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悦读
2009 年8 月7 日星期五农历六月十七责编:毛丫美编:白松校对:何龙排版:徐晨
废都新考昭示文明
———《上都文化研究》读后
王钟
元上都遗址在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 公里处。元上都是十三、十四世纪约一百年间以其显著地位闻名于世的元代上都城。有关研究元上都的文章偶见报端, 近也有出版社出版此类专著, 如吉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陈高华、史卫民著《元上都》等。尽管如此,有关元上都的研究还是不多。最近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上都文化研究》一书, 为我们了解元上都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也为我们追溯和传承草原文明、中华文明辟开些
许衢端。
《上都文化研究》由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内蒙古文化研究所编著,徐进昌担纲主编。全书收30 名作者的70 篇文章(含序言、编后记),并附28 幅彩图(含8 幅题词照)。从每篇文章附注的作者简介得知这些作者均为本土人士, 蒙汉文题词作者也大都是在锡林郭勒盟工作过的老同志。众多的本土人士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本土上的历史遗迹, 并通过这一
历史遗迹蕴含的草原文明来昭示中华文明,这是一种非凡的精神, 仅凭这种精神就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
一、本土作者驾驭的是世界性课题
上都研究是个世界性的课题,不说马可·波罗, 不说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日本人进行过调查挖掘,也不说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早在1938年就撰写过有关元上都的论文和稍后的专著《关于元上都》。就近20年来先后有蒙古国蒙古科学院东方研究院、英国国际影视公司、英国《南华早报》《泰吾士报》《金融时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考古工作团等来上都遗址进行考察。
二、潜心研究,成果斐然
正文共分4辑,分为“上都文化初探”、“上都遗址浅谈”、“蒙古源流追踪”和“文化广角摘撷”。其中“文化广角摘撷”属于附录性质,共9篇文章。前3辑58篇均属研究性文章, 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交通、礼仪、习俗、诗词曲赋等。文章各有所见,字字千钧,无作者的潜心研究,绝无斐然成果。如徐进昌《蒙元文化多元性和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文认为: 上都文化是蒙古文化与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与融会部,蒙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世界文明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高乐民《蒙语标准音之摇篮———元上都》认为:蒙语标准音以正蓝旗语为标准音。高乐民还认为: 元上都是蒙古族古典音乐“阿斯尔”的发源地。牛明《蒙古族“以西为尊”文化心理在元上都建筑格局中的体现》认为:上都的规划没有按照汉制的中轴线设计,而是择地筑造,既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同时也考虑到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宫城中建筑“以西北隅较多”或可说与蒙古族“以西为尊”的观念有关。铁·明珠尔的文章认为:铁幡竿就是古代蒙古朝代的
阿拉格苏勒德(旗帜)。刘学民文章认为:元上都遗址是最完整的都城遗址。这些见解与以往相比,多是新的角度,新的研究切入点,既往未及。新见解和新的切入点之多恕不一一
细数。
三、数典祭祖,传承文明
常人看上都遗址, 不过是一片蒿草丛生、凸凹不平的平常土地,似乎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这里却生活着一群不忘祖先, 立志传承文明的人们。他们面对土丘和蒿草, 翻阅烟海般的古籍、史料,发掘、利用、传承、光大这片土地成就的灿烂的文化。1988 年元上都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至2008 年已序为第3 位)。2003 年4 月“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同年12 月《上都文化研究》创刊。2004 年8 月“元上都文化”网站开通。而这部多人集《上都文化研究》出版于2009 年1 月, 一部仅仅440 页、印装并不太讲究的书, 读后方知他是多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