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示意图
内容提要:本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元都学”的概念,并阐明了其成立的缘由,认为“元都学”就是北京学与上都文化学的综合或它的边缘学科。 关键词:元都学 北京学 元上都 元大都
吾以为元都学有其成立的理由。 蒙古人创立空前大一统的大元帝国之后,实行的是以大都、上都为都城的两都制。元大都和元上都,可以合并简称“元都”。 虽然在我国古代就有实行多都制的先例,比如唐、辽、金都有五京,但是元朝的两都极其个别。 元都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元朝本身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世界之国。它的领土太大了,占领着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领土比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还多三倍! 元朝太大了,元大都太繁华了!可以说,13世纪在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大国——中国,即大元蒙古帝国。所以,现在美国人都公认,蒙元帝国的缔造者元太祖成吉思帝是“人类帝王”!当时的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市)也是世界上惟一的大都市。 元朝中央不但要管辖中国本土,还要遥控东欧、中亚的四个汗国;不但要统领南方各族各地,更要专政北方蒙古本土。这对元朝中央来讲,真有些“鞭长莫及”了!因此,它必须要实行两都制。大都管南方和西方国事,上都统北方和东北的本土和其它民族事务。元朝,只有元朝独创了今日之中国观。上都和大都,面似两都,实则一城。把两都当成一都,只有元代一朝。这又是马背游牧文化的产物,是蒙古游牧文化视远行、流动、搬迁为日常之故。也与蒙古族之风俗习惯有关。蒙古族牧民向来就有分夏营地和冬营地、逐水草而牧的习俗,作为元朝的统治阶级——蒙古贵族集团,他们也无法轻易地放弃和改变这一民族特点。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 其次,元朝实行两都制,不与唐辽金之五京相同。以金五京为例,它初以会宁为首都,其它四个为陪都,后来会宁迁至金中都(北京西南远处),为首都,其它四个仍为陪都。但是,金五京制是金朝皇帝常驻首都中都,其它四个陪都只是一个行政建置,皇帝不一定年年巡幸于四个陪都。然而,元两都就完全不一样了,大都和上都在政治上没有上下、正副和首陪之分,是完全平等的,只能说大都是冬都,上都是夏都。元朝中央机构随着皇帝大人,每年(年年)必须冬天在大都、夏天在上都,来回搬迁,或者说所谓“巡幸”。 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与其说当初元始皇忽必烈的政敌在南方,不如说其主要的、强大的政敌还是在北方蒙古内部!对忽必烈来说,他爷爷成吉思帝时就已经占领一半的中原汉地,或已经奄奄一息的小朝廷——南宋,占领它、统一它,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北方就不同了,首先起来反对他的是弟弟阿里布哥,还有近亲海都。弟弟很快被镇压了,但海都,忽必烈一生也未能征服。加之,忽必烈采行汉法,北方蒙古贵族严格反对。还有昔里吉、乃颜等蒙古王公的反叛和作乱。所以,忽必烈就有意建立了两个都城,大都在中原,上都在蒙古,蒙古皇帝在其间年年巡幸。对元朝统治者来说,大都和上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再次,由于元帝国之领土广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第一次实行了行省制。中央设腹里,即中书省直辖地区,其中还有上都路和大都路;其它全国各地置行省,北方远至今蒙古和俄罗斯有岭北行省,治所在哈尔和林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西南),直接管治其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宣政院,管其政教合一的民族宗教诸事。在执行行省制的过程中,大都及其路、上都及其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
以上是元都学成立之学术价值理由。 元都学学术基础理由是目前北京学已经形成,其中当然包括真正北京的直接前身——元大都。蒙古人是北京的主人。因此北京学又离不开蒙元文化的研究。北京学的研究机构是设在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学研究所,它们还兼着全国唯一专门从事北京学研究的科研平台——北京学研究基地。他们的北京学研究已经走过了10年的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其学术成果是明显的。在这同时,上都文化学也被人倡导,并正在形成。其研究机构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设在元上都遗址存在的地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挂靠于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近年来,元研会的学者专家们也作出了不少成绩,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办有元上都文化网,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上都文化”商标,出版《上都文化研究》等论文集。 北京学一定离不开元大都的研究,元大都是北京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北京学的根本基础;而元上都文化学更离不开元大都研究,当我们论及元上都人和事的时候,由于在终元一代百余年间元朝皇帝始终活动在大都和上都之间,夏季在上都,冬季在大都,所以上都研究也无法中断于冬季。这样实际上也在研究北京学。反之也如此。加之,在元朝时期今北京市的延庆、怀柔、密云等地都属于上都路。您说,今天这些地域,是属于北京学研究对象,还是上都学研究对象? 所以,目前北京学与上都学实际上已经联合起来,尤其北京学研究所主动邀请元上都研究会学者,多次参加北京学研讨会,写出论文并正式出版论文集。 当前的问题是既然元大都和元上都是一个整体,北京学离不开它,上都学也离不开它,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两个边缘学科有意合并到一起,把上都与大都视为一体,并作为共同研究对象,形成“元都学”这一门新课题呢? 何必你谈你的上都,我讲我的大都呢?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认识到元都学是一门学问,那么北京学也可以研究它,上都学也可以探讨它。元都学其实就是北京学与上都学的共同课题。只是研究的角度改换了。 元都学的研究优势在于它更能体现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凸显元朝这个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特殊王朝的本来面貌,从历史实际出发,不局限于北京或北方草原单一地方文化,见了大都就说大都,见了上都便讲上都。 元都学的特点就是其研究对象的特点,元都学的个性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个性。 最后说一句设想:有了元都学之后,当我们分析科学家郭守敬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可以到积水潭参观参观;当他到北方草原元上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皇帝献治水之策的时刻,我们也可以到金莲川、闪电河游一游!或者,也可以跟着郭守敬到元上都看看他是怎样成为蒙古“鹰犬”(梅毅语)的,考察考察红巾军是怎样烧毁元上都城的胜利果实!还有“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元顺帝是怎样逃到元上都的狼狈形象和最后病死应昌府的罪该万死的应得下场! 顺便又提一下:元都学可以主动与正蓝旗人民政府联络,在当地成立元都学工作站。
元都学的重点在于,在中国历史上空前一统的大元蒙古帝国时期,他们是怎样把大都和上都这样的两座大城市看作一个都城建立起来的? 总之,在大都和上都同时发生的故事太多了。例如阿哈马被刺。这便是元都学。 (2009年10月8日写于北京)
主要参考文献: 《北京学研究文集》系列 《上都文化研究》报各期 《上都文化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上都文化网
作者简介 齐巴托:蒙古族,元上都正蓝旗人。早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副译审。曾任报社主编、电视编导,现任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已发表《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老北京再新说》《元上都》《元世祖忽必烈年谱》《蒙元文化之学问》《成吉思帝:一个海量大器的明君》《关于“成吉思”之号的五个问题》《夫馀:一个东胡强国的失踪》等研究论文上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