉先生所题。
书的扉页是楚石手迹,由上海文学泰斗,硕儒,皆为90高龄的周退密、田遨两位老先生作序。两位老先生除了在文学、史学上的建树外,皆工诗词、书法,因此,更体现出此书的史学价值。
我是在2008年盛夏收到来自浙江海盐鲍翔麟先生的影印手抄本《楚石大师北游诗》并于2009年2月份通过内蒙古日报介绍此书,时隔两年多,《楚石北游诗》校注本出版了,这期间,吴定中,鲍翔麟两位先生或亲临,或通过网络遍访各大图书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获知国家图书馆藏有清初“古香楼”抄本,南京图书馆藏有晚清“眠云精舍”抄本,加上台北图书馆的“振绮堂”抄本共三个版本,因此,吴定中先生即以这三个不同的手抄版本为依据,对《楚石北游诗》进行校注工作,通过几位先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考究比对,从三个手抄本中查出二百六十余处错误和笔误。
“古香楼”抄本,钤有“古香楼”等藏书章印记,古香楼主人名为汪文柏,字季青,清康熙年间藏书家。“眠云精舍”抄本,钤有“嘉惠堂丁氏藏书之记”等藏书章印记,嘉惠堂主人为晚清丁丙兄弟。“振绮堂”抄本,钤有“汪鱼亭藏阅书”等藏书章印记,汪氏四代人自乾隆至近代历时一百六十余年,本抄本当抄繕于1771年前。这三个藏书章既是此书封面所钤之印,从这三个藏书章,就可以揣测出楚石北游诗所经过的历史脉络,经过六百多年烽火连天的岁月,此书竟然奇迹般的出现在各大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当中,说明此书在当时流传不可谓不广,影响不可谓不深。但实际上,就如元上都的废墟,几百年来无人问津,此书也如此,至今尚未有知者。
此书内页有“纪念楚石大师圆寂640周年字样”。在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际,在元上都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之时,楚石北游诗以校注版崭新鲜活的面貌与世人见面,与其说是纪念这位大师、诗人、书法家,不如说是雪中送炭,给研究元朝历史,元上都的历史增添了一部史学价值丰厚的原始资料。此书除《上都十五首》、《开平书事十二首》、《漠北怀古十六首》、《送锴师之上都》、《上都避暑呈虞伯生待制二首》等45首直接从题目上显示了与元上都息息相关的诗词外,诸如:《轩辕台》、《易水》、《居庸关》、《李陵台》、《琴峡》、《龙门》、《枪杆岭》、《独石站西望》、《朔漠》、《北征怀古》等诗词更是暗含了600多年前元朝驿路的风物。但愿此书能为有志于研究元朝历史和元上都历史的专家学者所关注。
600多年前一幅奇乡异土的精美画卷即将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銮仪之盛、宫殿之美,百官朝政、六军神威,四方之过客人物,远帮殊异之人情,珍奇罕见之动植物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