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是元研会大力推进学术交流的一年,是整理和汇集上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年。年内三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集结近年来上都遗址研究和蒙元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正式出版了蒙、汉文两部《上都文化研究》。伴随着多方面的困难,却取得了难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多方面工作的发展。
“元上都文化”(http://www.shdwh.cn)网又一次改版,作用进一步拓展,成为蒙古文化文史类仅有的两家专业网站之一。在大力推进上都文化研究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的学科命题。为元上都遗址“申遗”,和地域文化与地方学建设,做出来弥足珍贵的努力!
勤于治学 加强交流 不断强化研究会的学术水平
元研会作为一个专业学术研究团体,勤于治学,努力探究科研课题,不断出学术成果,是我们追求。年内应邀三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首届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有9篇论文在研讨会宣讲或编入论文选编,深入阐述了上都遗址申遗和上都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扩大了上都文化研究在区内外学术界的影响。
徐进昌、焦福宝一行应邀参加了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与来自北京、黑龙江、大连、吉林、河北、辽宁、厦门、湖南、香港、山西、内蒙古呼市、锡林郭勒、包头、赤峰和韩国、日本等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学术研讨。大会印发论文交流材料75件。其中,徐进昌的论文《游牧文化在元代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焦福宝的论文《浅谈草原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被选入研讨会论文交流材料。论文指出,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活跃在北疆的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北方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民族以各种方式的交往中,两种文明和文化不断交流与发展。而到元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也达到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蒙元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文章有力地阐述了蒙元文化、上都文化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尊从自然,适从生态平衡的理念。游牧多逐水草而居,顺从自然,适应生态平衡。二是,兼收并储,接纳不同文化和理念,同存共荣。和而不同,多元一统。三是,中华一统,帝国文明,京师荟萃,蒙元凸显的游牧文化色彩。
徐进昌、浩毕斯嘎拉图、焦福宝一行应邀参加了首届全国“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三篇论文均被编入“论文提要”,有两篇论文在大会宣讲,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徐进昌的论文是《成吉思汗经历的最惨烈的合阑真沙陀战役—兼论东乌珠穆沁旗哈拉金戈壁古战场圣地》,浩毕斯嘎拉图的论文是《乌珠穆沁姓氏研究》,焦福宝的论文是《挖掘人文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为东乌珠穆沁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会《论文提要集》汇集了51篇相关学术论文,与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多方位地阐释了乌珠穆沁历史与文化的众多课题。研讨会取得了乌珠穆沁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批优秀成果,文化作为“软实力”已经提到乌珠穆沁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显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
元研会向大会发了贺电:东乌珠穆沁旗是享有盛誉的牧业大旗,旗有名气,人有精神。乌珠穆沁草原是享誉国内外的蒙古长调之乡和博克之乡,是游牧文化和蒙元文化之乡。金斯太洞穴昭示了乌珠穆沁的古文明,成吉思汗合阑真沙陀古战场显现了乌珠穆沁草原在蒙元文化、上都文化的分量!汲取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力量,乌珠穆沁草原必将创造新的富裕、文明和辉煌!
研讨会中我们广泛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上都文化、蒙元文化、游牧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观点。
七月的金莲川,金莲花把草原点缀成锦绣一片。在这一方成长了灿烂的上都文化的古都圣地,7月19日草原儿女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进昌理事长、斯仁·那德米德副秘书长、焦福宝副秘书长一行和铁明珠尔应邀参加,受到正蓝旗文化旅游节组织机构和党政领导的热情接待。参加节庆活动中,研究会一行详细观看了忽必烈广场的雕塑和叙述说明词,对有关值得进一步推敲的文字提出了意见建议。对布馆中的元上都博物馆也进行了参观,受到館方盛情接待。
研究会应邀参加元上都博物馆开馆仪式,焦福宝副秘书长与会并赠书法志贺。研究会对元上都博物馆隆重开馆表示了诚挚的祝贺!上都是大元帝国的夏都,是中华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在世界上有着广泛深远地影响。泱泱帝国,百年风云。龙盘虎踞,雄视天下。上都文化,流芳千古!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着力于打造上都文化品牌,愿为在探寻和弘扬人类文明道路上的同行者,永远衷心地祝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文化研究所近期正式成立,元研会与蒙古文化研究所及时举行学术座谈会,就上都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学术研究方向与相互配合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诚挚地广泛地探讨。
一个是百年故都所在地的民间专业学术团体,一个是蒙古文化研究的国家正规科研机构,为蒙元文化和中华传统文明的发掘、探寻、研究和弘扬,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华和谐社会的发展与锡林郭勒的繁荣贡献一分力量!座谈会相约: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力,共同发展!
枫叶正红之际,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主办的“地方文化与地方学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元研会理事长徐进昌和副秘书长焦福宝应邀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中国地方学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全国各地的地方文化研究机构与有关专业院所和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大会选编了各地学者地方文化与地方学方面59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地方文化与地方学研究的诸多方面的课题。与会专家就上都文化、锡林郭勒文化、西口文化、鄂尔多斯文化、泉州文化、三峡文化、巴蜀文化、晋文化、赵文化、齐鲁文化、河洛文化、门头沟文化、楚文化、上海文化、北京文化等地方文化和地方学深入交流,有力推动了地方文化研究在学术工作和组织工作上的发展。
徐进昌的论文《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被选入研讨会“论文选编”并在大会宣讲。焦福宝的论文《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和元研会会员杨富有的论文《元上都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现实价值》也被选入研讨会“论文选编”。
在这次全国性的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讨会上,提出并阐述锡林郭勒文化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从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概述锡林郭勒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从石器时代的古文明到辽、金、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的文化遗产论说锡林郭勒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从蒙古长调与原生态的游牧风情彰显的锡林郭勒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特别是作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锡林郭勒学和锡林郭勒文化提出有着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
勇于探索 提出并阐述“锡林郭勒文化与锡林郭勒学”
在“地域文化与地方学”北京学术研讨会正式提出“锡林郭勒文化与锡林郭勒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11月24日 在“元上都文化”(www.shdwh.cn)网《地方学研究》栏目开辟了“锡林郭勒文化”专题并发表了“前言”。正式作为地方学的一个专题,推出了了“锡林郭勒文化与锡林郭勒学”。
锡林郭勒是游牧特色鲜明的蒙古族集聚区,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地域文化。是著名的“蒙古长调之乡”和“博克之乡”,是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金斯太洞穴的考古发现和锡林浩特石器、阿巴嘎岩画,进一步揭示了锡林郭勒的古文明。
关于锡林郭勒文化,元上都文化网年内已经发过多篇文章。如:《锡林郭勒文化——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链条》、《锡林郭勒文化的立论与思考》、《浅谈地方学与锡林郭勒地域文化》等。这些文章在“第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和北京“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受到应有的认可,被收入“论文选编”或在学术研讨会宣讲。这无疑证明,“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提出得到了社会认可。
我们提出“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明。作为一个作文化研究的锡林郭勒人,出自对锡林郭勒的热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学问,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方学是一门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 区域文化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形成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区域文化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和分析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状况、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透过区域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出中国文化在地方上的表现特征,从而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锡林郭勒文化、锡林郭勒古文明的研究,不仅对锡林郭勒地方文明建设,而且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揭开荒原草地古文明的面纱,树起独具上都文化和游牧文化神韵的锡林郭勒文化和锡林郭勒学之旗,应该是草原学人的一份责任!
回顾发展 呼吁社会关注申遗和上都文化研究
元研会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在全国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究领域走在了第一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最活跃和有成果的就是鄂尔多斯、包头、锡林郭勒,在全国地方学联席会,元研会作为首批会员单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次参加鄂尔多斯的学术研讨会和温州、北京的地域文化与地方学研讨会,都有论文在大会宣讲。在九省区蒙古学者召开的纪念元大都成立740周年学术研讨会也有重要论文宣讲,并影响大会发出了“关于加强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倡议书”。
元研会总结了近期的工作,向有关方面作了专门沟通。元研会指出:元上都遗址已经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1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上都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上都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是锡盟和全区唯一专门研究元上都文化的专业学术部门,已经有6年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会创办的“元上都文化”(http://www.shdwh.cn)网和“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编著《上都文化研究》,都产生了广泛深远地影响,应该维护和发展好这方面的工作。
《上都文化研究》学术报,这份专业学术报已经办了10期,深受各界好评。这样一份报刊对于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宣传上都文化已经起到并将继续发挥元上都文化研究阵地的作用,需要维护。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已经报请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上都文化”商标,维护和使用好“上都文化”商标,筹建上都文化产业实体,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元上都文化” 网已经成为蒙古学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值得维护好,发展好。内蒙古大学德力格副研究员研究认为,元上都文化网属于国内(包括台湾)8个“研究机构网站”之一(见《2005年蒙古学年鉴》)。《蒙古文化信息网》在列举世界“蒙古文化网站”中“蒙古族文史”类仅有两家,一是民族出版社的“蒙古族通史”网,其二就是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文化”网站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项公益事业需要资助办下去。
元上都是我们锡盟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锡盟应该着力打造的品牌。元上都是大元帝国百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元上都文化应该得到大力研究和弘扬。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提出并阐述了“上都文化学”,注册了“上都文化”商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都文化研究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是一项社会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公益事业,应该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2008年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学术研究和推进上都文化与锡林郭勒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集结近几年上都文化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了蒙、汉文两部《上都文化研究》。组织得到发展,学术成果不断,在艰难条件下学术研究走向了正常发展路程,呈现了坚韧的活力和旺盛的发展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