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首 页
| 百年古都 | 学术研究 | 上都文化 | 上都研究 | 地方学研究 | 史海钩沉 | 蒙元风云 | 上都河文学 | 研究会 | 图片欣赏 |
留言板 |

谢谢诸位先生/女士长期以来对上都文化研究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元上都文化"网((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官网)历经十余载三次改版,不知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愿在文化研究和人类文明探讨的道路上永远有你们同行!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成立起,2004创办"元上都文化网"以来,坚守专心元代历史文化研究初衷,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竭心尽力,探寻上都文化-游牧文明和锡林郭勒文化,希冀于弘扬中华文化史元代文明的篇章。以地域文化和地方学研究成果助推于人类文明的追索,为中华复兴的精神构建奉献绵薄之力。联系我们或评论网站文章 ,留言, 请发至邮箱 : sdwhyj_2004@126 com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上都河文学>>草原新歌
  共有 675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跨上双翼的神马

  发表日期:2008年9月9日      作者:徐进昌     【编辑录入:admin

  


                                  

                                 

 

锡林郭勒草原是生产故事的地方,科技战线的故事尤其优美动人。也许没有轰轰烈烈,也许缺少波澜壮阔,也许多了一些清幽委婉,也许像清风细雨一样,科技只是慢慢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但我相信,这照样会打动人心,科技的成长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十年,草原的变化巨大,是科技为草原插上了翅膀。吟唱着勒勒车古韵的茫茫草原,奏响了现代文明的交响乐章。

看那,锡林郭勒旷野连片开发的大风机场雄威壮阔,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像珍珠玛瑙一样洒满了天堂草原的河畔和草坡。

锡林郭勒属于边疆偏远牧区,许多方面也许常常和落后相连;但是,大家可曾想到:

1980年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向锡林郭勒发出过信函。

1982年风力发电机FD2100WYCFD1.450WYC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鲜湿羊皮远红外线加热冷通风干燥新工艺》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一等奖。

1984年论文《关于阿巴嘎旗罕乌拉苏木牧区能源应用试点》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奖金。

1987年锡林郭勒马新品种选育获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

1991年“细毛羊科技攻关”获自治区科委、农委特等奖。

1994年“乌珠穆沁白绒山羊新品种选育”获自治区科委、畜牧厅特等奖。

2005年鑫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牛、羊鲜骨提取肽系列产品》项目获得五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02153205.2,CN0253206.0,CN0253207.9

金易科工贸公司研制、开发出了细菌学蛋白胨、医药级蛋白胨、血蛋白胨、酪蛋白胨、牛心浸粉、肝浸粉、脑浸粉等系列高档培养基材料以及食用级蛋白胨、羊胚胎水解物、牛鞭水解物、酪蛋白磷酸肽(CPP)等系列营养食品添加剂原料。上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项,而且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自治区高新技术产品”和“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

2007年以来,毛登牧场成为内蒙古大学等二十多家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实习基地”。20086月参加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的专家学者到毛登牧场考察。“毛登草业”已经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有机青干草”已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认证。

神华、大唐、北电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锡林郭勒,给草原带来了多项高新技术,使国内外一流的科技和工艺在锡林郭勒的工业发展中奔放出神奇的力量!

一大批各行业的专家和技术革新能手把锡林郭勒的科技园地装扮地姹紫嫣红!向科学进军,以科技创新求发展,推动锡林郭勒经济社会走向繁荣昌盛。

发明并生产中悬式打草机(专利号:CN96210028.5)的牧民发明家和企业家苏和,“细毛羊科技攻关”畜牧专家阿古拉,一生为把新能源洒满草原的应纯高,46年工作在草原的农牧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成德,带动一个行业的养兔专家周晓华,带头发展蔬菜产业的种植能手李永彪,开拓种养新路能手哈斯巴特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锡林浩特现代化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

科技之星数不尽,科技天空分外明!

朝鲁门局长指出,锡林郭勒盟30年来,获国家、部委及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2项,盟本级科技进步奖293项。据统计,截至2005年获国家专利的发明42项、实用技术92项、外观设计35项。

畜种改良走集约发展之路,新能源开发把大草原装扮。科教兴盟繁花朵朵,发明创新受益万千。科技领域星光灿烂,科技带路改地换天!

莽莽苍苍的大草原像绿色的海洋,它那辽阔、舒展,一望无际,让每个身处草原的人,心胸都多了几分坦荡和豪爽!

散落在草地上的马群,那野性,那升腾的生气和力量,更让草地多了几分神奇和狂放。草原的马,腾云驾雾般游弋在旷野,个个都像长着双翼的神马。

跨上一匹骏马,风驰电製般地穿越草地,没有蹄踏飞燕,却有鸟语花香。着实风流,着实令人陶醉!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马背民族的摇篮,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成就了灿烂辉煌的上都文化。马头琴把牧人的情感抒发地悠扬缠绵,蒙古长调把草原的神奇传唱到四面八方。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高扬起科技是的第一生产力的旗帜,知识和人才把大草原装扮的色彩绚丽,锦绣一片!

风力发电、太阳能给蒙古包插上了电的翅膀

      207国道旁的灰腾梁风场,成千上百的风机挺立昂首,威武地列阵在草地。风静时沉稳布局,蓄势待发;风动时腾跃起舞,演奏着草原雄浑的旋律,唱出草原人心中的豪爽和奔放。

      说起风机,人们会说出一连串让人难以忘怀的人。应纯高就是其中让人没法不感动的人。那永远挺立于风场,高大威武,永远坚持不懈,永远严阵以待的风机,好像蕴含了应纯高的许多精神和节操。

      述说几十年风能发展,许多人都对应纯高抱着一份纯情和敬意。座谈会上与应纯高多年共事的梁德、金晶,谈到了许多应纯高的情况。多少年过去了,老应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人们说起他,仍然免不了感念于怀!

      他二十年在科技局,一直是个环节干部,为锡林郭勒的风机和新能源建设,技术攻关,奔走建言;直到老来将至,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工商联副主席。荣升副处,在别人该是件很高兴的事,应纯高却坚持把办公桌留在科技局工业科长的办公室里。

      这实在令人不解!

      在应纯高身上确实有着一种特殊的精神!

      他对风机和新能源在锡林郭勒的实验、攻关和应用,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五十年代,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佼佼学子,北大才俊,在锡林郭勒安家,一直工作到退休,一直到年老病弱。在调离科技战线以后,有了处长的身份,却仍然留恋着工业科长的工作,念念不忘地牵挂着新能源。为什么这样作,我们已经无法询问应纯高得到答案。

      应纯高已于2004年在他的家乡—上海逝世,享年70岁。在他的追悼会上,书写着这样的挽联:

           北大学子一生淡泊名利堪称楷模

           锡盟劳模草原风能发电全国首例

      应纯高,在上海一个生活条件优裕的家庭长大。当五星红旗升起在中国大地的时候,应纯高开始了上海南洋中学的青年时代。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应纯高1956年北大毕业。这是新生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意气风发,莘莘学子;百废待兴,鸿张大业。怀着拳拳报国之心,立下宏图之志,他携手同学邢春玳踏上了建设边疆的征程。

      那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年华,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时代。

而北疆草原偏僻遥远,是一方沉寂的处女地。茫茫北疆,浩浩原野。野兔在草丛窜动跳跃,黄羊在旷野悠闲漫步。风吹草低现牛羊,不见人烟只见狼。

      偏远牧区十里八乡只有三两户人家。新中国要改变牧区的生活环境需要科技的力量。锡林郭勒草原的千里牧乡:半年冬天草荒凉,融雪饮水度时光。油脂灯、羊粪火和勒勒车伴随着游牧的牧人度过了千百年的沉寂的岁月。

      面对守着风能点油灯,听着风声躲寒冬的草原,应纯高立下了让风能把草原点亮的心愿。

      “使风力发电机在草原星罗棋布,成为一景。”

      为了这个心愿,他在科技局二十年作具体工作还嫌不够,调到别的单位作领导还保留科技局研究风能的办公室,最终还是回科技局当了顾问。

      为了这个心愿,他参加了牧区新能源示范试点并写下了“牧区能源问题探讨”;为了这个心愿,他归纳、分析了120测风仪十年的数据,为锡林郭勒风能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这个心愿,他担任“锡盟农村能源区域规划”课题组长,调离升迁后仍坚持不离科技局。

      有了这份精神,他才写出《牧区提水动力方向的分析》和《锡盟风力资源与提水动力方向》;有了这份精神,他才坚持争取全国牧区新能源应用试点,并赢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奖金。

      当调离科技局的时候,应纯高割舍不下为之呕心沥血的风能事业!他请求,“给他留着能源科的办公桌!”这个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汉子,内心在颤抖,眼里噙着泪花,强忍着没有掉下来!

      为什么要调到工商联,那个离开他的风机事业的机关?为什么他不图升迁,锲而不舍地留恋让他费尽心血的牧区新能源?这是应纯高的崇高,也是应纯高的悲哀!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任何一点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辛勤的劳动。

      以下的数据体现了风能研究的辛勤和严谨:

      “锡盟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是我国次大风区之一。平均风速3357m/s,风能密度200300w/m2,是能量密度的高值区。根据锡盟风能所对锡林浩特19751979十分钟平均风速统计:小于等于2m/s的风速累计吹刮时数,全年6193小时,吹刮频率为70·7%;小于等于3m/s风速累计吹刮时数,全年4707小时,吹刮频率53·7%58m/s风速累计吹刮时数为2059小时,吹刮频率为23·5%·····”

      这是应纯高风机论文的数据,也让我们窥见到了他科技研究的严谨和勤奋。

      这样的科学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不要说我们锡盟落后,在风能、太阳能实验和利用上,我们一直属于国家的第一军团系列。1958年就开始了风能利用实验,1969年起将风力发电用于蒙古包照明和风力提水,1974年起又将太阳能电池用于蒙古包照明及电围栏。锡林郭勒草原是全国的牧区新能源示范试点,1983年全国新能源示范试点总结会在锡林郭勒召开。1985年由锡盟风能研究所与南京航空学院、国营884厂、包头电机厂共同完成的FD2-100WycFD1.4-50Wyc风力发电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由锡盟、阿巴嘎旗、苏尼特旗科技局,西乌旗、镶黄旗、西苏旗新能源技术推广站等共同完成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组在牧区的开发利用与推广》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研制与安装的成功给偏远牧区带来了福音。散落在旷野上三三俩俩的游牧毡房,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长在马背的牧民,真正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把电送进了蒙古包,开辟了游牧生活的新篇章,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黄牛改良、澳血细毛羊  良种群成为草原风景

锡林郭勒是绿色的王国,是游牧养畜的天堂。早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就在锡林郭勒巴音锡勒建立了第一个种畜场,在正蓝旗建立了细毛羊培育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又广泛选育当地良种群,引进国外良种,乌珠穆沁羊、锡林郭勒马、内蒙古细毛羊、草原红牛和利木赞、夏洛来、西门达尔、澳血羊的引进,已经成为锡林郭勒的品牌,成为千里草原一道亮丽的风景。

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拂大地,草原畜产首先冲破了封闭的防线。投放到国内市场试销的万只羔羊肉,一船船远赴中东的乌珠穆沁肥尾羊给草原带来了福音。乌珠穆沁羔羊肉品牌享誉京广,走红中东,为提升草原畜产价值找到了一条出路,为減畜增效科学养畜找到了一条生路!

锡林郭勒的畜牧工作者们,向畜牧改良要效益,抓畜种改良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成果。培育“内蒙古毛肉兼用细毛羊”和“中国草原红牛”新型良种,为自治区和国家的家畜改良工程作出了贡献。《乌珠穆沁肥尾羊选育》、《锡林郭勒马培育》、《苏尼特双峰驼染色体的制备及组型研究》,种子工程在千里草原遍地开花。

1953年起搞小畜改良,引进高加索、阿斯卡尼良种羊,1976年终于培育出“内蒙古毛肉兼用细毛羊”。

1978年正蓝旗被列为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获商品牛基地建设先进县称号。1986年被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基地。1989年被列为国家高产细毛羊基地。1995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推广奖。

1976年内蒙古毛肉兼用细毛羊培育成功。经专家鉴定,每只细毛羊比本地土种羊多产毛3—4斤,增肉8—10斤。按1976年物价折算,每只年产值净增18元以上。

1983年引进澳大利亚美利奴细毛羊,实行导血杂交,良良嫁接,攀登新的牲畜改良高台。技术权威部门检验406只内蒙古细毛羊和180只澳大利亚美利奴换血新型细毛羊表明:育成内蒙古细毛羊身高、身长、腰围分别为65.2公分、70.3公分、92公分,而换澳血育成羊身高、身长、腰围分别为67.5公分、71.23公分、95.25公分。各项指数均有增长,幅度在1—3公分之间。

4889只内蒙古细毛羊和换澳血新型细毛羊检测,育成换血羊比内蒙古细毛羊羊绒增长0.54公分

了不起的半公分的增长!了不起的1—3公分的增长!

别小看这半公分、一公分的增长,这不正是畜牧业科技含量的增加吗?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足迹吗?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富民强国的支撑点吗?

牛改良从1957年引进英国短角牛抓起到19849月,与友邻地区配合,经过28年的培育和提高,经农业部专家验收鉴定,一个新的良种牛品种“中国草原红牛”诞生了!

草原红牛日产奶量可达到7.4公斤,是普通土种牛的一倍;产肉量可达209.3公斤,比普通土种增肉40%1998年牛改良净增产值三千万元以上。

解放初的锡林郭勒草原人畜间的疫病猖獗流行。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羊痘、牛羊口蹄疫、布氏杆菌等严重危胁着人们的生存和畜牧业的发展。而在初步控制疫病以后,为了长久的发展,锡林郭勒人勇攀“种子工程”的制高点,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大。

 “中国草原红牛”是撒在上都河畔的红珍珠。和内蒙古细毛羊相比美,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双骄!

自治区劳动模范、高级畜牧师阿古拉,畜牧工作站中青年专家斯琴朝克图,广大的畜牧工作者和牧民群众,见证了草原人畜种改良的业绩。

阿古拉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系,先后任锡盟盟委政研室调研员、牧区经营管理站站长、家畜改良站站长。在他的参与下,1991年“细毛羊科技攻关”获自治区科委、农委特等奖,1992年“高产细毛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获自治区畜牧局特等奖,“肉羊生产配套技术”获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994年“乌珠穆沁白绒山羊新品种选育”获自治区科委、畜牧厅特等奖。阿古拉1994年获锡盟盟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科技兴区特别奖。

推广新技术带动牧民走致富路的孟克巴图.他是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巴彦杭盖嘎查的嘎查长。自担任嘎查长以来,加快牲畜改良步伐,引进西门塔尔良种牛,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从2003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良种牛19头,筹划建立了巴彦杭盖良种牛繁育基地。20054月份,又从通辽引进10头西门塔尔牛,同时通过嘎查良种牛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嘎查牧户自筹资金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12头,为的牲畜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6月,嘎查与牧民联合组织成立了巴彦杭盖嘎查良种牛繁育发展协会。协会拥有草场12000亩,已全部围栏,并实行划区轮牧;暖棚1460平方米;青贮窑800立方米20069月,利用农业开发项目,又引进了60头西门塔尔牛,进一步扩大良种牛养殖规模。2007年被旗政府指定为科学技术指导点后,在良种牛繁殖基地建立了115平方米的冷配站,专门聘请了技术员开展了黄牛冷配工作。当年就完成了100头牛的冷配工作。目前,全嘎查优良母牛达300头,牛群改良率达50%以上。

 

镶黄旗文贡勿拉苏木阿拉腾毛都嘎查大东日布,坚持科学养畜共创专业化经营。1984年以来,他一直积极探索科学养畜道路,坚持不懈地抓细毛羊改良工作。大东日布认识到,只有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畜牧业才能得到稳定发展。他对自家承包的草场全部进行划区轮牧,草场植被覆盖率比以前提高40%

大东日布家是养羊专业户,他在依靠科学,总结多年经验,认真学习和研究绵羊改良技术的基础上,2005年对自家的160只羊进行了人工授精,共接羔237,其中77只为双羔。双羔率达到35%

2005年上半年,大东日布同志动员和组织阿拉腾毛都嘎查牧民群众,创建了镶黄旗第一个肉毛兼用型细毛羊养殖协会,20076月份协会成员每户自筹3000,国家补贴3000,引进8只德美良种种公羊。近期筹资10万元,筹建配种站7, 为全嘎查向优质羊专业嘎查方向发展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优秀中青年专家斯琴朝克图,现任锡盟畜牧工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承担和主持科技部、自治区和盟级的各类科研项目“良种牛及其杂交优势利用技术”项目、“良种牛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应用胚胎移植高新技术快速育肥优质高产奶牛模式化生产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乌珠穆沁羊双羔育种高效繁殖综合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优质肉羊快速扩繁技术与现代绿色饲养技术集成研究示范”项目。先后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自治区丰收奖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被评为被评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996年被评为锡林郭勒盟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评为自治区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走在颠簸不平的草原路上,我们走访了锡林浩特市宝力格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的牧户赵满钱和奥特根家。

原前曲曲弯弯的草原路,被载重大卡车压成深深的地槽,我们的越野轿车像闯关一样冲闯突围,终于被搁浅在原野上。多亏有车经过,借到铁锹,挖开道口,车才有幸冲了出来。

大卡车原来是运砂子的,深深的车辙把草原深处和城市的工业与建筑的发展链接了起来。茫茫的草地已经深深打上了工业化发展的印记。听说砂石站的效益不错,成了草原的又一产业。

颠簸在一丛丛芨芨草的原野,在坑坑洼洼的冲闯中,我们见到了赵满钱,那是一个红光满面的中年汉子,话语间常常露出幸福的微笑。

他家接冬羔,搞黄牛冷配。他是这一带的技术员。他说:“二月冬羔到现在50斤,早卖大羊膘也好。”“现在卖羊,活挂10元一斤。一只三岁羯羊可以卖到1700元。”他家百头多牛,三四百只羊,还雇了羊倌和杂工,日子过得很充实。院落一侧的小菜园,豆角、白菜、萝卜、小葱、窝瓜一应俱全,好一个生机和温馨家园!

养畜讲科学,他常常请教畜牧专家,还联系过北京农大的教授。

随行的盟科技局的于咏梅,关切地询问96048农牧业科技咨询服务热线使用情况。赵满钱连声说好。随时可以拨打专家热线求助,实在是科普惠农的好办法。

离开赵满钱家,赶往奥特根家的牧场。那是一个舒缓的山坡草地。奥特根家的三间大瓦房坐落在阳坡湾里。向东是平坦的山坡草地,向南是缓缓倾斜的山湾。牧羊人都知道,这是很理想的放牧地形。牛羊洒满山湾,可以瞭望很远,山沟里也容易存一些水。有草有水,其乐融融。

说话间,一片乌云压拉过来。转瞬间风急雨骤,倾盆大雨猛力地敲击着车窗和地面。等我们把车停到奥特根门前的时候,牧羊犬向我们吼叫,地面也泛起了水花。

草原的气候就是怪,一片乌云来,转眼就是一阵急雨。很快又是雨过天晴。今年的雨水勤,草绿云蒸,牛羊肥壮,让人心情好爽快!

奥特根家打草机、小汽车、摩托车、一应俱全,电视、电话非常方便。风力发电机是他们多年就使用的,是新能源把草原点亮。

奥特根是电大专科毕业生,有文化,讲科技;接冬羔尝到了甜头,学技术提高了效益。为了维持扩大生产,他们租用1500亩草场,准备今后重点发展养牛业。她招呼着客人,脸上泛着幸福的微笑。

科技创新群星璀璨 成为千里草原的亮点

      锡林郭勒科技的星空闪烁着无数个明星,是他们照亮了草原科技创新的明天。王成德、苏和、哈斯巴特尔、周晓华、邹占武、、、、、、每一个人都有科技创新的动人的故事。

      高大魁梧的王成德是锡林郭勒盟首批奖励的“科学技术拔尖人才”。1983年起在锡盟植保植检站工作,1988年起担任高级农艺师,1996年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他是个作学问、作事业的人。严谨、执著、热烈,在他身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坦率、正直、爽快,一切都赋予言表,绝不会有隐藏的东西。他说,自己并不是天才;而是以勤补拙,才有了一点成绩。

当植保站站长,他每年下乡八个月,每年的春节前后,别人忙着过节,他却抽出时间,精心地总结一年的科技成果。

      亚麻抗枯萎病是他主抓的一个课题。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播种的时候正赶上下雨,为了保证几个品种同时播下,他顶着雨坚持播完。一个年轻人穿的黄军大衣都淋湿了,身上发冷,但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满身雨水和泥土的他们,虽然受了点苦,心里却是踏实的。按科学规则实验,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本分,也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

      老王说,母亲说过,“穷死不下道!”他一直记着,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准则。做人做事都要讲操守。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勤读、勤思、勤研、勤写;对科学负责。他表示:“对科学负责,也只对科学负责,因为我是搞科学技术的!”他主持的《农田野燕麦综合治理》项目,在锡盟农区年均防除75万亩,经济效益年均增收1680万元。《防除胡麻地老虎新农药筛选及使用方法实验示范》项目,经专家鉴定在自治区为首次应用,在同类应用研究中属领先地位。在锡盟地区每年可挽回胡麻157.5308万斤,折合人民币141277万元。

他完成的课题《甲基异柳磷防治小麦粒线虫病应用研究与推广》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人合作的《大面积推广拌种双防治禾谷类黑穗病》课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他退休后依然活跃在科技战线,担任锡盟老年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也是内蒙古昆虫学会和内蒙古植物保护学会的理事。2002年参加锡盟经纬线信息投资咨询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2005年完成论文《建设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经济区》,获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老年科协,老有所为;退休费加专家津贴,老有所养;身体健康,儿女有成,老王很知足。

这位勤奋、执着、乐观、向上的老科技工作者,把青春献给了草原,夕阳又是红霞满天。退休了,老家大连的诱惑他不为所动,他仍然一心扑在锡林郭勒的科技事业上。这是多么好的科技人!

 

被誉为草原上的科普之星的任晓光,是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队长。孟勇、马庆龙、史殿举等老同志,都谈到草原的“科普大篷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有96048农牧业科技咨询服务热线,有着标识性的意义。

任晓光带领科普队深入农家炕头和牧户毡房,把科技送到了千家万户,与草原上的农牧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主持下,编写出版了蒙文《围封转移适用技术手册》,重点介绍了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草原为主要内容的休牧与划区轮牧、青贮种植、畜种改良、牛羊育肥要点、奶牛饲养等内容,受到了广大农牧民欢迎。

他主持完成了《被动式太阳能房改造》、《牧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现状的调查》、《休牧期牲畜舍饲生产技术模式》等科普示范推广工作在新技术推广工作中,他带领科普队,深入边远牧区推广和安装各类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风光互补系统6000多台套。

他主持的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项目,2006年通过验收。锡盟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区优秀组织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2007年度全国“大手拉小手”活动一等奖。任晓光带领科普工作队,启动科普大蓬车多次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送文化、送科学、送法律。

2006年锡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联合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先进集体在中国科协七大上,他作为全国2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之一,荣幸地接受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入选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

 

盟风能利用研究课题组组长、总工邹占武有着很好的口碑1967年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学成的莘莘学子,投身锡林郭勒草原一干就是几十年。1986以来,任中国太阳能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完成了《解放CA-10型汽车节油技术的实施和改造》、《9CP-10型机械化药浴装备》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在全盟、全区推广。还完成了《FS-2.0风力提水机》、《FS-2.5风力提水机》、《风力发电机液压试验台》、《风力发电机高空加油装置》等多项科研课题。《9CP-10型机械化药浴装备》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FS-2.5风力提水机》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FS-2.0风力提水机》获自治区电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被原国家能源部评为先进工作者。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袁守礼,高级农艺师、站长,他把科技工作者科技富民的使命看的比山都重。 19995月,袁守礼主持沼气开发课题,为节省试验工作经费,他带头挖土方运石料,雨天一身泥,睛天一身汗,多次进行技术改造,终于掌握了建池技术、发酵工艺,自行攻克了沼气越冬的技术难题,填补了高寒地区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空白。

    为使科技成果真正造福于民,他多次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长期深入农村进行宣传。20027月,他成功推广了4户示范池。2007年、2008年积极申报的户用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户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均已获准立项,项目总投资达2007.5万元,建设规模达4000户。

急人民所急,赋予了他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挑战权威的不竭动力。面对锡盟只能种"两麦一薯"的断言,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历史性奇迹。1999年,他从提高有效积温为突破口,确立了玉米马铃薯覆膜套作栽培技术方案。这套技术在太仆寺旗沟门村实施头一年就喜获丰收,玉米亩产达到562公斤,较不覆膜玉米增产380公斤,增产幅度达208%。自2003-2007年五年间,推广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累计达44万亩,累计多增收6798万元。玉米、马铃薯覆膜套作栽培技术一举摘得了桂冠,荣获了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还有张世铨、包满那、张应琦、郝益东、道尔吉帕拉木、博音那木和、赵福盛、高紫东、白平安、嘎拉桑、云崇高、贾子贞、李佃勇、毕力格图、、、、、、、

锡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951人,其中高级职称1836人,中级职称842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7691人。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者广袤的锡林郭勒大地,开出了千姿百态的花朵,绽放出神奇多彩的芬芳。

 

打开我们印记在脑海中的科技镜头的片断,我们对农牧民科技创新能手,情有独钟。朴实憨厚的牧民有着科技创新的头脑,握贯套马杆的手也能开发出革新发明之花。

正镶白旗道老呼都嘎嘎查的苏和为实现牧业机械化,勇于开拓创新,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牧业机械厂,开发研制小四轮配套新型中悬挂式打草机1997获国家专家(专利号为962100285)。由于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驾驶员一人可操作打草、搂草全部收获牧草作业过程。与传统式打草机相比较节省燃料50%,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目前生产能力200/年,产品供不应求。 传统人工打草,一个强劳动力每个工作日10个小时只能打56亩草,每天只能打青干草约1500斤。新型多功能打草机轻便灵活,是旧式打草机功效的2倍。人工打草的1012倍,每天一个作业班8小时可打草100亩。由旧式打草机3人操作变成了1个操作,每小时行驶78公里,生产效率在1015/小时。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专教授测算,每台打草机比老式打草机降低费用1500元,年为用户节约资金30万元。

我们的牧民技术革新能手能有这样的业绩不是值得骄傲的吗?

 

正蓝旗那尔图苏木高勒斯台嘎查牧民哈斯巴特尔,积极发展青贮饲料,为锡林郭勒牧民走集约化生产之路提供了经验。由于干旱缺雨和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日趋严重。增草舍饲已经提到重要的日程。哈斯巴特尔带头打机井、种靑储,建青储窖,破除粗放守旧的旧观念,走上科学养畜之路。

1984年哈斯巴特尔开始种植青贮饲草,并建起了一座贮量为7.5万公斤的青贮窖,围建了草库伦,还打了一眼井。当年他种植10亩英红玉米,收获1.25万公斤,秋季粉碎入窖。这年冬天,他的牲畜白天出牧,早、晚全部添补青贮饲料。他饲养的43头牛、120只羊和3峰驼、7匹马、1头驴安度冬春,保畜率达100%。第二年生下的13头牛犊、4匹马驹子、45只羊羔,体壮乳多,仔畜成活率达到100%

1985年哈斯巴特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为14亩,收获青贮玉米3.35万公斤。这一冬雪灾严重,高格斯台嘎查的牧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大部分牧户的牲畜由于饲草不足而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哈斯巴特的52头牛、103只羊、2峰驼、3匹马、1头驴,靠青贮饲料安度冬春,无一死亡。

哈斯巴特尔除了搞好青贮外,还进行了牧、林、草、水、棚、圈结合的草原综合建设实验。他利用牧区丰富的肥料资源,为一百亩草场在雨季施了肥。在青贮饲料地栽植了四道五米宽、百米长的防风林并在135亩草场上进行牧草改良。适应草原的发展要求,哈斯巴特尔草原基本建设、畜种改良、商品畜育肥多项内容综合试验,正在探索一条科学养畜的新路子。这样的牧民和业绩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吗?

 

宝昌镇保胜村蔬菜种植能手李永彪,种菜拓开致富路,  辛勤耕耘奔小康,也让我们看到了新型农民养殖业的出路。

十五年前的李永彪,和坝上所有农民一样,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生活步步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缺吃少穿哪来钱?农业基础薄弱,农田生产设施落后,种植品种单一,一直在温饱和贫困之间摇摇摆摆。

1998年李永彪走种植蔬菜、兴西芹产业之路,得到了快速发展。他先建一座06亩的标准大棚,当年得到了回报。一座大棚的效益相当于种50亩大田,这笔帐划得来!经过四五年的摸索发展,到2008年,他已经发展蔬菜地14.1亩,打出水量610/小时机电井6眼,种植西芹13亩,成为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能手和小康户。

通过几年的发展,李永彪家庭经济有了很大变化,他先后购买了三改四农用车一辆、奥峰农用车一辆、临街商住楼一处。家里基本实现电气化,冰箱、彩电、手机等现代家应俱全。李永彪现在种植蔬菜每年可以为近几百人次解决季节性就业,累计年支付工钱近4万元,起到一定辐射带动作用。

“吃的菜根,百事可做”。朴实、厚道、能吃苦,是老式农民的特点。农民过日子靠的就是那种弯的腰吃得苦的精神。但是,新型农民光能吃苦还不够,还要有科学头脑,学会科技种植。李永彪种蔬菜大棚、兴西芹产业,靠科技富了,今年他的家庭收入预计达到10万元。日子好过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坚信,科技种植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毛登兔业协会的周晓华是位新兴产业的带头人。知识女性的时装,文质彬彬的谈吐,典雅大方,从众人中容易让人看出,她就是兔业园区的专家和主管。

锡林浩特市科技局的苏局、姜局、小唐和盟局的于咏梅、小杜一行一同到兔业园区造访。绿茸茸齐刷刷的园区草地让人看到主人的精心,守护着宽广草地的兔舍让人读懂管家人的志向和心胸。坐在兔业园区的接待室里,听周晓华会长介绍情况,绕行兔舍观看兔苑的饲养和管理,体味养兔园区追求和志向。在茫茫大草原上,作出这么一番事业,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周晓华1997年开始养兔,2003年正式组建毛登肉兔产业协会协会名下有种兔繁育场、饲料基地和综合技术服务部,在市内设有办事机构,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幅射和带动能力的产业。

协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坚持“全程跟踪尽善服务”。协调和组织肉兔养殖户实行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建立互利双盈的经济关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了包括种兔供应、人员培训、疫病防治、饲料供应、药品供应、产品回收、肉兔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的格局和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协会成立了咨询专家小组,有12名中高级畜牧兽医师参加,根据群众需要咨询服务和现场指导。

截止2005年协会共发展养殖户会员412人,养殖户遍布全盟城镇和农牧区。协会在劳动就业部门支持下,20032004两年先后发展下岗失业人员200名通过养兔实现自谋职业,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开始交售商品肉兔。有的年收入已超过5000元以上。

1997年创业,一路闯来,已经由小作坊式发展成“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产业。十年的发展,周晓华由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养兔产业的专家和经济师。她被成功和业绩的一个个光环笼罩着:

周晓华是毛登肉兔产业化协会会长,锡林浩特市草原肉兔繁殖场场长,锡林郭勒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理事;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被国家妇联授予全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活动先进女能手。

人们很想知道,一个青春年华的学生,挑起这么一副担子,创立这么一项事业,经历了怎么样的奋斗和艰苦跋涉?

周晓华曾是个学习不错的中学生,只是因为复习和报考安排出的问题,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在痛失上大学的机会以后,这个任性而倔犟的姑娘,决心在家乡毛登作一番养兔的事业。

天地茫茫,一个人站在家乡的旷野。中学生花枝招展的梦想,变成了“在这个沉寂的原野默默地付出”。

放弃大学梦,把养兔业作为自己的志向。她感到有一些孤单无助,也有一丝丝的凄凉,但也不乏事业的冲动和力量!许多同学上了大学或进城找了工作,自己却选择了留守草原。有时几十天持弄小兔,喂草,喂料,清理,难得见到几个人。建兔舍、学技术,花钱难、办事难!有时候她也感到孤单和委屈,但养兔产业的梦想也一次次让她振作和坚强。

她在日记中写到,在这个寂寞的原野默默地付出,不奢望什么名与利,只想活得潇洒、坦然。“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那就是无论多苦、多累,我都要干到底。我把每一次遇到的困苦与磨难,都比做我人生的一次测试,如果我真正克服了,那就说明我合格了。”

她不等,不靠,吃苦受累,坚强地承担着一切。她认定“只有默默的付出,才能不断的去发展,才能跨入新的辉煌。

守候着兔业园区的旷野,一年又一年。每天割草、喂兔,每天围着小兔转,每天和友好或不友好的人打交道。周晓华把自己的青春、理想,把自己的人格和学业,把自己的品格和情感,都挂靠在了养兔业上!

这位坚强的姑娘,也有落泪的时候。那是因为母亲有病需要诊断和护理,自己却常常顾不上。为了养兔,留下了对父母深深的歉疚。对于小看养兔园区的冷言冷语,对于故意刁难的不友好者,她把泪花噙着,用自己的志气和行动回答!

为了做成点事情,为了一种向往和追求,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品格,做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她在日记中写到:

“一次次所遇到的困苦,一次次所遇到的磨难都不能压垮我,只会使我更加坚强和自信。

我一定会更加坚强起来!

因为我深信,我的未来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她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的是:

“让世界再多一份色彩,让白云再多一份纯洁,让你我共拥有一片蔚蓝的天。”

 

   毛登肉兔产业让人鼓舞,有机草和生态奶业也让人眼前一亮。孙永明场长和代钦副场长介绍说,毛登牧场2007年设立了“内蒙古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实习基地”,2008年与中国国家科学院动物所合作建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国家973科技攻关计划研究基地”。依托自治区畜科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实验室,组织胚胎移植。实行与高新科技嫁接战略,有了强力发展的势头。

   锡林浩特现代化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更是非同一般。公司加牧户加市场。万亩饲草料,百台喷灌机,大手笔,大气势!一千亩的自动喷灌完全电脑自动控制,五千亩的马铃薯完全的麦当劳标准。2001年盟科技局授匾,“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2003年自治区科技厅给予“农业科技园区”称号,2007年美国爱德华州政府授予“最友好合作奖”,麦当劳公司在此召开现场会。介绍情况的乌书记,指着现代化的田园和国际一流的先进大型设备,不无自豪。参观的人,一个个深受鼓舞。这就是锡林郭勒农牧业科技的明天!

科技领域的一幕一幕,一个个鲜亮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看不完,写不完。

在科技局优雅庄严的会议室里,椭圆形的会议桌上摆放着水果盘和瓶装饮用水。把退休的老同志也请了回来。大家畅谈三十年的发展,回顾科技兴盟之路和一代代科技人的梦想。

伴随着阵阵雷鸣,享受着雨水的喜悦,呼吸着清新的泥土味和花草香,采访专家、看望科技户、参观示范园区,我们穿越草原寻求,领略科技带给锡林郭勒的景象。

还有,赛音吉雅局长、梁处、戎主席和负责各方面工作的王永、金晶、刘英、张雅贞、于咏梅,农牧局的立书记,从各种渠道汇总来的情况,厚厚的一沓沓参阅材料和文件,把锡林郭勒科技历史和现实都浓缩在我的写作台上。

这一切,给了我无尽的营养和力量。象过电影一样,锡林郭勒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涂抹在大草原的色彩越来越明晰,在我的心上连成了一片。关心锡林郭勒科技发展的朋友,你如果和我一起采风,思考,一定也会发出深深地感叹!

在我这篇报告准备搁笔的时候,心情依然难以平静。也许只有一部较大的作品,才能把锡林郭勒科技的景色略窥一二,在这个短篇里也可能只是挂一漏万。

锡林郭勒草原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展现了灿烂广阔的前景。高新技术进草原,科技发明谱新篇,草原的骏马插上科技的双翼,锡林郭勒的腾飞为时已经不远。

跨上双翼的神马,古老的草原正展现出神奇的力量!


上一篇:七言二首 寄呈高校长
下一篇:如梦令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87785]
 · 上都路:元朝中央直属行政建[72679]
 · 解读元上都—徐进昌谈上都文[62797]
 · 《蒙古秘史》中的乌珠穆沁地[5812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百年古都 学术研究 上都文化 上都研究 地方学研究 史海钩沉 蒙元风云 上都河文学 研究会 图片欣赏 留言板

版权所有: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    技术支持:巴雅尔图
地址: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锡林郭勒文化园    电子信箱:xjc1948@126.com
蒙ICP备2021001026号-1